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作者:由 桑陌桑陌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11-01

·前言·

說到建築師,現當代有兩位不可不提。

一位是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本來憑他在中國建築史上的種種造詣,屬於那種不靠老婆就能成名的主兒,但偏偏靠著與他有同樣興趣愛好的老婆或文雅點叫夫人林徽因,夫以妻榮,梁思成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更加有名了。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梁思成與林徽因

還有一位貝聿[yù]銘先生,香港

中銀大廈

的首席建造師,說到這個中銀大廈也是話題多多我後面再說,但是這個出身名門的

貝聿銘

先生,儘管中銀大廈是他平生之傑作,也完全可以不靠這個成名因為他早在這之前,就已經世界聞名了。

但是我這裡提到的鮮卑族貴族宇文愷先生,個人認為,比他倆更加應該有名,前兩位不過是時代的精英,但是宇文愷呢,不但是精英,而且憑著個人的能力,可說整整開創了一個時代,大興城是他的手筆洛陽城也是他的手筆,隋文帝的

仁壽宮

乃至皇陵,也是他老兄的大手筆,對了,包括水利工程廣通渠,皇帝召見大臣談正事的明堂——其實已經從周朝失傳大家都說不清楚到底啥樣子的所謂明堂,以及隋煬帝時候的翻修長城,還有各家史論如果想要讓自己東西顯得有趣,一般都會提到的觀風行殿與容納幾千人的大帳篷,然後把二者組合一下再弄一個移動的“行城”——行走的城市,哥幾個見過木有,你們肯定沒見過,這兩個東西就好比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包括八陣圖,早已經呢,活在了人們相傳已久的傳說中。

·01·

初露鋒芒的大師宇文愷

我最欣賞的小說之王納博科夫曾經說過: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等待一個含苞待放或怒放,不好意思,我納博科夫一開始就含苞待放或已經怒放了。

宇文愷先生就是納博科夫所說的那種人,別人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愷哥一出手,大家齊聲吼:

太棒了。

宇文愷先生一出手,就是一個位於古代十大城市之首的隋代大興城。

隋文帝在取代北周之後,本來想殺盡宇文氏一族,包括宇文愷這一支,但由於宇文忻這個宇文愷的二哥跟著隋文帝改朝換代,於是赦免宇文愷之後,隋文帝先讓他營建宗廟,給了他一個“營宗廟副監”的位置,效果很歐克,得到了隋文帝的賞識,於是就讓他接著營建大興城。

這一下,就讓他宇文愷愷哥永遠載入史冊。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隋代大興城復原平面圖

這個大興城的得名,是因為隋文帝楊堅原先在北周時期曾被封為“大興郡公”,後來舉世聞名的唐代超級大都市長安城,實際上就是在大興城的基礎上稍作整修就成了。

我覺得這裡要給出一個數據,比如有人曾列舉世界古代十座城市的面積進行比較:

(1)隋大興城(唐長安城),583 年建,面積84。1 平方公里;(2)北魏洛陽城,493年擴建,面積100 平方公里 ;(3)明清北京城,1421—1553 年建,面積60。2 平方公里;(4)元大都,1267 年建,面積50 平方公里;(5)隋唐東京(洛陽城),605 年建,面積45。2 平方公里;(6)明南京,1366 年建,面積43 平方公里;(7)

漢長安

(內城),建於公元前202 年,面積35 平方公里;(8)巴格達,800 年建,面積30。44 平方公里;(9)羅馬,300 年建,面積13。68 平方公里;(10)拜占庭,447 年建,面積11。99 平方公里。

從上所列可以看到,中國古代都市的規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而且觀眾朋友們還需知道,這“十大”中有兩大,都是在愷哥主持下予以建造的,當然我說的就是隋唐的東京,也就是後來武則天時代的所謂“神都”,它是愷哥的傑作。

但是愷哥啊,作為鮮卑貴族的宇文家,他爸爸宇文貴,他哥哥宇文忻,其實都是武人,從來信奉李賀所謂“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但他愷哥雖然生長在剽悍的武勇之家中,從小喜歡的卻是:

