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桃花扇上血如故,人面棲霞和不住

作者:由 中言說·果然愛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4-11

桃花扇上血如故,人面棲霞和不住

——清劇《桃花扇》有感

在中國傳統文學中,《桃花扇》是一部純粹的悲劇戲曲,戲劇中的背景多為史實,以男女情事寫家國情懷。

明代的覆滅本身就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在崇禎末年,饑荒,洪水,蝗災頻發,雖然明代的地主官僚階級的弊病已經足夠深重,但是張居正的改革已經為大明續了命,明末皇帝的懶政導致的宦官專權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在大明如此高度集權的體制下,宦官只是皇帝在臺前的代理人,反倒有點威脅的是東林復社的這些文人,他們權力大,而且明哲保身,中飽私囊,在前線缺乏軍餉之時,崇禎在殿上大罵貪官汙吏不肯捐出軍餉,而在李自成破城之後,搜出的白銀數以萬計。

南明王朝也同樣可以輕鬆的偏安一隅,南明相比南宋所處的環境好的太多,明代200多年本身就一直有兩套班底,南京的班底一直很完備,只是各自爭權奪利,派閥林立,文臣武將各懷鬼胎,弘光帝沉湎酒色,自身也是被擁立上位,而朝中大臣馬士英和阮大鉞忙著賣官鬻爵,武昌駐守的左良玉與他們不和,文臣武將不睦,同時朝中策略也有問題,兵將前往抗擊李自成,而對清廷卻不管不顧,聯虜抗寇。

《桃花扇》裡的男女主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遇於亂世之時,兩人情定,李香君雖出身娼妓,但身懷家國,凜然正義,勸誡丈夫拒絕了阮大鉞的賄賂,之後被小人記恨,在勸左良玉退兵的事上被反咬一口,幸得友人提醒,才得以前往揚州史可法處避禍,而李香君被阮逼婚,以頭撞柱,血濺桃花扇,後昆山折桃花汁於扇上做桃花扇,轉交侯生,侯生得扇,思念香君,遂至南京相見,卻被阮羈押入獄,之後南京陷落,侯生得出,在棲霞山避禍,兩人在經壇偶遇,相擁而泣,互訴舊情,卻被道士點醒,家國不存,卻割捨不下風月之情,兩人頓悟,雙雙入道。

《桃花扇》的立意很高,著眼於家國天下,以小見大,滿清的統治對於漢族人民而言,總歸是心有芥蒂,南明有著大好局勢,卻被一群佞臣賊子不過兩年就搞掉了,孔尚任作為孔子後人,精通音律,從小在父輩耳濡目染之下,忠君愛國的思想根深蒂固,這部戲劇在今天人看來已是難以理解,在這些明亡之後思念故土的人看來,是不可多得的感情共鳴,

李香君美貌端莊卻深明大義,雖出身娼妓卻不卑不亢,恪守禮道,侯方域不諳世事,卻明白大是大非,用情至深,阮大鉞狡黠奸猾,是政治投機人物,其他如蘇崑山等都是感情自然流露,也無人生大抱負。

《桃花扇》的作品經典在於作者探求人生的意境比以往更深,以往的作品歸結於個人性格的悲劇,有的歸結於社會現實的悲劇,而作者於亂世之中跳脫出來,看到了歷史的必然性,在閱讀中,我可以感到作者對每個人都給予了一種不可改變的宿命感,甚或最後兩人的選擇,不是最終下山成為清朝的子民,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選擇留在山上,清心淨欲。這種宿命感我們很難體會當時人的心境,但是這部戲劇的偉大之處恰如它將男女的愛恨別離與王朝的興衰更替貼合的如此緊密,他們宿命般悲劇的愛情正如南明宿命般的滅亡一樣,雖危難卻充滿希望,正如兩人新婚燕爾,無錢卻可享樂,之後的政治鬥爭將他們拆散,也將南明朝廷拆散,到最後南明王朝覆滅,他們的相逢也難再回從前,這是一種宿命般的無力感,深刻在那些人的心裡,是一生錐痛。

歷史車輪下的血如故,而人只是必然的犧牲品,哪有那麼多絕處逢生,有的更多是悲情而已,這是史實,我覺得我們確實需要有勇氣面對這種渺小的無力感。

標簽: 桃花扇  宿命  李香君  南明  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