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中醫育兒 對付“夜哭郎”中醫有良方

作者:由 父母世界Parents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12-24

陶冶

大誠中醫針灸主治醫師;中醫兒科專家;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新浪微博:@程氏針灸_陶冶

寶寶不是餓,不是尿溼了被褥不舒服,也沒有發燒等明顯的疾病徵兆,白天的狀態很好,夜裡卻睡得不安穩,時常醒來,煩躁哭鬧,各種安慰方式都不太湊效,有老話管這樣的寶寶叫作“夜哭郎”。家裡有個夜哭郎,不只是寶寶休息不好,大人也被連累得筋疲力盡。中醫把這種現象稱為“夜啼”,主要是由於脾寒、心熱、食積、受驚所引起的。

脾寒的寶寶手腳涼、胃口差、下半

夜愛哭鬧

寶寶的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如果肚子著了涼,或者是吃了寒涼的食物,就會使“寒邪內侵,中陽不振,凝滯氣機,不通則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寶寶肚子受涼了不舒服。而中醫認為,夜晚屬陰,陰盛會加重脾寒,所以,寶寶會表現為白天很正常,一到了晚上,就會因為肚子不舒服而睡得不安穩。

脾寒的寶寶通常面色蒼白,手腳常常是涼的,胃口不好,大便稀,通常是下半夜睡不安穩,哭鬧時彎腰蜷腿。寶寶脾寒,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生冷的食物,注意腹部的保暖,母乳媽媽也要忌吃性質寒涼的食物。

心熱的寶寶臉熱唇紅、上半夜愛

哭鬧

心熱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火氣”,寶寶表現為臉蛋、嘴唇都紅紅的,伸手試一下,能感覺到寶寶的呼吸都發熱。中醫認為,火氣通於心。火氣旺會令心神不安,導致夜啼。心熱引起的夜啼,多發生於上半夜。寶寶心熱,多是餵養不當引起的,例如母乳媽媽吃得過於油膩,或是給寶寶吃了過多熱性的食物,像牛羊肉等,都會導致寶寶體內火熱之氣內結,而致心經積熱。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

食積的寶寶大便乾結、總是睡得

不安穩

食積是寶寶吃的東西不消化,因為腹脹不舒服,晚上睡不踏實,常常醒來哭鬧。寶寶臟腑嬌嫩,消化功能較弱,如果給寶寶吃得太多,或是輔食新增不得當,例如過早新增肉類、或新增的高脂肪輔食太多,就會造成寶寶的腸胃不能及時、充分消化食物,最後導致食積。食積的寶寶除了夜啼,還會大便酸臭、有口氣、舌苔白厚、沒有食慾,有時甚至會發燒。中醫提倡寶寶“食帶三分飢”,要想預防食積引起的夜啼,就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吃得過飽。

受驚的寶寶夜間容易驚醒

寶寶身體的各個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尤其是神經系統,白天受到刺激太多,心神容易被擾亂,一驚一乍。夜間容易從睡夢中驚醒、啼哭不安。受驚的寶寶,通常還有面色發紅、鼻周發青的表現。如果寶寶是因受驚引起的夜啼,媽媽要注意白天不要讓寶寶太興奮,尤其是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和刺激的遊戲,可以放放輕柔的音樂,或給寶寶講個平靜的睡前故事,讓寶寶的心緒平靜下來再入睡。

中藥貼服治療夜啼

● 生薑15克,蔥白30克,食鹽15克,共搗爛,炒至溫熱,用紗布包好,敷在寶寶肚臍上,藥涼了就再換熱的敷上,連續3~5日。適用於脾寒引起的夜啼。

● 花椒15克,乾薑30克,大蔥1根,一起搗成泥狀,加料酒炒至溫熱,用紗布包裹,敷在寶寶肚臍處,每晚1次。適用於脾寒引起的夜啼。● 牽牛子7粒,搗碎,用溫開水調成糊狀,臨睡前敷在寶寶肚臍處,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適用於心熱引起的夜啼。

中醫育兒貼

@範聖華

熱水泡澡治久咳久喘:

小寶寶久咳不愈,吃藥又很費勁,可以用熱水泡澡的方法來治療。方法很簡單,浴盆裡盛放溫熱的水,讓寶寶的身體浸泡在水中10~30分鐘,注意保持水溫,至全身面板微紅,略出微汗即可。每日1次,連續2個月以上。注意,泡澡時要小心看護,以防發生燙傷、嗆水等意外。泡澡後,儘快擦乾身體、穿衣蓋被,以防受寒。

@ 陳彥安

兒摩腹,臍周八點法治寶寶便秘

:按照左邊圖示,肚臍為中心,找到這8個點,用拇指順時針依次按摩這些部位,每個部位每次按摩30次。

小兒推拿治療夜啼

● 揉小天心穴30~50次。

此法適用於各種因素引起的夜啼。位置:小天心穴位於寶寶手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手法:用拇指羅紋面著力,在寶寶小天心穴上輕輕按揉。

● 推三關穴50~100次。

適用於脾寒引起的夜啼。位置:在前臂橈側(拇指側),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成一條直線。手法:用拇指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 清天河水100次。

此法適用於心熱引起的夜啼。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成一條直線。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進行推拿。

冬季夜啼寶寶可以吃這些

鴨肉 中醫認為秋冬要﹁養陰﹂,鴨肉能﹁滋五臟之陰﹂,體質偏熱、愛上火的寶寶適合食用。

板栗 板栗能養胃健脾,適合體質弱的寶寶,但是一次不要吃太多。

菠菜 冬季尤其要給寶寶補充綠葉蔬菜,菠菜有滋陰平肝、降火的功效,適合冬

標簽: 寶寶  脾寒  夜啼  食積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