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東北三省衰落的根源在哪裡?

作者:由 吳老師炒股合作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11-02

從中國大陸各地的經濟資料中,中國北方的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南方,而且不斷擴大的差距。1945年東北的工業規模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日本本土,成為了亞洲第一。建國後,底子雄厚,一度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如今,在中國各省GDP增速排名中,最後墊底的都少不了黑吉遼東北三省的影子。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眾說紛紜,有文化觀念、體制性、結構性等之說,從經濟學家到賣菜小販,都加入了論戰中,至今沒有定論。 是什麼原因造成東北三省未老先衰?

本人對東北三省現狀資訊都是從新聞媒體獲得,哪怕是片面不客觀,也不防礙對東三省衰落問題根源的探討。

東北三省衰落不是偶然的。這並不是東北人不勤奮進取了,缺乏聰明才智。相反,東北人勤奮進取精神,聰明才智不會比其它省份差,可從全國各地都有東北人身影看到他們勤奮進取精神。從直播網紅的“中國式成功,東北人佔半壁江山,能說東北人缺乏勤奮進取精神,或缺乏聰明才智?

是什麼原因造成東北三省未老先衰?

所謂“萬物皆有靈。”生命現象不僅只有人,動物、植物有生命。任何社會組織和人都遵循著一條不變的自然規則——從生長、發育、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週期。天地萬物都有其生成衰亡的生命過程,沒有什麼能逃得過,再偉大的組織也要走向失序衰落,東北三省哪怕有幾百個,幾千個問題,東北三省衰落是必然的。

每個組織都有它自己的內部結構,因而造成差異。同人一樣,其生命力差距十分懸殊。百年老店仍可靈活如初,有的組織初創不久卻出現官僚無比。有些組織進入壯大的階段,進入“成熟期’後已積勞成疾,出現遲鈍、麻木,未老先衰,而毀於一旦。

組織像任何有機體一樣有其生命週期。一般組織的生命週期要經過初創時期、個人時期、職能化時期、官僚時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官僚危機、死亡(或變革重生),或參與管理(如股份制)等階段。但是,社會組織和人雖有生命週期,所不同的是,組織的發展可以長久,或者經過一個停滯時期,還會繼續成長。因為構成組織的人可以新陳代謝,不斷迴圈向更高組織形式發展,而人和其他生物則做不到這一點。

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不同規模,就會出不同的問題和疾病。不同階段實行相應的管理思維和方式、制度和結構等治療方法。例如,組織發展初期,可以人盯人,靠個人,靠親戚朋友去管理。但組織發展到一定程度階段(如幾千人、幾萬人),不可能用人去管。只能要用制度、結構、組織文化等職業化去管理……。

需指出,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並非每個組織必須經歷這幾個階段,有的組織沒經過職能化時期就直接進入官僚時期,或經過創業時期後就夭折了。組織所處的階段常常帶有其它階段時期的成份,互相交錯,沒有明確的界限,但最後一個階段卻不知不覺到來。篇幅關係,著重論述官僚管理危機。

官僚管理危機也可從事物的新陳代謝功能來說明。一個社會或組織越有活力表明它自我新陳代謝、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功能越強,其保持和產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強。其中,新陳代謝猶如各種生物的新陳代謝一樣,在生長、發育和衰老階段是不同的。幼嬰兒、青少年正在長身體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物質來建造自身的機體,因此新陳代謝旺盛,同化作用佔主導位置。到了老年、晚年,人體機能日趨退化,新陳代謝就逐漸緩慢,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主次關係也隨之轉化,身體、精神、意志、能力等衰弱退步。如果新陳代謝停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新陳代謝功能是社會組織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發展的過程。

新陳代謝問題對一個社會或組織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對一個組織而言,忽視新陳代謝功能問題,社會和組織就很難健康發展,理念往往老舊陳化,官僚習氣極重,裙帶關係盤根錯節。同人一樣產生衰老、缺乏活力,生命力衰竭。遺憾的是,新陳代謝問題不僅是政府和理論界忽視或不夠重視的問題,我們體制也缺乏新陳代謝功能。從而使我們社會和組織未老先衰,進入官僚管理危機。

