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懷嬴:銀燭照紅妝

作者:由 明月道心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10-24

懷嬴:銀燭照紅妝

注: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個在西安建都的是——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秦人早期與戎狄部落雜居錯處,其族群曾一度遠離中原。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將飛廉之子——惡來的後代。秦人先祖其中一支——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抵禦戎狄部落的軍事力量。隨著周王室東遷洛邑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關中。秦人在大約250年間始終以雍(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郊)為都城,終於在公元前424年,秦靈公決定在涇陽建設新都城,並於公元前419年遷都涇陽(今天陝西涇陽縣西北),將秦國都城又向東推進,之後歷代君主又遷都櫟陽(yuè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西安市西北)。

冰火烈歌

秦人起源於中國的西部地區,具體而言,即今天的陝西、甘肅一帶,史學界將這種說法稱作秦人“

西來說

”。

隨著20世紀考古發現的日益豐富,史學研究者蒙文通、熊鐵基、俞偉超等仍堅持秦人“西來說”的觀點。但越來越多的學者,如傅斯年、顧頡剛、林劍鳴、王玉哲、鄒衡等專家更傾向於秦人“

東來說

”。

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建立秦國的嬴姓部族,應發源於今天中國東部山東境內,與商族或有同祖關係。(

注:考古人員發現,秦與戎狄兩個部族遺址出土的文物風格迥然不同,秦文化主要來自周文化,而戎人的文化則來自寺窪文化。考古人員還發現:秦人與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錯,對峙分佈。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漢水上游兩岸開闊的川塬和平緩的臺地上,而戎人則多居住在西漢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帶。從遺址和文物當中就可以看出兩個部族鬥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兩個部族平時各自住在自己的生活區,並時刻保持著警惕與監控。考古人員還在西漢水流域發現了兩座城池,據推測,應該是秦人最早生活的地點之一

秦人“

東來說

”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確鑿無疑的證據:在上古時期,嬴姓部族與商族具有相同的第一個男性始祖的誕育傳說……

商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契(xiè),據說是他母親——

簡狄

,吞食玄鳥卵後生下了他……(

注1:《詩經·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注2:褚少孫《補史記詩傳》記載:湯之先為契,無父而生契,母與姊妹浴於元邱水,有燕銜卵墮之,契母得故含之,誤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賢,堯立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茲茲益大也,詩人美而頌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質殷號也

嬴姓部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

大業

,是他的母親女修吞食玄鳥卵而孕育的……(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根據考古專家在漢水上游、渭水上游以及寶雞地區的考古發現可知:“秦人”是以秦嬴部族為主體,相容西北“戎狄”、周室東遷後的“周餘民”等不同來源人群的綜合體,並在不同歷史階段有所變化。

嬴姓的秦宗室與“秦人”的其他部族,即非嬴姓的人群,在葬俗上存在著明顯差別。前者擁有墓主“直肢葬、頭西向、帶腰坑(殉狗)、人殉(xùn)”等特徵,後者則以頭西向的“屈肢葬”為主。

所以,是“直肢”還是“屈肢”,以及“頭向差異”,成了判別是否秦宗室的最基本標準。(

注:今甘肅省清水縣李崖遺址。發現許多西周秦人墓葬,其葬式帶有明顯殷商風格,證明秦人應從東方遷來

秦宗室貴族墓葬的這些特點,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已經初步形成和顯現。在這一個歷史時期,秦人不僅政治地位由於周王室的正式冊封以及討伐戎狄有功而逐漸上升,而且軍事實力成為西方主要族群與政治實體,初步形成的秦文化也強烈影響到了處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族群。

另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系年》篇有關記載也表明:嬴姓部族並非起源於——渭河流域,而是後來遷徙過去的。(

注:“清華簡”研究顯示,秦並非出自西戎。學術界主流思想認為秦人來自東方而成於西方,是商末戰亂時西遷的華夏族一支。在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了一塊銘文:“高陽有靈,四方以鼐”,上面記載秦王族是黃帝之後(帝顓頊號高陽,黃帝的孫子)。根據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秦人與戎人進行了長久慘烈的拉鋸戰,兩個部族無論是民族性還是部落文化都格格不入

嬴姓部族歷經堯舜、夏末商初、商末周初等多次主動或被迫遷徙,他們從東方遷移至今山西襄汾陶寺、霍太山一帶及甘肅天水等地定居、繁衍。由於地處西陲(chuí邊疆),當週天子尚在鎬京(hào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的時候,他們只能蜷縮在隴右和關中平原的交界處長期與戎狄部落爭奪水土資源。

