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自性的轉化與主動想象 | 分析心理學

作者:由 未來你好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6-12-21

自性的轉化與主動想象 | 分析心理學

自性的轉化與主動想象 | 分析心理學

榮格在他論超越功能的論文中,提出一個範例來說明“潛在自性”轉化為“明顯自性”的過程。這一轉化過程是以對偶的結合來進行的。確實,自性的特質之一,便是有能力容納對立的兩方:好壞、男性女性、內在外在、靈性物質都容納兼收。平鋪直敘的方式無法證明對偶互相結合的情形,因為這一結合是超越理性的。

曼陀羅是這種結合的意象之一。曼陀羅有一箇中心點,一切事物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點組織起來,這個中心點就是自性,環繞於四周的是一切一切的對偶;這一切對偶,如今已經找到自己與中心、彼此與彼此之間最適當關係的位置。然而,榮格曾經指出,曼陀羅作為一個整體,事實上也呈現了自性本身,所以其實自性本身就包含了一切對偶,不但中心點是自性,就是四周圍的那些圓圈等等也都是自性。

自性作為種種對偶的結合態,我們體驗起來有著各種樣態;

如果是明顯自性,在我們的靈魂中就是活的,我們面對各種狀況反應都會很恰當,需要仁慈的時候,我們就很仁慈,需要嚴格時,我們就很嚴格。我們不害怕自己的黑暗面,也不受他的指使,而是能夠用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看得見物質世界的創造精神,也享受物質的樂趣

。簡單地說,

我們不怕表現自己人格的每一面,不壓抑自己人格的任何一面。我們自己是什麼,就做全部的自己,容納自己的每一個部分

。我們認為這種對偶的結合是一一連續的,起先是人格的某一部分,接著是另外一部分。但是這種結合的另一種體驗卻不是連續,而是同時的。這一點比較不容易說明。

自性將種種對偶結合起來之後,自己並不是其中任何一個,因而選取了這一切對偶之外的位置

。此時和自性有關聯的意識狀態,雖然仍如上述所說以連續方式操作,但是卻已經不能再“對偶”界定。自我作為明顯自性的一部分,體驗自己不再是男性或女性、善或惡,他在這一切屬性之外辨認自己的身份,自性這種存在狀態不是言語可以形容,充其量只能說他不符合一般範疇下的定義。

然而,如果作為一種經驗,那麼此時的自性感覺起來卻絕對的獨特,完整。這般的自性,自己界定自己,只能當做“絕無僅有”來理解。但是,說自性自己界定自己,並不表示自性和他人,和外在世界沒有關係。在生命經驗中,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對偶互相結合而後彰顯出來,外在世界是這一切的一部分。但反過來說,自性卻不是以關係或外在世界來界定,而是以自己的存在及意識來界定。獨特自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心理程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超越功能。

“超越功能”這種心理機制,把對偶結合起來,幫助自性的顯化。心靈作為一個整體,包括意識(以自我為中心)及潛意識。要使對偶結合,潛意識必須和自我會合,創造第三位置

由於超越功能是“由意識及潛意識內涵互相結合產生”,所以會創造第三位置。這樣,也許我們就要問:那自我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擔當什麼角色?自我當然只有面對意識才最自在,但是也必須願意檢視自己的傾向,承認這個傾向可能不完整,可能不是絕對正確,自我必須接受一個觀念,那就是:除卻意識觀點之外,還另有其他觀點。最重要的是,自我必須承認潛意識的存在,承認潛意識所佔的地位值得探討。這是必備的條件。

在一般人的看法之中,不但不承認潛意識的存在,而且自我也一直很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心靈生活,甚至自我就算承認必須把潛意識考慮在內,卻又常常以幻想代之,因為只有幻想才能幫助自我保住地位。自我往往在分析或治療的背景脈絡之下,才能承認潛意識的地位。分析師以各種方法引導個案注意夢境傳達的資訊,賦予資訊一定的分量,因而啟動個案的超越功能。分析師以潛意識當中可以找到的價值教育個案,以這樣的方式鼓勵個案開始觀照內在的聲音。同時,展開“探索潛意識”這一項危險工作之際,他還必須提供個案安全感,保護個案。這一項工作開始之時,往往需要外來的協助,但即使懷抱最良性的意圖,很多人到最後卻會發現

自己無法獨立完成這一件工作

自性的轉化與主動想象 | 分析心理學

自性的轉化與主動想象 | 分析心理學

主動想象(1):二元的世界

作為整個超越功能程式的第一步,首先自我必須以開放、接受的態度接觸潛意識。自我具備這樣的態度之後,接著設法讓潛意識具有聲音,這樣我們才能得知其立場,得知其中的資料。

