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太平軍將帥絕大多與清軍戰鬥到底,投降的只是極少數

作者:由 將仲子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9-10-10

有的文章渲染太平軍將領大批次投降清軍,給人的印象是絕大多數參軍者都是投機分子。然而,如果採用同口徑進行比較,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太平軍將帥有八九成都堅持了自己的革命信念,戰鬥到底,主動叛變投敵的絕對是少數。

按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王爵叛徒表》,相關人物是保王童容海、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和錢桂仁、寧王周文佳和張學明、會王蔡元隆、歸王鄧光明、蔚王朱兆英、松王陳德鳳、聽王陳炳文、獎王陶金會、穰王黃紹忠、利王朱興隆、稽王吳玉堂、陪王譚富、佑王李遠繼、揚王李明成、奉王黃朋厚、德王唐日榮、懷王邱遠才、衛王李蘊泰、列王傅振綱蕭雅泗朱義德黃悰保。以上是封王的,連列王都算在內了,大約26人(其中的唐日榮、邱遠才還有些爭議)。餘者遺漏的還可以加上奉王古隆賢、奏王苗沛霖、納王郜永寬等。其餘沒封王的重要人物如韋俊、李昭壽也算進去,也就30個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天京失陷以後投降的。

目前能被證實的王爵叛徒也就30來個(把韋俊等未來得及封王的加上也不比這個數字高多少),就按偏保守統計的封王230人計算,背叛革命事業的太平天國將帥也只佔 13﹪。

投降的太平軍將帥,具有如下特徵:

一、級別不高,能在領導層排進前二十位的只有一個韋俊。

二、集中於後期(起於1862年),尤其是在天京失陷以後。

三、李秀成部下佔有相當比重(保王童容海、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和錢桂仁、寧王周文佳和張學明、會王蔡元隆、歸王鄧光明、納王郜永寬等等一大批)。

四、這些人大多事蹟模糊、生卒年不詳,只因為是叛徒才知名。

五、其中不乏反覆無常之徒,不斷在兩個陣營之間轉換(李昭壽、奏王苗沛霖、錢桂仁等),其數量不算多,但因統兵數量多而影響較大。

附錄:

左輔正軍師楊秀清

右弼又正軍師蕭朝貴

前導副軍師馮雲山

後護又副軍師韋昌輝

公忠又副軍師、開國軍師石達開

精忠軍師洪仁玕

護國軍師、真忠軍師李秀成

勇忠軍師陳玉成

正忠軍師李世賢

愨忠軍師楊輔清

太平天國十大軍師,無一主動請降者。

前期五大主將:楊秀清為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

後期五大主將:最初是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後軍主將,李世賢左軍主將,韋俊右軍主將,蒙得恩為中軍主將兼正掌率;不過後來(1858年秋)由楊輔清取代蒙為中軍主將。

前後期五大主將合計11人,其中主動請降的只有1人,即右軍主將韋俊。

再來一個重頭的,分析一下太平天國王爵投降清軍的情況。當然,因為王爵人物太多(少則三四百),只能推測出一個約數。

天國封王雖多,但因天國資料散失,大多數人的王號姓名不可考,現將著名者簡錄如下:

(一)天王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廣東花縣人,號萬歲,以上帝為父,以基督為長兄,自稱二兄,馮雲山為三兄,楊秀清為四兄,洪宣姣(原姓楊,天王義妹,西王之妻)為五女,蕭朝貴為帝婿,韋昌輝為六兄,石達開為七兄。幼天王洪天貴福(1849——1864),系天王長子。初名天貴,後加福字。登極後玉璽於名下橫刻真主二字,清方又誤稱為福王真。光王洪天光,系洪秀全三子,為洪秀全第十二妻陳氏所生。明王洪天明,系洪秀全四子,為洪秀全第十九妻吳氏所生。列王徐朗,系天王長女婿;金王鍾英(約1841——1866),又名鍾萬信,系天王二女婿;捷王黃文勝,系天王三女婿;凱王黃棟樑,系天王四女婿;

