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作者:由 匯客廳文旅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6-05

記得七十年代初,聽到過一些“少么爸”唱的小調,其中有幾句似還記得:

城頭妹兒生得白,

打把撐花過江北。

妹兒江北幹啥子,

她說找了個瓢兒白。

這江北說的是哪點?就是觀音橋,當時叫東方紅公社(文革後恢復為觀音橋公社)。瓢兒白,是指東方紅公社種菜的菜農。

今天的觀音橋,或者說觀音橋商圈,是與解放碑比肩的繁華之地,成為重慶城的重要商業街區之一。

一個到處都是洋文招牌的大廈、樓宇,如此繁華熱鬧、摩登時尚的商業街區,為何卻有觀音橋這個本土地名?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其實在一二十年前,觀音橋也不咋的。再早點,在嘉陵江大橋通車以後,也不過是城鄉結合部,十字路口四邊有那麼百十米的街道而已。周邊都是菜地,就如那小調說的。

至於這觀音橋的由來,說起來也簡單。有人在一座石壁上打了一座不大的觀音廟,又在廟旁的小河溝上,建有一小石橋,因名觀音橋。這是在書上說的,是清朝的康熙年間的事,怎麼說也有三百年曆史了。

可這觀音廟是哪個修的?這橋又是哪個修的,書上沒說。不過民間曾經有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家湖廣移民到了這裡,修建這觀音橋的事。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帶兵打下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與此同時,張獻忠也攻佔重慶、四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國政權。明將吳三桂勾結滿清,引兵入關,鎮壓農民起義軍,導至農民起義軍的最終失敗,滿清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大清朝。

這連年的戰亂,使得國內各地災難連連,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四川,多年的戰爭與殺戮,使重慶、四川一帶十室九空,路斷人稀。(據《巴縣誌。戶口》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編審,人丁一萬五千六百三十八,合之盛世,滋生戶口八百九十八,丁數亦不及二萬也。雖經張獻忠之亂,民靡有遺,然歷康熙至乾隆三朝之休養生息,為數當不止此。”經過康、雍、乾三朝近百年的繁衍,巴縣(包括縣城即今渝中區)的人口也不過兩萬人丁,加上沒有統計到的,也不過數萬之眾。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清朝政府為了鞏固其統治,急需恢復社會生產。要恢復生產,就得有大批的勞動力。因此一面調整稅賦,一面制定政策,鼓勵江南湖廣一帶向四川移民,允許移民以圈地插佔為業。也就是說,只要是無主之地,你可以圈下來,在周圍打幾根木樁為憑。然後到官府報告一聲,辦一紙契書,這片地就算是你的了。這以後的大規模移民,就是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

觀音橋這一帶當時屬巴縣,也是路斷人稀,行走十數里也不見人戶。以前的田土早已是荊棘野草叢生,一片荒蕪。

這天,一群揹包挑擔的移民走到了這個地方,停了下來。領頭的是一個老者,姓關,這一群人都是他的家人。

關老頭看了看這地方,覺得很好。小土坡下,一條小溪流入嘉陵江,小溪兩岸,灣灣裡,塝塝上,都是田土。田土早已沒有人耕種,長滿了野蒿草,但依然看得見條條田坎。

小土坡半坡上彎進去一個馬蹄形的大灣,有一片房屋廢墟,周圍是茂密的竹林和松樹、柏樹。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關老頭決定就在這裡落腳,一家人開始修復垮塌的房屋,準備復耕田土。男人們砍樹修房,女人們放火燒荒。沒過幾天,這家終於安頓下來。

