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阿里真的要“拆”中臺嗎?

作者:由 全網數商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1-11

最近,網上流傳出張勇在阿里內網釋出文章表示,他對目前阿里的中臺並不滿意,並直言道:現在阿里的業務發展太慢,要把中臺變薄,變得敏捷和快速。

至此,所有的爭論塵埃落定:阿里要徹底拆中臺了。

作為國內中臺的開山鼻祖,阿里自2015年推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以來。時隔5年,張勇又要親手拆掉自己搭建的中臺,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難道中臺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阿里“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思維已深入行業

張勇自提出“all in移動”後便在阿里一舉成名,推出的手淘APP幫助阿里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商頭等艙,從此奠定了他在阿里的地位。

2015年,作為阿里CEO他又提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推行5年以來,中臺幾乎成為各行業巨頭的標配,並且一些規模化的企業也基於中臺在不斷革新業務和企業戰略。

話說回來,阿里當初的中臺戰略是深受芬蘭的一家遊戲公司啟發。於是,阿里果斷組建中臺團隊,讓其支撐起 阿里核心功能的開發及維護,如淘寶、天貓的核心模組,包括使用者管理、支付中心、商品管理等。無論新舊業務接入中臺都能夠提供中臺複用的底層能力。

1。 對於新業務,通常複用中臺能力,能夠快速搭建核心模組。

2。 複用中臺核心功能,能夠大大降低成本。

3。 利用中臺使核心資料都能沉澱在中臺,方便管理和資料共享。

不可否認阿里的中臺,在5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力支撐了其業務的快速革新。最為明顯的是,每年的“雙11”淘寶、天貓的系統較以前更加穩定、快速。說明中臺戰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中臺究竟怎麼了?

在中臺戰略之後,阿里又提出了“五新戰略”,即: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如果按照阿里當前的戰略體量來看,它不會再停留在“縫縫補補”階段,目前看阿里是想要解決企業長青的問題,因此顛覆現在商業模式是勢不可擋的。

就拿阿里的“新制造”來說,2020年9月16日,阿里巴巴釋出了一個新的產品——犀牛智造。這個在阿里內部秘密打磨了三年的平臺,把矛頭指向了傳統制造業。其CEO伍學剛表示,犀牛智造是要將阿里傳統服飾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形成新制造平臺;而張勇的建議則是,設立獨立編制,要有自己的業務、技術、產品,相當於就是一個全新的獨立公司。那麼,雖然阿里有成熟的組織體系、產品體系、中臺技術以及大量的基礎資源,但是對於這樣一個處於起步階段的業務,要透過中臺顯然是效率不高、資源浪費。

可是,中臺並不是不支援業務創新發展,正如阿里中臺孵化出的“盒馬生鮮”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如果沒有中臺,顯然不可能僅半年時間就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線上線下新零售系統。

也就是說,中臺適合打“組合拳(組合式創新)”,不適用於“單打獨奏(顛覆式創新)”。因為組合拳更能施展中臺的能力,將不同的打法組合成新的,就有了新的標準,這恰恰是中臺的擅長之處。“盒馬生鮮”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複用中臺的商品、使用者中心、庫存管理、支付中心、AI技術、安全防護等多服務能力,重新組合形成了“新零售物種”。

阿里真的要“拆”中臺嗎?

張勇的話有2個關鍵詞,第一個是

“阿里業務發展太慢”

起初搭建中臺的目的是要快速支撐整個業務的快速發展,但目前張勇的話顯然是對當前阿里的業務或中臺團隊有所不滿。

中臺本身是中心化的能力複用平臺,但是對於一些創新型產品的未知模組其實幫助並不大。比如阿里的盒馬生鮮等,本就是電商產品的延伸,只是增加了線下服務場景而已。同樣它也會用到網際網路產品的通用模組。因此,類似於這樣的具有相似業務的產品,能夠快速複用中臺的能力,做到業務快速鋪開,顯然是作用不大。況且阿里現在都面對的是創新的產品,都是以前沒有做過的業務。

第二個關鍵詞是

“中臺要變薄”

,阿里希望中臺變薄的原因主要有2個:組織架構和成本。

有人說阿里要放棄中臺了,是因為中颱不行了,其實不然。中臺不是不行了,而是隨著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業務場景發生了變化,中臺在提升組織效率、進行組合式創新等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

就目前來看,許多大型企業依然在透過中臺做組合業務模式的創新。但是對於一些行業巨頭,他們面臨的更多是顛覆式創新、組織創造力的釋放等深層次的問題。

從阿里中臺的演進來看,中臺越來越薄,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後,無論你的企業規模大小如何,請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見風使舵,畢竟國內還有幾個企業能像阿里這樣規模龐大的,即使阿里真的要拆中臺,但中臺思維不會拆掉,因此建議各企業酌情根據自身情況做中臺的規劃。

標簽: 中臺  阿里  業務  複用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