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秦松常裕——話劇《茶館》觀後拙見

作者:由 Photon.Yan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17

今日於語文課上完成了老舍《茶館》電影的觀影,一方面著實佩服於其藝術手法之精妙與過人,另一方面劇中豐富的情節與扣人心絃的運鏡與拍攝手段讓我有了些許感觸並生髮了思考。當時並沒有來得及及時記錄下所思所感,只能現在憑藉著記憶略略回憶。

茶館說來只能是中國近代史中渺小的一段歷史,僅有三四十餘年的歷史。但其跨度從另一個層面上又是極大的——一個發源於清末的故事波折動盪最後化灰於危難之中。從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開始,茶館的命運似乎就與整個國家緊密聯絡在了一起。特別注意到劇中一個貫穿的脈絡:改良。最開始,茶館要改良,以應對變化的政治局勢;後來茶館還要改良,望圖撐過慘淡的日子;最後茶館仍要改良,增制了新的器具,翻新了格局,但到最後也未曾有一次完成過這一個艱難的改良。就如同當時的國家。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嘗試,它第一次試圖從法律角度將外來的制度與文化熔鑄於中國這一鄉土底色積累豐厚的社會,但最後在頑固派的遣返阻撓下沒得成功。這裡我想引用劇本里的一段對話:

-那還用說嗎?天下太平了:聖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您,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

-我早就知道!

〔茶客們忽然全靜寂起來,幾乎是閉住呼吸地聽著。〕

-您聰明,二爺,要不然您怎麼發財呢!

-我那點財產,不值一提!

-太客氣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誰不知道秦二爺!您比作官的還厲害呢!聽說呀,好些財主都講維新!

-不能這麼說,我那點威風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來了!哈哈哈!

-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吧!哈哈哈!

-改天過去給您請安,再見!

-(自言自語)哼,憑這麼個小財主也敢跟我鬥嘴皮子,年頭真是改了!

統一的中央集權以及極端的專治自秦朝以來就是封建中國的特徵,想在這樣根深蒂固的堅根上動土,難度無異於登天。就像是一顆千年的松樹,早已紮根於這片土壤。這片土壤有著其生長的一切養料,可謂是極樂之淨土,於是他將根間的土不斷地抓實以展示自己的淫威。這樣本來的確有著穩固自己地位之作用,卻不想物極必反,成結的土壤透不過新鮮的空氣,更無法再滋養這病的大樹進一步紮根抽枝。因而有些人他的確是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便打算從自己的角度去解決它。於是便出現了這一批革新者。但限於這隻猛虎接近千年的積澱,這種改良無異於志做武松卻忘記了那只是傳說。從任何角度去窺視那黑暗的天空,當時的人們可謂是看不到一絲希望,因此他們便會下定結論,這個人大抵是瘋了。

電影看完第一幕時,我還僅僅以為這是一部帶有政治諷刺意味的話劇,但接下來兩幕的出演,讓我真正認識到了這劇中、這歷史中悲劇的核心。再興盛的茶館也頂不住權勢之人三番五次的搶奪,再老實的人也難以在這世上活下去。一次改良也許能夠帶領這一緩緩駛向冰山的巨輪到達了新的航線,但一次又一次的所謂改良,便會打碎人在這世界上一切生的希望與期許。一個不穩定的世界是容不得人有任何幻想的。但我們又不能停止改良,直到我們真正駛向了一條沒有暗礁沒有障礙的航路。可這又是不可能的,畢竟峽灣再寬也有它的限度,河道再深也難免有所曲折。因此在這樣的世界裡,對於當局者而言,最節約成本又是最簡單易行的方式便是透過搜刮民脂欺壓人民的生活以達成自己的統治目的。在看似興盛的茶館後,其衰落早已被映射了。在無限的矛盾裡,人只能為自己而活,一切正義的行為都有可能成為他人攻擊你的手段,一切的善心可能都是明日萬劫不復的起引。當常四爺在茶館裡掠視掉那莫論國事的標語,喊出了那句“大清國要完”,哪怕人們可能都意識到是洋人的打壓,是洋人傾銷毒品,是洋人用炮火轟開了國門,卻都爭著去做吃洋飯說洋話的狗腿子,就為了去他的洋主人那裡邀功,便把這難得敢說與清醒拉入了獄中。當主張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說出他要變賣資產開辦工廠,他周圍的人都勸他不要心急做事。正是當時人民認知的侷限性以及事不關己的麻木和精緻利己的毫無下限彰示了大清國抑或是後來的民國政府早就已經失去了他人民的根基,因而他的統治便必然是岌岌可危的。

