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認識你自己

作者:由 zhan0903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8-11-11

認識你自己

作者:(古希臘)柏拉圖著 王曉朝譯

摘錄

一個人如果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自給自足,使他有求於其他人的地方最少,那麼他的生活是幸福的。

旁白:幸福的定義如此簡單。

只有盡力獲得一切能使生活高尚的東西,並使我們的生活有相應的高尚目的,當今世的生活行將結束時,我們才會有美好的希望。

我們已經證明心靈健全和有節制的人從各方面來看都必定是正義的、勇敢的、虔誠的、全善的。

好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必定是好的和恰當的,他做好事必定是快樂的、幸福的。而做壞事的壞人必定是不幸的,他的所作所為必定是有節制的人的反面,是不守紀律的。

旁白:節制可以理解為中庸之道?

沒有愛情的人在施予恩惠時不受愛情的約束,

他們是自由的,他們會量力而行,同時也顧及自身的利益。

其次,有愛情的人會算計他們的愛情能得到多少好處,付出的代價又有多大,他們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算計花費多久才能收支平衡。而沒有愛情的人卻不會為了愛情而忽略自己的事業,不用算計過去花費的心機,也不會與親屬發生爭執。

既然這些麻煩都不存在,那麼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精力用在能夠博取對方歡心的事情上。

再次,有人爭辯說,應當看重有愛情的人,因為有愛情的人對所愛的人特別好,會用各種言語和行動來討得愛人的歡心,但這些言行會引起他人的厭惡。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有愛情的人顯然也會為了明天的愛人而拋棄今天的愛人,如果新的愛人有這種要求,那麼他無疑也會傷害過去的愛人。

旁白:沒有愛情的愛情是自由的也是快樂的,不會去計較得失,也不會心生不滿,因為無所期待,因為沒有愛情。

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有愛情的人會阻止他的戀人與其他人交往,生怕有錢的情敵會用錢財把他的戀人奪走,或擔心一個有文化的情敵在智力上超過他,因此他會始終對那些比他強的人保持高度戒備。

適當的做法不是把恩惠賜予那些要求最強烈的人,而是賜予那些最能對我們感恩圖報的人;不是那些只貪圖你的青春美色的人,而是那些在你老的時候仍舊能夠與你共享安樂的人;不是那些達到目的就向外界誇耀的人,而是那些顧全體面、守口如瓶的人;不是那些貪圖一時歡樂的人,而是那些願意與你終身為友的人;不是那些情慾滿足就恩將仇報的人,而是那些在你年老色衰時仍舊對你忠心耿耿的人。

旁白:人兒往往很容易被一時的眼前的情緒所影響從而作出長久來看不利的判斷/選擇。

每個人都有一條所要遵循的主導原則。這樣的原則有兩種:一種是旨在追求快樂的天生的慾望,另一種是旨在追求至善的後天獲得的判斷力。這些內在的指導有時候是一致的,有時候是不一致的;有時候這個原則佔據上風,有時候那個原則佔據上風。

