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關於“另一個福音”、“高言大智”的經句辨析

作者:由 田童心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2-14

關於“另一個福音”、“高言大智”的經句辨析

田童心

(2020年12月7日)

涉及到“另一個福音”、“高言大智”、“不知道別的”等這些說法的新約聖經的經文句子,想必基督徒耳熟能詳。它們被很多信徒常常引用,拿來反對《雅各書》那樣的“因行為稱義”觀點,反對基督教學術研究特別是基督教哲學研究。這些誤區必須澄清,讓我們逐一辨析。

關於“另一個福音”

保羅說:“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林後11:4),“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1:8)。

一般解經者認為,保羅的這些話是針對著一些猶太派基督徒而言的。這些猶太派基督徒(徒15:1、5)既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但是又宣傳說也必須要守儀文的律法才能得救。保羅所傳的是:人得救是因著信耶穌基督,而不是靠守猶太律法。我們不能夠說保羅所傳的反對了《雅各書》的“因行為稱義”,乃是因為《雅各書》的“因行為稱義”實際上是談論佐證信心的行為,是匹配信心的行為,不是和恩典、信心無關的自以為義。雅各實際上是談論真信心,但是雅各擔心信徒割裂行為地空談信心,他擔心信徒流行起“不要道德只要耶穌”。保羅也多次擔心信徒誤解其思想而忽略行義和道德,只不過他明確反對拘守律法,並不反對行出律法的精義要求。保羅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這句裡的主語“這”是指“你們得救”,這句裡的“不是出於行為”不是指“信耶穌之後不需要好行為”而是指信耶穌之前的行為不能夠讓我們得救。根據《彌迦書》6章8節,上帝期望真正的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是“行義而不自義”,是“歸向而稱義”,是動態持續的知行合一、信行合一的生活。保羅和雅各的神學思想實際上都是在講論“行義而不自義”,他們二人都沒有忽略這兩個方面。所以,一個真正的信徒,不應當把保羅和雅各的神學思想看為相互衝突。一個真正的信徒,不應當把教會里對道德行為的強調敏感地批判為“傳另一個福音”。這種輕率的論斷可能反而折射出內心的懶惰和不願結果子。因為,事實上,教會里沒有哪一個傳道人是脫開基督信仰這個大背景而談論道德行為的。

關於“高言大智”、“不知道別的”

保羅說:“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注意這裡,正確的理解是,保羅的重點不是反對知識,而是反對沒有愛心的知識。在此問題上,保羅完整思想的明確表達是:“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做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於神。”(腓1:9-11)

一些信徒引用來反對知識的另一段經文是:“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1-2)保羅這裡所說的“高言大智”特指哥林多人喜歡的辯論修辭技巧和哲學學問。一方面,保羅當時不必用“智慧委婉的”希臘哲學傳福音,因為有更加直接有力的“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2:4)。另一方面,保羅當時不適宜用希臘哲學傳福音,因為保羅“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面對未信之人,在福音初傳之際,必須以明確的資訊個性來確立福音和基督教會的獨特性。這也是景教的教訓之一。景教在把基督信仰的獨特性展示出來之前就融入了佛教的底色裡。在人們的景教印象中,耶穌不是對於真佛的獨特唯一的見證而是眾多佛中的一位佛而已,結果排佛之時景教就受了牽累而湮滅於歷史中。但是,利瑪竇在融匯儒學來傳福音的時候,就讓中國的知識分子意識到耶穌基督的見證真天的獨特性,所以,利瑪竇傳福音就比較成功。福音初傳之際,保羅認為,福音不是眾多哲學裡的一種,福音不是一種可以討論真假的抽象哲理,而是一個不容討論的真實的事件(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福音首先需要的是信心而不是合理性切磋。保羅開拓性的獨特宣傳的確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果效,擁有許多知識分子的哥林多人思量之下意識到基督信仰的獨特性而紛紛信了基督。

但是初傳之時不適宜運用哲學語言,並不意味著教會傳福音就一直不適宜、不可以運用哲學語言、哲學視野。哲學是關於世界的總體認識。我們看見,保羅在《以弗所書》裡,面對教會信徒而非面對未信之人,就論述了一個宏大的哲學視野:“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10)。使徒約翰在多年之後透過回憶寫了福音書,這時福音在地中海周圍地區已經比較廣地傳播開來,福音不可避免地已經遭遇到希臘哲學文化。福音廣傳之後,教會就無法迴避“必須解釋世界”的文化壓力。使徒約翰的做法就是直接援引希臘哲學裡盛行的邏各斯概念並且把非人格化的邏各斯改造為人格化的基督耶穌。使徒約翰的做法,具有對於希臘哲學的顛覆性、攻擊性和宏大氣魄,傳福音果效非同凡響,特別是對於那些沉靜好思的知識分子。到了教會進一步發展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奧古斯丁憑藉著他對希臘哲學的濃厚興趣,在多個話題上把基督教觀念介紹給哲學界,也可以說他確立了框架體系的基督教哲學,雖然其具體神學觀點可能有值得再討論之處,但是奧古斯丁“神學融合哲學”的做法畢竟使得基督信仰進入了主流文化,使得基督信仰成為了主流文化,一定程度上初步完成了基督教的歐洲化。後世至今,教會神學家層出不窮,在西方哲學史上在各個時代都擔當了重要角色。

保羅說:基督“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這樣,基督在文化上也應當居首位。基督徒在文化上也應當努力使基督居首位而不應當放任地看著社會文化去基督化。基督徒不僅應當有自己的神學思想,也應當有自己的政治、經濟、科學、藝術、環保等等諸方面的思想觀點。今天,基督教的中國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所以,一個真正的信徒,今天不應當繼續以“我不知道別的”為榮,不應當把教會里傳道人的文化追求、文化使命、文化興趣錯誤地批判為“高言大智”之類。一個真正的信徒,應當意識到不僅要信福音還應當傳福音,在今天這個時代應當謙卑地、力所能及地積極為傳福音做各種知識儲備。因為福音是在文化裡而不是在真空裡傳播的。

標簽: 福音  保羅  基督  哲學  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