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作者:由 申屠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5-26

離婚冷靜期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提出,應該是在2019年的12月24日,當時正值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

草案第1077條明確了離婚冷靜期的定義: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30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30日內的,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在最近的兩會期間,“離婚冷靜期”也是屢上熱搜,主要圍繞的還是到底要不要將離婚冷靜期納入民法典。

應該納入一方的出發點是:過多的隨意的離婚,會帶來不利的社會影響和後果。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是為了讓當事人

慎重地、考慮成熟

後再行使自己的離婚權利。

而主廢派的觀點是: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會

為弱勢的一方帶來更多痛苦和損失

,比如處於家暴中的人群。同時,這是一個

讓多數人為極少數人行為買單

的決定。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主廢派受到的輿論支援更多一些,尤其是關於家暴這一塊兒的擔憂。

但事實上,這個點上的擔憂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過,

離婚冷靜期制度只適用於協議離婚

,對於有家庭暴力等情形的,實踐中一般是向法院起訴離婚,而起訴離婚是不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的。

法理上雖則如此,但我國經常會出現現實社會和法理脫節的情況。就像法律上規定,結婚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兒,但對於中國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這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兒,離婚亦是如此。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中國人在情感和傳統上,好像特別難以接受別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意識深入人心。而法律在大部分中國人心中同樣不是一個常規武器,它是最後一個選擇——是被逼到牆角里無路可退時,才會拾起捍衛自身權益的武器。

這也就導致,當一個家庭將要出現離婚這種“反中國社會傳統”的行為時,先是會有一幫七大姑八大姨上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試圖以家庭責任和過去的感情縫合已經產生的裂痕,即便他們知道是婚姻中的某一方確實做的不對。

如果這招不行,他們還會現身說法,告訴對方他們一輩子就是這麼過來的,到現在不也好好的。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如果這招也不行,那麼終極底牌就是孩子。讓雙方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吧啦吧啦一堆廢話。

如果這招還不行,離婚這一樁本來是夫妻兩人之間的事兒,才會在一方的堅持下走向協議離婚或者訴訟。經過這麼一番過濾,真正走向訴訟的會少之又少,而如果真的走向訴訟,在中國人看來就是撕破臉了,那麼以前那些勸和的親戚們,很可能會走向堅持離婚一方的對立面。

更不用說,我國的訴訟離婚案件裡,判不離比離的多得多。而第一次起訴失敗,要等判決書生效6個月後,才能進行第二次起訴。

所以雖然法理上說,離婚冷靜期不適用於訴訟離婚,但現實生活比法理規定複雜太多了。從客觀事實上,

離婚冷靜期確實增加了離婚的成本

至於離婚冷靜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慎重地、考慮成熟後再行使自己的離婚權利”這一說法,恰恰對應了主廢派“讓多數人為極少數人行為買單”的情況。

根據《2016年中國婚戀調查報告》等相關調查,

我國閃婚閃離、草率結婚離婚的人不足5%

,這說明絕大多數人在離婚時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也並沒有過多隨意的離婚,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

這些情況和道理都不復雜,所以多數的個體都不支援離婚冷靜期進入民法典。那我們都明白的道理,國家不明白嗎?但為什麼還是在去年就將離婚冷靜期放進了民法典的草案裡?

任何政策的考量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

:雖說沒有

過多隨意的離婚

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但是

過多的離婚

有沒有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呢?

我國從2014年開始結婚率逐年下降,從14年到18年分別是9。6‰、9‰、8。3‰、7。7‰、7。3‰。

與之相對的,卻是離婚率的逐年增加,從2003年起,我國的離婚率連續上漲了15年,2018年我國離婚率3。2‰,比十年前的1。71‰漲了近乎一倍。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那麼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結婚的人越來越少,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突破某個臨界點之後,整個社會的結婚慾望會急劇下降。請問這個趨勢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好還是壞?

更重要的是,如果都不願意結婚了,誰生孩子(別說什麼人工受孕和人工代孕,這些模式對很多人來說比結婚的障礙還大)?

2019年8月22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二十。報告顯示,隨著老年型年齡結構初步形成,我國已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2018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0-14歲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將加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減弱人口紅利,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是進入新時代人口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和挑戰。

報告說的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國想要延緩老齡化,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新生兒降生,為這個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2016年我國開放二孩政策以來,效果並不好。之後三年,全國全年出生人口分別是1723萬、1523萬和1465萬,仍舊處於一個持續下降的趨勢。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人才的世界,但想出人才的前提必須要有足夠多的人,那麼這時你再看過多的離婚對於社會的導向是怎樣的,你心裡大概就能有個數了。

從整個社會來看,想要有更多的孩子,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多結婚、少離婚,多結婚是開源,少離婚是節流。但問題又來了:

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導致這個問題的因素就太多了,首先是

經濟問題

,一套房、一輛車、一份兒彩禮可以壓垮太多太多的人。對於這些東西我不做評判,因為各方都有理,男方有男方的立場,女方有女方的立場,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99%的情況下是適用的。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其次是

意識問題

,現在的人越來越個性化和自由化,那麼是否還有必要找一個人來壓抑自己的個性和自由,互相適應和磨合?而現代人的情感也不必再侷限於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一隻貓、一隻狗、甚至一項愛好都可以成為寄託物。​

第三是

風險問題

,婚姻關係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聯結雙方或者多方,共同抵禦風險。而在現代社會里,有多種機制和制度可以分擔和轉移風險,隨著社會的發展,即便是變老這個人類必須要面對的難題,也會有越來越完善的解決辦法。

第四,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類的連線和溝通好像越來越容易,但整體的

社交半徑

呈現一個縮小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擇偶的半徑也在越來越小。

說了這麼多,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沒有包含。但注意喲,這裡只說到了結婚,還沒說到下一步生娃呢。

您可能也看出來了,相對於開源,節流更好控制一些。開源需要各種長期規劃的制度和福利去刺激,是一個漫長的工作,但節流能有更直接、更肉眼可見的效果。

我知道一說到這個,就有人要拿計劃生育說事兒,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刺激生育和節制生育都是計劃生育的一部分。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另外還是那句話,任何政策的考量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那時誰能想到科技發展會這麼快,徹底解決了這麼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糧食上的“馬爾薩斯陷阱”幾乎直接在中國被破除了。

所以到最後,還是那個悖論:

當整體利益和個體利益不在一個方向上時怎麼辦?

這無關乎對錯,只看選擇。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因為中國14億人,就面臨著真實的14億種生活情況,不同情況下的選擇必然不同。

離婚冷靜期和越來越不想結婚的年輕人

但有一點我是知道的:

無論何種時候,無論什麼情況,任何個體都會做出對自我最有利的選擇,即使外面看起來多麼不情願,即使旁人再難以理解。

謝謝讀完!

每日文章首發在微信公眾號——申屠(新公眾號,已開通留言),寫字不易,勞煩您幫忙關注下吧!

標簽: 離婚  冷靜  社會  結婚  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