(二)東王楊秀清(1820——1856),廣西桂平人,號九千歲,1856年9月2日為韋昌輝所殺,後天王追念前功,定其死日為“東王昇天節” ,其父楊積善,封國伯,爵同南王;幼東王洪天佑,系天王第五子,承嗣東王。 西王蕭朝貴(1820——1852),廣西桂平人,原籍武宣,號八千歲,其妻洪宣姣號五天女,故稱帝婿;幼西王蕭有和,系西王長子;懿王蔣有福,系西王次子,西王生父蔣萬興爵同西王,因西王次子歸宗之故,故改姓蔣。南王馮雲山(1815——1852),廣東花縣人,號七千歲;幼南王蕭全福,系西王三子,承嗣南王;北王韋昌輝(1823——1856),廣西桂平人,原籍廣州,原名韋志正,號六千歲,其父韋沅玠,封國伯,爵同南王;其弟韋俊,又名韋志俊,初封國宗、定天福,升封定天義,天京事變後降清,未及封王;翼王石達開(1831——1863),廣西貴縣人,號五千歲,後改封義王,號喜千歲,未受,其岳父黃玉昆號翼貴丈。

(三)幹王洪仁玕(1822——1864),廣東花縣人,字益謙,號吉甫,洪秀全族弟,初封幹天福,旋升幹天義,加封幹王福千歲;琅王洪葵元,系洪仁玕長子,初為幹嗣君,後封琅王;燕王秦日綱(1821——1856),廣西桂平人,初封頂天侯,除王爵後降為頂天燕;豫王胡以晃(1816——1856),廣西平南人,初封護國侯,尋改護天侯。晉封豫王,後降為護天豫;幼豫王胡萬勝,號強千歲,系胡以晃之子;贊王蒙得恩,廣西平南人,歷封贊天燕、贊天安、贊天義,升封贊王耀千歲;幼贊王蒙時雍,系蒙得恩之子,初為贊嗣君,在其父死後續封。

(四)信王洪仁發(1805——1864),系天王長兄,初封國宗,又封安王,旋削去王爵,改封天安,後封信王,號顯千歲;巨王洪和元(約1840——1864),系洪仁髮長子;崇王洪利元,系洪仁發次子;元王洪科元,系洪仁發三子;長王洪瑞元,系洪仁發四子;見王洪現元,系洪仁發五子;唐王洪瑭元,系洪仁發六子;同王洪同元,系洪仁發七子;

勇王洪仁達(?——1864),系天王次兄,初封福王,旋削去王爵,改封天福,後封勇王,號倫千歲;次王洪錦元,系洪仁達長子;定王洪鈺元,系洪仁達次子;漢王洪才元,系洪仁達三子;恤王洪仁政(1812——1864),一作洪仁正,號利千歲,系天王堂兄;衛王洪仁聞,系天王族兄弟;保王洪仁山,系天王族兄弟;玕王洪紹元,系洪秀全之侄。琅王洪魁元,系洪秀全之侄;瑛王洪全福(1834——1910),號三千歲,廣東花縣人,原名春魁,字其元,一字梅生,洪秀全從侄。對王洪春元(?——約1863),號猛千歲,廣東花縣人,系天王族侄,初封國宗。

