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作者:由 裕翔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4-11

作者:水利之聲

釋出時間:2021年 4月2日

( 該文針對農村河道,非常系統的介紹了水系連通、河道清違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質提升等措施,配有例項圖紙,非常感謝原作者,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正在開展的水環境整治工作有所借鑑意義。歡迎大家交流分享,批評指正,留下你的寶貴建議。歡迎收藏和點贊。)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指流域面積50km2以下的農村河道整治,各地區可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理措施組合,治理措施可包含但不限於水系連通、河道清違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質提升等。

1

總體要求

治理後的農村河道應滿足以下要求:

(1)河道功能。農村水系格局完整,排洩通暢,滿足防洪、排澇、灌溉、 供水、生態等基本功能。

(2)河流河勢。河勢穩定,河流縱向、橫向連通性良好,常年有水的河流 水體自然流動,季節性河流恢復河道空間和河流基本形態。

(3)岸線岸坡。河道岸線自然蜿蜒,生態岸線率達到一定比例,岸坡穩 定、整潔。

2

防洪標準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2014),結合河道洪澇災害特點和防護區經濟 社會發展要求,根據保護的物件和範圍,統籌考慮本河道整治對下游的防洪影 響,與流域區域防洪標準相協調,因地制宜確定防洪標準。同一條河道可根據不 同區域的保護物件分割槽分段確定防洪標準。鄉鎮人口密集區的防洪標準宜取 10~20年一遇;村莊人口集中區的防洪標準宜取5~10年一遇;保護農田區的河 段治理宜以岸坡防衝、疏通和穩定河槽為主要目的,允許洪水在農作物耐受時間 內淹浸農田,因地制宜,按照5年一遇以下防洪標準或不設防考慮。各防護區可 根據實際情況對標準做適當調整。

3

水系連通

針對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體流動性差等問題的河道水系,採取河道開挖、涵管溝通、小型引排水配套設施建設等措施,逐步恢復河道、水塘、溼地等各 類水體的自然連通,增強水體流動性。

3.1

河道開挖

(1)對有條件挖成明渠的斷頭河道,應優先開挖成明渠;

(2)開挖後的河道應符合水利規劃,滿足河道行洪、排澇等要求;

(3)開挖河道應採用生態護岸,除區域性險工段外,禁止使用硬質護岸。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3.2

涵管溝通

(1)對無條件挖成明渠的斷頭河道,可採用埋設涵管方式連線斷頭河道;

(2)埋設的涵管尺寸應能滿足河道行洪、排澇等要求;

(2)埋設涵管尺寸不宜過小,應能滿足後期維護要求。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3.3

小型引排水配套設施

(1)對沒有條件直接連通的斷頭河,可採取新建引排水裝置,連通河道水 系;

(2)新建的小型引排水裝置應儘量採用綠色節能裝置,高效執行;

(3)新建的小型引排水裝置應儘量採用簡便、易維護的裝置,減少後期運 維投資。

4

河道清違清障、清淤

4.1

河道清違清障

(1)河道清違、清障的實施主體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 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 法》《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河道內影響行洪的違建物、障礙物 依法進行清理。對於人為設定的河障,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實施,但對 於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河障,應本著尊重歷史、客觀公正的立場,對照相應的法 律規定,有理有節地進行處理。

(2)清障工作應落實水生態文明的理念,不隨意砍伐灘地及河岸的樹木及 其他植物群落,注重保持河道原有的親水性、景觀性、生態性;對體現景觀、生 態功能的標誌性樹木應標記並給予保護。

(3)河道管理範圍內違建物、河障應依法實施清理。違建物一般都應清 除,

個別體現地方文化特色或歷史的特定建築物,當不會對行洪產生較大影響的 可予保留。

(4)對河岸邊界控制較強的以及有利於保護河道險段的天然河障不能隨意 切除,避免對河勢穩定和區域性河床演變產生重大影響。

(5)人為侵佔河道、縮窄過水斷面、嚴重影響行洪的河障應依法清除,並根據上下游穩定的優良河段形態和斷面進行拓寬。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4.2

河道清淤

(1)對存在明顯淤積的河道,根據河道輸水和防洪排澇要求,結合灌溉、 水質改善、生態保護的要求,確定疏浚範圍和規模,做到成片推進。

(2)河道清淤應考慮區分主河槽及灘地,儘量避免全斷面清淤,對於河道 天然形成的淺灘、沙洲等,在滿足行洪斷面要求的前提下應儘量保留,河道清淤 不宜改變現狀河道天然河勢。

