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作者:由 逃跑的時光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4-11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左飛Jacky2022-04-15 00:14:18

女兒6歲忽然有一天想吃奶嘴,

我很慶幸自己答應了她。

事情是這樣的。

女兒從小有吃手的習慣,就是下面這樣:↓↓↓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長大一點就是下面這樣的:↓↓↓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但和其他人不一樣,我不主張強硬不讓小朋友吃手。

為什麼?

很簡單啊:

吃手不是「壞習慣」,而是在解除焦慮

那既然一焦慮就吃手,

說明孩子自己還沒找到解除自己焦慮更好的辦法

如果單純想著去“戒掉”孩子吃手的“壞習慣”,接下來孩子只會有兩種結果:

1、焦慮沒法發洩——憋出心病

2、找其他「壞習慣」解除焦慮

這兩種結果我都不想要,所以,就先不去嘗試戒掉孩子的吃手問題。

當然,別急著噴我,

不急著戒掉孩子吃手

不代表就做「甩手掌櫃」

解決孩子行為問題,要找心理根源。

我一直希望、相信

女兒能靠自己的力量戒掉吃手指

我會帶女兒做科學實驗,解決她晚上沒事做吃手看電視的問題;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我會帶女兒多出去玩,解決她週末沒事做吃手看iPad的問題;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我還會帶女兒看關於吃手的繪本,解決她對吃手的認知問題。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但是我從來不會跟女兒說:

“喂!你不能再吃手了!”

因為我知道,女兒也不想吃手,只不過,她還沒準備好。

從女兒3歲起,她就會經常跟我說:

“爸爸,我再也不吃手了!”

但是過兩天,就堅持不住,繼續吃,還會告訴我:

“爸爸,手指為什麼這麼好吃。”

我知道,她在為自己找到「自洽」——她在害怕我否定她的“說話不算話”。

每次,我聽了都會笑笑,然後告訴她:

“等你準備好了,就可以不用吃手了。”

我願意等,我覺得值得。

就這樣,一等就是3年。

女兒6歲生日過了沒多久,有一次,我們在超市逛街,忽然女兒拉住我的手,毫無預兆地說:“爸爸,我想吃安撫奶嘴。”

我愣了一下。回覆:“好!”

於是我很認真的帶她去了商場附近最大的母嬰超市,和她一起認真挑選了一個女兒最滿意的奶嘴,開開心心得買回家了。

就是下面這個奶嘴↓↓↓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商店裡的售貨員一度以為我們倆是在開玩笑,或者是神經病。但是管不了那麼多,我們一直在興奮地挑選著奶嘴,誰也沒理會。

更不會理會那些售貨員阿姨嘟囔的小抱怨:“都那麼大了還吃奶嘴啊。”

回到家我非常認真地幫她清洗、消毒安撫奶嘴,女兒就在一旁看著,說:“你以前就是天天這麼幫我洗奶嘴的嗎?”

“對啊!”我很認真地回答,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帶她的點點滴滴,臉上掛滿了幸福,她看到我的神態也很興奮,繼續問了很多她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清洗好之後,她真的很興奮地將奶嘴送進了嘴裡。

她真的很珍惜這個奶嘴。

連續幾天晚上睡覺她都含著奶嘴睡著,

白天起床都會悄悄把奶嘴塞在自己的床墊下面

,不讓任何人找到。

就好像她想把自己的童年收藏起來;

又好像她想把自己心裡最柔弱的一角保護起來。

我沒有繼續太關注這件事,不是不想管,而是有意不關注。

家長過度的關注只會給孩子更大的負擔,並不會提供更多的幫助。

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

大概是一週之後,女兒有一天正在和我們一起吃完飯,忽然很興奮的高告訴:

“爸爸,你知道麼?我已經三天沒吃手了!!!”

什麼?!

我很驚訝,更是興奮。

於是我問她怎麼做到的,她就開始很開心地把自己怎麼控制自己,怎麼覺得“現在感覺手一點也不好吃了!”的感受和我自豪地訴說著。

我知道,她此時很驕傲。

因為她打破了自己,剝繭而生。

因為她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更揚眉吐氣。

我那晚和媽媽狠狠地誇了她好久,甚至還請她吃了個大大的冰淇淋,雖然還只是春天乍暖的氣候。

從此,女兒就再沒有吃過手。性格也彷彿一夜長大,成了個小大人。

什麼?你覺得我是想誇我自己麼?