而與周朝的關係,也逐漸由對抗轉向合作。此時嬴姓部族的身份是“附庸”,也就是依附在周朝姬姓諸侯周圍的衛星部落。(

注: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其中姬姓子孫的封國最多,有53個,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封建”的由來

在那個注重血統和貴族身份的時代,秦人那不甚高貴的出身顯然得不到東方諸侯們足夠的尊重。當時的諸侯等級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等級是

同姓諸侯

;他們分別是薊(jì)國、焦國、祝國、陳國、杞國、宋國、虢(guó)國等七個諸侯國。不管自身實力強弱,血緣關係的遠近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在諸侯分封體系中的優勢地位;

第二等級是

異姓諸侯

;像齊國這樣的姜姓諸侯,因為本身是周人取得天下的盟友且武力強盛,所以通常也具備一定的統治地位;

第三等級就是楚國、吳國這樣的

邊陲藩籬

,周王室對其極不重視,也往往被視之為“

蠻夷

”。

由於遠離中原文化圈,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附庸”身份的嬴姓部族在東方諸侯眼中都是“西戎”的代表。(

注1:《禮記·王制》記載:不能五十里者,附於諸侯曰附庸;注2:“庸”即“墉”,指城牆,“附庸”本意是靠近城邑的田地,引申為依附於王室或諸侯的貴族小領主

在周孝王時期(公元前905年),嬴姓部族首領非子給周王室養馬有功,獲封“秦”地,治都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號曰“秦嬴”。(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在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1年),秦莊公(嬴祺)擊敗西戎,被封為“西陲大夫”。自此,“秦嬴”終於成為周王室捍衛西北邊疆的一股軍事力量。(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在周幽王時期,嬴姓部族首領秦襄公(嬴開)在救援鎬(hào)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建立功勳,於是周平王(宜臼yí jiù)便封秦襄公為諸侯,並將岐山周人故地“岐西之地”封賞給秦襄公(嬴開)。但這是一張無法兌現“空頭支票”,因為“岐西之地”已經被西戎部落所侵佔。(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後來,經過秦文公、竫(jìng)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七代國君與戎狄部落長達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戰爭後。到了秦穆公時期,國勢才逐漸強大起來。

從這以後,看到周王朝已日薄西山的秦人便開始萌動了其它想法:既然我們佔據了周的“岐西之地”,那麼是否意味著以秦代周而主宰天下的時代即將到來了呢?(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懷嬴:銀燭照紅妝

——我們的女主人公:懷贏(辰嬴、文嬴)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歷史時期……(

注:明代楊慎《二十一史彈詞》記載:辰嬴,懷贏也,晉太子圉(yǔ)質於秦,秦以嬴氏妻之。後圉逃歸,是為懷公,故嬴氏號懷贏

韓原之戰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繼位後,舉賢任能(百里奚xī、蹇jiǎn叔、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內修國政,外圖霸業,企圖東進染指中原。可惜秦國長期偏居“岐西之地”,東進出口被晉(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帶)、虞(yú今山西平陸東北)、虢(guó今陝西寶雞東,後來遷到河南陝縣東南)等國所阻擋,交通不便,道路艱險。秦國別說稱霸了,就算想要與中原諸侯之間正常交流都十分困難。

特別是虞(yú)、虢(guó)這兩個小國,地勢最為險要(虞扼茅津,虢據崤函xiáo hán),可惜兩國軍事實力太差,君主又不懂戰爭謀略。在公元前655年十二月,反被晉獻公採納大臣荀息(xún xī)的“假道伐虢guó”之計所滅。(

注1:茅津,今山西平陸縣西南古茅城南;崤函,今河南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注2:《左傳·僖公二年》記載: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地名,產良馬著稱)與垂棘之壁(地名,以產美玉著稱),假道於虞以伐虢(guó)。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míng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裡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

自從晉國得了虞(yú)、虢(guó),國土面積和軍事實力更加強大,直接阻斷了秦國向東發展的戰略意圖。此時的秦國如果想要在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舞臺上秀肌肉,就必須得進入中原。從地緣政治來講:秦、晉軍事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只能以“懷柔政策”結交晉國。

