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每週一詩一百周(18):《中秋月》

作者:由 懶媽雞娃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9-30

每週一詩一百周(18):《中秋月》

Hi,大家好,我是肉圓子貓媽!

明天就是人月兩團圓的中秋佳節了,不知道小朋友們有和親朋好友一起賞月的計劃嗎?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寫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我們現在和古人共賞的是同一輪明月,不知賞月的心情上是否也和他們一樣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中秋的詠月詩——《中秋月》。

中秋月

李嶠(唐)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詩人第一句說“圓魄上寒空”,那圓魄是什麼,為什麼要寫他升上寒冷的天空呢?

其實,

“圓魄”

是月亮的別稱,那小朋友們還知道古人還把月亮叫做什麼嗎?

像蘇軾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

”、元稹的“絳河冰鑑朗,黃道

玉輪

巍”、還有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

玉盤

”,裡面都有月亮的別稱,小朋友們可以找一找哦!

第二句:“皆言四海同”。一輪滿月帶著清輝升上了天空,大家都說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應該能共賞這圓月美景。

“皆”

是都的意思,

“皆言”

就是都說。

月亮在中國古代詩歌裡,經常代表了思念,也正是因為無論在哪裡都能看到同一輪明月,所以才會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諸多借月詠懷的著名詩句。

但是這首詩的作者李嶠似乎有些不解風情。他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安知”

是怎知的意思。

詩人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千里之外,不是風雨大作,根本就看不見月亮呢?”

不得不說,李嶠的觀點現在來看確實是很科學的,因為從機率上來說,全球都是晴天的機率幾乎是零。

但這裡詩人其實更想表達的是一種對於人生不確定性及社會不均衡性的感慨。

貓媽覺得後兩句表現了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著相似的悲憫情懷

所以,

用一句話總結,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中秋這天夜裡,因看到一輪圓月,而產生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好啦~今天的每週一詩就到這裡。

喵個拜嘍!

標簽: 小朋友  月亮  李嶠  圓魄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