原型或情結顯現為意象,榮格稱之為“人格化”。

夢境便是這一程式的例項

。但是榮格提醒我們,夢境對於促成超越功能毫無作用,因為做夢的時候,意識是沉睡的,所以無法和潛意識對等互動。超越功能要能充分運作,首先

對偶的兩邊必須分明有別,兩者之間的張力要夠才行;自我必須完全清醒,完全覺察,與潛意識意象接觸時能夠掌握自己的立場。自我和潛意識創造出意象互動,兩者在這一互動中要製造足夠的張力,以便喚起超越功能

。這樣的劇情,通常發生在榮格所謂“主動想象”這種經驗當中。

自我在主動想象的時候,在完全清醒,運作正常之下體驗潛意識的內涵或產物,這一內涵或產物是以意象、聲音、情結乃至於身體感覺的形式表達。自我專心地注意潛意識的時候,必須放棄自己的批判性想法,接受潛意識呈現的任何東西。他必須在這種“開放”狀態中等待潛意識顯現。

一旦看到,聽到,感覺到什麼東西,自我要分辨清楚那是什麼東西,然後儘可能完整地表達出來

譬如,也許自我看到的是一閃而過的“瀑布”意象,接下來也許他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瀑布畫出來,也許他可以再進一步想象自己在聆聽瀑布的聲音,他甚至可以找一個真正的瀑布,在那裡待一下午。不論怎麼做,他必須強化這次的經驗。把這次經驗發展到完整狀態之後,接著自我便要判斷這一次經驗的意義。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如果不瞭解潛意識顯化出來的意義,自我便無法找到潛意識所佔的位置。光是跑去聽水聲或讚歎某一幅繪畫之美是不夠的;目前流行的理論雖然說可以,但事實上僅是接受意象是不夠的,自我必須從體驗中找出意義。要了解意義,並不一定要用理性知解。

再以我們說的“瀑布”為例,面對這個意象,你可以去探討神話或神仙故事中“瀑布”象徵的意義,也可以去查閱榮格等人論及這個意象的資料。但是,除此之外還有更具體驗性的方法:找一個瀑布,走向它。不論坐在瀑布裡面或外面,都會使我們的心裡產生一種永恆的美感,也會突然使我們領悟到,生活不該只是工作、成就,應該還包括純然的存在、聆聽、閒坐——這一點一向知易行難。坐在瀑布旁,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從來不關心生活的另一面。這時,“瀑布”的“意義”便是“要慢下來”,注意自己身邊美的事物,聆聽我們一向忽略的生命的聲音。這個意義不是藉由理性知解而來,而是由體驗產生的。這種體驗性的意義,再加上從知解層面瞭解“瀑布”象徵“能量的轉換”,我們便明白,原來放慢生活步調,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具有轉化的力量。

親身的感受,加上理性知解,便是發掘意義的強大工具

。至此,整個程式還沒有結束。自我已經創造了空間讓潛意識顯現,也發展出充分的注意力,辨認出顯現出來的潛意識的意義,現在要做的,便是回憶潛意識送出的資訊。重要的是,這種響應必須是真實的,準確反映自我的理解與感受。

超越功能要能運作順暢,對偶兩方任一方都不得支配或消滅另一方

。整個程式未開始前,千篇一律都是自我壓抑潛意識的聲音,一旦這種壓抑解除,

自我必須提防的是潛意識反過來壓抑他

主動想象(2):自我的重要性

自我如果向潛意識投降,超越功能便永遠不會啟動

。這時自我仍然和以前一樣是偏頗的,但這一次他的偏頗是偏向另一邊。這時自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忙於生活雜務,而是成天在瀑布前打坐,冀求開悟;最後他會覺得自己整天無所事事,不事生產。潛意識的資訊裡並沒有奇妙的答案,只有超越功能裡面才有。進行主動想象的時候,自我可能遭遇一些危險。

潛意識的力量不可低估,自我要是守不住自己的立場,將會被潛意識淹沒,產生精神疾病,如果自我放棄自己的觀點,過度接受潛意識,這種偏頗便會造成膨脹。自我必須很瞭解自己,面對內在力量強大的壓迫,要能夠守住自己的自我形象及觀點

自我擔當的任務不容易,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完整,一方面卻又不能太僵硬,太教條。