宋恩子、吳祥子便是這樣人物的典型。說起為牆頭草也不為過。他們為了自己特權,為了自己養尊處優的生活,三番五次的去掠奪王掌櫃。乃至後來王掌櫃變成只想好好活著更無其他心思的這樣一個形象。這就讓我聯想到了其他的事情。當初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以其軟弱,不斷地割地賠款籤條約,進一步縱容了列強這樣的掠奪的行為。直到最後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一味的軟弱與委屈求全是很難有好下場的,也許有一天就被某些有心機的人利用去了。但好在不同於大清國,最後王掌櫃還是意識到了這件事。

這就不得不提到常四爺、秦仲義相繼來到茶館與老掌櫃談心這一幕了。年輕時大有抱負的秦仲義最後民國政府搶了工廠,直到這時他才意識到他所謂憑一己之力以實業拯救這個國家是多麼的可笑。更可悲的是,他的工廠被搶奪去後,最後也沒有落得他所希望的那樣為這個國家出哪怕單薄的一份力。裡面的機器被當作廢銅爛鐵賣出去了,隨著這些機器賣出去的更是被眾人看作一文不值的那一腔忠心。到最後他才意識到那些夏侯就大富大貴的人幾十年前就意識到的事情:在這樣的世界對多為自己著想,不要老想著什麼家國大義,作為一個普通人活好自己最重要。我十分感慨秦仲義一句臺詞:

有錢呀,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

這些話在當今的社會背景裡看可能有些許荒唐,卻在幾十年前的那個時候體現出無盡的合理性。如果我們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我們也必然能夠推出一個時代養一個社會。這些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是我們奇怪的理由,我們應當反思的是為什麼我們這麼一方水土養出了這樣的社會。個人的悲劇往往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悲劇。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場景,便是這三位垂暮之人為自己撒紙錢。我想,他們葬送走的,並不單單是他們死後的肉體,更是他們已經堅持了一輩子的人生觀念——淳樸的老實人怎麼會被這個社會欺負呢?王利發做了一輩子掌櫃,鞠躬作揖幾十年,見過了無數的人,聽過了無數的話,理應早已看開,卻在最後用紙錢葬送走了自己這一輩子的坎苦,用一條繩索搭起了離開塵世的橋。他葬走的不僅是他們自己,更是這一個時代,更是這個時代中千千萬萬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沒有選擇,只能在這飄忽不定的日子裡尋找那一絲的安穩。從秦朝便確立的封建制度在清朝滅亡後依然零落人間,混亂的世道甚至這顆秦之松樹鬱鬱蔥蔥。用紙錢把這些坎苦的日子都送走吧,讓過去的時代都永遠地離開吧!茶館被霸佔了,舊時代人們最後一絲的希望被霸佔了。人民已經等待了那麼長的時間,他們需要有人帶他們走出這一迷霧般的世界!王掌櫃把他最後的希望傳給了下一代人。雖然每一個人在與王掌櫃道別的時候都對王掌櫃說的是再見,但他們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再見中藏匿著的那層“再也不見”。老一代把希望傳給下一代,是因為他們相信下一代能夠有人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希望。茶館將無數的火種灑向了大地,總有一天它會形成燎原之勢,燒掉這常裕的秦松,照亮這一片大地的天空。

「茶館裡的燈光漸漸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起來。」

(2838字 2021/11/15)

標簽: 茶館  王掌櫃  改良  最後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