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讀史方法紀要(10)走近歷史細部

作者:由 寒鯤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7-04-20

讀史方法紀要(7)著重同維累積

開始,寒某的讀史方法論開始圍繞一些比較虛的“意識流”的主題,進行讀史剖析,並且提了不少寒某認為的讀史時常犯的思考誤區。今天的這篇文章,依然是在“務虛”,只不過,以往的(7)、(8)、(9)都是由一個主題展開,順帶點一兩個誤區,而今天的(10)則是先有一系列“誤區”,後歸納得出主題的。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本文所提的“誤區”型思維,都是

不具備專業訓練情況下過度使用

所致,其本身甚至是很多朋友(包括寒某)讀史興趣產生的誘因與讀史識記的基本技巧,屬於“適當小酌、不可貪杯”的思維工具。

要談的“誤區”有四種,它們的

共性是宏觀、粗放、單執行緒

不接近歷史的細部

,用

了反而有

偏離史實的讀史離心力

,成為“思而不學”的海洛因,誘使讀史者從史識整合的正途走向臆斷揣測的彎路。

第一個要提的誤區是

“通史病”

,通史視角本身不是什麼要不得的思維路徑,它能為讀史者提供一個大背景、大地基,用來填充史識、聯絡比較、淬鍊智識。但是,

過於抽象而頻繁地使用通史概念去思考、討論與寫作

,除非擁有歷史專業訓練或站在豐富歷史專著積累的肩膀上,或者有所討論方向的專業教育背景框範,否則很容易落入

空談

的窠臼。

舉個栗子,在

讀史方法紀要(8)讀懂歷史語言

中,寒某強調了掌握不同時代語境及詞語含義這一點位,同詞不同義、同義不同詞實質上都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性。即便能夠歸納定性出來一個詞語去概括這些同詞不同義或同義不同詞,都難以避免地需要

剔除掉不少時代性

,再拿這些提煉出來的“大詞”去思考、討論與寫作,便很容易

“失焦”,

進而

“失真”

受過專業訓練的讀史者,好歹有一個專業技能的韁繩甚至“歷史素養”的草原來約束這匹思維的野馬,

外行讀史者既沒有合適的韁繩、又沒有思維的草原,一旦停留在通史視角層面過久過頻,便會羈縻不住“通史病”的野馬

,得出一些失真的歷史認知。這也是寒某為何在

讀史方法紀要(7)著重同維累積

中強調儘早確定專題方向,想一個專業人士那樣去讀同維度專著體系的根本原因。換言之,

讀史方法紀要(7)著重同維累積

讀史方法紀要(3)勤讀名家專著

便是我對通史病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要提的誤區,沒有雙引號,因為它確確實實是一個

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大霧區”

。這個大霧區就是

“雞湯病”

,也即用成功學、營銷學雞湯去解釋歷史人物故事,並以歷史人物故事做其“成功營銷學”案例的

價值觀“售賣伎倆”

歷史人物故事脫胎於歷史事實,歷史事實經由史料記述,難免會掛一漏萬,很多歷史人物抉擇的細節已然成為歷史的空白,其確切心理活動更是很難推測。那麼,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故事起承轉合的影響因素必然是殘缺的

,質言之,從愛好級到研究級的任何一個讀史者

,都不可能把握一個歷史人物之所以成敗的全部因素

,根據這些

斷爛履歷、殘缺資訊

分析出來的成功學、營銷學經驗,又怎麼能是“純金”的呢?怎麼保證對這種斷爛履歷的重新編輯,沒有注入“雞湯大師”自己的價值觀呢?又怎麼保證雞湯大師價值觀的啟發性能夠切實到具體運用中呢?換言之,

這種情形已然不是“歷史”,而是雞湯大師自身經驗的敘述,“歷史”只不過是借來增加“可信度”的把戲罷了

雞湯病還有一種表現,就是希望讀到某個歷史人物的“決擇方式”後,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來,也即一種

“自創雞湯、自己服用”的經驗儲備轉化行為

。問題在於,歷史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與讀史者所處的具體環境,終究是

大不相同的

,何況歷史環境有其

失傳而永不可知的細節

,讀者環境有

其未能察覺的細節

,在

兩個環境“整體不同、細節缺環”

的情況下,即便二者有那麼些許相似性(因讀史者注意到而刻意放大),去期望同樣的決策達到同樣的效果,還不如去買彩票來得容易。

第三個要提的“誤區”是

“演義病”

