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作者:由 denstiny丶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3-17

2020年4月29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以下簡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期發掘圓滿完成。在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中,世子金寶、西王賞功、金飾、五十兩銀錠等文物跨越數百年時空而來,為全世界人民奉獻了一場關於考古的視覺盛宴。作為本次發掘的親歷者,筆者將從以下幾點來對本次發掘做一個簡短的記錄與探討。

1。發掘成果

(1)出土遺物

在江口沉銀的故事中,最扣人心絃的便是那數量龐大的金銀財寶。江口民間有一句俗語“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與現場發掘出土的遺物情況是吻合的。

江口沉銀遺址的遺物型別以金銀器為主,其中包括了金印、西王賞功、金錠、金飾、銀錠、銀飾等,出土量十分巨大,而且其中不乏精美絕倫、價值連城之物。

其中最為珍貴的便是“蜀世子寶”金印,為國內首次發現的世子金寶實物,對明代社會經濟、政治等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蜀世子寶”金印,江口工作站釋出,任俊峰、魯海子老師攝)

另有西王賞功錢幣,傳為金、銀、銅三品,在江口沉銀遺址中金銀二者最多。根據相關研究,西王賞功錢幣為張獻忠所制軍功章,存世量十分稀少。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西王賞功”金幣出水現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工作站釋出)

另有金錠、金飾、銀錠、銀飾等種類十分豐富、數量十分龐大的金銀器物、半兩到光緒通寶的銅幣及光緒、宣統、北洋政府等時期的銀幣出土,使得江口沉銀遺址的遺物體系有了較為完整的支撐,對於年代判斷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為證明江口沉銀遺址古戰場的性質,古代兵器一直都是發掘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期的發掘中,除鐵刀等常見兵器外,還出土了大量鉛彈丸。其與第二期考古發掘中出土的火銃等一起,構建了明末清初江口之戰的壯觀戰爭場景,也為明代火器發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鉛彈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工作站釋出,任俊峰、魯海子老師攝)

(2)學術價值

江口沉銀遺址帶給中國考古學、世界考古學的,不僅僅是一大批出水遺物,更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在此之前,水下遺址的發掘方法之中,最常應用的是水下布方發掘。“南海一號”沉船的整體打撈技術也是創新之舉。但是圍堰法在發掘遺址之中的大規模應用尚屬首次。雖之前有丹麥博物館發掘“維京海盜船”、義大利發掘湖底宮殿遺址等嘗試,但尚未在面積如此之大(每期圍堰面積約為1萬-3萬平方米)、水流情況如此複雜(位於岷江河道中,滲水量非常大)、堆積情況如此混亂(因岷江水流擾動,地層基本無法辨認,各個年代的包含物混雜,且大多夾雜砂卵石,發掘十分艱難)的遺址尚屬首次,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證明了中國考古學在進行大型考古遺址發掘與保護方面的能力,也為世界水下考古學/灘塗考古學(關於此點尚有爭議,筆者認為應根據遺物平時埋藏狀況進行分類,定性為水下考古學發掘成果)提供了嶄新的發掘方法、思路與寶貴的實踐經驗。

2。發掘過程

(1)調查、發掘過程

彭山區江口鎮為張獻忠沉銀之地這一說法在《蜀碧》、《彭山縣誌》等文獻之中均有記載。2015年底,也曾為此專門開展過討論,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四川大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確定了江口沉銀遺址的大致範圍。[1]2016年,彭山區公安局破獲了一起盜掘文物案件,追繳回包括“永昌大元帥印”等在內的價值約3億人民幣的文物,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注意。於是開始了對江口戰場具體所在位置的調查。首先引起注意的,是江口當地俗語“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而石龍遺蹟也在江口鎮真實存在。結合追繳文物的出土位置,決定開展進一步的地面踏查與勘探活動。包括傳統考古學調查方法、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的物探法等。最終確定了現在的發掘位置。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石龍遺蹟,筆者、譚忠義、嚴少博、向珂冬攝)

在確定位置之後,透過更加精確的勘探,就有了現在的遺址發掘方案,並於2017年開始第1期發掘,之後分別開展了第2期、第3期發掘。

由於江口沉銀遺址堆積的特殊性,人工發掘十分困難,劉志巖領隊等工作隊成員經過討論,決定採用挖掘機分層下挖,分堆堆放土層,篩機篩選土層,至基岩改用人工發掘的方法。既保證了發掘的嚴謹性,又保證了發掘速度。篇幅所限,在此不展開討論。

