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奔五的70後,人在他鄉,心在故鄉

作者:由 信用卡還吧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0-15

0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70後的人,你一定學過這首詩吧。小時候,讀這首詩,感覺朗朗上口,別有一番滋味;長大以後,再讀這首詩,忽然發現,自己也是詩中人,讀著讀著,就流淚了。

一個人,在外面漂泊太久,就會感覺到孤單。並不是身邊沒有人陪伴,也不是城裡的生活不熱鬧,而是越來越想念家鄉。那棟魂牽夢縈的老屋,還好嗎?那條潺潺的溪流、那道高高的山樑、那一浪浪稻田、那一縷縷炊煙……都還好嗎?

總是想家,逢年過節的時候,更想。夢裡,家裡的飯菜熟了,母親站在門口,喊一聲:“回家,吃飯囉。”你就聞到了家鄉飄來的甜甜的空氣。到了傍晚,母親喊你回家吃飯,把“囉”字拉得很長,不管你在村莊裡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得到。

70後的人,一晃就奔五了,第一批70後,已經五十歲了。這一代人,多數出生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血脈裡,還有泥土的芳香,眼眸深處,還有故鄉山山水水。

70後的人,很多都成為了城裡人了,就是家庭條件差一點的人,也在縣城買了房子。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也有,但是不很多。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冥冥之中,就是一代人的命運,也是“大勢所趨”。

70後的人,他鄉再好,也想回故鄉。身在異鄉,總是感覺靈魂無處安放,精神上缺點什麼。到了某個節氣,總是突然想起曾經的自己,也是守著節氣過日子,千萬不能夠耽誤了“農時”。

奔五的70後,人在他鄉,心在故鄉

02

70後的人,曾經也是幹農活的一把好手。

“農時,就是命令”,布穀鳥叫了,就應該播種了;春風來了,就應該去田裡看看。什麼時候插秧,什麼時候犁田,什麼時候收割稻子,什麼時候種蘿蔔,什麼時候種黃豆,什麼時候雙搶,都要趕時間,錯過了節氣,就是減少了“收穫”。

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一些窮苦的家庭,就沒有了糧食。記得我家在收割中稻之前,總有一段時間缺糧。母親常常厚著臉皮去鄰居家借糧,等中稻收割了之後,再還回去。實在借不到糧食,就用玉米、土豆、紅薯、南瓜充飢。母親常常說:“要是家裡有錢就好了,可以去集市上買米。”母親的心思,我們都知道,但是家裡的錢呢?只能用來交學費,不能亂花。

為了過上幸福的日子,我們都學會了幹農活。插秧、放牛、砍柴、割稻子、收麥子、扯豬草、餵豬……這樣的農活,很多人都做過。有的人,在上初中那會,就學會了犁地,成為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記得有一次插秧的時候,鄰居王二虎,暈倒在水田裡。王二虎說:“我的頭好暈。”聽到這句話,在場的人都心疼了。王二虎才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不應該是家裡的“勞動力”啊。可是,當年的孩子,怎麼就不是“勞動力”呢?一家個人,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夠把農活做完,才能夠讓家庭變得富有。

在挖土的時候,母親常常說:“你這個架勢好,以後能夠養家餬口。”我似懂非懂,怎麼才算架勢好呢?是挖土的姿勢很正確嗎?現在想起母親這句話,我忽然發現自己已經十多年沒有用過鋤頭了。

奔五的70後,人在他鄉,心在故鄉

03

70後的人,童年是苦澀的,也是甜蜜的。

小時候,我們喜歡在村莊前面的曬穀坪嬉戲。曬穀坪裡,有人跳格子,有人攻城,有人跳皮筋,有人踢毽子,有人鬥雞,可熱鬧了。

村莊前面,有一條大河,水很清澈。常常有木排順流而下。我們看到木排,就異常激動,衝著木排上的人喊:“排古仔,腳抖一抖,沒有柴燒,就去撿茅草,沒有被子,就去借蓑衣,蓑衣破了個洞,就是排古仔的肚臍眼。”

兒時的童謠,成為了最好玩的歌謠,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很多。在農村,一些古老的“智慧”,就靠口授心傳,一直流傳下來了。有空的時候,一些年長的人,會給我們講故事,說得活靈活現的,我們都信以為真了。

當然,我們的童年,一直都很苦。俗話說:“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們也是“苦中作樂”的人。哪怕是家裡缺衣少食,我們臉上的笑容,並沒有減少。

很幸運的是,在農村的田地裡,我們總是能夠找到吃的。

比方說,用一個竹篾做的撮箕,堵在壟溝裡,然後用腳去踩壟溝上游的水草,就能夠把魚蝦、泥鰍趕出來,它們順流而下,就留在了撮箕裡;在村前的小河裡,可以找到很大一隻的螃蟹,也能夠捉到小魚;山坡上,有野果子,到了秋天,就是“美食”。

村裡的老井裡,流出來的水,總是甜的。自從進城以後,再也沒有喝過這麼甜的水了。城裡的水,消過毒,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味道。城裡的超市裡,貨物琳琅滿目,卻沒有故鄉的野果子那麼美味。

忽然有一天,我發現,童年的記憶,成為了一種“永恆的記憶”,把故鄉的滋味,滲透到了身體裡的每一個部位,永遠都抹不去了。

奔五的70後,人在他鄉,心在故鄉

04

70後的人,流浪越久,越想回“家”。

一直都很喜歡《流浪歌》,裡面有幾句令人回味的歌詞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忽然就無處安放了。城裡也有家,但這個家,似乎不是真正屬於我;城裡也有公園,但公園裡的花草,都不如故鄉的花草香;城裡也有大樹,卻沒有村口的大樹那麼茂盛。

離開故鄉的人,總是感覺在流浪。常常說:“過了今年,再也不去打工了。”可是,每年都要出去打工,這就是生活。70後的人,到了奔五的年紀,但依舊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上的壓力很大,是家裡的頂樑柱。

每到了過年,遠處的遊子,都會趕著回家。回家的路途很遠,一路奔波很苦,但是想到故鄉的山山水水,心靈就輕鬆了,再苦也不苦。

也常常在想,父母還在故鄉,逢年過節就可以回去看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是不是還可以回去看看?

有人說:“父母不在的故鄉,你回去了,就是客人。”這句話,會成為事實麼?還是有很多的70後,已經變成故鄉的“客人”了呢?

故鄉放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此事古難全!如果有一天,你不想繼續流浪了,就卸下一身的疲憊,回到故鄉去,修一修老屋,翻一翻菜土,養幾隻雞鴨,養一條小狗,每天過著悠閒的日子。

現在,70後的你,在哪裡呢?是不是和我一樣,身在他鄉,心在故鄉?是不是你再也回不到故鄉去了?是不是你的夢裡,常常會出現一座村莊、一條小溪、一塊菜土、一片稻田、一道山樑、一縷炊煙、一眼老井、一頭老牛、一聲呼喚……

身處異鄉的70後,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標簽: 故鄉  70  時候  流浪  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