並沒有。

我覺得,我唯一做對的一件事情,就是——等

我等女兒三年

我等女兒自己長大

我等自己逐漸接納女兒的一切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最終,我等來了我一定會等來的結果——女兒的成長。

所以,要我說什麼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拋掉你精心收藏的“育兒清單”;

拋掉你原生家庭認為的“定規矩”的家規;

拋掉你自己認為某些事一定要做但又本質上無傷大雅的教育偏執。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等等孩子,Ta會做好的。

如果沒做好,那隻能是因為,Ta還沒準備好。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雙女座寶媽精玲2022-04-17 16:59:37

好問題,雖然很籠統,但卻是最核心的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孩子,是為了對孩子好,不是為了對自己好,更準確的說,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而是為了讓孩子真正獲得幸福和快樂。

明確教育目標是最關鍵的,對孩子,不求事事優秀的“完美”,只求人品性格的“完整”,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的教育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做好自己,尊重天性,引導思考。

1。做好自己

美劇《causal》裡有句經典:

幸福家庭往往有一個共同點 —— 父母能夠首先改變自己。

不幸的家庭也有共同點——父母始終指望孩子迅速改變,自己卻紋絲不動。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我們以身作則很重要。你的孩子幸福嗎?你的教育是引導與尊重,還是打罵,控制等教育方式呢?

幸福家庭往往有一個共同點——父母能夠首先改變自己。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看到我們如何做,也會跟著去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是如何去教育孩子呢?恐嚇,打罵,無限制的寵愛。包辦孩子一切的事情。

改變別人是痛苦的,只有改變自己是最容易的事情 。

當我們要求孩子時,自己就要做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孩子時刻在關注著。

學歷高的家庭培養著書香門第孩子,麻將的父母就會培養賭徒的孩子。

孩子就是一個複製品,大人一定要行傳身教。

2。尊重天性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靈魂”,主要表現在孩子的天分和興趣上。

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地尊重。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不要以父母的期待來要求孩子。

尊重孩子的喜好,專注培養孩子的興趣。

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在他喜歡的領域裡揮灑熱情。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事情,孩子就會堅持並且付出努力,總有一天可以閃閃發光。

另外特別要說的是,所謂“尊重”不只表現在人生大事或培養方向的選擇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

孩子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不一定時刻與父母同頻,很多時候都會比父母滯後,這是成長中孩子的正常情況。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感悟,來提早的規範或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簡單來說,就是隻要不違背原則底線的事情,儘可能尊重孩子,不要過早要求孩子做她無法理解的事情。

3。引導思考

但我們做好了自己,並且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那麼其實孩子大部分時候都是無需操太多心的。

孩子如果能獲得儘可能多的自由,那麼他也會盡可能的聽父母的引導。

我個人對引導這個詞的理解就是,適當時候給孩子提建議,拋磚引玉提出問題,讓孩子主動思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大女兒上初一,前不久在飯桌上時不時抱怨,老師給她安排的異性同桌很煩,上不是班主任的課就喜歡跟她說話,影響她聽課。

我就問她:“那你有沒表現出不高興?也許他不知道這樣做影響到你了。”

她說:‘我沒理他。這樣還不明顯嗎?”

我就說:“每個人對這些事情的敏感度不一樣的。”

她就說:“那我改天跟他明確說一下吧。”

我說:“好,那需要我幫忙你再說。”

其實引導孩子思考的機會很多,很多時候我們即使知道最好的解決方法,也要忍住,引導孩子自己主動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我是雙女座寶媽精玲,最近跟朋友合作建設了

公眾號:暢閱童書每月贈書

,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探討。

(公號簡介:暢閱贈書志願者,

每人每月均可獲贈一套正版書

。本公號主要分享繪本親子共讀方法,中小學課外閱讀指引,育兒點滴心得等。)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仰望星空2022-04-17 19:03:50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能機械地尋求一種標準的普適的辦法。

這個因材施教,不僅是指孩子的“材”,同樣也要考慮父母的“材”。

我就說一說高讚的孩子吃手的問題吧。

這位答主是一個心理學者,他給女兒留了足夠的空間去自己探索、學習。

從三歲發現孩子吃手,一直沒有干預,直到6歲孩子自已提出來更換奶嘴作為替代。

問題還沒有解決,但這位答主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進展,她有足夠的能量進一步改掉吃奶嘴的習慣。

一般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 ,對他自己的教育理念來說,這也可能是最佳的辦法。

為什麼?

因為他有足夠的觀察手段去觀察孩子的成長,當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出現問題時也能及時發現,並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程序及時調整策略,事實上他也在不斷地引導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一對學歷很低但工作很忙的個體工商戶的父母孩子同樣也吃手,他能否學習這位答主,同樣給予孩子充足的自我發展空間呢?

