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

作者:由 兩少一寬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8-09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老趙2021-08-10 06:41:10

程不識。

程不識用兵謹慎,嚴斥候,嚴營守,不給敵人可乘之機,軍人雖累,可保不敗。

李廣性格疏闊,紮營隨便,斥候營守都不嚴,容易被敵人所乘。這種用兵,主要看個人威望,不能成為範例。

所以馬援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戰爭主教2021-08-10 22:34:44

和上面西伯利亞比起來,什麼程不識、李廣算什麼啊。

疾如風,徐如林,烈如火,不動如山。西伯利亞可是深得孫子精髓。

有李廣的問題回答速度疾如風,就跟晚回答就扣工資似的。回答的時候顧左右而言他徐如林,講一顆草非要展開成一片森林。語言犀利烈如火,凡是李廣的不對都是改歷史的、是罪惡的、要批判的。固執到不動如山,就算把史料灌倒腦子裡他也能從嘴裡吐出來接著堅守自己觀點。

綜上看見,西伯利亞真乃兵家大家也。(ps:到底李廣子孫出手如何?吹李廣工資是按條還是按時間啊?西伯利亞兄要是給個明細我也可以是李粉啊,有錢賺不寒磣。)

@西伯利亞

@250792

@HR老槍

翕 【索隱】漢表在內黃。 以匈奴王降侯。

範陽 【索隱】縣名,屬涿郡。 以匈奴王降侯,戶千一百九十七。

容成 【索隱】縣名,屬涿郡。 以匈奴王降侯,七百戶

遒 【索隱】縣名,屬涿郡。音茲鳩反。 以匈奴王降侯,戶五千五百六十九。

安陵 以匈奴王降侯,戶一千五百一十七。

共計九千加一個未知,然後呢?您是從哪腦補出來他們帶眾來降的?又是從哪腦補出來他們耍了小心眼的?

對了,吃了別人反芻出來的食物,可就是親屬關係嘍。

@煮酒

知乎不能回答一個問題兩次就很不好,畢竟這世界上叉叉叉的數量永遠多於一個。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大力牛魔王2021-08-11 09:05:10

先說結論:

在漢朝的裝備情況下:

沒有馬蹬 ,李廣擅長的戰法其實和遊牧一樣,就是騎射。

百人對陣:

雙方帶騎兵,李廣完勝。

雙方帶步兵,李廣不能勝。

五百人對陣:

雙方帶騎兵,李廣勝勢。

雙方帶步兵,李廣必敗。

千人對陣:

雙方帶騎兵,程不識勝勢。

雙方帶步兵,李廣被擊潰,或許可以僅以身免。

萬人對陣:

對峙個三五天,估摸著沒屁事,李廣就該離營去打獵了。

程不識打他,跟玩似的。

當時或者後世,總有一些不通軍略的文人,無腦的替李廣鼓吹。

他們總是喜歡強調他的勇敢。

他們把李廣身為將軍,隻身離營,深入敵後,然後僅以身免,或者被擒後機智逃脫之類的腦殘事情當做優點來寫。

把著眼點放在個人的武勇和運氣上,以此來試圖把李廣定義成一個勇敢善戰的將軍。

在他們眼裡,李廣這樣勇敢善戰的將軍帶兵出戰怎麼可能失敗呢?

所以,那肯定都是別人的錯,是別人陷害他的!

這就是他們得出的結論,也誤導了後世兩千年。

李廣 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戰士,但他並一個合格的統帥。

他能帶的兵,也就幾百個。

再多的話,題目對他來說就超綱了。

李廣長在邊郡,身染胡風。以騎射勇武立身,他的行事風格自由散漫,導致了他的統御力極為低下。

讓他帶百十人,小規模和塞外遊牧打遭遇戰,他確實很強。

但是讓他統領大軍,他連基本的作戰任務都完不成。

如果我們用一個統軍將領的標準來審視李廣的行為,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不合格的。

有大把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具體事蹟就不羅列了,畢竟懂的都懂,不懂的咱也不敢和人家爭論。(真說不過)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歐德張2021-08-13 00:17:42

太史公用的春秋筆法——

當年定的調就是李廣勝一籌,勝一大籌

老程只是用來比對的。

表面看,老程用兵嚴明,講規矩講套路,但是老程就只會結硬寨,打呆仗。面對來去如飛的匈奴騎兵毫無作為,自己雖然不敗,但也不能克敵。他用兵就是死守成法的形式主義——

兵:將軍,匈奴又來了。

程:不理他,守好寨子。

兵:將軍,已經巡查寨子20遍,無異常。

程:嗯,不錯。每次巡查的總結寫了嗎?老夫要看看(

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

兵:將軍,這是第1158號巡查記錄,請過目。

程:這東行3裡描述不妥,我軍駐紮的營地為東南向……

兵:將軍,這是昨日的巡查記錄修改稿,請過目。

程:你們東北行3裡,當時北斗星似乎還未至夜中,觀察不細,時辰不察……

兵:@#¥%……&*

其實——程不識並不是軍事人才,而是組織型人才,而且是不知變通的管理者。當然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就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出差錯即可。司馬遷比對描述李廣是“

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侯,未嘗遇害

”,李廣

遠派斥候【1】

,不弄破公文,從沒出過事!而公文能力在戰場之上幾乎沒用,所以司馬遷來了個“程:

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

”,這已經是打臉的反話了,戰場之上還強調公文功夫,讓軍不得休息!老程的治軍之道就是

抓考勤、抓軍容、抓報告,不犯行政錯誤,不犯政治錯誤遠比軍隊保持戰鬥力重要,比勇於殺敵重要

!!!

最後老程雖然也是“

未嘗遇害

”,但要知道,那個時代漢朝的兵從武器到盔甲都是匈奴望塵莫及的。後面很多年才出道的

陳湯(就是“犯大漢者,雖遠必誅”的那個陳湯)

曾雲:“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所以老程帶兵只要不遠離要塞,不臨險境,絕對不會出大事的。

繼而再推,匈奴犯邊,駐地將軍應當出擊保民,老程帶著他的不敗之兵穩穩當當地出兵寨,穩穩當當地排著軍陣行軍,定然是毛都打不到的,所以老程也沒什麼戰績,累計小功小績之說其實也是託辭,人家也不好說老程就從沒有效殺傷過匈奴,軍事上幾無做為,因為功績還是有得,例如偶爾抓到兩個散兵、細作什麼的。看出來了吧,司馬遷春秋筆告訴大家,老程就是混基層資歷的,因為老程是竇太后的人。匈奴更聰明瞭,一看這架勢,這位老程從不找我的麻煩,我也不會犯傻去找老程,看見老程軍隊慢慢來了,慢慢地來了,匈奴就遠遠走開,繼續該搶就搶,該奪就奪……

故此,漢朝對匈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一啟動,漢武帝就把他調回長安,因為漢武帝雄才大略,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老程在抗擊匈奴這事上,沒什麼用。看在竇太后的面子上,讓他在後方練練兵、管管賬。

而李廣,雖未封侯,司馬遷特地在史記裡留下了《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而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

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程不識和李廣誰更勝一籌?

1000年後,有天小杜一個人讀史,讀到李廣處哀不自勝,在哽咽中飲了一杯酒,又飲了一杯,再飲……呃,要醉了,且罷,提詩四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感謝“西伯利亞”指正,遠斥候,不是遠離斥候,而是遠派斥候。查到《漢書》中趙充國傳: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

標簽: 李廣  老程  匈奴  斥候  程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