筆者有幸參與了江口沉銀遺址的第2期、第3期發掘。在過程之中,較大的困難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流淌的滲水。雖然採用粘土、砂石等堆積而成的圍堰能夠將大部分流水阻擋在外,並且發掘區域外有兩條導流渠對大股流水進行導流。但仍有部分滲水透過縫隙滲入探方內,這對發掘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出現了上午工作結束,探方內大部分保持乾燥,到下午時,積水達到20-30cm的情況。於是,每日與水的鬥爭成為工作的一大重點。所幸,在筆者進行發掘時,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應對方案,總算不至於因積水影響發掘進度與遺物出土。

兩次發掘,讓筆者感觸最深的,是上至領隊,下至各位隊員對於考古工作的熱情與敬畏之心。領隊是一位出色的考古工作者,同時也是中國公眾考古的佼佼者,日常生活中是一位風趣幽默的先生。但是一旦進入工作狀態,他嚴謹的態度與務實的作風感染著工作隊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的叮囑:“對待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對待考古工作要敬業。”,仍然提醒著筆者有關文物、有關考古學的基本準則。考古隊內的前輩及同事們給筆者的工作提供了諸多指導,那種對待文物的敬畏與對待工作的敬業也讓筆者肅然起敬。

(2)發掘之外的生活

在江口沉銀遺址的生活是充滿了色彩的。發掘工作的辛勞之餘,基地的大廚周叔及兩位阿姨提供的可口佳餚讓筆者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鮮辣可口的涼拌魚;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茴香肘子、清涼解暑的酸菜豌豆排骨湯、香味濃郁的回鍋肉、以及爽口的泡菜等,是江口沉銀遺址迎接客人的利器,也是筆者與同事們日常最喜愛的菜品。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涼拌魚、酸菜豌豆排骨湯,筆者攝)

在江口沉銀遺址的諸多工作人員,給人的感覺就是親密無間的一家人。晚餐之後,大家最喜歡的集體活動就是夜跑,穿梭於江風中,前行在星辰間,每一個人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最是讓人暢懷。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也是讓人留戀江口沉銀遺址的原因之一。

3。對未來的展望

(1)有關江口沉銀遺址的展望

江口沉銀遺址第3期發掘現已結束,但是後續工作不能停止。

首先,是關於遺物修復、整理工作。對於本期及前幾期出土的大量遺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了文物保護車等先進設施進行現場修復,並且文物修復室的老師也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勞動,保證了文物出土後的安全。但應儘快進行更進一步的修復、整理、記錄,保證文物的安全與資料的完整、及時。

其次,關於江口沉銀遺址相關資料的發表、江口沉銀遺址的宣傳等工作,也應該繼續進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為普及考古學知識、文物學知識、歷史學知識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江口沉銀遺址有關的問題還有很多,例如:土層堆積問題,遺址性質進一步確認問題等,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解讀。

(2)考古學未來的學科發展

前文已經對江口沉銀遺址的學術意義有所敘述。但是筆者認為,江口沉銀遺址所帶來的思考絕不僅僅停留在方法的角度上。江口沉銀遺址調查、發掘、出土遺物保護、宣傳等,體現了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性質,這也是考古學發展的大方向。上至國家機構、下至個人,都應該思考這次發掘所帶來的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空間地理學、水力學、傳播學等學科與考古學的多學科協作態勢,學會對各種社會資源進行協調整合,從而更好地服務於考古發掘及遺蹟、遺物保護。

4。結語

關於江口沉銀遺址,需要回憶的、思考的東西有太多太多,筆者在這裡僅作一個簡短的記錄。就發掘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記錄,文筆不甚華麗,且多有錯漏之處,望與各位前輩、同仁共同討論、交流,以助中國考古學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鄧前程。彭山“江口沉銀”考古發掘的學術價值探討[J]。中華文化論壇,2019(04):23-30+156。

願探索大千世界的路,有你相伴。

微信公眾號:傑丶學

知乎專欄:傑丶學

B站號:dreamthat

分享考古學及日語、動漫相關文章,歡迎關注!

跨越時空的對話—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及發掘成果新聞釋出會召開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掃一掃即可關注

標簽: 江口  發掘  沉銀  遺址  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