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壎為何此冷門?

作者:由 王參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8-05-10

謝邀

我自己是一名壎愛好者,手頭有十幾枚不同形制和調性的壎。也創作過壎曲作品。壎的冷門我覺得應該從練習者,制壎,壎的特性和壎曲這幾個方面來說。

由於有著類似的材質,發聲方式,壎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陶笛。

對於練習者來說,因為沒有哨口,不像陶笛樂器可以一吹就響,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吹響所有的音,因此受眾就少了很多。尤其對於一些急於速成的業餘練習者,吸引力小了很多。這部分人基本都去練陶笛了。

制壎人這方面,目前國內的制壎主要還是以家庭作坊為主,而非成熟的商業化公司。儘管有陰氏,馮氏,空谷,榮華等相對成規模的制壎工作室,但是商業化程度依舊有限。推廣力度和宣傳手段都比當初陶笛從臺灣進入大陸市場要弱很多。

另一方面目前壎的形制還在改良當中,葫蘆筆筒牛頭大魚等壎的歷史大多不過二三十年,還很年輕。較為古老的梨形壎的坡口,以及脖頸的出現,其實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這些發展與改進當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使得壎的形制目前沒有統一標準。

雖說雙腔壎有合模等大規模方式生產壎的方法,但是目前主流的制壎方式,尤其是梨壎,基本是以拉坯為主要方法。這導致的結果是,同一制壎人制出的同一調性,同一批次的壎,音色仍然都會有差異。使得合奏難度較大。限制了它表現的可能性。樹脂壎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價格比陶壎貴太多了。

另外就是壎的音域較小,限制了可以吹奏的作品,大多數壎的音域為一個半八度。與多管陶笛,以及其他吹奏類樂器相比過於窄。而雙腔葫蘆壎儘管可以雙八度,但價格是一般壎的好幾倍。

壎曲方面,由於大多數壎曲都聽起來蒼涼悲切,使得不喜歡這類風格作品的人,不會去學習它。降低了潛在的受眾數量。創作者也形成了既定印象,專門創作悲傷的壎曲作品。而大眾就認為它只能演奏悲切的作品。。。關於這方面,我想創作者本身應該嘗試去突破這種既定印象,來開發出更多壎表現作品的可能性。如果二胡沒有《賽馬》《空山鳥語》這樣的作品出現,大眾對它的既定印象只限於《二泉映月》的話,那它也很可能被定義為一個悲傷的樂器。

說了這麼多壎的冷門,但其實還是想說,這些年已經改觀了很多,一方面,制壎人們的各種努力,使得壎的易吹性好了很多,另一方面,儘管有價格問題,但是壎的音域也確實得到了擴充套件。幾家大的工作室,以及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新的制壎人,都在說明壎的受眾在逐漸變多。

標簽: 制壎  陶笛  作品  練習者  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