請注意,我不是職業歧視,只是舉個例子。不同的父母其物質、能力、脾性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性格特質是有一定的遺傳性的,他們的孩子的物質可能和這位答主的孩子不一樣,沒有那麼強的自我探索能力和愛好。

其次,父母的粗線條生活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成長,相對這位答主的家庭來說,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同樣不會那麼細膩。

最後,孩子的父母也不會象答主這樣持續對孩子付出最大的關注和及時的引導。

那麼,對這對父母來說,“讓孩子自已探索”最後可能就變成了“放任不管”,最後到成人以後這種不正常的心理依賴現象都難以消除。

當然,這只是從機率而言的,如果從個例來說,那怕是孤兒都有可能有非常好的心理發展的。

在我們假設的情況下,父母和孩子都比較粗線條,孩子的生活環境也缺少必要的關注和引導。那麼這樣的情況下,給孩子立規矩就比較重要了。發現孩子出現了吃手的習慣之後,強制戒斷有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怎麼樣給孩子立規矩也是一個難點,每個父母都要花功夫去研究它。

可以看一些相關的書,但是,要記住書不是萬能的,要時刻明白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哪本書能完全教會你如何對待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正確地認識孩子。

正確認識孩子的前提是正確是認識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花朵,但需要的養料各有不同。

我們做父母的,有義務為孩子的成長找到最適合的養料。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小武和花生2022-04-18 09:24:55

關於這個問題,我心目中最好的答案是蒙臺梭利的經典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中心,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

說白了,就是把孩子當孩子,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特色。拒絕說教式教育。而是透過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以及教學材料,讓孩子自發主動的學習。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按實際上確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兒童具備天然吸取知識的能力。他們透過不斷地觀察,反覆的實踐試錯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1]

比如花生在一歲左右的時候,突然拒絕家人的輔助,堅持要自己拿著小勺子吃飯,但又確實控制不好,所以經常會把飯撒的到處都是。這件事站在成人的視角看,是孩子突然執拗,做不好還非要做,弄得一團糟還要我自己來收拾!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就變成了一件很勵志的事:努力學習自己吃飯,雖然一開始做的並不好,但隨著反覆的聯絡,對手部,腕部的力量控制越來越好,撒出來的飯也越來越少,最終達到自主吃飯的成就。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兒童本身的行為活動才是促進和激勵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個結論適用於學齡前以及他此後的各個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一遍遍的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想辦法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的薰陶下進行自主學習。

這樣對父母的要求就會陡然增高,因為我們不得不去了解孩子的大致發展經常,以便於在合適的時間,為孩子安排合適的活動。以及自身不斷成長,就如同中國傳統老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學習父母的一切,所以為人父母就意味著謹言慎行。你的表現,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表現。最後就是關於環境的構造。由於兒童天然的模仿力和探索欲。我們既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正面的榜樣,又要創造適合孩子生長的條件:

高度適合的生活用具,因為我們生活中得一切都是以成人的尺寸為基礎進行建造的,這對於幼兒來說,難免顯得過於高大,所以適合孩子身高的生活用具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學習相應物品的使用。

材質更加安全的生活用具,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用嘴探索世界,這就意味著,我們給他們準備的東西材質要更加安全。

融入趣味性的裝飾,兒童的審美和大人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對於高飽和度的色彩或者各類卡通圖案更加情有獨鍾,所以為他們準備”教具“時,不妨將這一點也考慮進來。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確是殘酷的,大部分家庭都沒有這個條件去給孩子創造這樣的生長條件。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儘量的透過各種機關玩具,將生活的點滴精華濃縮到一起,以便於孩子玩耍學習。

布書和忙碌版就是其中集大成的佼佼者,但是我個人更加喜歡布書,因為布書比較便攜也更好收納。忙碌版好是好,但也確實不太好收納。所以在花生的成長之路上,我用的比較多的一直都是布書。

我想很多孩子都和花生一樣,在黑白卡後的第一本書就是有趣的布書。從最基礎的嘩嘩作響的布書,到充滿各種有趣機關的布書。花生從六個多月接觸布書到現在已經讀了幾百冊繪本的情況下,依舊還是很喜歡布書的形式。在他兩歲半左右的時候,朋友送了他一本”土豪書“My first book。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這套書的單價確實比較高,但價效比也確實高,一個可以完美收納這本書的小書包,加精美的內容設定,以及非常細緻的縫紉。使得花生都已經用一年了,這本書的配件都還完好無損。因為他非常有意識的在每次玩完以後,都要把書再放進包裡。

