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三種最常用的調研方法,讓你更瞭解消費者!

作者:由 二十三號傑利鼠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0-08-12

一個好的策略,好的執行方案,不是在辦公室裡拍拍腦袋,百度一下寫出來的。需要營銷人回到市場中,分析使用者畫像,根據專案實況收集市場資訊,結合甲方自身資源來制定方案。

市場是人的集合,研究市場,歸根接地其實是研究人,研究你的使用者!

可,你真的瞭解你的使用者嗎?

答案很可能是:不瞭解或者不太瞭解。可以問問自己,使用者為什麼在眾多競爭對手中選擇了你。是因為產品嗎?還是因為服務呢?還是因為環境?

生意從使用者中來,那一切歸於使用者,要尋找提高

營業額

的鑰匙,還得回到使用者中去。

接近使用者,瞭解使用者最常用的方式—— 使用者調研。

而看似簡單的

使用者調研

,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才能真正挖掘使用者的需求。接下來分享下關於使用者調研的三個要點:

1)什麼是使用者調研?

2)為什麼要做使用者調研?

3)使用者調研如何進行?

什麼是使用者調研?

使用者調研,是收集與使用者相關的一切資訊,包含八大元素:生理元素、社會元素、

行為元素

、資訊節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個性特色及季節特色。

調研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分析主流消費者心理,分析影響使用者消費決策的因素。

無論做什麼調研,都是為了瞭解

消費者

和企業。問問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印象,再進一步瞭解產品、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瞭解競爭情況及品類發展的現狀。

調研大致主要有以下四種:使用者調研、競爭調研、品類調研,企業自身資源分析。

有很多人會覺得調研不靠譜,或者說,瞭解使用者還可以透過系統後臺資料來總結呀。店面哪一款產品最受歡迎,銷量最好,好評最多,就是使用者選擇我們的理由。

也有人說,我從網上下載大資料來分析市場環境,瞭解品類發展的現狀。

確實,後臺資料展示銷量最高的產品,一定是最暢銷的,門店的拳頭產品。但有個問題,如何知道促使使用者決策的因素是哪些呢?

產品提煉出的賣點那麼多,無法得知最終打動使用者,促進下單的是哪一點,即我們常說的使用者決定掏錢購買的真實理由!透過使用者調研,

我們能挖掘出使用者購買動機是什麼,深入消費者心裡。

他在什麼時候心動了,什麼時候感到驚訝,最後為什麼進店消費了。

另一個角度,有些顧客在兩個門店反覆徘徊了很久,最後卻進了隔壁店鋪消費,沒有選擇我們,那讓使用者遲疑的顧慮是什麼。

這些都無法從資料中知曉,只有在使用者決策的場景下,才能找到答案。

回到使用者做決策的場景中,思考整個決策動線,才能更好的分析消費者決策心理。

營銷人需要一雙有洞察力的眼睛。如何培養,多走走多看看,學會從表面看本質,在調研中瞭解消費者。

接下來的內容先講講我們在接手專案的時候,是如何做使用者調研。

使用者調研中,我們用的最多的三個基本方法是現場蹲點調研、

問卷調研

、訪談調研。

01 現場調研

現場蹲點調研:在門店門口呆上一個工作日,從開始營業到結束營業。問卷調研:設計好問卷,讓消費者幫忙填寫。現場調研用到的是

觀察法

,觀察使用者的行為舉止。

百度百科中對觀察法的詮釋:

觀察法是指調查者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消費者的語言、行為、表情等,分析其內在的原因,進而發現消費者心理想象的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科學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簡單的來說,就是到消費現場中,觀察消費者會說的話,消費者做的事兒,消費者的表情,從中找到吸引消費者進店的價值點。

脫離門店,實際的消費場景,是沒法把消費者細分去了解心理真實想法的。

現場調研才具備可參考性,在一定的場景、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環境下,觀察消費者的語音、行為、表情、心理變化。