(五)忠王李秀成(1823——1864),或作壽成,原名以文,廣西藤縣人,歷封合天侯、合天義,升封忠王,號榮千歲,其次子李容發號忠二殿下;揚王李明成,李秀成胞弟,初為忠王宗、酎天義,繼封開朝王宗,升封揚王;侍王李世賢(1834——1865),號雄千歲,廣西藤縣人,系李秀成堂弟,初封侍天福、侍天義;護王陳坤書(?——1864),號悅千歲,廣西桂平人,初封求天義;聽王陳炳文,安徽巢縣人,歷封朗天安、朗天義,升封聽王豪千歲;寧王周文佳(?——1863),一作周文嘉,廣西人,歷封紹天豫、綾天安、綾天義,升封寧王;納王郜永寬(?——1863),號遠千歲,又名郜雲官,湖北人,初封簡天義;慷王汪安鈞(?——1863),湖北人;比王伍貴文,後降清;比王錢桂仁(?——1866),一作錢貴仁,又名德勝、得勝、安邦、百順,安徽桐城人,歷封慷天燕、慷天福、慎天義,升封比王,與伍貴文同爵號,在伍降清被殺後另封;潮王黃子隆(?——1864),廣西藤縣人,初封皎天侯,其子黃德懋為潮嗣君;紀王黃金愛,初封佑天安;歸王鄧光明(約1830——?),湖南人,歷封僚天安、僚天義;凜王劉肇鈞(?——1865),廣西人,歷封逢天安、逢天義,升封凜王;利王朱興隆,廣東清遠人,初系廣東三合會成員,後降清,改名朝安;康王汪海洋(1830——1866),安徽全椒人;來王陸順得(?——1865),一作順德,廣西藤縣人,初封認天安、認天義,升封來王彩千歲;會王蔡元隆(1839——?),湖南嶽州人,初封仁天安;養王吉慶元,廣西人;保王童容海,本姓洪,因避天王諱改姓,安徽無為人,初封觀天豫,歷封觀天燕、觀天義,升封保王安千歲,後降清,複姓洪,升總兵;慕王譚紹光(1835——1863),廣西桂平人,歷封健天安、健天義,升封慕王豐千歲;祥王黃隆芸;穰王黃紹忠。(六)英王陳玉成(1837——1862),原名丕成,廣西藤縣人,原籍桂平,初封成天豫,歷封成天燕、成天福、成天安、成天義,後升封英王祿千歲,其叔父陳承鎔曾封興國侯,旋改佐天侯;扶王陳得才(?——1864),一作德才,廣西潯州人,陳玉成之叔,歷封功天福、功天安,升封扶王強千歲;然王陳時永,一作烈王,陳玉成叔父,初封郊天義;成王陳聚成,陳玉成之弟;遵王賴文光(1827——1868),號幸千歲,廣西人,祖籍廣東嘉應州,原為陳玉成部將,後為新捻軍和東捻軍統帥,初封傑天義;啟王梁成富(?——1865),廣西鬱林人,初封則天義,升封啟王寧千歲;祜王藍成春(?——1864),號行千歲;淮王邱遠才(?——1868),即邱朝貴;導王陳仕榮,號升千歲,初封倚天義;從王陳德隆,號生千歲;沛王譚星,廣東人,初系廣東三合會成員;幼沛王譚標,系譚星之子,在其父死後襲封;陪王譚富,系譚星之弟,初系廣東三合會成員,後叛降清朝,並更名德恩,其子譚沛為陪嗣君;懷王周春,又名周培春,或春之,廣東人,系廣東三合會首領之一;幼懷王周福祉,系周春之子,在其父死後襲封;感王陳榮(?——1864),廣東肇慶人,初系三合會首領之一,初封崇天安;戴王黃呈忠(1826——?),號純千歲,廣西人,初封寶天義;首王範汝增(1840——1867),號靈千歲,廣西人,一作廣東惠州人,初封進天義;梯王練業坤(1827——1863),廣西人,初封輪天義;列王林彩新(?——1864),廣東人,初為廣東三合會成員;列王林正揚,一作林伯燾,廣東人,後降清,改名英彪。