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嬴任好)不得不妥協,求娶晉獻公(詭諸)的大女兒伯姬(穆姬)為夫人,遂結成 “秦晉之好”。秦穆公成了晉國的女婿,對秦國而言是有利無弊的。一來透過“和親”使得秦晉邊境的戰爭對立關係得到有效緩解;二來以晉國為軍事同盟,可以理直氣壯地干涉中原事務,為秦國以後東進爭霸中原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古代,兩個不同政權的首領之間經常出於“為我所用”的目的而進行的血統聯盟。儘管雙方“和親”的最初動機各不相同,但其結果顯示了“和親”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第一、分化、瓦解、削弱對方的控制政權(

區域穩定

);

第二、以親屬的名義借糧、借兵(

互惠互利

);

第三、利用後宮(外戚)身份參與朝政(

避戰言和

);

第四、結交軍事同盟(

交流融合

)。

魯迅先生曾評說:“以美女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親”。這種無視女性內在情感和主體意願的“和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諸侯之間普遍採用的聯姻政策。

終於,晉國的內亂(公元前672年,晉獻公伐驪戎,得驪姬,立為夫人,生子奚齊,晉獻公欲以奚齊為太子,故晉獻公末年有驪姬之亂)讓秦穆公(嬴任好)覺得有機可乘……

公元前651年,秦穆公以割讓“河西八城”為條件,用軍事武裝幫助公子夷吾(yí wú)回到晉國登上君位,是為晉惠公。沒想到晉惠公君主之位坐穩後背棄諾言,拒絕將“河西八城”交給秦國。秦穆公(嬴任好)在大臣的勸說下選擇忍氣吞聲。(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惠公之立,倍秦地及裡克,誅七輿大夫,國人不附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夷吾)向秦國購買糧食,秦國的許多大臣認為晉惠公沒有誠信,建議趁機征討晉國,但秦穆公在大臣百里奚的勸說下,還是答應了晉惠公的購糧要求。

可是到了次年,秦國也發生饑荒,秦穆公(嬴任好)向晉國求購糧食,晉惠公非但沒有出售,反而乘人之危親自領兵攻打秦國。

公元前645年,兩國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韓原大戰”,此役秦國以四百乘兵車,大破晉國兵車七百乘,晉軍幾乎全軍覆沒,晉惠公(夷吾)也戰敗被俘。

當戰爭結束後,周王室第一時間派出使者居中調停,以免戰局進一步擴大化,協商目的自然是要求——秦國放人。

再加上晉惠公的姐姐穆姬(伯姬)聽說弟弟(夷吾)兵敗被俘,將會被帶回到秦國時,便領著太子罃(yīng)、兒子弘和女兒簡璧登上高臺,踩著柴草。接著派人告之秦穆公:如果晉惠公早上進入國都,我便晚上自焚;如果晚上進入國都,我便次日早上自焚,請夫君看著辦吧。(

注:《左傳·僖公十五年》: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罃、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

秦穆公在“外有周王室的調停,內有穆姬以死相要挾”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釋放晉惠公。

兩國在王城(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東)談判,當然不可能無條件釋放。秦穆公的條件就是:拿回當初晉惠公承諾的“河西八城”,並且要求晉惠公的太子圉(yǔ)來秦國當質子。

經此一役,秦穆公(嬴任好)“以德報怨”的品格從此揚名天下,威震列國。而晉惠公在諸侯間的政治威望大減……

公元前643年,晉惠公昏招迭出,他怕晉國人去追隨哥哥——公子重耳(chóng ěr),竟派刺客(宦官)勃鞮(bó dī履鞮)去翟國(Dí音狄,今陝西延安市東北)刺殺他,消滅掉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與壯士欲殺重耳

結果公子重耳在大臣(趙衰cuī、狐偃yǎn、賈佗tuó、先軫zhěn、魏犨chōu)的輔助下不但順利逃脫,還跑到齊國娶了個漂亮的宗族女子——齊姜,同時贏得了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huán小白)的鼎立支援。晉惠公(夷吾)很生氣,但當時齊國正強,晉惠公無論如何也不敢找他們的晦氣……

秦晉之好

太子圉(yǔ)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他出生在晉惠公(夷吾)逃亡梁國(今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的時期。母親(梁嬴)是梁國的宗族女子,按照民間“賤名好養活”的習俗(

