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如何理解王明陽需要一個句號

作者:由 曹志強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8-11

一、背景

王明陽是遙遠的救世主當中的一個出場不算很多的人物,但是極易引發大家討論和思考的人物,在於丁元英和王明陽的遠端博弈。王明陽是馬王黑惡集團的二號人物,38 歲,美術學院本科學歷,未婚,黑惡集團軍師,此人精通法律和社會學,沉著、殘忍,心理素質穩定,智商過人,曾親自策劃、指揮過 12 起惡性大案,內部人稱“冷麵諸葛”。

我們看一下原文中丁元英和芮小丹關於王明陽需要一個句號的描述:

芮小丹想了想,說:「比如一個心理素質非常穩定的死囚,如果知道了他頭腦裡的主,現在需要讓他開口說話,有可能嗎?」

丁元英說:「理論上講只要判斷正確就有可能,但在判斷的實踐上通常會有錯誤,所以可能的機率取決於錯誤的大小。」

芮小丹說,「今天差點打死我的那個人已經夠判十次死刑了,常規的審訊已經根本不起作用,我能讓他開口嗎?」接著,她把王明陽的情況向丁元英介紹了一遍。

丁元英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個人需要一個句號,你可以幫他畫一個。」

芮小丹問:「句號是什麼?」

「靈魂歸宿感。」丁元英解釋說:「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是人性,你幫他找塊乾淨的地方歸宿靈魂,他需要的不是懺悔,而是一個可以懺悔的理由。」

芮小丹問:「如果他不需要呢?」

丁元英說:「文明對於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為力。」

二、心學討論

在芮小丹對王陽明進行稽核的時候,王明陽慢條斯理地說:我說不說都是殺頭,殺一次頭與殺十次頭沒有分別。但是,我能從你們的無奈中獲得不出賣他人的道義感,如此而已。結合開始王明陽的其它表現,我們可以知道王明陽是一個極度自負、孤傲也具備強烈自我認同的人。

贊同學友所說“王明陽”,就是“王陽明”反過來。雖然我們從文章中不能看出王明陽學過心學,小說作者也沒有明確說看過心學。但是從一些場景分析還是會有一些啟發的,心學當中強調“吾性自足”、“心即理”,單純來看王明陽是否是符合的,即對自己很滿意,又認為自己在按照自己的邏輯生存,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然而心學也將“致良知”,心學不是唯心主義,不是主觀仁義。陽明先生教導我們要事上磨,儒家教導我們要治國平天下。王明陽恰好只抓住了其中主觀的部分,忽略了外在的社會,心學既要內心,又要外在。所以我們說王明陽是對王陽明先生的顛倒,未把自己放到社會中去,活在自我認識中。

陽明先生在死亡之前的名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對我們人生態度的思考和啟發。就單純入獄的王明陽來講,也是做好免得死亡的準備,他和王陽明先生一樣都是能夠面對死亡的。然後不同的是王明陽侷限在自我的世界去面對死亡,而陽明先生是以感受天地之氣而坦然面對。王明陽活在自己的世界,不願意多說,是因為他覺得多說沒有必要,實質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需要給他一個懺悔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句號”。

陽明先生之前的朱子理性,就是告誡學者要求追求萬事萬物的道理,一步一步向聖人學習,而陽明先生提出疑問:“事上道理何其多,怎麼可以學習完呢”。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學說,人人皆有成為聖人的潛質。某種意義上來講,陽明先生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句號”,這樣才做到“此心光明”。我們從自己出發,又到世上磨練,又回到自己,又不斷磨練,這就是一個圓圈,一個自我提升的、自我封閉又開放的圓圈。而王明陽錯在在自己的道路上沿著直線一直前進,絲毫不覺得自己有錯,沒有由內到外,又由外到內,一直過著不斷犯罪並自以為是的生活。

陽明先生在審問犯人的時候,透過脫褲子的方式可以發現犯人的羞恥之心,而王明陽顯然也會有。所謂畫句號,無非是要讓王明陽自己說服自己開口說話,必須讓他走出來再走回去。

三、邏輯(西哲)討論

首先,句號的符號表示是“。”,是一個圓圈。丁元英說要給王明陽一個句號,顯然說王明陽不是一個句號即圓圈,而是一條直線。並且,這條直線是壞的無限,體現在王明陽的自我價值認同、自己封閉當中。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一條直線,就像我們不斷追求學習知識的擴充而沒有運用到自己身上一樣,又或者像我們不斷檢查某個準則而不願意思考、糾正一樣。王明陽明顯屬於後者,永遠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價值當作社會應有價值。我們把這種叫做主觀任意,我們不排斥自己對世界的規定,但也要明白世界對我們的規定即限制。

王明陽的世界是自己認為的世界,就像我們一些人也偶爾會構想一個世界和世界的準則,凡是和自己不一致的,就會覺得世界有問題、世界的人有問題。這樣就是停留在抽象的玄思當中,沒有迴歸到生活當中。王陽明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我們需要給他一個句號,是希望他能回到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否則就是無限的量的積累。

沿著句號“。”前進的人生,既是前進也是後退,因為在圓圈上面,每一次前進都離回到開始的起點越來越近,最後達到統一。或者說,我們的人生不該是隻是單純的理論,也不應該是單純的實踐。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實踐,迴圈往復以至於無窮,這樣螺旋上升的人生既是無限前進的,也是回到自己的“句號”。

王明陽在直線當中規定著自己,也認同著自己,我們不是強調自我認同不重要,而是強調句號式、圓圈式的自我認同。王陽明在執行死刑前,所長對他的描述:“王明陽早就交代過不讓家裡人來看他,說是來了他也不見,也不讓家裡人去收屍,他自己安排了後事,花了點錢委託殯葬公司辦了,連骨灰都不讓留。這八個月他還是比較配合的,一直沒鬧過事”。這時的王明陽也是自我認同,但是明顯感覺兩次不一樣。哪裡變了呢?因為王明陽走出去了,不再是單純的自我認同,後者包含著對社會認同於自我認同當中。這就是直線式的自我認同和句號式的自我認同的差別。因此丁元英說王明陽需要一個句號。

四、關於句號的思考

藉由王明陽的人生,我們思考如何過好我們自己的人生,結合句號思維,個人覺得應該有如下4點:

1。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們倡導日益、也倡導日損,日益是為了增加對道理的理解即中介,日損是為了丟包稱重的包袱回到起點。因此,學習當中不應該直線式地追求量的疊加,也不應該原地式的靜止不動。

2。 理論聯絡實踐。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分開來看,貌似各有自己的道路所走。但是實際中,是相互作用迴圈上升的。學習過程不應該只注重理論,也不該只注重實踐。

3。 主觀和客觀。主觀是我們產生知識的來源之一,不能忽略產生知識、產生實踐的認識能動性,也不能忽略外界對我們的刺激、對我們提供經驗來源。真正的人生應該是主客相統一的。

4。 抽象與現實。自己構思的社會是直線式的社會,是脫離實際的虛妄社會,輕則給自己帶來困擾,重則像王明陽一樣給社會帶來災難。社會既是如此,切不可走進玄思的幻想,我們可以在現實的社會中構建我們的未來即理想,但絕不是脫離實際的理想。

句號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完結是一個圓圈,這一點我很喜歡中文的句號,西方的句號就是一個點,很可能是原地踏步。我們追求的人生不只是別人給自己畫句號,而是自己給自己畫句號。

標簽: 王明  句號  自己  丁元英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