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面對中暑,你我大有可為

作者:由 向未來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09

面對中暑,你我大有可為

雖是立秋時節,氣候異變,酷暑依舊難耐。先前關於“熱死人”的新聞屢見報端和各大新媒體,原來以為是茶餘飯後談資的偶發事件,卻是我們每個人身邊現實存在的危險。調查資料顯示,在高強度運動中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熱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越來越多的慘痛教訓讓我們重新關注起“中暑 ”這一普遍卻不普通的疾患。

01 何為中暑

中暑指在高溫、高溼環境下,人體發生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中暑簡單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輕度中暑,常見於高溫環境逗留後出現面色潮紅、疲乏無力、頭昏眼花、大汗口渴、噁心胸悶等症狀,若及時發覺並脫離高溫、高溼環境,降溫飲水,短時休息,一般即可恢復;另一種是重症中暑,除了上述症狀,還可出現肌肉痠痛、脫水失鹽,血壓降低、高熱昏迷等症狀,死亡率可達60%以上。

02 什麼是熱射病

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也是最嚴重的中暑型別,由於身體長時間暴露於熱環境和/或劇烈運動,導致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表現為高熱、無汗、昏迷、臟器衰竭,病死率可達80%以上。

面對中暑,你我大有可為

03 哪些人容易中暑

主要是兩類人群。一類是在高溫、高溼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作業的人群,如市政建設人員、運動員、參訓官兵、消防員、戶外運動愛好者等。表現為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或從事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後,突感全身不適,如極度疲勞、持續頭痛、運動不協調、行為不當、判斷力受損、面色潮紅或蒼白、噁心、嘔吐、暈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無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達40℃以上,這類人群往往青壯年較多,基礎疾病較少,缺乏對中暑的警惕性。

另一類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年老、年幼、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這類人群體溫調節能力差,自理能力欠佳,如行動不便、交流困難的老人、不能清楚表達症狀的幼兒,缺少照顧的殘疾人等。一般為逐漸起病,前驅症狀不易被發現,1-2天后症狀加重,出現意識模糊、譫妄、昏迷等,體溫升高達40-42℃,嚴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腎衰竭等表現。

04 哪些環境因素容易引起中暑

室外因素:主要是高溫暴曬、潮溼悶熱的自然環境。

室內因素:如高溫、高溼度作業車間,悶熱、通風不佳的公共場所和居家環境。

05 怎樣防治中暑

出於現實需要,很多人難免要在炎熱的天氣裡工作、活動、外出。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中暑,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①勞逸結合。在高溫/高溼環境裡連續工作不要超過1小時,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間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儘量不要逞強拼命勞作。

②勞動保護。科學穿戴必要的遮陽防曬衣帽,避免日光直接暴曬面板。在炎熱天氣裡,出行要帶防曬用具,適當飲用菊花、金銀花代茶飲,綠豆湯等補充水分。

③哪裡涼快找哪裡。休息時儘量尋找清涼環境,有利於體力恢復。

④及時補充水分鹽分。間歇規律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飲水,以富含電解質的水為佳。及時就餐,避免飢餓狀態下長時間勞作。

⑤家長應避免將兒童單獨留在汽車內或狹小空間內。

⑥發現早期輕度中暑症狀,及時干預。如果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勞作一段時間,出現了頭暈眼花、疲勞乏力、臉色潮紅、噁心嘔吐等早期中暑症狀,應及時休息、清涼、飲水,或送醫診治,短時間內多可恢復。

⑦識別危險症狀、及時就醫。熱射病常見的、現場容易識別的重症症狀主要有: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持續勞作後,出現持續高燒、肌肉痠痛、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呼吸困難、四肢溼冷等,此時應緊急就醫,並適當採取現場急救措施。

面對中暑,你我大有可為

06 身邊有人中暑,如何處理

即使您不是醫務人員,也可以照此操作,及時為中暑者施救,為生命爭奪寶貴的時間。

①立即脫離熱環境,停止體力活動。將患者安置於通風陰涼處,儘快除去患者衣物以利散熱。有條件的可將患者轉移至空調房間,室溫調至16~20℃。

②意識不清、抽搐、嘔吐的患者,應注意清理口腔內異物,禁止喂水,將患者側臥或平臥頭偏向一側,保護呼吸道,避免嘔吐物誤吸、窒息。

③如有條件,腋窩下測量體溫,每10分鐘一次。

④積極降溫。快速、有效、持續降溫對於患者的預後非常重要,降溫的方法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多種方法聯合。如涼水噴淋面板、溼毛巾擦拭面板,配合扇風散熱,所用水溫15-20℃左右為宜,避免水溫過低引起血管過度收縮。也可採用浸泡法,將患者頸部以下浸泡於大型容器(水缸、浴缸、泳池)內,水溫20-26度為宜,注意保護呼吸道,避免溺水。或者用布包裹的冰袋置於頭頸、腋下、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降溫,應注意觀察區域性面板、避免凍傷。一般保持體表溫度30-33℃為宜。

⑤及時呼叫120、999轉運中暑者。轉運途中儘量維持有效的降溫措施。

⑥非醫務人員施救,不建議在現場給藥治療。

說明:圖文材料源自網路,侵刪

標簽: 中暑  高溼  症狀  高溫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