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論文題目:產權性質、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

作者:由 會寫論文滴皮卡丘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11-28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投資活動對企業的成長不可或缺。企業投資效率不僅影響了企業盈利發展,更關乎了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它是決定企業持續發展的標尺,影響著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站在企業的角度分析,有效的投資活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充裕的

現金流

,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對外競爭能力,可以保障在市場競爭中穩住腳跟。站在社會的角度分析,高效的投資管理能力可以讓社會資源得到最優配置與最大利用,促使優質專案能夠獲得更多的企業資源,進一步增加企業的社會價值,更有助於帶動國家各個部門、各個機制經濟的蓬勃發展。從理論來講企業都應該具備高效的投資行為,但在現實企業中往往會與理論大相徑庭,非效率投資現象普遍存在於各個企業之中。大部分企業管理層為實現短期利益,不惜採用各種對企業未來發展具有損害的方式和方法,使大量的企業資金被投入到對企業發展具有負面影響的專案之中。不少國外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全球各個國家的企業在投資方面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資問題。一些國內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企業要想切實提高自己的發展能力,就必須首先解決非效率投資問題。而要想實現非效率投資問題的有效解決,就必須首先提高企業的治理能力,從根源上解決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減少代理矛盾與衝突。

因此基於國內外研究發現:企業在投資方面的效率高低與會計穩健性程度存在相關性,較高的會計穩健效能夠準確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但是在現實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會計穩健性卻存在很多爭議,直到Basu(1997)在文章中定義了會計穩健性,才推動了後來的發展。他指出大多數會計從業者對有利訊息確認的保證程度會高於不利訊息的保證程度。有利訊息的確認需要滿足基本確定,而不利訊息的確認只需在損失發生前。而我國對會計穩健性這一方面關注較晚,21世紀初國內才逐漸有一部分學者關注這一方面,並從兩方面闡述了觀點:一方面,由於及時確認費用和損失是會計穩健性最根本的特徵,有助於防範管理者做出不正確的投資決策。但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具備健全的市場體制,債權人對於會計穩健性不能很好的識別分析,對其需求並不大,因此採用的健全和完善的會計政策也有可能造成企業所報告的淨資產和盈餘在一定程度上偏低,對企業融資未必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增加企業融資不足發生的機率。

…………………………。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

1。2。1 非效率投資產生的原因

有效投資是指企業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資金,可以投資於所有

淨現值

大於零的專案。當企業存在多個投資專案時,並且每個投資專案的淨現值均大於零,企業傾向於淨現值最大的專案。然而目前企業並非對淨現值加以準確衡量,導致非效率投資現象比比皆是。

大部分學者透過探討認為,兩權分離引發的代理矛盾與衝突、資訊不對稱問題,是導致企業投資過度的主要原因。資訊不對稱問題也會使投資者對企業產生信任危機,致使投資者選擇增加限制性條款來維護自身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融資效率,繼而引發企業投資不足,同時,管理者為了避免承擔風險、過於保守放棄投資也是企業投資不足的原因。

(1)

委託代理衝突

導致的非效率投資

在以

委託代理理論

為導向的研究中,國外學者GuayandVerrcchia(2006)發現現代企業在內部管理過程中普遍採用了委託代理模式,但兩者之間的衝突和矛盾較為突出,在企業經營權和

所有權

歸不同主體所有時,企業管理層會將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1]。從企業實際經營管理上看,管理層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追求,不惜採用各種損害企業未來利益的手段和方法,盲目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延長企業商業鏈條,甚至以損害股東利益為臺階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進而形成了嚴重的企業投資過度現象。Jensen(1986)研究中論證了企業管理人員與企業股東之間關係,研究發現二者存在利益衝突,管理者憑藉管理能力與經驗獲得收入,而股東希望獲得最大的企業價值,就會降低管理者的福利、薪酬水準等,因此二者利益並不是在一個方向上。同時管理層存在

機會主義

,往往更容易將企業自有資金用於投資在擴大規模的經營專案上,較少的關注這些專案是否能夠盈利,由此造成了衝突[2]。

…………………………

第 2 章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會計穩健性

會計穩健性截止到今天具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具有對損失和費用及時確認的特點,可以幫助企業規避資訊不對稱風險、並緩解代理衝突引發的危機。基於各方學者探究,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Bliss(1924)最早指出會計穩健性的含義,就是“不預先確認任何具有不確定性的收益,然而可以預先確認未來所發生的任何費用、損失”,這就有可能引發企業出現低估資產、高估費用的風險。Watts(1983)指出會計穩健性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在時間處理上它是透過較快的確認損失,較慢的確認收益。在確認標準上,它以更寬鬆的標準確認損失,更嚴格的標準確認收益,從而有助於降低公司的盈餘報告。Basu(1997)指出通常情況下企業更及時確認損失和費用,而對收益的確認標準往往更加嚴格。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收益的確認以及損失的確認在時間上具有不對等性,換言之就是對好訊息的確認滯後,但是對壞訊息的確認非常及時。有關會計穩健性,Basu 最早提出了它的測量模型,他在模型中指出:企業確認費用、損失的及時程度能夠評估出會計資訊是否具有穩健性,且

穩健性

的強弱與計算出的數值大小成正比。

關於如何定義會計穩健性,隨著學者們的研究與探討,對穩健性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其穩健性在概念方面的內容更加豐富。與此同時,

財務會計準則

委員會也對會計穩健性進行了定義“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事項的確認要保持謹慎性,全面考慮到企業的潛在風險、不確定事項,如果企業的應收款項與預計支付的款項發生的機率相同,那麼應該選擇不樂觀的資料進行披露”。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對會計穩健性的定義為“當對不確定事項進行評估時需要保持謹慎與理性,不能過高評估了收益,也不能夠過低評估了損失與風險”。