當追求美的享受的慾望控制了推動正確行為的判斷力以後,當這種慾望從其他相關的慾望中獲得竭力追求肉體之美的新力量時,這種力量就給這種最強烈的慾望提供了一個名稱,叫作

愛情

旁白:對美的追求似乎是人之天性,但也是最原始最本能的力量體現,常常和理智的力量背道而馳。

我知道有人建議有愛情的人是那些尋找他們的另一半的人,但是在我看來,

除了求善,愛決不會企盼任何事物的另一半或全部。

旁白:有時候所謂的愛情,只是一種對美的佔有慾。

那些在身體方面有生育能力的男人把他們愛的物件轉向女人,生兒育女,建立家庭,以這種方式使自己的名字永遠常青。

但那些在心靈而非在身體方面有生育能力的人會在其他心靈中播下自己的種子。他們產下智慧以及其他各種美德。

一切事物渴求的東西都是它缺乏的東西,沒有任何事物會去謀求它不缺乏的東西。

旁白:這句話的出處原來在這裡。

我的朋友們,這真是件怪事,這種感覺一般人稱之為快樂!值得注意的是,它與它通常的對立面痛苦有著多麼密切的聯絡。

它們不會同時來到某個人身上,但若你追求其中的一個,而且抓住了它,那麼你也幾乎總是會同時擁有另一個。

它們就像附著在一個腦袋上的兩個身子。

旁白:禍福相依,陰陽融合。

斐萊布說,

享受、快樂、高興,以及可以和諧地歸入此類的事物構成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的善。而我們的論點是,這些事物並不是善,思想、理智、記憶以及與此相關的事物才是善。我們可以證明正確的意見和真正的推理比快樂更優秀、更有價值。正確的意見和真正的推理可以參與所有存在的事物,無論是現在活著的存在物還是將要出生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世上沒有比參與這樣的存在物更加有益的事情了。這就是我們可敬的理論的本質。

旁白:正確的意見和真正的推理比快樂更優秀、更有價值。追求正確的事物才能帶來真正的有意義/價值的事物,否則都是枉然。

如果我們的本性中愛利和愛勝的慾望能夠遵循知識和理性的引導,在它們的陪伴下追求快樂,只追求那些理性認可的快樂,那麼由於它們追隨真理,因此它們所得到的快樂將是它們有可能得到的快樂中最真實的快樂。

斐萊布認為快樂是一切生靈的恰當追求,一切生靈均以快樂為目標,他實際上說的是,一切事物之善是快樂而不是別的東西,快樂與善這兩個術語可以恰當地用於同一個事物、同一個存在。

而另一方面,我蘇格拉底認為它們不是一回事,而是兩樣東西,它們事實上不同,名稱也不同。“善”與“快樂”相互不同,理智比快樂更有權被列為善。

快樂不是第一位的財富,也不是第二位的。倒不如說,第一位的財富已經被永遠歸於適度,用尺度、恰當,或用其他可敬的術語,都可以表明我們現在講的這種性質。

旁白:中庸之道,中西先賢的觀點如此一致。

即使所有牛馬,以及每一存在的動物,依據它們對快樂的追求這樣告訴我們快樂是第一位的,快樂也不是第一位的。當民眾認定快樂對於我們的良好生活具有頭等重要性的時候,

他們就好像占卜者依賴鳥類一樣,是在以動物為理由,把動物的慾望當作權威的證據,而那些運用哲學繆斯的力量來推導真理的理性論證反倒被認為不是權威性的。

節制的本質就是認識自己,在這一點上我和那位在德爾斐神廟刻下“認識你自己”這句銘文的神的看法一致。

“認識你自己”和“要節制”的意思在我看來是一樣的,而隨著這些語詞的使用,人們以為它們是不同的。後來的賢人又添上“萬勿過度”。所以,如果你不反對,我想提出一個新的定義並加以證明:節制就是自我認識。

旁白:節制就是認識你自己,就是自我認識。

有節制的生活都是溫和的。它所提供的痛苦和快樂都是不激烈的,它的慾望和情慾從來不會達到瘋狂的地步,而是溫和的。放蕩的生活都是魯莽的,它提供的痛苦和快樂都是猛烈的,它強烈的慾望和瘋狂的情慾會狂熱到極點。

就大小、數量、強烈程度而言,在節制的生活中,痛苦被快樂所壓倒;在放蕩的生活中,快樂被痛苦所壓倒。從中我們必然推論,前者是比較快樂的生活,後者是比較痛苦的生活,希望得到快樂生活的人必定不能選擇放蕩的生活。

如果我們現在的推理是健全的,那麼馬上就可以明白放蕩必定總是與放蕩者自身的意願相違背。大量的人生活無節制,其原因總是無知或缺乏自制,或同時具有兩個原因。

旁白:過猶不及。

如果一個人的靈魂擁有美好的氣質,他那有形的身體也具有一種與美好的氣質相適應的和諧的美。在一位能夠沉思的鑑賞家眼中,這樣的身心皆美者是一個最美的景觀。

標簽: 快樂  旁白  愛情  那些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