注:傳說人有三魂七魄,小孩出生時要過閻王關、玉吊關、和尚關、落井關等關煞,取一個醜名可以騙過鬼怪,讓其厭惡而放棄勾魂,使小孩躲過關煞

),晉惠公倒也直白,哀嘆自己境況的同時,乾脆就將孩子的名字取為圉(

yǔ:本義是指的牢房,引申為養馬的地方。注:許慎《說文解字》記載:圉,囹圄,所以拘罪人

)。

果不其然,太子圉(yǔ)的命運跟他的名字一樣,秦國成為他的牢房,而且一待就是六年之久……(

注:《左傳·僖公十七年》記載:夷吾出奔梁國(前654年)時,梁伯把女兒嫁給他。梁嬴懷孕,過了預產期。卜招父和他的兒子占卜,他的兒子說:將要生一男一女。卜招父則預言:男孩將做別人的奴僕,女孩將做別人的奴婢。梁嬴果然生下一男一女(這是見於史書記載的首例順利產下的雙胞胎),所以把男孩叫做“圉”,女孩取名“妾”

史書上沒有記載圉(yǔ)的生卒,但晉惠公(夷吾)流亡梁國的時間是公元前654年,算上娶妻生子的時間,圉(yǔ)應當出生在公元前653年之後,而他被送去秦國當人質的時候是公元前643年。也就是說:太子圉當時最多才11歲,可以說只是個孩子,但他身為戰敗國的晉國太子,必須應對目前十分複雜的政治局勢。

秦穆公完全基於政治上的考量,便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太子圉(yǔ)。他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想等晉惠公(夷吾)死後,再派兵送太子圉回國繼位,這樣懷嬴這個國君夫人就可以成為自己安插在晉國的一顆棋子,遠端操控晉國的政局,為東進中原做準備。(

注1:《史記·秦本紀》記載: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注2:《左傳·僖公十七年》記載:夏,晉大子圉為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

中國歷史上的好多公主,在這種宿命化的政治婚姻中都扮演著兩國“邦交使者”和“外交間諜”的使命。她們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必須承擔帝國賦予她們的責任……

懷嬴和太子圉無疑都是聰明人,他們當然明白雙方應該扮演的角色。這場婚姻本來就是一個帶有“買賣性質”的政治陰謀,與其說他們是夫妻,不如說他們是大國博弈下的兩顆棋子。這裡面只有“政治算計”和“利益交換”,沒有任何感情可言。證據就是:在這個如同死水般的五年婚姻生活中,二人並未生下子嗣。

——命運讓兩個同床異夢的人走到了一起……

懷嬴監視著因戰敗而質於秦的太子圉,太子圉也因屈辱而處處提防(dī fang)著懷嬴。驚恐的太子圉(yǔ)每天禱告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晉惠公的死。只有晉惠公(夷吾)死了,他才可以回國即位,那時他才能擺脫這個牢籠。

可是,晉惠公此時正當壯年,他的死亡恐怕遙遙無期……

如果在晉惠公有生之年另立新君,太子圉可能終生都回不去了……

在煎熬和惶恐中渡過了三年,太子圉實在坐不住了。原來,“韓原之戰”的割地求和,讓秦國的邊界延伸到黃河西岸,而沿河的梁國(今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和芮國(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南方)也由依附於晉國變為依附於秦國。

但秦國從戰略層面上來說(守則可以保證秦國安全,攻則可以出兵晉國),始終對這兩個小諸侯國不放心,加上樑國國君(梁伯)是晉惠公的岳父,秦穆公更加不放心,於是公元前640年,秦穆公(嬴任好)就發動了消滅梁國的戰爭。

太子圉(yǔ)的外公、也就是梁國國君(梁伯)喜好豪奢排場,屢拓疆土,大興土木,頻繁徵發勞役營造宮殿、城郭。同時對國人橫徵暴斂,梁國民眾疲敝,苦不堪言,國內矛盾重重。秦穆公便藉機派兵吞併了梁國。(

注:《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及秦成公元年(前663年),梁國、芮國曾朝秦,則梁、芮被滅時已經依附於秦。梁、芮同處於今陝西省韓城、澄城一帶,為秦國東出之路,雖得梁、芮臣服,秦仍滅之

