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中國香與佛教

作者:由 大宋香事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4-18

香菸始生萌於先秦,博山爐暖成於戰漢。由於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量湧入的香料讓中國香進入了新的紀元,但僅僅依靠香料的豐富,卻並不能讓香文化在中國普及開來,畢竟香料源於進口,除了宮廷和貴族階層可以享用以外,普通老百姓根本無緣接觸。中國香就在關鍵的歷史節點上,迎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那就是佛教傳入了中國。

中國有三大教:儒、釋、道。儒和道都是誕生於中國本土,一個由孔子所創,一個由老子所創,而唯獨“釋”也就是佛教,來源於遙遠的古印度。古印度與今天的印度並非同樣的概念,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在古印度北部一個叫迦毗羅衛的小國家,現在屬於尼泊爾。釋迦牟尼便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釋迦族族長淨飯王的兒子,

中國香與佛教

(新生的佛陀與父親淨飯王)

東漢末年,戰火肆虐數十年,一直到司馬氏篡漢,才建立了西晉,西晉仍然是一個非常短暫的統一。在西晉末年,北方的匈奴再一次崛起,曾經被漢武帝趕到遠方的他們又殺了一個回馬槍,而且這記回馬槍鋒利無比,直插中國的心臟,西晉的都城洛陽陷落了。西晉被趕到了南方,變成了東晉,而北方則重新被胡人所佔領,於是更加動盪的南北朝正式開始了。

當時中國分裂成了很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又互相殺伐導致了彼此政權的更迭,所以為了簡化這個時代,把北方稱為北朝,南方稱為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而南朝就是宋、齊、梁、陳。

中國香與佛教

(南北朝並立形勢圖)

胡人佔領了北方之後,大肆的燒殺劫掠, 古籍裡有這樣的記載,“千里無炊煙之氣,華夏無戴冠之人”,意思是說千里之內已經了無人煙,百姓要麼被殺死,要麼逃往了南方。而無數的殺伐,遍野的屍骸,也讓當時北魏的帝王們產生了與當年阿育王同樣的負罪感,他開始感到恐懼,害怕來世會墮入十八層地獄。在北魏的都城洛陽,大量的佛寺被興建,大量的僧侶從四面八方被召喚而來。據記載,北魏時期整個洛陽有1367座寺廟,佛法很快被推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香與佛教

南北朝時期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苦,政權的快速更迭讓整個社會極不穩定,今天還活著明天可能就要死於戰亂。而佛法是修來世的,就立即成為了苦難百姓們的唯一寄託,因為今生已然如此了,只願來世能夠平平安安。這個時代,從帝王將相到勞苦百姓,都對佛教充滿了好感,這個從異域傳入的宗教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弘揚天下了。只可惜戰火併未因佛教的興盛而停歇,當北魏被後來的東魏取代之時,曾經的萬千廟宇塔林大多又再次毀於戰火。

東魏有一個叫楊炫之的人,到洛陽時看到整個城池已淪為廢墟,心中甚為悲愴,他還為此寫了一本書叫《洛陽伽藍記》,周杰倫《煙花易冷》就是根據這本書的故事來改編的。而楊炫之看到的洛陽是這樣的,“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

中國香與佛教

(北魏佛像)

北朝佛教的盛行,南朝也沒有甘拜下風,有一個南朝皇帝,與佛教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關於南朝佛教的盛況,可以用唐代杜牧的一首詩來概括一下,“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杜牧所見的景象已是唐代了,時隔南朝已有三百多個春秋,可南朝當年修建的寺廟,竟然還有四百八十座之多,在飄渺的煙雨中若隱若現。就在南北朝這樣一個空前分裂和動亂的時代,佛教成了百姓求來世,君主求心安的最佳途徑,並以星火燎原之勢取代了儒教,成為中國的第一宗教。隨之而來的就是佛教的供奉聖品“佛香”的迅速普及,而香與佛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在佛教的經典中,香的身影無處不在。比如在每一部佛經的開篇,都會有一首叫做《香贊》的詩文。“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意思是在誦經或是進行儀式之前,焚上一爐香來表達對佛的敬意,同時佛也會感應到誠心與香氣現出真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香為佛使”,香是佛的使徒,是眾生與佛溝通的媒介。

中國香與佛教

南宋 周季常 林庭圭 五百羅漢圖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在《賢愚經》裡還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陀在舍衛國祇園時,有一個長者叫富奇那,修了一個佛堂名為“旃檀堂”,旃檀就是印度檀香。有一次他在旃檀堂禮佛,當他遙望祇園,手持香爐,焚香敬禮時,爐中的香菸嫋嫋升起,漸漸地就飄向祇園去了,最後這團香菸在佛陀的頭頂形成了一團香雲。佛陀立即感受到了,便起身向旃檀堂走去。這就是香的第一重妙用,禮佛之聖品。香除了可以淨化空氣、預防疾病、醒神安眠等等顯著的功效之外,同時還能讓人心生清靜,摒除雜念和煩惱,而這正是修佛之人最為追求的境界,香的第二重妙用就是,修佛之聖品。

香還可以幫助修佛之人領悟佛法。比如在《香乘》中“佛藏諸香”的章節裡,就有一則摘自《楞嚴經》的故事,說的是香嚴童子在見到諸比丘燒沉水香時,對撲鼻而來香氣的一種感受。香嚴童子如此形容:“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住,來無所從,由此意銷,發明無漏。”意思這縷香氣出入無常,並非本來就有,也並非本來就空,香氣並不是存在於煙中的,也不是存在於火中的,消散的時候它無所執著,到來的時候它也不知從何而來。 於是香嚴童子透過觀香品香頓時覺悟,理解了佛法所說“空”的含義,這就是香的第三重妙用,悟道之聖品。

中國香與佛教

除此三重妙用之外,香與佛的緣分實在太深,不可言盡,也無法道破,品一爐香,念一遍佛,我想你也會有所悟。但無論如何,香文化藉著佛教興盛的東風,在南北朝時期從侷限的宮廷裡走了出來,開始被世人廣泛瞭解,這是佛之幸,亦是香之幸。

我走出那座金色的宮殿,

將身後的繁華化為青煙。

我卸下滿身的珍珠寶玉,

亦斬斷世間所有的思念。

我赤腳登上雪山之巔,

開始刺骨的修煉,

任憑寒冷將每一寸肌膚瓦解,

意念始終強如冰堅。

我裸身穿越茂林深山,

暴雨如注,我卻心無波瀾,

任毒蛇蟲蟻吸乾鮮血,

卻無法讓我的腳步淪陷。

漸漸的我形如枯槁,步履蹣跚,

可仍無法看清生死的界限,

彌留之際,我還在凡間。

忽然一股甘甜,是牧羊女的乳汁,

將我的魂魄迴旋,

美好和溫暖讓我開始重新思考。

終點,是有一棵巨大菩提樹的鹿野苑,

我在樹下盤腿而坐,心無雜念。

陽光穿過綠葉,

像通往佛國的天階,

我逆光而上,

徹悟,就在一瞬之間,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我,便是如來。

中國香與佛教

中國香文化研究學者 黃建信

香名 夢山夢

標簽: 佛教  南朝  旃檀  北魏  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