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現代煎藥機的利與弊?

作者:由 匠心匠人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4-27

中藥湯劑是臨床治療常用的劑型,歷代醫家都很重視湯劑的煎法。明代醫家李時珍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清代醫家徐靈胎也指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效之不效,全在乎此。”

中藥的煎煮過程,其實就是進行中藥化合的一個過程,在一切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煎藥的火候——時間和溫度就成為了關鍵,如果時間和溫度不能有效地使藥物充分釋放出有效成分,不能使有效成分進行有機地結合,不能使一些苦劣中藥的氣味得到適當的蒸發,那麼煎成的藥液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勢必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

傳統方法煎藥,分常規煎法和特殊煎法,一般是使用沙鍋或陶瓷鍋,無論用火或用電,也無論用武火或文火,煎藥過程中一般都需要保持在98至100度水溫的開鍋狀態下(以低海拔地區為標準),這個溫度再透過合理的時間,藥物的有效成分才能夠充分地釋出,氣味才會得到適當的揮發,並透過高溫化合產生其所要求的藥效。

幾千年來,由於煎藥的器具和方式方法早已成為煎藥的標準,勢必對中藥處方產生重大的和決定性的影響,中醫多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開方的,局方、驗方中各味藥配伍的比例關係,以及中藥的炮製,都是與這個傳統煎藥法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局方、驗方和處方的配伍標準是建立在傳統煎藥法上的,如果改變煎藥法,比如使用不同於傳統器具的煎藥機,就應該考慮各味中藥的比例關係和炮製規格與煎藥機是否適合的問題,還應考慮如何處理特殊煎法的問題。因此,煎藥器具的功能應該適合藥方的要求,而不能讓藥方去將就煎藥器具。

由煎藥機取代傳統方法煎藥可以說是中醫中藥史上的一次較大改革,從直觀上看,或以現代藥理來評價,煎藥機的出現是個進步,研製煎藥機的人們可以從藥物有效釋出率、煎藥週期、衛生、方便、保質期等方面對煎藥機大加讚譽和宣傳,然而,他們卻不該忽略藥方與煎法歷史形成的聯絡。

煎藥機的型號比較繁雜,在效能上大體分兩種,一種是採用高溫高壓的方式煎藥,一種是採用低溫低壓方式煎藥。這兩種煎藥方式具有下列共同點:真空負壓、揮發少、氧化少、煎藥時間短等,因煎藥時間短和無足夠的氧化過程,所得的藥液在顏色和味道上與傳統煎藥方法所得的藥液相比,相對要清淡的多,其藥效不免會受到影響。

高溫高壓下,藥性分子容易造成不合理的破壞:無氧化過程,難免會造成某些藥性化合後產生異化;沒有合理的蒸發,勢必把一些需要揮發掉的廢氣保留在藥液中了,不但會使藥味變劣,而且會破壞所追求的藥效。

低溫低壓下,因溫度的原因,某些藥材裡的有效成分是不能得到充分釋出的,有效成分之間也不會產生好的化合效果,這樣的藥液只能算是藥物成分的混合液,不能算是經過充分化合反應的中藥藥液,其療效勢必要大打折扣的。

煎藥時應保持一定的開放狀態,水溫要保持開鍋的狀態,應讓藥液得到充分的氧化,讓氣味得到適當的揮發,讓各種藥味得到充分的化合。藥液煎好後,應進行過濾沉澱和高溫殺菌,然後使用包裝機包裝,這樣既保證了質量和藥效,又能保證衛生和延長貯存時間。

由於中藥方的傳統配伍原則與煎藥法的統一性,由於非傳統的煎藥法可能會使藥劑的療效發生異化,因此,只宣傳煎藥機的優點是不妥的,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它與傳統煎藥器具的利弊。

煎藥機是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需要正視,需要以中醫藥理去看待、改進和完善它,而不應片面地用西醫理論去解釋中藥的藥理和煎藥法的利弊。煎藥機與傳統煎藥法的孰是孰非?應以療效而不應以成分化驗來分辨,更不能以理論來想當然。

標簽: 煎藥  煎藥法  藥液  中藥  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