聽到這個訊息的太子圉(yǔ)更加驚慌了,他當時只是個14歲的少年,看問題比較簡單,而且他從小在梁國(今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長大,對梁國有深厚的感情。如今自己的外公(梁伯)被滅了,秦國人恐怕會更加羞辱自己,自己以後的日子會更難過。現實的逆境終於讓這個年輕人萌生了逃回晉國的想法……(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晉惠公除大子圉外,還有數子(應該與大子圉不同母)。梁國被滅後,大子圉外輕於秦而內無援於國。則圉雖被立為太子,但並不受國人愛戴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夷吾)突然病重,眼見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太子圉(yǔ)決定不再等了,他謀劃著私自逃回晉國。(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滅之。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歸晉

臨走前跟自己相處了六年的妻子懷嬴商量道:“我母親是梁國人,現在梁國被秦國滅了,我在這裡被秦國輕視,在晉國內又無援助。父親病重臥床不起,我擔心晉國朝臣看不起我,改立其他公子為太子。俗話說:飛鳥歸鄉,狐死首丘,我死也要死在晉國,要不咱倆一塊逃走吧?”(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十三年,晉惠公病,內有數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滅之,我外輕於秦而內無援於國。君即不起,病大夫輕,更立他公子

——太子圉要叛逃,懷嬴該怎麼辦?(

注:西漢劉向《列女傳》記載:六年,圉將逃歸,謂嬴氏曰:吾去國數年,子父之接忘,而秦晉之友不加親也。夫鳥飛反鄉,狐死首邱,我其首晉而死,子其與我行乎?

如果是一個責任心的女性,一定會極力阻攔。因為這是作為秦國公主肩負的政治任務。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她都必須以女性特有的溫柔來設法安撫太子圉,然後將“叛逃事件”第一時間報告給秦穆公處理。

如果是一個具有政治謀略的女性,也一定會想辦法說服太子圉,然後設法勸秦穆公透過外交途徑,立刻派兵護送太子圉回國後繼位晉國國君。這樣她就是晉國王后,自己既在晉國享受榮華富貴,背後還有秦國撐腰,量他晉國人也不敢拿自己怎麼樣,甚至還要想方設法地討好自己。

但善良而獨立的懷嬴給太子圉(yǔ)一個讓世人佩服的答案,她說:你是晉國的太子,卻以質子的身份在秦國受委屈。現在你終於想回去了,這不是非常好嗎?我們國君派臣妾來為你拿手巾、捧梳子,只是為了要把你留在這裡而已。如果臣妾跟你回去晉國,這就背棄了國君給臣妾的使命(忠孝);如果臣妾把這事說出去,這就是違背了夫妻間的情誼(道義)。所以,臣妾不敢跟你一起離開秦國,但也絕不聲張,也不拖累你就是了。(

注:《列女傳》記載:嬴氏對曰:子,晉太子也。辱於秦,子之慾去,不亦宜乎!雖然,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今吾不足以結子,是吾不肖也。從子而歸,是棄君也。言子之謀,是負妻之義也。三者無一可行,雖吾不從子也。子行矣,吾不敢洩言,亦不敢從也

西漢劉向在《列女傳·節義傳》中給這位奇女子以至高評價:晉圉質秦,配以懷嬴,圉將與逃,嬴不肯聽,亦不洩言,操心甚平(公平),不告所從(順從),無所阿傾(偏倚)。

從這個矛盾的處理結果可以看出:懷贏不想為政治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幸福,她更不想守著一個沒有政治膽量的丈夫過完這後半生。也許太子圉(yǔ)的叛逃,對他們兩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所以,懷贏選擇了放手,並且保守秘密,就算秦穆公發現後會責怪她甚至懲罰她;就算之後她會永遠呆在深深的院牆裡孤獨終老;她還是義無反顧得這麼做了,這也算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無言抗爭吧。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懷贏在遙遠的春秋時代發出了一束微弱而又獨特的光芒,我們就不要苛求她夠不夠亮……

懷贏再嫁

太子圉(yǔ)不顧自己的貴族身份,連夜化裝成羊皮販子,到黃河邊搭了渡船,逃回晉國去了。還好,他趕上了晉惠公(夷吾)葬禮,毫無爭議地當上了晉國國君,這就是晉懷公。

當然,秦穆公(嬴任好)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姑爺跑了,氣得在朝堂上破口大罵:晉國父子(夷吾、圉)二人,都是一路貨色,知恩不報,過河拆橋。為了秦國的東進大業,一定要推翻他不可!