看著兒女們在田間勞作,關老頭這才有時間仔細打量這新家園。這院子坐北朝南,對著嘉陵江。院子裡有桃、李等果樹。門前是一條野草掩隱的石板路,通往坡下小溪。順著石板路走下去,到了小溪邊,路斷了,溪上沒有橋。是本來就沒有橋,還是橋遭洪水沖走,不得而知。小溪對面的石壁上,打得有一座土地廟。路這邊的石壁上,也有一座廟,卻沒有完工,只是在石壁上打出了一個方形的洞,洞口上方已經打好了屋簷。洞內下方打了一個座子,刻有一些細線條花紋,沒有打出來,彷彿描的是蓮座。蓮座上方也有一尊神像的雛形,是啥子神還看不出來。這洞同土地廟比起來,要大得多。關老頭心想,這怕是個觀音廟喲,觀音菩薩還沒雕,雕的人卻不曉得到哪點去了。唉,等以後空了,我來接到把這觀音廟修好。

一晃兩年過去了,關老頭一家在這開墾數十畝水田坡土,這兩年風調雨順,收成不錯。院子修了幾間茅屋,院壩也收拾出來,顯得很有條理。小溪上也用樹木搭了一座橋,到小溪對岸,或開荒、或到江邊打魚都方便了。

秋後農閒下來,關老頭想起了修觀音廟的事。他學過木匠、石匠,說幹就幹,拿起工具就開幹。臘月末,要過年了觀音菩薩像這時也雕成了。關老頭給觀音菩薩掛了紅,燒了香,求觀音菩薩保佑。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 重慶購物狂

又過了幾年,這路上有了行人,移民漸漸多了起來。關老頭的院子裡又增建了幾間瓦房,小溪對面的田土也復墾出了一大片。這天,一場大雨引發的洪水,把小橋沖走了。關老頭一邊叫兒女們砍樹搭橋,一邊思量著修一座石橋。修橋修路是做善事,一家人都同意。於是,一家人利用農閒時間開塘口、打石料,用了近兩年的時間,一座三丈長一丈寬的石拱橋修好了。

移民越來越多,有的移民在附近開始圈地插佔。關老頭這才想起,官府有插佔為業的告示,來了這麼多年了,如果不去領取官府契書,以後與人在田地上發生糾紛,就沒有憑證。於是過河進城,找到巴縣衙門,稟報事情經過。巴縣知縣問了事情由來,叫師爺寫田地契書。最後問道,你那個地方叫什麼,得有個地名才好確認。關老頭想,以前那地方叫什麼名字我不曉得,只能現取一個名字。取什麼呢?自已姓關,住的院子又在一個灣灣裡頭,不如叫關家灣?不好,以前在湖廣的老家就叫關家灣。自已修了一座觀音廟,叫觀音廟?觀音廟到處都有,不好。對了,自已在觀音廟旁邊還修了一座石拱橋,沒有名字,不如就取個橋名來當地名。觀音廟旁有座橋,心中一動,就回答說,那地方叫觀音橋。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知縣見師爺寫好官契,蓋上大印,將官契交給關老頭。又叫師爺寫出告示,讓關老頭拿回去張貼。

關老頭回家後把告示貼在路邊石壁上,覺得這一張紙,一陣風一場雨就弄沒得了。於是收好告示,把告示內容刻在觀音廟旁邊的石壁壁上。又在橋頭立了一塊碑,碑上刻了“觀音橋”三個字。

此後,這地方有了名字,叫觀音橋。慢慢地,關老頭周圍的鄰居多了起來,形成了一個居民聚落的小街,觀音橋這名字也流傳到了如今。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觀音橋這座橋在哪點,我不曉得。不過,以前曾聽觀音橋的老人們說起過。有老人說,一處在公交車保養場門外口口(今北城天街口口)哪點,離江北公寓不遠。沒有公路前,小河溝有一座小石橋,過了橋,往進城方向是一段石梯坎,坎上有一根大黃葛樹。90年代,這裡還有一段數十米長的老街。又有老人說,觀音橋在東方紅水庫(在今嘉陵公園、家樂福一帶,)以前是一條溪溝,五十年代建了座小型水庫。建水庫時,把小石橋拆了,石料用於建壩,沒入水中。是與不是,得方家來說。

城頭妹兒生得白,打把撐花過江北——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匯客廰旅行】

一個

“任性、好玩、有態度!”

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標簽: 觀音橋  觀音廟  老頭  小溪  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