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作者:由 怪人村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6-17

在民間古代神話中,扇作為法器被賦予驅邪逐妖的功能,被視為超自然力量的象徵。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比如漢鍾離的芭蕉扇、宋代道士薩守堅的五明降魔扇、《西遊記》裡鐵扇公主可以熄滅火焰山大火的芭蕉扇。

美人用團扇遮面,賦予了女性更多遐想的空間。除了團扇本身所特有的輕柔飄逸外,隱秘在其中的憂怨文化,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南北朝時女子出嫁,要以扇遮面,婚禮上才能移扇露容。卻扇,即後來“蓋頭”的前生。唐代婚禮中,新郎需詠三五首卻扇詩,才算“卻扇禮”畢。

唐朝李冗《獨異志》載,當初伏羲怕妹妹害羞,用草扇為她遮羞,後人“用內外方巾花髻為扇”,給新娘遮面則是這一舉動的儀俗。

舞扇蹁躚,“鏤月成歌扇”“塵隨歌扇起”“歌扇月開輪”,都少不了歌扇的影子。漢代的《巴渝舞女舞》、唐朝的《霓裳羽衣舞》,都以扇子為道具。

嘉峪關晉墓壁畫中的“燕居行樂圖” 是目前所能見到的較早的扇舞。 起源於傳統巫俗的朝鮮族扇子舞,後來發展為表演性質的舞蹈。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在哈尼族的喪儀“莫搓搓”中,棕扇舞模仿白鷳取悅亡靈,承擔了送別親人,寄託哀思的功能。

宋代以降,扇子作為道具開始進入戲曲,明清時期,成為戲曲舞臺上不可缺少的傳神之物。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不同的扇,反映出使用者的社會地位與身份特徵,團扇為大家閨秀所用,蒲扇為農婦、僕婦、媒婆、轎伕所用,英俊小生拿書畫摺扇,做媒在廣東叫楂葵扇。

大花臉李逵搖動大摺扇,威武中又有幾分斯文;而諸葛亮手中的鵝毛扇,則是沉著和智慧的象徵。還有靴扇、瞧郎扇…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扇還被譽為“清風”“涼友”,擔當著友誼使者的身份。君王惠贈臣子以扇,士人之間互贈扇子,通常蘊含著鼓勵奉揚“仁風”的寓義。

唐644年的端午,唐太宗分賜給長孫無忌和楊師道御題正白扇二枚, 開創了宮中端午贈扇的風氣。宋理宗時楊太后,詩云“近臣誇賜金書扇,御侍爭傳帶香”,可見南宋朝廷依然贈扇為禮。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不同的扇,反映出使用者的社會地位與身份特徵,儀仗扇不僅是統治者等級和權威的象徵,也成了朝廷的鹵簿要器。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中國有關扇的最早記載,是舜帝作“五明扇”。殷周時期,出現了用野雞尾羽做成的“雉尾扇”。這些都屬於長柄扇,主要貴族出行遮陽納涼的工具,並出現在宮廷的儀仗中。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春秋戰國時期,自用的短柄扇見於記載,包括便面和羽扇。羽毛扇,是中國最古老的扇種,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為長柄鳥翼,後來出現了用禽羽製成的短柄羽扇。

三國的諸葛亮和晉代的顧榮,執羽扇指揮征戰,後來“羽扇綸巾” 成為沉著與智慧的象徵。唐代顏真卿在《石柱記》中,記載了吳興姚茯萇雉尾扇。至今浙江湖州和江蘇高淳的羽扇依然最為出彩。

先秦時期的短柄扇,主要有羽制扇和竹製萐為主。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團扇,又叫絹宮扇、紈扇、羅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漢成帝時期有“齊紈楚竹”之說,即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的團扇是最好的。

東漢張衡《扇賦》,“寐茲竹以成扇,乃畫象而造儀”,可知東漢已在扇上畫象施彩。楊修為曹操的九華扇,點墨成蠅。王羲之蕺山題扇解難,傳為一時佳話。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唐宋時期,團扇種類繁多,扇柄製作選料也十分講究,多用雕漆、白骨、象牙、名竹為柄料。古人用“毫芒”形容竹篾絲扇骨,用“蟬翼”比喻輕紗。

宋代團扇書畫藝術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也正式開啟了“扇面之於書畫”的歷史格局。隨著宋代文人畫家興起,發展到詩、書、畫、印同扇子融為一體,古人於方寸之間苦心經營,造就了賞心悅目的扇面藝術。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摺扇,初名腰扇,濫觴於漢末。晉代,腰扇又稱為疊扇,已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納涼驅暑器具。《南齊書》記載,司徒褚淵入朝時攜帶著腰扇。 北宋時,日本摺扇、高麗摺扇傳入中國。

而真正的摺疊扇的書畫實物,要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徳帝朱瞻基的大摺扇, 解縉《丁樹釣船圖》為最早的摺扇藝術。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南宋至元,杭州成為摺扇最大的集散地。製作摺扇歷史最久遠的是芳風館,其中百骨扇為一絕。下興忠巷曾有座扇業祖師殿,供奉著扇的始祖齊紈,據考證可能為“齊紈楚竹”的誤傳。

重慶榮昌仿製的摺扇,始於宋,明代頗具影響,被列為朝廷貢品。此後,摺扇生產的中心轉到浙江和江蘇。迄今,已有450年的歷史,是全國三大名扇之一。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元代流行響篁扇,明初佩用摺扇多為妓女,明永樂帝令內務府大量製作摺扇, 題詩賦詞,分贈於大臣。明宣宗曾賜扇題詩,“好播仁風彌六合,豈徒懷抱欲清涼”。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民間文人雅士互贈摺扇,表喻友情別意,扇子不再只是端午的特色禮物。自此,摺扇開始有了廣泛的製作,摺扇題詩風靡一時,逐步取代團扇。

端午贈扇的風氣由李世民開創,明初佩戴摺扇多為青樓女子

成都五月為扇市,杭州清河坊有扇街,北京前門有扇莊,至“扇”至美的扇子,可謂盛夏消暑的靚麗風景線。

標簽: 摺扇  團扇  扇子  羽扇  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