同時要蹲守一個

工作日

。短時間的觀察,沒有太大的意義,獲取不了太多的資訊。人流高峰期和低峰時段的門店自然流量、流量關注率、流量轉化率、進店使用者結構等資料都應統計收集,便於後期分析。

在門店蹲點一天會發現,自然流量顧客可以分為這五類:一眼都不瞟門店的、瞟了一眼又向前走的、直接進店的、徘徊門口卻沒有進店的、進店看了又走出來的。

想進一步瞭解使用者心理,有三類人群值得特別關注:直接進店的,徘徊門口卻沒有進店的,進店看了又走了出來的。留意他們經過時候面部的表情,嘴上叨唸著的話。

凡事都問個為什麼:為什麼他們經過卻直接進店了?為什麼他徘徊在門口卻沒有進店呢?他們在猶豫什麼?為什麼他們被吸引進店了,卻又走出來了呢?他們看到門頭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他們嘴裡唸叨著什麼?他們為什麼眉頭一皺?他們為什麼笑了?

從這些為什麼中,進一步思考我們能獲得:使用者關注的方向,進店消費的理由,拒絕進店的真實想法。

觀察調研只能分析使用者的行為,對之進行大概歸類,還是沒有辦法得知他們心裡想的。

只有使用者自己清楚內心的想法,我們無法猜測出來,或者猜測出的結果與使用者真實想法有出入。最好的辦法讓使用者說出來。

02 問卷調研

問卷調研是調查研究中用得最頻繁的一種方法,它的優點有三點:

其內容標準化,過程標準化,答案也相對標準化。使用者在限定的選項裡做出選擇。

使用者是匿名作答,使用者對一些敏感性問題能更客觀的回答。

效率高,能同時對大量的調查物件進行資訊收集。

問卷調研的核心是問題,問題的設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及技巧。我們常用“以始為終”的方法倒推問卷的內容,完成一份有價值的問卷。

即做問卷調研之前,先想清楚目的是什麼,帶著目的去倒推,設計什麼樣子的問題能得到答案,從而解決商家的問題。

進行問卷調研,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放進問卷裡。問卷調研也存在一些缺點或侷限性。

填寫問卷者的態度可能比較隨意,答案並不一定真實反映實際。

調查不夠深入,問卷調研過程侷限於問卷本身。

清楚了它的侷限性,想設計一份好的問卷,就更清楚哪些問題該出現在問卷裡,而哪些問題是透過問卷調研要不到我們要的答案的。

問題是問卷的核心,問題的設計是否貼合實際決定著一份問卷的質量程度。設計問題有一個原則:基於事實。

基於事實

是指讓使用者回憶已經發生過的、已經存在的事情,不讓顧客思考,回答假設性的問題。需要花費時間思考的問題,會和事實存在一定偏差。假設問顧客,你最喜歡吃哪一種菜呢?不如問你最常點的菜是哪一個?

03 訪談調研

經過蹲點調研和回收問卷調研的答案,分析後會得出一定結論,但也還會有些迷惑。在第一部分現場調研時候說過在消費現場中觀察,能將自然流量分為這五類:一眼都不瞟門店的、瞟了一眼又向前走的、直接進店的、徘徊門口卻沒有進店的、進店看了又走出來的。(把三類人群“購買前、購買中、購買後”又進行了細分)

對顧客細分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訪談提問。這三種人值得我們追問一個為什麼:徘徊門口卻沒有進店的,進店看了又走出來的,直接進店的。

在現場,你只有幾秒鐘可以和顧客搭訕的時間,那些徘徊門口卻沒有進店的和進店看了又走出來的顧客,需要你立即追上去詢問,把他們說的原話記錄下來。

對於進店正準備就餐的顧客,瞭解他們進店的消費理由及詢問有關我們品牌的一些資訊。從使用者身上檢視自身的優勢和短板。

碰到很多市場人員都在抱怨調研無效。其實不是調研無效,而是有些人做的調研是無效的。無論是觀察調研,問卷調研還是訪談調研,應該明確目的,以終為始的進行調研,提前設計好問題內容。

標簽: 調研  使用者  進店  問卷  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