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關於長城那些事

作者:由 新思想新青年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8-24

相信很多人比較熟知的是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事實上長城的修建要早於秦朝

1.先秦長城

早在

西周時期

,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

春秋戰國時

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

楚方城

”,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

諸侯互防長城

”,用以自衛

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

拒胡長城

”,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

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關於長城那些事

關於長城那些事

2.秦長城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南侵,在

秦、燕、趙

三國所築長城基礎上,歷時九年

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鴨綠江(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東南部地區)共築萬餘里

,故史稱:“萬里長城”。即使在擁有發達現代科技的我們看來,萬里長城依然堪稱奇蹟。萬里長城之所以被稱為奇蹟,就是因為它無與倫比的壯闊和同樣無與倫比的修築難度

秦長城絕大部分都位於北方邊疆地區

,這裡人煙稀少,且多築於高山峻嶺之中,條件極為艱苦。被徵發的200多萬勞動人民,完全是靠雙手一點點的在崇山峻嶺之間完成了這個建築奇蹟

修築長城的過程中,絕大部分材料,包括石材、木材、粘土、牆磚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或由附近郡縣提供。被徵發的200多萬人勞役,沒有工資,也沒有休息日,完全是強制義務勞動。

雖然,卻歷史意義巨大,在此不多

贅述

關於長城那些事

3.漢代長城

漢長城的修建包括兩項工程,一是重修秦長城,繼續使用,同時也對燕長城東段進行了修繕;二是在長城外增設複線——“外城”,並建邊城、障城、烽臺。

西漢初年,由於國力所限,劉邦在其稱帝后二年(公元前201年)曾下令“繕治河上塞”,以秦長城作為防線,並一直沿用到漢武帝初年。漢武帝時期,國力允許,漢武帝在打擊匈奴同時,先後從元朔二年至太初四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01年)期間,4次修築長城,先後派衛青、趙破奴、李廣利等人修築了陰山、酒泉、玉門關、羅布泊等地的長城。

漢王朝修建的是一條西

起甘肅敦煌西,北至內蒙古南部,東至朝鮮平壤南,長達1萬多公里的“外長城”

它是一條以壕溝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組成防禦工事的“外長城”,在漢代書簡中被稱為“塞”。漢長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則用沙子和石子。或鑿石壘牆,或取土夯築;而在沙漠雜以蘆草和柳枝層層疊壓而成,並在外長城各樞紐建立要塞,駐紮裝備弩機和長戟的騎兵巡邏。漢武帝在此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

關於長城那些事

安西境內現存漢長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處。東起玉門蘑菇灘,沿甘新公路南側,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與敦煌境內的西鹼墩相連。這些漢長城及沿線的城障烽燧,是漢代河西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稱中國儲存最為完好的漢長城之一。

4.明長城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

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清代到現在稱作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明長城用材與秦長城相似,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淶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明長城屬於明太祖所設的北方三道防線的最後一道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上費時最久,工程最大,防禦體系和結構最為完善的長城工程,它對明朝防禦掠擾,保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定,開發邊遠地區,保護中國與西北域外的交通聯絡都起過不小的作用

關於長城那些事

長城的作用

城牆防禦的根本不是牆,而在於牆內的人。是人依託於城牆進行防禦,而不是城牆建築本身的保護,不然即使再厚再高的城牆也會被人所攻克。而對於長城而言,其長度意味著,絕不是讓人站在上面對敵的,它更多地是一種緩衝和人為增加戰略縱深的作用,

遊牧民族的騎兵在沒有長城時可以長驅直入,而有了長城就可以在守好重要關隘的時候,減緩遊牧民族入侵的步伐,從而便於長城內側的人有足夠的時間集中力量反擊及轉移人和物。

長城,根本的作用是用來預警及延緩遊牧民族騎兵南下,為我們的人拖延時間。

除了禦敵,還有

攻敵作用

:以長城為依託與敵進行作戰,是長城的另一主要作用,軍隊並非在城牆上對敵進行防禦戰,而是在長城內外都有軍隊駐守,可以良活機會的與敵進行戰鬥

以及運輸作用。

長城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為保障一線部隊的後勤供應,長城就成為最好的運輸公路,可以依長城地勢,採取各種方式來進行後勤保障,以保證一線部隊在人員、物資上的充促

標簽: 長城  修築  防禦  秦長城  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