書中自有黃金屋。

他愷哥在《隋書。宇文愷傳》的歷史鑑定是:

少有器局。家世武將,諸兄並以弓馬自達,愷獨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號為名父公子。

但他絕不拼爹,他只靠墨線與磚刀還有土石方,就能迅速成就他的千秋令名。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同時,若不是他喜歡讀書然後成為名建築師,恐怕他的小命早就木有了,他的爹爹宇文貴位至三公,在北周天和二年也就是公元567病逝,追贈太傅,諡號“穆”,算是壽終正寢。

但他的哥哥另外一位武將宇文忻很不安分,先跟著隋文帝楊堅篡了北周的江山,後來覺得這江山你姓楊的能做,我姓宇文字是鮮卑貴族子弟的難道不能做,於是造反,於是誅滅,差點讓想把北周權貴舊人連根拔起的楊堅,連他宇文愷也一起滅了,我說過,當初宇文忻跟著楊堅造反成功的時候除了宇文忻,楊堅就有收拾宇文家餘孽包括宇文愷的想法,看到宇文忻還是很識時務的,於是放他一馬,後來連宇文忻也反了,於是準備老賬新賬一起算,由於有人幫著說話,宇文愷本人又確實有才,最重要根本不構成威脅嘛,於是就徹底放過了宇文愷,包括後來的孽子隋煬帝楊廣上位,也確實喜歡宇文愷,丫確實有才嘛,殺了他,很多建築史就要重寫,許多永載史冊的事情也就根本就不會發生。

還在宇文忻追隨隋文帝的時候,宇文愷就牛刀小試然後一鳴驚人,主持建造了後來舉世聞名要名流千古的隋代世界性都城:

大興城。

說到這大興城,我認為必須科普一二,略微講述下吾國與風水堪輿從來綁在一塊的建築源流。

早在原始社會的聚落中,我們的老祖宗就把建築與風水綁在了一起弄成二合一,二者在老祖宗看來是一是二,根本就是一回事。

避風,向陽,然後近水,如果搞建築,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的三部曲或三段論。

比如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包括西安半坡遺址等地方,都可以看到遵循這種模式搞建築的模範村落:

背山面水或依山傍水,向陽避風然後眾星拱月般向著公共中心。

這從後來比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勐[měng]龍等地傣族寨子就能看出這種端倪:

它們均在山凹臨水的“壩子”裡,如果你用風水學分析,這些地點都在尋龍點穴的“穴位”裡。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勐龍剪影》中的片段

再看距今三千七百年左右的鄭州城,即商城,也是遵循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格局建造的:

城北依靠

紫荊山

,城東和城北的山護衛也就是堪輿家所謂“砂”,在城市的東北艮位,而整個商城,就在金水河與熊耳河之間。(參見亢亮《風水與城市》,下不另注。)

再看距今二千四百年左右的殷墟,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的小屯:

也是遵循坐北朝南的中軸線原則,大概在北偏東(南偏西)五度左右。王宮佈局東西南北兩屋相對,中間為庭院,建築排組相當有序。

再看我以前說過的

周公卜

出的那個洛邑,最開始周朝的都城其實是位於今天西安西南豐水的東西兩岸,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兩座雙子城豐京與鎬京,後來為了更好地統治商代遺民,於是周公就在今天的洛陽附近又建設了王城與成周兩座新城市,便於統治監管原來殷商的“頑民”。

在這個時候,堪輿術已經相當成熟,周公相地而又相宅,用日影與磁針來辨方正位,用嘴巴品嚐河水是否甘甜,泥土可有芬芳,還要“卜驗基址”,一系列的風水流程走完以後,才最終拍板拿下這塊地進行“華夏集團”的一期二期,以北邙山位依靠當玄武,在城市中央佈置“王城”,讓它居中屹立而形成對稱格局,表現出吾國最早的一大風水美學之實踐。

另外那個成周的位置,據亢亮先生說就在今天洛陽的

白馬寺

附近,這種基本對稱的幾何格局對中國後代城市影響極大,隋唐的大興城或長安城的坊裡格局,就是從周代起城市閭里格局的一種沿襲,這種彼此借鑑或是抄襲的風水作風還傳到了日本,他們的

