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如果沒有揮師伐吳,火燒連營,而是北出祁山伐魏,蜀國會不會一統天下?

作者:由 皮蛋他二叔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1-12-19

感謝邀請

其實我想先說一下。。。關於“如果XXX沒發生,YYY會是怎麼樣”這樣的問題,提問者其實忽略了為什麼會發生XXX這樣的事情,比如本題,為什麼蜀國會揮師伐吳?因為丟了荊州(丟了關羽。。。藉口),為什麼丟了荊州?關羽冒進,揮師北伐。。。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歷史走到某一步也絕非偶然,所以。。。對這樣的問題的討論,其實意義不大,個人認為。但是。。。黃繼新同學說:在知乎,認真你就贏了。。。我覺得也挺有道理的,那我們還是來討論一下。。。

~~~~~~~~~~扯淡分割線

首先,既然問的是蜀國會不會一統天下,那我們就來看一下蜀國統一天下的障礙和優勢

優勢一:蜀地沃野千里,糧草充足,人才輩出,這個就不多講了,蜀國後來的人才選拔出了問題,不能重用蜀地土著人才,是很大的失誤

優勢二:西川地理優勢,易守難攻,這個說是優勢也是劣勢,劉邦胸懷天下就能暗渡陳倉橫掃天下,劉禪胸無大志只能屈而降魏,但是不得不說,西川之地利對於蜀國政權的延續是有優勢的

優勢三:蜀國承襲漢室,名正言順,現在看來這一條似乎是個笑話,實際上這一條非常重要,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袁紹調戲的一愣一愣的,袁術稱帝最先被滅,曹操不敢稱帝,荀彧最終自殺,說到底,都是這麼一個原因,而孫劉聯盟也是建立在“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這一名義基礎上的

障礙一:劉禪非創業之主亦非守成之主,當然也有說法是諸葛亮的大權獨攬使得他自暴自棄,不管如何,蜀國後期,諸葛亮死後,軍備廢弛,政治混亂,劉禪本人是有責任的

障礙二:盟友孫權搖擺不定,這個和吳國的既定戰略有關係,孫權本人也不是沒有野心,只是過於保守,待時而動,尤其是後來向魏國稱臣,對於蜀國是極其不利的

障礙三:蜀國內部矛盾重重,這個易中天老師有講過,蜀國和吳國其實都是外來勢力,但是吳國卻能很好的處理當地士族集團和自己原班人馬的利益,很好的合作,不斷有新的人才補充,而且不必為此費心勞神,蜀國卻做不到,蜀地原班人馬對於當地勢力的排斥相當嚴重,比如託孤重臣李嚴就是蜀地土著勢力,後來下場極慘。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敝。

其次,

丟失荊州,蜀國大勢已去

,雖然在丟了荊州之後,蜀國還有益州漢中,但是這時的處境,比劉備一窮二白的時候更要險惡,因為群雄逐鹿的混亂時期已經過去,天下三分大局已定,三個國家互相牽制,都在尋找對方的漏洞,極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國滅身死。這個時候,關羽冒進北伐,使吳國有了可乘之機(赤壁之後,吳國一心要吞併荊州之地),荊州一失,蜀國出荊州向東,出漢中向北(可以參考三國勢力地圖,這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滅魏戰略)的既定戰略宣告完全失敗,而荊州的丟失,又造成孫劉聯盟宣告破滅,局勢就對於魏國可謂極其有利,對於蜀國可謂極其危險。

再次,換個角度,來分析三國魏蜀吳之間的博弈,對於三個國家來說,都有滅掉對方的慾望,但是都不具備憑一己之力滅掉一國的實力,即使有,也會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讓剩下的國家有機可乘,而其中魏國實力最強。對於對於吳國來說,劃江自立,有天塹可守,魏國又過於強大,對於它來說,最好的策略莫過於聯合蜀國,待時而動;對於蜀國也是一樣;對於魏國,也不能輕舉妄動,只能想方設法破壞孫劉聯盟,即使不能結盟,也得先穩住一方。而關羽北伐實在是過於激進,連戰連捷,對孫權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孫權此時也做出了極其不明智的決定:取荊州,這招實在太狠,沒有對蜀吳勢力進行均衡,而是完全打破平衡,蜀國損失極大,同時,聯盟宣告完全破裂。

最後,結論就是,丟失荊州,蜀國大勢已去,但是這個時候還有希望,偏偏遇上劉禪這樣的領導人和諸葛亮這樣的執行者,希望就極其渺茫了,而這個時候,孫權倒向魏國,魏吳已經認定可以先吞蜀國,劃江為界,再統一天下,蜀國已經完全沒有希望,即使想要休養生息,也已經晚了,諸葛亮後來為了緩解內部矛盾的被動進攻,又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因此不論如何,蜀國劣勢越來越明顯,優勢又不能夠利用,統一全國的希望基本上是沒有的

標簽: 蜀國  荊州  吳國  魏國  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