(3)應根據清淤河段的重要性和上下游治理情況,透過技術經濟比較,確 定清淤範圍、措施、治理標準和設計治導線。

(4)清淤前應分析河道清淤疏浚對河道建築物的影響,清淤時應保證現有 建築物的穩定安全。

(5)河道清淤工程應根據不同地區河道特點,統籌考慮河道寬度、河水深 度、淤泥深度等因素後選擇合適的清淤方案,對於珠三角河網地區河道可採用長 臂挖掘機或者吸泥船進行清淤,對於山區河道可採用長臂挖掘機或普通挖掘機下 河清淤。

(6)清淤工程棄土處理方式的選取既要根據工程整體要求因地制宜,又要 作經濟合理性比較。應根據當地地形、地質和環境條件等合理選擇棄渣場地,並 儘量採用環保型清淤方式,同時結合地勘資料和工程實際,考慮就地利用清挖 料,適當對堤岸進行生態加固、培厚。

(7)河道清淤應結合黑臭水體治理、水汙染治理及河長制要求,規範汙染 淤積物的處置,汙染嚴重河道的清淤料不得隨意堆放、處置。

(8)河道砂石資源屬於國家所有,農村河道設計清淤方案應科學合理,論 證充分,清淤料應按相關規定依法依規處置。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1)根據河流和地形的自然特點以及生態的要求,合理確定河道岸線的走 向,儘量維護河流的自然形態,避免裁彎取直、侵佔河道。

(2)因地制宜選擇岸坡形式。可根據整治河道所在區域劃分為生活區護岸 與生產區護岸,並提出適宜的護岸形式。護岸形式宜優先選用坡式護岸,在保證 河岸具有一定抗沖刷能力的前提下,儘量考慮保留原有岸坡或採用生態型護坡。

(3)對崩岸、塌岸、迎流頂衝、淘刷嚴重河段的堤岸,可採取硬質護岸措 施;對水土流失嚴重、有預留用地的堤岸,採取生態護岸措施;對人口聚居區 域,應考慮護岸工程的親水和便民。

(4)護岸斷面型式應與水景觀要求相協調,護岸材料應儘量採用當地的生 態材料。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5.1

坡式護岸

岸坡及坡腳一定範圍內覆蓋抗衝材料,抵抗河道水流的沖刷。包括護腳、護坡、封頂三部分。這種護岸形式對河床邊界條件改變和對近岸水流條件的影響均 較小,是一種較常採用的形式。

護腳工程及其建築材料要求能抵禦水流的沖刷及推移質的磨損,具有較好的 整體性並能適應河床的變形,較好的水下防腐朽效能,便於水下施工並易於補充 修復。經常採用的形式有拋石護腳、拋枕護腳、拋石籠護腳、沉排護腳等。

常見的坡式護岸工程結構形式有砌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製混凝土板 護坡和模袋混凝土護坡、植草皮、植防浪林護坡等。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5.2

牆式護岸

牆式護岸是指順堤岸修築豎直陡坡式擋牆,在河道狹窄、堤外無灘且容易受

水沖刷,受地形條件或已建建築物限制的重要河段,常採用牆式護岸。 傳統牆式防護分為重力式擋土牆、扶壁式擋土牆、懸臂式擋土牆等形式。牆式護岸一般臨水側採用直立式。生態型牆式護岸主要有植草磚砌塊跟鉛絲石籠 等。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5.3其他護岸

(1)樁式護岸

樁式護岸主要利用建築材料形成垂直岸牆,這種形式多用於城鎮河流或人口 密集區域或受地形條件或已建建築物限制的重要堤段或河段。主要作用為維護陡 岸的穩定、保護坡腳不受強烈水流的淘刷、促淤保堤。

樁式護岸的材料可採用木樁、鋼樁、預製鋼筋混凝土樁、大孔徑鋼筋混凝土 樁等。

木樁或仿木樁生態護岸主要在水位波動區採用木樁或仿木樁親水臺階,以下 散狀從植親水植物,以上間植灌木、喬木。此類河岸親水性和景觀性較好,經濟 性較高,建議在流速不大的河段使用。