剛好當時晉惠公(夷吾)的哥哥重耳(chóng ěr)正流亡在楚國,為今之計,與其讓晉惠公父子繼續背信棄義,威脅秦國東進的戰略安全,不如另選政治物件,扶持年齡比較大的重耳上位。(

注:重耳從43歲逃難,到即位時已經62歲,在外留亡19年

於是秦穆公派大夫公孫枝去楚國找楚成王(熊惲yùn),想要接走重耳(chóng ěr)。楚成王本來也想扶助重耳上位以獲得晉國利益,但重耳裝傻充愣始終不答應,楚成王(熊惲yùn)吞併晉國的計劃沒能得逞,只好把這個“麻煩”送給秦穆公(嬴任好)。(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成王曰:子即反(返)國,何以報寡人?重耳曰:羽毛齒角玉帛,君王所餘,未知所以報。王曰:雖然,何以報不穀(報答)?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兵車會平原廣澤,請闢王三舍。楚將子玉怒曰:王遇晉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孫(遜),請殺之。成王曰: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此天所置,庸可殺乎?且言何以易之!居楚數月,而晉太子圉亡秦,秦怨之;聞重耳在楚,乃召之。成王曰:楚遠,更數國乃至晉。秦晉接境,秦君賢,子其勉行!厚送重耳

晉懷公聽說重耳到了秦國,他害怕秦穆公借“太子叛逃,擁立重耳” 為名來討伐晉國,於是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誅滅整個家族……

重耳憤懣(fèn mèn)之餘,只能告別楚成王(熊惲yùn)求助於秦國。晉國大夫欒枝、郤(xì)谷等人聽說重耳(chóng ěr)在秦國,都暗中來勸說重耳回到晉國,朝臣們願意作內應的人會很多,民眾知道了重耳要回來都會選擇不抵抗……

秦穆公聽說晉國的國內局勢後大喜,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派軍隊護送重耳(chóng ěr)返回晉國。他決定以《周禮》中諸侯國君的迎娶方式:滕妾(yìng qiè)婚姻制度,把懷贏的婚姻再次作為政治聯盟的工具,再結“秦晉之好”。(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重耳至秦,繆(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與往

——歷史小細節:媵妾婚姻制度,相傳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婚俗。古代貴族之間實行的一種以媵妾隨嫁的“一妻多妾制”婚姻。在周朝時期,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夫人,女方須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隨嫁。同時還須從另兩個與女方同姓之國各請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侄、娣(dì)相從,一共九人。(

注:《公羊傳·莊公十九年》記載:媵者何?諸侯娶一國而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九女

只有夫人處於正妻地位,其餘都屬於貴妾。媵(yìng),相送,引申為陪嫁。諸侯的正妻如亡故或被休棄,不可再娶,應由眾妾中依次遞補,此種制度稱為“媵妾”(yìng qiè)或“媵婚制度”。

媵妾婚姻制度是周代諸侯國對外以聯姻來改善國際關係,對內區分嫡庶身份以穩固血脈傳承製度的重要舉措。從政治角度講,這種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作為正妻的女子死去,或者沒有生育,那麼媵妾(yìng qiè)將取代她的位置,由於媵妾和“孃家”的密切關係,依然可以保證“孃家”的利益。

可憐的懷嬴,再次披上紅裝,她終究還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

在男尊女卑的中國封建社會,女性地位很低。尤其到宋代“程朱理學”盛行以後,更加強調“女子三從四德,三常五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保守思想來禁錮女性。(

注1:《史記·田單傳》記載:太史公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注2:《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記載: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敘

對於婚姻,女子往往沒有選擇的權利,所謂:媒妁(méi shuò)之言,父母之命。尤其建立在政治基礎之上的聯姻,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衝突中,個人利益必須絕對服從國家利益。而女性往往沒有選擇的權利,大多淪為政治犧牲品。

但重耳(chóng ěr)萬萬沒想到,在這五個新娘之中,他的妻子竟然是侄媳——懷嬴。(

注:唐·柳宗元《非國語》記載:秦伯歸女五人,懷贏與焉。晉文公重耳過秦,而秦歸之女也。懷贏,故子圉妻。子圉,惠公夷吾子也,質於秦,逃歸而立為懷公,故曰懷贏

很多人認為這是秦穆公故意為之(以宗女五人嫁給重耳,而不是九人)。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把晉國前國君(晉懷公)的原配改嫁現任的晉國國君(晉文公),才能顯示秦國對晉國的政治立場。同時,對即將登上國君之位的重耳(chóng ěr)也是一種震懾和警告。

對於重耳來說,迎娶懷贏,就是自己宣誓與侄子晉懷公(圉yǔ)決裂而與岳父秦穆公結盟的“投名狀”。至於違背倫理之處,重耳只能用“忍辱負重,入鄉隨俗”來安慰自己啦。(

注:唐·柳宗元《非國語》記載:重耳之受懷贏,不得已也。其志將以守宗廟社稷,阻焉,則懼其不克也。其取者大,故容為權可也。秦伯以大國行仁義交諸侯,而乃行非禮以強乎人,豈習西戎之遺風歟?

