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完成好過完美

作者:由 Sonic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8-01-12

「完成」,好過於「完美」。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Facebook營運長

完成好過完美

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但前提是我們得先完成既定的99%,剩下的1%才有可能。

完成好過完美

太過追求完美,大多都半途而廢

身邊有一個好朋友,很早的時候跟我說他要做一個「公眾號」,還特意找了我和其他幾個朋友就他的公眾號大到主題文風設定、受眾的心理分析,小到公眾號的logo設計都事無鉅細地一個又一個地拿出來討論。當時大家也積極給出了他很多不錯的想法和建議,他也很認真地記錄在案。

當我們差不多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定了一個框架,準備著晚上等他一發出來就幫他轉發推廣時,他卻在群裡對我們說「我覺得我們下午討論的還不夠完美,我需要再完善一下。」

然後就是又過了好幾天,終於等他發了一篇,結果剛要轉發,卻被他又刪了,給的理由是「文章中有一個錯別字」(……?️)

後來,他說保持高質量的日更太難了,於是乎,他乾脆就放棄了做公眾號的想法。

其實,在工作中也時常遇到類似的現象。所以在一些頭腦風暴的時候,為什麼主導者要求每一個參與者先不要去否定別人的觀點,是因為我們在很多專案論證時,有太多人容易陷入「完美情結」,

對方案關注的焦點不是放在推導可行性上,而是吹毛求疵地尋找方案的「重大缺陷」,以求專案方案能夠「完美無缺」

然而且不說很難有100%match的方案,這樣的結果是開了無數個會也很難得出個真正馬上執行的結果,到頭來不但極大影響工作效率,還會對團隊計程車氣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在整個過程中,為了追求完美,看到的更多是那些「負面的」、「不可能性」。甚至一言不合就放棄了原本有很大希望實現的想法

所以,但凡那些太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到頭來都非常容易半途而廢。

因為為了追求完美,

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缺陷論證」而非「積極嘗試」

,一旦厭惡了最佳執行時機,就可能又要推到重來,挫敗感也就油然而生,反反覆覆,也就很容易帶來心理麻木,且不能專注於問題本身。

也許,那些為了追求完美時常陷入細節論證的人,

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執行力本身。

你的目標需要更SMART點

追去完美本身沒有錯,錯在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可能

僅僅是一個想法,而非目標。

「想法

目標」。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過「

80%的失敗都可以歸結於目標的不清晰。

如果單純僅僅出於某種想法馬上上路的話,帶來的結果就是很難持續性。因為不夠成熟的想法,實際上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

任何一項工作,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或者目標不合理,都很難堅持下去。

能有想法是好的,很多偉大的事業起先都是起源於一個想法。

我們要做的如何將「想法」轉化成為「目標」

途徑很簡單,就是要讓無論是想法還是目標,都要符合SMART原則。

這個原則目標已經在現代職場中應用的非常廣泛了,但實際上依然有很多的職場人很難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能夠熟練地吧SMART原則運用其中。

完成好過完美

然而,無論從哪幾個維度去定一個目標,都不可忽視目標對我們做成任何事情的重要性。

特別是過激的目標,對人的意志力和執行力的要求更為苛刻。一開始就感受到過重的壓力和挑戰,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甚至會最終放棄整個目標。

所以,我們在職場中,無論是對待日常老闆交代的每一份工作,還是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都可以藉助SMART原則來清晰梳理思路、樹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高效。

你可以邊走邊想。

還是要強調一點: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但

前提是我們得先完成既定的99%,剩下的1%才有可能。

而且,沒有一層不變的目標,任何目標都是在執行過程中繼續去評估,去調整的。

面對現代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保持自我更新升級。

而這一切都得先上路。

邊走邊想比想好的再上路顯得更識時務

環境在改變,很多因素也隨之改變,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須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機會、預測挑戰。

做到隨機應變,才能功不可破。

更多關於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職場心智(zhichangxinzhi)

http://

weixin。qq。com/r/TTjA2Bb

EzEuzrVK7921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標簽: 目標  完美  想法  追求  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