鋼樁、鋼筋混凝土樁等主要應用於河道兩岸房屋密集、徵地拆遷難度大的城 鎮段,受建築物的限制採取的護岸措施。由於鋼樁、鋼筋混凝土樁的造價相對較 高,造成投資較大,必須經過充分論證後使用,建議慎重使用。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2)壩式護岸 壩式護岸是指修建丁壩、順壩等,將水流挑離堤岸,以防止水流、波浪對堤

岸邊地形的沖刷,這種型式多用於遊蕩型河流的護岸,或者大江大河的護岸。 壩式防護分為丁壩、順壩、丁順壩、潛壩四種形式,壩體結構基本相同。 由於農村水系河道相對較窄,因此不建議修建壩式護岸等控導工程。

(3)植物護岸 有條件的河岸可設定防浪林臺、防浪林帶、草皮護坡等。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6 堤防加固

6.1

基本原則

(1)充分利用老堤,儘量按原有堤防堤線走向,在老堤上加高培厚,堤線 力求平順、平緩連線,避免出現折線、急彎和突變堤段;

(2)保持原河道中心線基本不做大的變動,維持原河勢,使水流順暢;

(3)堤路結合,儘量留有河灘地,綠化美化河岸環境,儘量維持生態;

(4)合理利用兩側的高地和山地,選擇合適堤段形成封閉圩垸,減少支流 堤防的投資;

(5)堤防型式應與周邊整體景觀及道路設施等相協調;

(6)堤防加固材料應儘量選用當地的生態材料。

(7)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中整治堤防等級不超過4級(含4級)。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6.2直立式堤防

受地形條件或已有建築物限制、拆遷量大的河段的堤防,可採用直立式。直立式擋牆高度不宜超過2。5m,並可透過垂直綠化、選用透水透氣材料等措施, 為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和兩棲生物的生存繁育創造條件。

直立式堤防多采用混凝土、漿砌石、幹砌石(高度較小)等結構,混凝土、漿 砌石護岸牆整體性好,強度高,抗沖流速大,但無法生長植被,也不利於水生生 物的生存,因此不宜大規模、大範圍使用。護岸高度較小的位置可適當採用幹砌 石,有利於河岸水體交換,生態性較好。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6.3

斜坡式堤防

在用地空間較大,對生態性要求較高的河段可採用斜坡式堤防,斜坡式堤防

斷面結構簡單,在滿足洩洪要求的基礎上由於坡度較緩,有利於兩棲動物的生存 繁衍,有利保護河道的生態多樣性,同時也為居民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創造了儘可 能多的水趣,滿足了人們的親水需求。

按坡度的不同,斜坡式堤防可分為緩坡式、陡坡式斷面。陡坡式堤岸應在河 道岸坡土質較好時採用,護坡亦應儘量選取幹砌石、漿砌石、生態格網等強度和 穩定性較好的材料,確保岸坡穩定安全。緩坡式堤岸可採用植物護坡、連鎖塊護 坡、雷諾護墊、生態袋護坡等生態性較好的材料,確保岸坡生態。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6.4

複合式堤防

在河道斷面空間不足,但又對安全及生態均有一定要求的情況下,可選擇複合式堤防。

河道上下部採用不同的斷面坡度,下部注重防洪,上部滿足生態及景觀要 求,在變坡處設定道路。可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考慮上下部不同坡度,加強 河道的景觀效果。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7

水質提升

水源有效保護、汙染有效治理、河湖水體清潔,無汙染危害,無明顯漂浮 物,無超標汙水入河(湖),水質達到功能要求。

(1)可結合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萬里碧道、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程同 步進行;

(2)精確查詢汙水量大的排汙口,控制和降解外源性汙染物;

(3)構建汙水導流裝置,對汙水量大的排汙口,導流至兩側,在兩側建立 生態型汙水強化處理裝置;

(4)加強對水質有明顯改善作用的水生植物的種植,在發揮其淨水功能的 同時,對河道進行綠化景觀構建;

(5)河道清淤,清除黑臭淤泥;

(6)推進生態浮島建設,強化河道生態自淨功能的恢復重建,構建沉水植 物體系和多菌種群落,重建河道長期穩定的生態系統,逐步把死河變成活河;

(7)因地制宜確定水質提升具體措施,使農村河道水質達到不黑不臭,水 質清澈,基本滿足景觀用水需求。

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技術指引

標簽: 河道  護岸  清淤  生態  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