——其實,事情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這麼複雜……

由於秦人長期地處西陲(chuí)與戎狄部落雜居,婚俗觀念直接受到戎狄部落的影響,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唐代時期,李姓王朝(李隆基娶了兒媳楊玉環)的“婚俗觀念”明顯受鮮卑部落的影響……

從史料上看,當時秦國人的婚俗觀念確實“戎狄化”的很嚴重,特別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之前,父子兄弟過著“共妻混居”的生活,幾乎沒有男女之別的觀念。(

注:《史記·晉世家》記載: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

正因為秦國人的婚俗觀念與中原各國的不同,他們對男女之間自由結合、離異,持開放性的態度。

證據就是:《雲夢秦簡》中曾提到秦人夫妻都穿一樣的衣服,看來秦國的子民在“生活起居”、“戰場殺敵”上,男女之別並不是很嚴格。又說“娶妻,妻不到已生子”,他們之所以結婚,應該是“奉子成婚”。這些歷史文獻足以說明:當時的秦國,“婚前同居”和“未婚先孕”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

由於秦人保留了與戎狄部落雜居時的遺風,他們不會刻意規範妻子的婚前行為,婚姻中出現“混亂關係”也不會受到制裁。直到商鞅變法後,商鞅利用國家權力強調要“一夫一妻制”來貫徹“男女有別”的思想。秦人才慢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洗禮,逐漸把自己當作華夏民族的成員,但最開始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華夏民族。

變法之後,雖然這種混亂的遺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沒有完全消失。比如後來的秦宣太后與義渠王(戎狄部落首領),生了兩個孩子。秦王嬴政之母與嫪毐(lào ǎi),也生了兩個孩子。(注:她們二位是後期節目的主角,這裡就不多說啦)

當然,秦國的女子逃婚與他人組成夫妻家庭的也很多,據《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女子甲為人妻,去亡。”“女子甲去夫亡,男子乙亦闌(lán)亡,相夫妻,甲弗告情,居二歲,生子。”

就是說:這個女子拋棄自己的老公,與別的男子組建家庭,一起生活了兩年,還生了一個兒子。這說明:當時社會上的這種婚俗觀念非常普遍,很少有女子因此而受到責備。

大家瞭解完時代背景,再說回到我們的女主人公:懷嬴。揹負帝國的使命,以侄媳的身份再嫁給重耳(chóng ěr),大家一定會認為她也只好低聲下氣地接受這個現實吧?

可是我們都想錯了,懷嬴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在新婚之夜,她做了一件事情,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按照當時春秋時期的習俗,男女洞房之前要行“沃盥(guàn)之禮”,就是由新娘(懷嬴)捧著盛水的器皿伺候新郎(重耳)洗手。而“沃盥之禮”所用的禮器,使用方式與咱們今天的洗臉盆不同。當時,人們並非在盤中直接洗手,而是用“活水”洗手。

古代並沒有自來水,人們要洗手,就必須讓侍女用一個長柄長嘴的銅匜(yí,中國古代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伸進圓腹雙環的銅缶(fǒu)裡,舀出滿匜(yí)的水,然後從上向下澆水,洗後的水便落在另一侍女在下面捧著的雙耳圓銅盤裡。大家看看這個“盥guàn”字是不是很相像呢?(

注:《禮記》記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

於是,懷嬴拿了勺子舀(yǎo)水給重耳洗手後。按照禮節,重耳應該等新娘(懷嬴)拿毛巾給自己擦乾。可重耳或許喝醉了,或許是因為懷嬴的過去而耿耿於懷,他直接揮揮手,讓懷嬴退下。

重耳這麼做,既不莊重,也不合禮節,但是這種小事對“重婚再嫁”的懷嬴來說,通常是不能說三道四的。可敏感而自尊的懷嬴卻突然發飆了,她氣憤的大聲指責重耳道:“秦、晉本是對等的國家,你為何這樣瞧不起我?” (

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頓時整個房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愣了,重耳的酒也一下子醒了:怎麼回事?這個女人好厲害,她怎敢如此大膽的指責自己的夫君,莫非她就是傳說中的“野蠻女友”?