自我必須站得很穩,轉向內在,開啟潛意識智慧--及危險--之門

。唯有這種可屈可伸的態度,才能夠承受啟動超越功能所需的張力。“瀑布”意象發展至完整,也體驗到其意義之後,“我”就必須對自己接收到的資訊做迴應。一開始,“我”的迴應往往是負面的;“我”心須如此,免得自己落入不真實的立場。“我”或許認定:瀑布固然不錯,但是與其跑去看瀑布,聽瀑布,我還有更好的事情要做。如果“我”做了這樣的迴應,就必須回到潛意識聽取潛意識的“答辯”。潛意識做了答辯之後,接著“我”再做響應。

如此這般,兩者之間論辯,自我不可以一味和潛意識做知性對話,此外,對彼此的討論情感必須真實。這樣來回運動,便形成了超越功能:論辯與情感的交流,代表的是對偶的超越功能。兩邊的對立,產生了充滿能量的張力,創造具有生命的第三者——不定邏輯性的“死胎”,而是由兩邊的擱置不定狀態產生的運動。新出生的活體導向新一層的存在、新的狀態。

超越功能顯示為一種對偶互相結合之後的性質。對偶互相結合便成自性,也成為心靈的中心。這個中心透過自我與潛意識的結合,在自己周遭組織起原型的力量,並因而不斷成長

;對偶的超越功能以此為手段互相結合,在這個程式中,潛在自性變為明顯自性。

自我每一次一接觸到潛意識的意象,與之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就會啟動超越功能

每次這樣做的時候,不論牽涉到的問題有多小,都會強化自性,轉化自性。由於自我與潛意識這一對偶製造的張力,由於觀點與觀點間的交流,便會創造出新的,第三方的超越觀點。超越功能創造了第三方觀點之後,這一觀點可以在兩種經驗中感覺出來。

第一種是,一方面自我和日常生活事務很有關係,因為他了解這些事情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潛意識卻要求一些放鬆的時刻,要你好好聆聽內在的聲音。依照隨之而來的模式,第三方會容許自我大部分時間繼續工作,卻也會要求自我開始接近大自然或開始靜坐。工作有其時,沉思亦有其時。這時的自我由於已經和潛意識結合,所以能夠判斷自己應該做怎樣的迴應。自己工作太辛苦,他會覺察,會了解“休息”的價值,於是便會讓自己好好閒坐一個小時,直到感覺精神恢復了,才回去工作。

第二種是“同時”。自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但是這時工作與休息交替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同;他工作時仍然能夠意識到內在微細的聲音,絕不會因為專心工作而遺忘內心世界。自我在工作時,還是會看管內在自性的感覺;如果跑到瀑布邊休息,他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工作生涯。他休息的時候,可能會對工作的事情有所領悟,自我工作時的能力及紀律,將轉變成和潛意識並存而相安無事的狀態。休息,在自我的體驗中不是轉入潛意識而遺忘正常生活的機會,而是一方面保持自己清楚的身份,另一方面觀照內在觀念的機會。透過超越功能創造出第三方之後,一種新的意識狀態跟著產生。自我的“自我感”,此時已經改變,其意識現在安住所在是一個新浮現的自性,這個自性已經能夠同時體驗工作與休息兩種經驗。兩者原本極遠的距離,如今大幅縮短,自性和經驗兩者兼具。

主動想象(3):作為生活方式的主動想象

有人說,榮格似乎曾經提到,人只有和潛意識產生衝突的時候,才能夠產生超越功能,其實不是這樣。他所說的來回對話,可能採取“對立”以外的形式,可能是共同探討某個主題,或表達恐懼,或互相安慰,或要求進一步的資料;種種可能性是無限的,但兩者互動的本質終究是真實的,因此雙方一接觸,便足以產生一股心靈張力。榮格筆下的心靈模型,十分強調自性的終極價值及重要性,也提示了一些把自性轉化為強大生命中心的方法。這些方法,其中之一便是主動想象——這是直接進行超越功能的最佳方法。

主動想象當然不只是一種技法,更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個體化程式一旦進入深層階段,心靈的四種功能便完全平衡。馮·法蘭茲談到這個階段時說:主動想象在這個階段開始掌控情勢。你和意識的內在核心一起待在中心……這麼說吧!你待在自己的主動想象之中,感覺到這裡才是生命過程進行的地方……你的意識集中在發生於這一中心的事件之上,集中於在你的主動想象中發展的事件之上。