,也即用一個“興趣引子”去代替“歷史思維”,用以人物心理性情為單執行緒敘事推動力的文學演義去思考有著多執行緒複雜推動力的歷史。

讀史方法紀要(3)勤讀名家專著

中,我比較了演義文學性與專著史學性之間的差別,著重談了文學作品敘事的“一根筋”(人物心理與性情推動劇情發展),在

知乎 Live:外行閱讀歷史書籍的增效方法

中我用

黑箱理論

類比了

推動歷史發展的複雜因果關係

。兩相對比,不得不單單考慮人物心性的文學演義,在真正的歷史面前其實是

小兒科的

:限於體裁製約,文學演義只能圍繞著人物心性展開,而很難像歷史專著那樣去透過制度、集團、派系、階層分析,縱橫捭闔地展現一個群體的心性甚至一個時代的訴求,同樣的時間軸、同樣的篇幅字數,知識轉化效率高下立判。所以,

拿著一個DOS系統(文學演義)去執行本該由Windows系統(歷史專著)執行的軟體(歷史分析),自然是說不過去的,用多了,只會“鈍化”思維(軟體版本降低到適應DOS系統的層次)

“演義病”其實正是“雞湯病”的基礎,文學演義與故事雞湯都是透過“人性分析”來吸引讀者,透過“心性抉擇”推動並展開敘述

,把焦點放得太小、太集中,其分析力度,自然比不上逐漸結合其他學科理論進行分析的專業著述

最後一個誤區是“比較病”。比較法本身自然是

識記很多知識點

的絕佳手段,但很多朋友在讀史時容易把比較法用到

識記專業靠譜結論

之外的方面,也即在自己

沒有充分掌握

兩個專題歷史的情況下貿然拉郎配,這個掌握不充分還有可能混入通史病、演義病、雞湯病的因素,進而比較出一堆“思而不學”式的空洞標籤與臉譜,最終得出大而無當的結論。

為什麼比較法(尤其是外行讀史)要限縮在專業靠譜結論的識記層面呢?因為絕大多數讀史者,是不可能有精力充分深入把握兩個比較物件甚至古今一系列相似的比較物件所處斷代史、專題史、國別史的,更是沒有比較史學專業思維訓練的。

既沒搞明白比較物件,又沒搞明白比較方法

,從邏輯上講,這種圍繞大詞、臆斷、腦洞產生的比較結論自然是有很大機率不為真的,“為真”純屬運氣。

上述四大誤區,通病是過度使用

非歷史的思維方式組織歷史細節

,進而

脫離歷史細部

,最終南轅北轍地偏離求實、求智的讀史意義,形成虛無、腦洞、臆斷、空大的歷史認知。

那麼如何避免這些誤區,走近歷史的細部呢?解決思路很簡單:

歷史無非是過去的現實,用現實中的邏輯對歷史進行綜合審視,把心理性情結合到時間順序、關係網路、制度分析、地理空間、詞語名實等因素(抓手)之中

,選好讀物、借力名家、吃透概念(石頭),摸著石頭過河,透過切入一個專題方向建構起自己

進行歷史事件複雜因果關係分析的思考方式

(沒錯,這段話裡的每一個點位都對應著一篇紀要文章)。

用“抓手”在“石頭”上“踏石留印”

,這樣的“過河”方式方能克服通史病、雞湯病、演義病、比較病的虛、空、大之誤區。

預告:本文預計將是寒某第二場Live的一部分“未結構化”內容,第二場Live正在根據兩個選題的素材與建構籌備進度,進行選擇的準備過程中。

【讀史方法紀要】系列文章索引

讀史方法紀要(1)梳理時間軸線

讀史方法紀要(2)編織關聯網路

讀史方法紀要(3)勤讀名家專著

讀史方法紀要(4)參用歷史地圖

讀史方法紀要(5)動筆整理輸出

讀史方法紀要(6)明晰制度流變

讀史方法紀要(7)著重同維累積

讀史方法紀要(8)讀懂歷史語言

讀史方法紀要(9)摸著石頭過河

讀史方法紀要(11)借力慎讀史料

串講Live(1):

外行閱讀歷史書籍的增效方法

題圖攝於玉龍雪山

標簽: 讀史  紀要  歷史  雞湯  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