當時我朋友送的是綠色馬戲團這一冊。因為相較於其他幾冊的側重點,這一套更注重孩子的語言鍛鍊。透過有趣的馬戲團佈景,讓孩子學習敘述場景,瞭解人物,語言,時間,空間,秩序等多方面的邏輯關係,孩子可以邊玩,邊聽大人描述,並且逐漸學會自己描述。

那個時候我正焦慮於花生的語言發育問題,所以她這套真的是送到我心坎上了。可惜由於換手機,以前的影片找不見的,等有空我拍一個花生玩的影片。相較於一開始,他現在拿上書就能開始自娛自樂,明明是一樣的佈景,他卻總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

所以不得不說,選一套合適的布書,真的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們的教育焦慮。不過由於每一冊的側重皆有不同。

啟蒙版:動手+認知。透過孩子可以操作的啟蒙教具,提供主動感知和探索空間。(紅藍兩色內容一致)

衣飾框版:鍛鍊小肌肉技巧,培養專注力,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生活技能

太空版:透過天馬行空操作,讓孩子發散思維,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啟發孩子的探索欲。

各類主題拓展:馬戲團,農場,寵物,海底世界等多個角度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對動物的認知等多個方面的技能。

此外還有碰碰狐專題,如果你的寶寶對碰碰狐兒歌情有獨鍾可以考慮選擇這套。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基礎圖片源自某書博主”業執靈“

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相應的書,去購買,但如果有錢all buy 應該就是頂級快樂了!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久久錫悅讀2022-04-18 12:04:03

謝邀@逃跑的時光 !

我兒子現在4歲零3個月,上一個星期以前,吃有包裝的零食,比如餅乾、棒棒糖、麵包、小果凍等,自己都撕不開。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作為媽媽的我,急啊,因為我家二侄子,2歲左右自己拿到有包裝的零食,甭管是用嘴咬還是用手撕,開得那個溜啊。

我也不是拿兒子跟二侄子比,關鍵是給了耐心,教他方法,他就是不會撕開,怎麼辦呢?

首先,我跟我自己和解了。

4歲孩子不會自己撕開零食包裝,又有什麼關係,他會按照大人說的方法先嚐試,嘗試了撕不開,自己會拿剪刀剪開,沒怎麼跟他引導過剪刀怎麼用,只告訴他用的時候要小心慢一點,他自己反倒把剪刀用的還可以。

所以每次在家裡吃零食他撕不開外包裝,都會自己到抽屜拿小剪刀剪(注意:保證小剪刀是他這個年齡能用的大小,安全還是第一要義)。

其次,繼續耐心教導,遵循他的節奏。

2歲以前,我和他爸爸覺得他小力氣小,教他,他也不完全理解,於是可能就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

所以,現在我們急只會給孩子增添焦慮,不就是撕開零食包裝嗎?一次撕不開,不著急,能撕開一點,就是一點進步。

忍著不要代替他去做,一定耐著性子讓他先去做,真的撕不開心情挫敗,再引導和鼓勵。

其實,孩子不是不懂方法,他有時候就是怕大人著急,人一急,越做不好事情。

不急之後的我,一遍遍教給他方法之後,終於在上個星期,他學會自己撕開一個達利園麵包外包裝,老母親和老父親的心,別提多欣慰。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最後,隨時看到孩子的進步與成長,並給予鼓勵。

這一點,真的是在孩子出生以後,一直牢記在心,並且在實踐的。

就撕開零食外包裝這個小方面,我總覺得,我家兒子手指精細能力不比一些同齡人好,但在其他精細動作上,有些他能比別的同齡夥伴做得要好。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可能他[

缺乏同類事情成功的經驗和信心

]。於是每次他能夠撕開一點,我就肯定一次:

你這次撕開一條小縫了,很不錯唷!

哎,你看,找準三角位置再撕,是不是更容易呀?

……

誇,都要誇具體的動作或者想法、方法,這個就不多說了。

總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好,每一件事情都值得說,但方法是萬變不離其中:父母不要過於焦慮,給予教導和陪伴,遵循孩子節奏,並及時鼓勵。

@知乎親子

感謝您的看閱,我是 @久久錫悅讀,分享讀書、寫作、育兒、生活等感悟和經驗,歡迎你來^_^

贈人一讚,一起成長,也謝謝你的鼓勵^_^

我會持續分享噠~~

標簽: 孩子  奶嘴  自己  父母  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