表4。1 主要變數的

描述性統計

表4。1 主要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

2。2 理論基礎

2。2。1 委託代理理論

“委託代理理論”是研究領域中常用的經典理論,是國外學者 Berle 和Means 提出的,該理論表述了企業所有者具有

索取權

,管理者具有經營權,這兩種權利是完全分離的。由於企業目前的經濟形勢對所有者要求很高,需要所有者有專業的能力應對企業龐雜的事務,但是隨著經營規模拓展,所有者很難應付這些繁冗的問題。這種形式難以立足於市場,企業所有者會因為時間不夠、專業能力不足等原因,無法親自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因此從外部聘請專業的

管理者

是大勢所趨,由此出現了委託代理關係。在時間推移下,企業治理水平逐漸提高,管理者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趨勢加大,企業所有者越來越依靠管理者,對於企業諸多資訊的獲取均來自於管理者,企業所有者希望企業能在管理者的引領下持續走向繁盛,而管理者通常不會永久性服務於一個企業。因此管理者就會追求企業短期利益,不顧長期發展,借職務的便利攫取財富為己所用,不追求實際成果。雖然管理者進入企業時都會簽署約束契約,但契約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管理者與企業所有者逆向選擇的事經常發生,且由於所有者獲取資訊的滯後性,管理者的逆向行為難以被發現,所以在現實經營過程中,管理者會禁不住利益的誘惑,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做出偏離企業目標的決策,使其與所有者的初衷背道而馳,二者就會出現矛盾和衝突。

表 3。1 相關變數彙總表

表 3。1 相關變數彙總表

………………。。。。。

第3 章 實證研究設計

3。1 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的關係

3。2 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的研究假設

第4 章 實證結果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4。2 相關性分析

第5 章 政策建議

5。1 適度運用會計穩健性

5。2 建立健全的資訊披露制度

第 5 章 政策建議

5。1 適度運用會計穩健性

透過前文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得出結論:會計穩健效能夠有效緩解企業投資過度的問題,但是對於企業投資不足的情況並不適用,甚至還會產生負面影響。針對投資過度的情況,穩健的會計政策可以減緩企業投資過度的行為與風險,能夠均衡企業的損失與收益,讓投資決策更加理性科學。針對投資不足的情況,穩健的會計政策會增加融資難度、約束力度,使其投資不足現象更加顯而易見。故此不難看出,對於不同的投資情況,企業應該在運用會計穩健性時把握一個合理的尺度,以確保會計穩健性發揮積極作用。如果企業希望透過會計穩健性提升投資效率,則需要在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過程中遵循會計穩健性這一基本原則。

因此,企業在對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時應該結合企業的自身發展狀況,全面考慮各項因素,適度運用會計穩健性。如果企業投資過度,應該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增強會計穩健性,加強對管理者的投資約束,避免管理者將資金投向不利於企業發展的專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約管理者投資過度行為的發生,使其能夠充分分配企業資源,不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反之若是企業投資嚴重不足,增強會計穩健性不僅不能起到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反而會使企業的融資條件更加苛刻,投資不足現象更加明顯。針對這類企業應該適度運用會計穩健性,促使管理者與股東可以獲取更多正面的企業資訊,增強管理者與股東的投資信心,以及時掌握最佳的投資機會,推進企業持續性發展。此外,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也要全面考慮我國的經濟環境和企業信譽,針對易於發生投資過度行為的企業應該提高企業的會計穩健性,而對於危機意識較強的企業,可以適當地降低企業會計穩健性的要求。

…………………………。

第 6 章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從某種層面來講,企業營運的重點在於投資活動的高效進行,持續強化企業的投資效率是保證順利營運的必要條件。為了進一步明確高效的具體方法,本文在撰寫的過程中,立足於多個視角來展開深入探討。就企業當下的投資狀況來看,不難發現,大部分企業的投資行為都缺乏效率,甚至存在非理智投資加劇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基於自由現金流、資訊不對稱、委託代理及訊號傳遞等理論對導致企業低效投資的原因加以探討。並發現良好的穩健性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投資雙方規避資訊不對稱風險,甚至能緩解代理衝突引發的風險危機,如此一來,便保證了企業投資的理性化和高效化。從這裡便能夠發現,會計穩健性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除此以外,本文引入了產權性質這一變數,綜合對比了

國有企業

與非國有企業,深入剖析會計穩健性對企業的投資效率具體有何影響。同時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在實證研究過程中,本文將目標物件鎖定為A 股上市公司,透過收集並整理其在2014至2019年的相關資料來展開具體分析,透過實證方法對假設進行檢驗分析。在實證階段,本文利用C-Score模型來對會計穩健性進行衡量,然後利用Richardson 模型對投資效率進行衡量,利用誤差項ε檢驗投資效率,當投資不足時,ε的值小於零;而當投資過度時,ε的值大於零。研究發現:

(1)企業的投資過度現象能夠透過會計穩健性來緩解,此結論正好證實了本文的設想。一般而言,會計穩健性要求在出現損失的第一時間確認,若是企業在損失發生時未及時處理,那麼投資資訊就會洩露。因此,企業在選擇投資專案時會顧及聲譽,優選那些能夠促使自身價值得到大幅提升的專案,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投資過度問題。在詳細剖析了治理機制之後,研究發現,會計穩健效能夠彌補代理衝突所帶來的不足,緩解資訊不對稱引發的風險危機,這意味著會計穩健效能夠起到良好的監管成效,引導企業管理者作出正確決策,強化投資的理性程度,有效地抑制投資過度行為。

參考文獻(略)

標簽: 穩健性  企業  會計  投資  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