重耳(chóng ěr)為這件事感到害怕,便解去衣冠,將自己囚禁起來,聽候處理。秦穆公會見重耳時,說:寡人將女兒嫁給你,懷嬴是其中最有才能的。以前公子圉(yǔ)在秦國作質子時,她任宮中的女官。現在想叫她和公子成婚,你恐怕因為她曾是公子圉的妻子,擔心遭受不好的名聲。但除此之外,那就沒有其他什麼不妥了。我不敢用正式的婚禮把她歸於你,是因為喜歡她的緣故。公子這次解衣受辱,是寡人的罪過。如何處置她,完全聽憑公子的意見。(

注:《國語·晉語》記載: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曰:寡人之適,此為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敵。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

——重耳(chóng ěr)堅決不同意,認為這違背了禮法。關鍵時刻,他的智囊高參們再次給了一大堆意見來勸重耳……

司空胥臣(xū chén季子)的建議是:現在你和子圉的關係,如同道路上的陌生人那樣,娶他所拋棄的人,以成就返國的大事,不是也可以嗎?

狐偃(yǎn子犯)的建議是:你將要奪取子圉的國家,娶他的妻子又有什麼不妥呢,只管聽從秦的命令吧。

趙衰(cuī成子)的建議是:《禮書》上說:‘將要向別人請求,一定要先接受別人的請求。想要別人愛自己,一定要先愛別人。想要別人聽從自己,一定要先聽從別人。對別人沒有恩德,卻想有求於人,這是罪過。’現在你要跟秦國聯姻以服從他們,接受他們的好意以與他們相親相愛,聽從他們以使他們對你施加恩德。只怕不能這樣,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注:《國語·晉語》記載:司空季子曰:今子於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公子謂子犯曰:何如?對曰:將奪其國,何有於妻,唯秦所命從也。謂子餘曰:何如?對曰:《禮志》有之曰:‘將有請於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無德於人,而求用於人,罪也。’今將婚媾以從秦,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

於是,重耳回去找到懷贏,表示要按照《周禮》的規定,願意重新聘娶懷贏。(

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公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眾所周知,登上晉國國君後的重耳是天下聞名的英豪。當年在如狼似虎的楚成王(熊惲yùn)面前都能不卑不亢,如今卻在一個女性面前“負荊請罪”,看來重耳對懷嬴的“以理相抗”是處於真心的尊敬。

於是,重耳將懷贏送回秦宮,然後派遣隨從向秦穆公正式“納彩”、“問名”、“納吉”、“納徵(zhǐ)”、“請期”;最後親自迎接,將她隆重地娶了回來,完成大禮。明代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對懷嬴兩任丈夫有過一句精準的評價:

昔時宮中夜遁,如入土之龜,縮頭縮尾(晉懷公)

今番河上榮歸,如出岡之鳳,雙宿雙飛(晉文公)

故事總算皆大歡喜了,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兩人婚後育有一子,名叫:姬樂。(

注:晉文公有多少個兒子?從後來繼位的晉襄公、晉成公來看,數得出名字的就已經有姬歡、姬黑臀、姬雍、姬樂。此外,晉文公逃亡翟國時期於季隗(wěi)還生有兩個兒子:伯鯈tiáo、叔劉

史書通常只記載都是王侯將相的故事,所有的女性都不過只是歷史的點綴,可這一小段記載卻讓懷嬴(辰嬴、文嬴)光芒四射,使她獲得了女性該有的自身尊嚴與秦晉兩國的尊重。而重耳這次的表現,也讓他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穩重,為他在“春秋爭霸”的舞臺上增添些許光輝。(

注:春秋時期,中國歷史階段之一。關於這一時期的起訖,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曆史的史書《春秋》,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一個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此後,秦晉兩國締結了堅實的盟友關係,並在接下來二十年間先後“稱霸”,晉文公(重耳)與秦穆公(嬴任好)也都名列“五霸”而彪炳後世。(

注: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記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辭通》記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荀子•王霸》記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記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白虎通•號篇》記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漢書注•諸侯王表》記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鮚崎亭集外編》記載: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懷嬴:銀燭照紅妝

標簽: 重耳  秦穆公  秦國  晉惠公  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