平城京

與平安京,都是遵循隋唐長安與洛陽的格局建造實施,這種格局甚至還影響到遼金元與清代,比如亢亮先生所謂“東北少數民族的龍泉上京府,幾乎是這種格局的翻版。”

這種格局必須遵循《

易經

》的原理,比如“九”這個數字,易理以九為陽之首,歷代君王也有崇陽,城池選址以陽地為善,城市規劃也以“老陽九”為最貴,什麼“方九里”、“九經九緯”,“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用亢亮先生的話說:

這種體現《易經》思想的城建規範制度,影響所及,延續到明清城市,比如北京故宮中的九龍椅、九龍壁、九千九百九十九點五間故宮內的房間數字。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北京故宮九龍壁

再看漢代的長安城:

劉邦採納婁敬與張良的辦法,定長安為都城,軸線取正子午向,也就是坐北朝南,但南北城垣卻隨地形呈曲折狀。北城呢,曲屈象徵的,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南城呢,是

南斗六星

……。。

中國的歷史文化最講傳承,周代的東西被漢代承繼,而漢代的東西又被後來的北魏洛陽城繼承,等到隋朝宇文愷愷哥做主的時候,他對北魏洛陽城的借鑑,同時也是等於對中國包括風水在內的易經文化的傳承,這種傳承可不是光靠我一張嘴皮子,是要一磚一瓦踏踏實實然後萬變不離其宗的遵循易經原理予以佈局的,請看宇文愷愷哥的世界第一城之隋代大興城:

城東西長9721米,南北8651米,周圍三十六公里,城內8300公頃。後來唐代在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再看貫穿其中的“中心思想”:

長安城也就是原先的大興城,北臨渭水,南對終南山和子午谷,東為滻水及灞水,西為平原。東北部較高,為龍首塬,這完全就是遵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一種變格嘛。

在龍首塬的南側,有六個坡阜,等於乾卦的六爻,按照“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的爻序佈局。如:

九二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是真龍現於大地,為君德居中之位,故將宮殿置於其上,為帝王之居。

九三爻辭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含有反省要自我激勵,故佈置政府機構百司。

九五爻辭為有名的“飛龍在天”,極尊之位,故佈置寺觀佛道神位。

全城規劃排列南北十二坊,象徵一年有閏月。

皇城南面設東西四坊,象徵一年有四季。對向皇城的四個坊,一律不開北門,以免衝破皇城之氣,不與皇城爭吉。

另外,在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個坊內都只開東西門而不設南北門,免得洩掉皇城的風水吉氣。

皇城最北端是宮城,太極宮為主體,在長安城中軸線的最北端,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要“南面稱王”。

太極宮有兩大殿堂,太極殿為皇帝上朝之所,而兩儀殿為內朝小會之所,太極生兩儀,此之謂也。

宇文愷的大興城,也被歷朝歷代予以繼承,特別是其中包含的易學風水原理,比如南宋的臨安城,當時建都搞建設的時候,在原有基礎上只設立一東北角門,名艮山門,艮位在後天八卦之東北,對應“少男”,有利於皇太子的蓬蓬勃勃健健康康好興旺發達。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南宋臨安城復原平面圖

皇宮呢,趙構請來全國的風水名家,堪察以後一致認為,西溪一帶風水獨絕,趙構不放心還親臨現場,見後有雄偉山巒,前有山前小平原,又有幾條清溪緩流其間,山旺人丁水旺財,決定就按照汴梁的皇宮格局在此建造新宮城。

後來元大都,明朝的南京北京,也都是根據易學風水原理概莫能外,為了不影響本文宇文愷這個主旋律,我決定略微講下風水大師們北京選址的一大理由,就趕緊回去跟上愷哥的不凡步伐:

北京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京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均屬崑崙山系。兩山脈在北京的南口會合(南口為兵家要地)形成向東南巽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灣環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勢西北向東南微傾。河流又有