(七)章王林紹璋(1826——1864),號壽千歲,廣西人,初封章天義;輔王楊輔清(?——1874),廣西桂平人,系楊秀清義弟,初封國宗、木天義,升封輔王威千歲;佑王李遠繼,廣西藤縣人,歷封勷天福、營天義,升封佑王;補王莫仕暌,號祥千歲,廣西平南人;松王陳德風(?——1864),又作陳得風、得松,廣西潯州人;慰王朱兆英,號實千歲;匡王賴文鴻(?——1864),號名千歲,廣西人,原籍廣東嘉應州,初封隆天福、際天義;奉王古隆賢(約1826——?),號定千歲,廣西人,初封金天義;襄王劉官芳,號聲千歲,廣西人,初封通天義;堵王黃文金(1832——1864),號花千歲,廣西博白人,初封擎天義;昭王黃文英(1839——1864),系黃文金堂弟;尊王劉慶漢(?——1864),號裕千歲,廣西人;譽王李瑞生,廣東惠州永安人;森王侯管勝,又名侯觀勝,一說封堯王,廣東嘉應州梅塘人;愛王黃崇發,一作黃崇善,號吉千歲;力王張朝爵(約1821——?),廣西人,初封謝天福;貢王梁鳳超,廣西人,歷封斂天安、開朝王宗、斂天義,後封貢王長千歲;榮王廖發壽(?——1864),初封滿天義,升封榮王勞千歲;孝王胡鼎文(?——1863),一作升文,廣西人,歷封敬天福、羨天義,升封孝王美千歲;航王唐正才(約1816——1863),號撐千歲,或作正財,湖南祁陽人,初封亮天福;顧王吳如孝(約1815——?),號幹千歲,一作汝孝,廣東嘉應州人,初封縱天義;寧王張學明,與周文佳同爵號,系周文佳降清被殺後另封;偕王譚體元(1836——1866),廣西象州人,初封青天豫;順王李春發,號歡千歲,廣西人;愉王賓福壽(約1806——?),廣西人;宗王李尚揚(1825——約1863),湖南安仁人,初封裨天義。就王黃盛爵,號興千歲,其長子黃三升為就嗣君,曾封蒙天義;幼就王黃三鈞,系黃盛爵之子,在其父兄死後襲封;挺王劉得功。

(八)勤王林啟容(1821——1858),一作啟榮,廣西人,原籍湖南,初封貞天侯,追封勤王茂千歲;幼勤王林始發,系林啟容之子,襲封;奮王羅大綱(1811——1855),初名亞旺,廣東揭陽人,系追封,其弟羅瓊樹,又名瓊壽,任秋官正丞相。烈王曾添養(1795——1854),原名曾天養,廣西潯州人,原籍廣東惠州,追封沁天義,又贈烈王。宗王吉能勝,追封為殉天義,又追贈宗王廉千歲;求王林鳳祥(1825——1855),亦作鳳翔,廣西桂平人,原籍廣東揭陽,一作廣西貴縣,初封靖胡侯,追贈求王協千歲;請王李開芳(約1826——1855),廣西武緣人。因避翼王諱,改名李來芳,初封定胡侯,追贈請王合千歲;幼請王李永保,系李開芳之子,襲封;祝王吉文遠(約1825——1854),廣西桂平人,初封平胡侯,追贈祝王洽千歲,其父吉成鳳,早年戰死,其弟吉志元任恩賞丞相;撫王朱錫錕(約1814——約1853),廣西鬱林人,初封剿胡侯,追封撫王;曾王黃益芸(約1814——約1854),原名黃益雲,因避南王諱改名,初封滅胡侯,追封曾王;經王曾立昌(?——1854),廣西潯州人,因避北王諱改名曾立滄,追封為經王;騰王袁振發,系追封;進王羅道南,系追封;珽王馮遇隆,系追封;齊王範運德,系追封;元王曹天秀,系追封;嘏王盧六,號讓千歲,系追封。