個體化程度愈強,自性就愈強

,自性一擁有力量,自我要關注在自性上,把覺察力集中在自性呈現的中心位置就比較容易。

自我愈是意識到自性,就愈是活在主動想象的世界

主動想象,一開始只是技法,後來卻成為一種存在狀態

。這種新的意識狀態,界定了自我在明顯自性中扮演的角色;但是

在個體化的前階段,主動想象卻只是一種技法

,要借這一技法獲得什麼成果,必須勤勉地學習與練習。活在主動想象的世界,並不是說我們一直處在意識非常態(譯註:指睡眠、做夢、打坐入定等與平日不同的意識狀態),日夜都有幻象,而是說我們的覺察力不偏離心靈中心,隨時可以輕易進入其中。而且,主動想象的世界是有生命的,充滿了奇妙的可能性和奧妙的背景,不需太費力便可啟動。人處在這種狀態時,都是處在當下,很清楚地參與每一個狀況,而潛意識的世界也同時存在,眼前隨時都會有想象中的遭遇。主動想象有多種形式。有的人是把自己看到的意象畫出來或雕塑出來,有的人以舞蹈表現,有的人寫成音樂。但是,以我的看法而言,我覺得自我與內在人物的對話或交流是最理想的方式。內在人物是我們企圖開啟的潛意識內容的人格化,“他”人格化為一種形式,便和自我交談,積極交換資料。

要和內在人物做言辭的對話需要一些練習,但是一旦做到了,便是交換資料、創造超越功能所需張力的最好方法。我說過,主動想象的方法很多,“與內在聲音對話”這種方法不是人人都做得到,但是隻要多方嘗試,都可以做到某個程度的言辭溝通。如果可以把聽到內在人物的能力,與看見、感覺內在人物的能力結合起來,我們所佔有的形勢便有利於進行極深的主動想象。

主動想象(4):與內在人物對話

內在人物是潛意識內涵的人格化,所以和內在人物打交道,就是和潛意識內涵打交道

譬如,人不會夢見戀父情結本身,但他可能夢見有個男人穿著三件式西裝,看起來像自己的老闆。在主動想象中,人不是直接知覺內在內涵,而是知覺其人格化意象,同時,那個內在人物還是完全獨立自主的,這就是說,“他”不受自我的控制。內在人物的存在與自主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概念,因此,有些人如果抗拒“主動想象”,主要的原因便是認為自我已經“具備一切”;但是,事情絕非如此,因為潛意識的自主性通常很強,強到足以反抗直接來自自我的控制。

自我對內在人物可以詮釋錯誤,可以進行辨認,可以幻想,但要操縱“他”就很不容易;主動想象若是進行得當,

內在人物自會用自己的語言講話

。榮格所說的內在人物另有一個特性。他論及強大的原型意象時,曾經說:“

不是這些人物由心靈狀況衍生而來,而是心靈狀況由這些人物衍生而來

。”我猜想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原型以這樣的方式決定“集體意識”這種心靈經驗,但同時,個別心靈還是可以覺察到這種影響。

內在人物自主地從潛意識浮現,形成強有力的影響,使個人藉以體驗他們(內在人物)的心靈狀況。很多人都知道,夢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境或外表,縱然夢境意義尚未經過詮釋亦然。主動想象對一個人的心境及安全感的影響也很大。榮格的話有兩個重大的含義必須思考,一個是內在人物位於自我的心理狀態之外,一個是內在人物可以直接影響該狀態。

簡單舉個例子,姑且假設某人有戀父情結,接近權威人物時常覺恐懼與焦慮,他如果能進行主動想象,便可以把過去曾經幫助過他的內在人物喚過來。因為這個內在人物沒有受過自我心靈狀態的汙染,所以也不受戀父情結的影響。這個內在人物如果夠強,便能夠把自我從戀父情結中拉出來,改變他的知覺及自我感。這樣,自我便來到新的位置,可以面對外在世界的挑戰,不受戀父情結的拖累。

人在主動想象中接觸到的這個內在人物是獨立自主的,能夠表達自己,不受自我的指使,但是卻又能夠影響自我及其心理狀態

。根據榮格的界定,神靈指的是可以自己創造及操縱意象的力量,因此,

每一次的主動想象,都是在直接體驗心靈的靈性力量

。這種力量當然有不好的一面,因為將原型人格化的內在人物,也可能對自我的狀態有破壞性的影響。

自我必須發展一些手段來保護自己,以免受其負面影響,直至自性已經強大到足以調合這些發散出來的原型而為止

【PS】:主動想象有風險,請勿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之下進行,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 傑弗裡·芮夫

文章摘自《榮格與鍊金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http://

weixin。qq。com/r/PEOWjvj

ExqW5rbzt9xY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標簽: 自我  潛意識  自性  內在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