桑乾河

、洋河等在此匯合成永定河。符合“山環水抱必有氣”的風水格局。

我以前說過,別小看那似乎都講濫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大有大用,小有小用,但真正用得出神入化的倒是不多,因為往往差之毫釐,就會謬以千里,小者害人,說大了不定還要亡國呢,以前我講的大師蕭吉,讓楊廣上了位,不是等於讓老楊家亡了國嗎,雖然他老蕭是明知故犯,存心不按常理來出牌。

·02·

成名之後的大師宇文愷

開皇三年也就是公元583年,新都大興城建成,楊堅很滿意,由於需要向新都的糧倉轉運糧食,所謂“關東米粟”,而渭水多沙,需要疏通,於是又讓他主持開通

廣通渠

的工程。

這個工程主要是引渭水通黃河,自大興城東到潼關三百餘裡,名叫廣通渠。

這廣通渠一開通後,轉運就相當便利了,從此關東就有富庶之名,這一大手筆又受到隋文帝的賞識,覺得這丫的確是個人才,當初幸好沒有殺他,否則就糟糕了。

但或許正準備大用的時候,他二哥宇文忻突然反了,還好宇文愷沒有參與,但瓜田李下要避嫌,於是等於暫入冷宮,讓他罷官在家,一直到等到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因為在岐州也就是今天的陝西鳳翔建造仁壽宮,宇文愷才在權臣楊素的推薦下重新起用:

是金子,總要發光發熱的,被閒置多年的宇文愷,就是那塊註定要發光發熱的金子。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宇文愷銅雕

這仁壽宮大約修了兩年,最開始宇文愷的職位是將作大匠,完工以後論功行賞,宇文愷就從將作大匠成為將作少監了,還兼了一個仁壽監的職位,同時還授了他一個虛銜“儀同三司”,跟著仁壽二年也就是公元602年獨孤皇后走了,宇文愷再接再厲,閏十月,楊素和宇文愷受命營造皇陵太陵。獨孤皇后葬後,宇文愷復爵安平郡公,邑千戶。

這時候的宇文愷愷哥,基本上就是隋文帝心目中的梁思成或貝聿銘了,相當受寵信,雖然隋文帝的這個寵物倒是來日方長,但隋文帝人本身,也時日無多了,再過兩年即仁壽四年,楊堅馬上就會弒君篡位,雖然這個事情很有疑點,但大方向的輪廓,就是這樣。

但宇文愷是科學家,又不掌權只喜歡搞建設,宮廷的鬥爭與他無關,也不是他向來的志向,他的志向很簡單:

凡我宇文愷造的或設計的,都要載入史冊。

下一個需要載入史冊的,就是東京洛陽。

這個時候掌舵的已經就是隋煬帝楊廣兄了,由於曾經在揚州坐鎮藩屏大隋,他對南方的文化抱有好感,他與當時第一流的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師還有道教上清派宗師兼投機大家

王遠知

等都有交往,皆執以弟子禮,尤其是智者大師,不想受到他的牢籠,他也一直頗有風度地保持他貴族學者的翩翩風度,這種風度一直保持到智者大師死後,他都一直對當時活躍於南方的佛道二教予以優容,一方面楊廣當時是有政治上的考量,打官腔叫“加強南北雙方的融合”,一方面也是楊廣本身的學養所致,丫其實是個學養甚豐愛好廣泛藝術細胞發達的學者皇帝或藝術皇帝。

楊廣,這個史上被過度汙名化的一代昏君加暴君,帶有戰略眼光的覺得,應該在洛陽再建一個新都,並開鑿一道溝通南北的史上最大運河,一方面讓日後的大運河將東南富庶之地的財賦直接輸送洛陽而非原來的關中長安,控制成本;一方面也可以加強隋王朝對廣大新徵服地南方的掌控。

他把營建東京洛陽的重任,交給了可說是駕輕就熟的宇文愷,宇文愷自然也是不負所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最需要的人力根本不是問題,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隋文帝多年的老本積蓄,在隋煬帝這個所謂的“敗家子”看來,正好派上了大用場。