(九)沃王張洛行(1811——1863),一作張樂行,安徽亳州雉河集人,初期捻軍最高首領,稱“大漢盟主”,建立五旗軍制,兼領黃旗,初封鼎天福,後封沃王謐千歲;幼沃王張禹爵(?——1868),本名張五孩,安徽亳州雉河集人,系張樂行之侄,在其叔殉難後襲爵為幼沃王;梁王張宗禹(?——1868),後期捻軍著名首領,安徽亳州雉河集人,別號“小閻王”,封梁王;魯王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壇城集人,捻軍首領,封魯王;荊王牛宏升(?——1867),又名牛洛紅、牛紅,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首領;魏王李蘊泰(?——1868),又名李允,安徽宿州西陽集人,捻軍藍旗首領;德王唐日榮;列王徐昌先,捻軍將領;愍王洪大全(1823——1852),原名焦亮。湖南興寧人,參加天地會,創立招軍堂,自開天地會山堂,稱天德王,追封為愍王;端王藍大順(?——1864),即藍朝柱,雲南昭通牛皮寨人,天地會首領;文王藍二順,系藍大順之弟;奏王苗沛霖(?——1863),號和千歲,字雨三,安徽鳳台人,曾降清又叛清。 (十)跟王藍仁得,初封理天安;梁王凌郭鈞;鄒王周林保;佩王馮真林;衛王楊雄清,號好千歲;貴王陳得勝;守王方海宗,號豐千歲;顯王袁得厚;翰王項大英;湘王黃子澄;兌王許連芳;植王林得英,一作直王;廣王李愷順;善王陳觀意,號盛千歲;獎王陶金曾,一作陶金會;趨王黃章桂,號趨千歲;穆王蘇喜;周王汪麻子;藩王黃萬興;武王汪有為;宗王汪起賢,與李尚揚同爵號,系李尚揚死後另封;式王蕭三發;助王黃期升,號訂千歲,初封相天義;著王許茂才;濃王李秀輝;擁王陳贊明;虔王姚克剛;開王賴永揚;模王蕭朝興;奏王賴世就,與苗沛霖同爵號,系苗降清後另封;烈王侯嚴威;循王魏超成,號暢千歲,廣西人;依王張兆安,初封麗天安;祝王盧從文,與吉文元同爵號,系後封;覲王黃維正,號遜千歲,敬王林大居,號遂千歲;覲王黃秉忠,與黃維正同爵號,可能系後封;賀王秦日來,號大千歲,初封筃天義;畏王秦日南,號昌千歲,初封篙天義;報王秦日源,號隆千歲;慶王秦日慶,號廣千歲;望王黃文安,號欣千歲,初封親天義;相王陳潘武,號享千歲;銘王張立超,號固千歲;心王侯賢提,號健千歲,初封芳天義;隨王楊柳谷;念王方營宗;戀王賴永;志王陳志書,初封謁天安;頌王張善超;播王練順森;重王黃四福;有王黃盛乾;為王侯裕寬;視王黃享乾;問王孫茂升;享王劉裕鳩;獻王黃玉秀;樂王譚應芝;振王侯玉田;弼王黃得用,號禎千歲;項王蕭朝富,號康千歲;解王藍泰義,號徵千歲;服王曾傳忠,號法千歲;事王梁輿琛,號寬千歲;勸王萬朝坤;鳳王黃明厚;拱王楊張安,號宏千歲;嵇王吳玉棠;佐王黃和錦;萊王賴桂英;柬王賴桂芳;丹王劉勝邦,一說封端王;夢王董金泉;學王胡海隆,號芳千歲;鹹王陳容;贊王賴阿養,與蒙得恩同爵號,可能是後期自封;列王古宗成;列王方成宗;列王金友順;列王費天將;列王李萬材;列王邱國文;列王劉德義;列王肖雅泗;列王黃宗保;列王傅正綱;列王朱義德;列王洪桂芳;列王李海青;列王黃金鳳。

以上統計到的王爵級人物共計約230人,而太平軍中投降的將帥,也就是這一數字的零頭。

標簽: 千歲  天義  廣西  初封  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