如果看到一個社會或組織機構臃腫,官職增多,人浮於事,大致判斷這樣社會和組織大多數缺乏自我新陳代謝,自我更新功能,進入官僚管理僚機階段,進入老化狀態,缺乏活力,勢必至少產生以下弊端:

機構臃腫,官職增多的組織裡,勢必造成繁多的制度和複雜的手續。如果一個機構在幾個月之中還沒發一份檔案,就有可能被懷疑為多餘機構,於是檔案成堆,會議成災,管理人員深陷組織事務無法超脫。正如《帕金森定律》中所諷刺那樣:機構和人員增加,可是辦同樣的事,反而比以前更忙,並且誰也沒有閒著,原因是人可以互相製造出一些事情來的。這種繁文縟節必然抑制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果斷性。即使卓有能力的管理人員,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它慢慢在繁文縟節環境下小心謹慎窒息而無能為力。

機構臃腫,官職增多的組織裡,造成指揮系統過於複雜。在繁瑣、重疊的機構背後,必然會形成克格勃式的相互制約的人際關係。明爭暗鬥,造裙帶勢力嚴重,重視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受到排斥。選撥管理人員不是按能力選撥,更易重用唯唯喏喏的人,造成管理人員素質整體下降,這就帶來人才不足的危機,限制人們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做好被擠掉,做不好被換掉,懼怕失敗,缺乏創新,不敢向風險挑戰的現象。優秀的人才也會慢慢被官僚管理的小心謹慎窒息而死或產生變形,行屍走肉。

機構臃腫,官職增多,繁文縟節的組織裡,於是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四、五個和尚呢?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有功人人搶,有過個個推。一切照抄、照發、責任推諉。工作分而不管,事情議而不決。甚至拉幫結派、編織關係網、造成官場朋黨盛行,民主氣氛淡薄,人人循規蹈矩,遵守官場習俗,不敢改革創新現象……。

總之,一個組織機構臃腫、官職增多、人浮於事、組織缺乏共識和凝聚力、創新精神泯滅、士氣低落、管理人員素質下降、繁文縟節、資任推諉、行動遲緩、急功近利、面向內部,缺乏社會性,忽視質量和效益、人心渙散等等。官僚管理危機晚期表現都是缺乏保持和產生新功能的能力,缺乏自我調節、自我新陳代謝,自我修復的免疫力功能,出現生命力衰竭老化現象。

事實也如此,著名美國麥肯齊諮詢公司的彼得斯和沃特曼二位學者研究中發現成功企業組織的共同特點:這些企業中上層的管理人員尤其少。常常可以看到不到一百個管理人員的公司在經營上百億美元的事業……。任何朝代建國之初常常是朝氣蓬勃、清正廉潔的。也可以從初建組織為何有活力,但到了官職增多,機構、制度健全時,腐敗更多,活力減少去理解。即使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國有企業,大都是大企業,不是有活力企業。

遺憾的是,社會政治文化歷史等原因,東北三省未老先衰地步入“官僚管理危機階段”。現在東北三省衰落是官僚管理危機提前爆發的結果。

媒體報到:機構臃腫,官職增多的現象在東北三省表現得極為明顯。有笑話說,在南方扔下一個磚頭,砸到10個人,其中有9個是老闆。那麼在東北扔下一個磚頭,砸到10個人,就會有9個是“官”。 根據中央巡視組的通報,僅黑龍江一省,超配幹部就達幾萬多人。另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比重在全國最高,大量國企高管也被看作是官員,其超配問題要甚於政府部門。這麼高比例的官員的“官文化”和“圈子文化”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性,效率性,摧毀東北三省的活力,從而加劇或引發各種各樣的危機。出現諸如低效與腐敗、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缺乏公平公正等現象。對於問題常常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這樣的社會組織就會處於不穩定混沌狀態,難以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挑戰。不及時有效的變革,長期積累各種矛盾可能因偶然事件爆發而進入動盪,或衰落!

由此可見,東北三省衰落問題,就是整個社會官僚管理危機和國企的官僚管理危機提前爆發的現象。東北振興,就是解決“官僚管理危機”問題,進入參與管理階段(如股份制、或重組、或健全民主法治體系)等階段。如果不對症下藥,健全民主法治體制,公共權力勢必異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如何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社會潛能,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振興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