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京劇『板、眼』與『板式』

作者:由 小京胡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10-14

板眼長什麼意思

在京劇的伴奏中,司鼓起指揮作用,凡是在上板的唱腔中,板位都會擊板,但為了唱腔的清晰,一般不再以單皮鼓打出眼(頂多會在拖腔中的眼位酌加鼓點),過門音樂又採用若干鼓套子,所以不如崑曲司鼓那樣板眼都能聽得清楚明瞭。

但這樣講,恐怕還是有不少朋友不能徹底理解“板”和“眼”的實際含義和作用。所以,透過學習,根據自己的理解, 總結了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不當之處,請老師和朋友們多多指正。

京劇『板、眼』與『板式』

在我們的民族聲樂當中,把音樂中的

強拍子叫做板

弱拍子叫作眼

為什麼要有板眼呢?

——實際上我認為這是符合

人類審美規律

的。我們人類(確切地說,可能是中國人)發出的正常的聲音都是分板眼的,比如說話、哭泣(嗚哇哇、嗚哇哇 。。。

強弱弱

)、笑(哈哈哈、哈哈哈。。。

強弱弱

)等。

京劇『板、眼』與『板式』

比如不自覺地說一句話:

你好,我叫張三

。有的人語速快、有的人語速慢,但是不管說的快與慢,這幾個字是有強弱的,通常情況下,(你、叫、張)這幾個字是強的,(好、我、三)這幾個字是弱的。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下意識地這樣說。

京劇『板、眼』與『板式』

特殊情況,都是強的,比如在軍隊裡,向領導彙報的時候,

“報告!我!叫!張!三!”

(請自行腦補);再比如病危的人說話

“我...叫...張...三...”

,全是弱的。

顯然這兩種發聲方式都是不自然的,是讓人聽著很不舒服的。除了在特殊場合,沒有人會這麼說話。再例如一個人的笑聲,如果沒有強弱,那他是這樣(哈!哈!哈!哈!哈!),那顯然是在假笑。

所以,“強弱”是人類審美的規律,唱歌、唱戲自然也要分強弱的。有一種動物是以“強”為美,沒錯,那就是狗。請腦補一下一隻狗在追你,或者深夜中的狗吠聲(汪!汪!汪!),每一個音都是強的,試想如果狗發出的聲音也分強弱的話,那就是這樣:wàng wang,wàng wang,望枉 ,望枉 … …,是不是有點滑稽呢?

京劇『板、眼』與『板式』

所以,我們對於說話很鏗鏘的人,一般會說他說得

“有板有眼”

,或者

“一板一眼”

的;有時候也用來形容辦事的節奏有條不紊,該怎麼樣怎麼樣,不是過分著急或者過分地懈怠。

其實唱歌跟說話差不多,老先生曾教導過:

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說

京劇『板、眼』與『板式』

京劇『板、眼』與『板式』

京劇『板、眼』與『板式』

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根據

演唱內容

的不同、

表達情緒

的不同,強弱規律也不一樣,這樣就衍生出了不同的板式(所以

板式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板眼”

樣式、型別

)。

比如

原板

,就是原始的、一般的、常規的強弱規律。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板式,也就是:

一強一弱

一板一眼

。原板一般用於舞臺上人物的表述、對話中。例如“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閒空”,主人公楊六郎心平氣和地跟觀眾描述自己的狀態和想法;再比如《三孃教子》里老薛保與王春娥、小東人的對話,三個人拉家常時節奏。

京劇『板、眼』與『板式』

再常見的比如

慢板

,它是一板跟著三個眼,一個強的跟著三個弱的;在一個音樂小節裡,弱的比較多,

行進的速度

比較慢,很顯然這種板式一般不用在對話之類的唱段中,

它一般用於一些抒情的唱腔

,比如大家熟悉的“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就是二黃慢板起唱。此時的主人公很悲傷,她在自己哀傷自己的不幸,一邊唱一邊哭,這時候就是【強、弱、次強、弱,也就是板、頭眼、中眼、末眼】的慢板節奏(因此,“慢板”有時候也被稱作“三眼”,比如稱“二黃慢板”為“二黃三眼”)。

京劇『板、眼』與『板式』

在舞臺上有時候為了突出表現人物急切或激動的心情,也向我們忠實的好朋友狗狗學習;我們知道狗輕易是不叫的,它汪、汪、汪 。。。 的時候一般都是著急、想咬人的時候。正如

流水板、快板等,全都是強的,只有板,沒有眼,每一拍都是強的,沒有弱拍子

(注意這裡說的是每一拍,而不是每個字。有時候可能多個字是一拍,有時候可能一個字唱好幾拍)。比如《四郎探母》裡經典的二人對唱“講什麼!夫妻情!!、、、”,這時候夫妻兩人情緒都很激動,鐵鏡公主是番邦女子,性格本身就比較急躁,而楊四郎想回去看他媽,也很著急;再比如《鍘美案》裡包公怒斥負心人陳世美時候的唱段“駙馬爺近前看端詳、、”,節奏都是踏、踏、踏、、的擲地有聲,以此來反映包公此時內心對違法亂紀人的憤怒。所以通常在

爭論、斥責、特別喜悅、特別憤怒

等一些反應主人公內心比較激動的場合,會用這種全都是強拍子的節奏。

京劇『板、眼』與『板式』

京劇『板、眼』與『板式』

所以常說的演唱規律:

“二黃板起板落

西皮眼起板落”

,就很好理解了,因為不管是哪種型別的唱腔,都是在

“板”

上收的。為什麼呢?京劇音樂的演唱特點是,唱腔的結尾要收音,收音就是在最後那一下要“重唱”加強一下。強拍子是“板”,所以運腔都結束在“板”上。比如“(李豔妃)我朝中不得安康 ang ǎng àng , ǎng áng āng, … … (省略) … … ǎng āng āng áng ,

àng àng

(板上收音) …。 ”。

京劇『板、眼』與『板式』

當然京劇舞臺上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節奏,這種節奏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不太常見,比如

導板、散板

等,沒有什麼強弱,演唱者唱得比較自由散漫。這種板式一般是為了表現演唱者特殊的演唱技巧,比如氣力、音高等,無板無眼,在生活中好像沒有什麼對應。

板式除了規定

強弱

之外,也包含著對音樂

行進速度

的要求。除了上述散節奏的,其他只要上板的唱腔,演唱者都必須嚴格按照唱腔的

強弱規律

既定速度

來演唱,不能忽快忽慢;更不能不顧強弱、胡亂的使勁兒(俗稱

砸夯

)。在演唱的過程中,內心要數著拍子,尤其是在比較長的運腔的時候,仔細辨清楚了每一句腔

要唱幾拍、唱多長,哪裡是重的、哪裡是輕的,在什麼地方開始、在什麼地方轉折、在什麼地方停止

。否則,出錯了既不好聽,合不上伴奏,也會被人笑話的。

:)

原載於知乎問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4562

2898/answer/367352579

標簽: ng  強弱  比如  拍子  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