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品讀《詩經●豳風●鴟鴞》

作者:由 談笑暢九天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6-21

【原文】

鴟鴞鴟鴞(chī xiāo),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閔斯。

迨(dài)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móu)牖(yǒu)戶。

今女(rǔ)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jié jū),予所捋(luō)荼(tú),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cuì tú)。

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qiáo),予尾翛翛(xiāo)。

予室翹翹(qiáo),風雨所漂搖。

予維音嘵嘵(xiāo)!

【譯文】

貓頭鷹啊貓頭鷹,你已抓走我小鳥,別再毀壞我的巢。

辛辛苦苦又忙碌,為養育孩子而病倒。

趁著還沒天陰下雨,趕緊剝取桑根皮,修補窗戶和大門。

現在你們樹下人,誰還敢來欺我身!

我的雙手已疲勞,我還要去採茅草,

我積聚草料墊巢,我的嘴巴受傷了。

我的鳥巢還沒修好。

我的羽毛變枯焦,我的尾巴毛稀少。

我的鳥巢高又險,風吹雨打晃晃搖搖。

直嚇得我尖聲亂叫!

【品讀】

這是一首寓言詩,全詩分為四章,每章五句,運用了比和興的手法。

鴟鴞就是貓頭鷹,屬於益鳥,但是古人卻認為它是不祥的惡鳥。

品讀《詩經●豳風●鴟鴞》

詩人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以一隻母鳥的口氣,訴說她遭到鴟鴞欺凌迫害帶來的種種痛苦。

第一章是母鳥對鴟鴞抓走孩子還要霸佔它巢穴的控訴。“鬻子”即稚子,也就是小孩子。

第二章主要寫母鳥在劫後的自救,微弱的抗爭體現出了它不屈不撓的意志。“綢繆”是纏縛的意思。“牖”是窗戶。“戶”是大門。

第三章是母鳥回顧自己築巢的艱辛,實際上是底層勞動者對他們終日賣命勞作的控訴。“捋”是用手勒取。“荼”是蘆葦、茅草的穗。“卒”是“悴(cuì)”的通假字。“瘏”是口病。

品讀《詩經●豳風●鴟鴞》

白茅草

第四章是母鳥形容自己憔悴的模樣,又擔憂自己隨時傾覆的巢穴,最後發出痛苦的哀鳴。“譙譙”是羽毛枯焦的樣子。“翛翛”是鳥羽毛幹縮的樣子。“翹翹”是高聳危險的樣子。“嘵嘵”是恐懼的叫聲。

《尚書》的《金縢(téng)》篇記載周公寫了一首名為《鴟鴞》的詩,後世的儒家學者便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周公,但是《詩經》中的《鴟鴞》與傳說中周公作的政治抒情詩《鴟鴞》,兩首詩的詩意完全不同,不可能是同一個作者,因此現代學者已經推翻了《鴟鴞》作者是周公的說法。

戰國之後,寓言迅速繁榮起來,但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到了漢代樂府詩中,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詩才逐漸多了起來,而《鴟鴞》正是這些詩歌的濫觴。

更多神話與文學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談笑暢九天

標簽: 母鳥  xi  貓頭鷹  茅草  嘵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