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被“裹挾”……

作者:由 蔣巍巍的專欄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3-01

想象一下,如果你上班剛走進電梯,發現所有人都背對著電梯門站。那麼你會選擇朝門站,還是轉身和大家一樣背門?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被“裹挾”……

一檔整蠱節目做過這個實驗。結果是,所有被整的人,都選擇背過身和演員朝一個方向。

舉個例子:

堵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旦發生大規模堵車,因為具備同一個目的,所有的司機便變為一個群體。這時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群體特徵——遇到堵車,有的人明明知道側面過不去,他還是會選擇開過去。不是因為他素質低下,因為在這個環境下,即便他不做別人也會做。而一旦有人起頭,其他人就會效仿。如果沒有單獨的人站出來指揮交通,群體幾乎自己不可能解決堵車的問題。

這正應了古斯塔夫·勒龐對群體的判斷,所謂烏合之眾,就是易燥易煽動。

我總結了群體心理學中的“26“個坑,看看你是否是,我已入坑好幾回,防不勝防啊!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被“裹挾”……

1。 誰撩起了大眾情緒,誰站上了輿論高地,誰就更可能贏。

2。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3。 一個國家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樣子。

4。 群體行為無意識,衝動,多變,易怒,易受外界干擾。

5。 群體不理性,缺乏判斷力和批評精神,易受暗示,輕信。

6。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7。 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裡,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8。 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善行感動!在他們看來,仁慈善良只不過是軟弱可欺的代名詞。

9。群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屬於傳染的一種,個體在受到傳染後很容易會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

10。 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被“裹挾”……

11。 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12。 有時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13。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14。 數量在人類社會中經常性地會產生一種充足的理由,處於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

15。 群體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也能表現出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舉動,即孤立的個人根本做不到的極崇高的行為。

16。 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17。 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

18。 專橫和偏執是一切型別的群體的共性。

19。 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20。 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只是人類思想無形的變化造成的有形的後果而已。

21。 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因為群體中的個人才智被削弱了,在群體中能獲得響應的只是大家都具備的尋常品質,那麼這隻會帶來平庸。

22。 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被“裹挾”……

23。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24。 誇大其詞,不斷重複,言之鑿鑿,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是說服群眾的不二法門。

25。一個演說家若想打動一個群體,必須要發動語言攻勢,狂轟亂炸,言之鑿鑿。要誇張,要肯定,要不斷重複,永遠不要用理性去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演說家在公共集會上慣用的演說技巧。

26。 同樣的制度在一些國家非常適用,而在另一些國家則完全相反。這其實和制度沒有關係,而是種族和傳統等因素造成了這種差異。

標簽: 群體  堵車  理性  個人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