從大業五年也就是公元605年開始建設,宇文愷在隋煬帝不計成本的支援下,以每月兩百萬人次的宏大氣勢來“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同時,隋煬帝本身也非一般的所謂昏君,他能詩,也懂堪輿,於是在洛陽新都的總體佈局上,他也算是一個“總設計師”。

多才多藝的隋煬帝楊廣,不但責成尚書令楊素與將作大匠宇文愷負責城建,自己還親自勘測城址,提出“宮室之制,便以為生”的設計原則,一句話,好用方便就歐克,並且結合地形地貌要來個因地制宜。

楊廣在漢魏洛陽故城西十八公里處對著伊闕龍門直向北邙劃一垂線,定為新都的南北中軸線,令洛水橫貫都城。

由於地勢北高南低,洛陽新都的格局一改舊觀,而將皇城選在西北方位的乾位。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洛陽城平面圖

一部隋唐史,就是大唐緊跟大隋步伐來個“去偽存真”,然後得了不少好處還極度貶低以強調自家正統性的歷史,所以後來的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后,對洛陽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建設基本上是遵循著隋朝洛陽新都的“舊章”,然後略施小計展現自家這位母儀天下的女皇帝的新氣象,比如原來的皇宮正殿

永珍宮

,正對著則天門,也在南北中軸線上;又如她還廢掉了自己老公李治所建的乾元殿,拆毀以後,耗巨資建設其實誰也沒真正見過只活躍在人們想象中與傳說中的“明堂”,這就是所謂的“永珍神宮”。

按照周禮,明堂也可祭天,一般設在城外。武則天新人新作風,偏偏把傳說中的明堂建在宮內。

明堂呈平面正方形,各方配以青、紅、白、黑四色,以象四時,兼有五行之色,即木、火、金、水四色,中央是土黃色,用屋瓦象之。

又明堂三層,中層變為十二邊形,供十二生肖地支,又象十二時辰。明堂上層為二十四稜柱,象徵二十四節氣。明堂屋頂為圓形,象徵天圓地方。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洛陽明堂

最有趣的是武則天心想,你以前的皇帝都是男人,個個都是“龍”,不好意思現在是我武則天女主當位,我偏偏要在九條盤龍圍繞之頂部高立一個金鳳凰,那就是我,它雄偉地向著端門。

另外,這洛陽平原,從風水外局上分析,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南有嵩山和伊闕門戶,北有邙嶺和黃河天險,河洛交匯,場氣充足,形勝萬千。(以上參見亢亮《風水與城市》)

大興城奠定宇文愷一代宗師或匠師的地位,接著廣通渠與東都洛陽,讓他宗師的地位更加穩固,哪怕乃兄宇文忻謀反也無法撼動宇文愷在包括隋朝在內的整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尤其建築史上的卓越地位,而古代的建築,必要講究風水,無論皇陵或民居。

隋文帝信任他的專業,我們已經瞭解;但隋煬帝上位之後也是識英雄重英雄的主,雖然在其他地方有點昏,但在好大喜功上卻是無與倫比,而要好大喜功首要的就是要善用一代“將作大匠”或“將作少監”的宇文愷愷哥。

大興城建了,廣通渠也開鑿了,現在洛陽新都也建立了,還有什麼需要宇文愷來發揮,因為他也沒幾年好活了,雖然他即使現在死了也是無憾。

有的人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有的人呢,即使死了,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儘管當時的人民也就是這些巨大工程的普通勞動者個個都會來個“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但這個賬他們只能找隋煬帝楊廣算,不好把宇文愷等於幫兇,雖然他當然也是魯迅意義上的幫閒,不過他不修隋煬帝也會另外找人,雖然另外找的人未必能比得上他宇文愷。

這個確實不應該調侃的“人民”,還包括死在他後面的楊廣。

宇文愷死於大業八年即公元612年,六年後的那個春夏,一代昏君隋煬帝楊廣也會與他在地下相見。

但現在,宇文愷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操勞,因為隋煬帝讓他翻修長城,他翻修了,因為這時隋煬帝把目光放到了北邊,他不止要修長城防範突厥,他還要親自北上向這些來自北邊的蠻夷顯示大隋王朝的實力。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隋長城遺址

