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參加《芬尼根的守靈夜》讀者分享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由 千上萬下齋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6-05-11

三年前,當身邊的小夥伴整天在談論阿森納、dota和李敏鎬的時候,聽說長寧圖書館舉辦讀者活動,有大牌嘉賓陳子善到場,於是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活動內容是介紹《芬尼根的守靈夜》,這是愛爾蘭作家喬伊斯寫的小說,號稱是當代文學中最難讀的一本書,直到2012年才首次有了中譯本,雖然只翻譯出第一卷,厚度也達到近800多頁。

其實我壓根沒讀過這本書(而且不見得讀得懂),也不打算約其他人同去。為什麼還要這麼積極地參加呢?

難道說突然awake了,想要成為更好的人?要和更多優秀的靈魂相遇,要和高能量的人接觸?還是不想被周圍環境所同化,渴望給平淡的生活來點激情?

這些統統都不是重點,原因就兩個字:免費。

週日下午2點半,幾乎是踩著點兒趕了過去。一想到馬上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就覺得特別激動!

仔細打量了四周,到場讀者年齡層次不齊,有頭髮花白的老者,有世故的中年男人,當然這種地方,肯定少不了文藝女青年——當然齋主絕不是奔著這個目的來的。

這時,坐在最前排的女生回了頭,讓我有點眼暈。只見她年紀輕輕,五官深邃,輪廓分明,鼻樑高挺,大大的眼睛,好似錢鍾書所形容的“政治家講的大話”。

我有點理解“文藝氣息”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了。

臺上坐著三位,一位是主持人,一位是翻譯者戴從容,還有一位是大牌教授陳子善。

主持人顧文豪,就讀於復旦,雖只比我大兩歲,卻極為成熟老練,語調始終是從容不迫,偶爾還會借題發揮、旁徵博引,場面控制得遊刃有餘。當時就無比感慨,這麼能說會道、見多識廣,文筆想必相當了得!

直到看過他寫的幾篇書評,又讓我覺得茫然:每一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反而不知道寫的是啥。又拗又澀的句子充斥著學術術語和人名,大段插入各種引文,除了讓人佩服谷歌用得熟練,就沒別的了。

要寫出讓別人容易看的文章,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講座中,戴從容教授負責介紹《芬尼根的守靈夜》的誕生背景和中文版翻譯經過。她坦言翻譯此書時,身在底特律,除去日常教書,剩下的時間都在譯喬伊斯,平時幾乎沒有娛樂活動。這樣的生活,出國和沒出國好像也沒啥區別。

不過,沒有這種無聊封閉的環境,也很難堅持做一件枯燥的工作。常言道誘惑越多越分心,選擇越多越迷茫。所以底特律這樣一座晚上9點多商店全部打烊的“鬼城”,反倒成為翻譯天書的福地。

不妨打個賭:假如你在戴女士出國期間的朋友圈,天天被“吃吃吃、買買買”的照片刷屏,輸你一張敬業福。

見慣大場面的陳子善教授,藉著當天的主題娓娓道來,竟然毫無違和感,一點兒不讓人覺得他和外國文學翻譯八杆子打不著——真不枉我特地過來捧他場。

最後輪到讀者提問環節。有人問,為什麼中國沒有出一個喬伊斯這樣的大師?

顧文豪發表了一通看法,很有見地: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什麼時候會出現偉大的XXX?你們眼裡只盯著大師,這樣不好。只有什麼時候出現合格的、不平庸的普通人,才會有偉大的XXX誕生。沒有高質量的一代打下的基礎,也不會產生大師。

也許我們每個普通人,學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重要,比整天期待出現一個救世主更有意義。

無意之中,瞥見前排就坐的一位青年男子,包裡揣著一本戴教授07年出的《自由之書 <芬尼根的守靈>解讀》,書裡密密麻麻的劃線和批註,想是有備而來。

果然他後來提了一個蓄謀已久的問題:愛爾蘭人民和中國人民很相似,歷史上都遭到迫害,為何中國沒有同等級別的作品湧現出來?

不知為何,三位嘉賓遲遲不上鉤——哦不是回答,這位男士只好收起了魚竿——哦不是公文包,悻悻然退場了。

提問結束前,前排一個老者終於恍然大悟:喔,喬伊斯是愛爾蘭人。愛爾蘭,英國……那英格蘭就是愛爾蘭……不,是蘇格蘭……

不用多解釋了,央視花大價錢買來歐洲盃的獨家轉播權,二十多年來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收視率幾乎是0。

走出圖書館,外面大雨下得正酣。此時此刻,有些許遺憾湧上心頭,並非是因為熬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拿禮品袋,而是剛才居然忘了開啟微信,搜尋附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