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作者:由 科普怪圈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12-01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黃河對我們的感情不言而喻,即使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亦是我們生存的基礎。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河流,貫穿9個省份地區,全長5464千米,水流量巨大。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人們一談起黃河,便一定會說到黃河的“黃”。黃河的“黃”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一種刻板印象,黃河之水之所以渾濁,是因為黃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當黃河上游的泥沙被沖刷到下游時,泥沙沉積,便形成了如今的“地上懸河”。

不過,近期,黃河之水突然變得清澈,讓人意外,這是怎麼回事呢?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現在出生的孩童來說,他們印象中的黃河就是黃的。可實際上,黃河並非一開始就是黃的,從古代典籍裡的相關描述來看,黃河之前也是清澈見底的,只是後面才逐漸變黃,不過現在已經無法證實黃河變黃的時間。歷史資料上記載,黃河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變黃了,兩漢時期,百姓們稱黃河為“

濁河”。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黃河起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從源頭流出來的可不是黃的,如果河流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即便是全長5464千米,直到注入渤海,河水依舊會是清澈無比,那麼黃河為何會變黃呢?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從黃河明顯變黃的位置位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眾所周知,黃土高原本就是泥沙遍佈,黃沙漫天,土質疏鬆,常年乾旱,降水量極少,導致土壤貧瘠。如若偶遇暴雨天氣,在雨水的沖刷,鬆動的土壤會順勢衝入黃河中,造成大規模的水土流失。而且,黃河水位上漲以及流動時都會帶走一部分泥沙。所以黃沙豈能不黃?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地球上很多發生極大變化的情況都離不開人類活動的影響,黃河同樣如此。並非侷限於近代文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發明瞭很多伐木的好工具,當鐵器被髮明出來之後,人們破壞大自然的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開墾土地,建造家園,許多森林植被都被破壞。植物本就是最好的固化土壤的最好生物,森林面積減少,直接造成水土流失嚴重,黃河的黃更進一步加劇。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那麼黃河為什麼會突然變得清澈呢?

實際上,黃河之水變清澈並非罕見之事,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次。在古代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黃河清,聖人出”。這句話可不是表示黃河之水變清了就會出現聖賢之人,相反,正是因為出現了聖賢之人,黃河之水才會變清。

在古代,黃河雖然養育了人們,但是也給當時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為黃河在汛期時,總是會氾濫成災,治水變得尤為困難。對於百姓而言,只要黃河水變清了,把水治好了,就說明當代的皇帝是一個聖賢之人。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於現在,黃河的治理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黃河變得清澈自然也離不開百姓的努力。

其一,退耕還林。究其本質,黃河之所以黃的本質在於泥沙,退耕還林,大力推進植樹造林,透過植樹來固化土壤,減少水土流失,是切實有效的措施。因此,國家便在黃河區域內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鼓勵大家共同植樹造林,保護母親河。經過努力,也達到來一些顯著的成效,如子午嶺區域的森林面積已經達到了321畝,其中有6成都是人工改造的。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其二,大壩初顯成效。自從國家大力發展水利工程之後,在黃河干流上的大壩就建設了30座大壩。大壩不僅能夠實現水利發電,調節水量,同時還能起到沉積泥沙的作用,經過大壩處理後的黃河水會變得清澈一些。

另外,今年的降水量也相對較少,減少了因雨水沖刷帶來的泥沙入河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黃河的水質。

黃河之水突然變清澈,傳言“黃河清,聖人出”,這是怎麼回事?

黃河的建設與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養育了我們無數個歲月,我們定要好好保護,好好治理。對此,怎麼看呢?

標簽: 黃河  泥沙  清澈  變黃  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