這樣,一直在從事城市、宮殿與漕運建設的宇文愷又開始一展所長,給足了最討厭你認為我不行其實我很行的隋煬帝面子,他為隋煬帝設計一種大帳。

“時帝北巡,欲誇戎狄,令愷為大帳,其下坐數千人……。。。。”——這是《隋書。宇文愷傳》的記載。

《資治通鑑》也說:

“帝欲誇示突厥,令宇文愷為大帳,其下可坐千人。甲寅(15 日)帝於城東御大帳,備儀衛,宴啟民及其部落,作散樂。諸胡駭悅,爭獻牛羊駝馬數千萬頭。

“誇示”就是顯擺,隋煬帝為了在突厥啟民可汗等人面前顯擺,讓宇文愷設計的這個大帳居然可以容納數千人,還在裡面飲酒作樂,氣勢逼人啊,嚇得“諸位胡人”馬上獻上牛羊駝馬數千頭,以匹配這種又怕又喜歡的五味雜陳的心情——怕是因為震懾於大隋的實力,喜歡呢,畢竟開了眼界,原來世界可以這麼美好,所以是——“駭悅”,這個“悅”,也就是心悅誠服的意思:

我算是服了,楊廣這小子手下能人多實力強,大隋的確有兩把刷子。哥幾個趕快把牛羊獻上,以表臣服……。。。

這是大帳,還有觀風行殿,等於在突厥這些蠻夷因為大帳還未癒合的驚怕傷口上繼續撒了一把鹽:

又造觀風行殿,上容待衛者數百人,離合為之,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見之,莫不驚駭。

這個觀風行殿的主要特色並不僅僅在於殿上可以容納侍衛數百人,而在於它還可以移動,試想突厥蠻夷什麼帳篷殿堂沒有見過,他們都是建帳篷的專家與搞遷徙的好手,所謂逐水土而居嘛,關鍵是移動的殿堂與胸懷這麼寬廣的帳篷,哥幾個確實沒有見過,這都不是神功,什麼是?

“下施輪軸,推移倏忽”,宇文愷這個工程技術專家的本領宛如時空倒流,感覺回到伽利略或牛頓或瓦特要法拉第的那個時代,這種鬼斧神工啟民可汗等哪曾見過,雖然他們也是東征西討南來北往見過世面的人。

還有行城,字面意義上就是移動的城市,據說這種移動的城市還可以把前述的大帳與觀風行殿進行一種組合,呈現出多位一體極有層次的“藝術風格”,而這種藝術風格背後的技術支撐只有宇文愷懂,他一死,好比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似乎就失傳了,因為我們從未聽說後面的王朝也有這種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帳,外帶可以移動的殿堂,或三合一組合起來成為一座可以移動的城市:

又作行城,週二千步,以板為幹,衣之以布,飾以丹青,樓櫓悉備。胡人驚以為神。——《資治通鑑》。

大帳,觀風行殿,還有行城,簡直接二連三地讓北方胡人的那些小心臟受不了,要不“駭悅”,或者“驚駭”,或者“以為神”。

其實,宇文愷不是神,他是一個善於把吾國風水原理與城市建設進行有機結合的人,當這種結合完美到極致的時候,他就成了大師,當大師的巧思好比南下幹部的餘熱,也發揮到簡直有點鬼斧神工的時候,他就成了什麼呢?

吾無以名之,除了胡人心目中的神,只能叫他:

魯班。

或者,宇文班。

風水故事會(8):隋唐一代建築大師宇文愷與他的大興城

宇文班的存在,就是在打某些人的臉。

宇文班的真實存在,就是在打某些人那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虛幻的充滿了意識形態偏見的臉。

誰的臉呢?那些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或一直很落後的臉;或者,說中國自古以來就缺乏科學意識的臉。

不知道輪軸的設計使用,還有環保意識濃厚的風水之術,算不算得上吾國古代的一種可以媲美世界的科學——希望不是偽科學,因為大興城與觀風行殿還有行城,讓那時的國人與胡人都驚駭了,不是嗎。

我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

文:青龍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藏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