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作者:由 老街味道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1-13

前言

黃庭堅評價韓愈作文杜甫作詩的時候,曾經這樣說:

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人能為文章……。。。《答洪駒父書》

其實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黃庭堅有一首五言律詩,就被金國詩人王若虛批評說:

以予觀之此,乃俗子謎也,何足為詩哉!《滹南集》

這是哪裡是詩呢?這簡直就是俗人設計的謎語呀!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一、五言律詩猩猩毛筆

如此引起王若虛憤慨的是這首詩,《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

愛酒醉魂在,能言機事疏。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

物色看王會,勳勞在石渠。拔毛能濟世,端為謝楊朱。

這首詩沒有什麼特別生僻的字,但是讀起來卻感覺霧裡看花,好像隔了一層什麼東西。

錢穆父叫做錢勰,中書舍人,在出使高麗時,他帶回來一支用猩猩毛作的毛筆。於是寫了一首詩,黃庭堅就唱和了一首。

很明顯,這是一首詠毛筆的詠物詩。但是為什麼明明是中國字,我們卻看不明白呢?就是因為這首詩中句句用典,不瞭解這些典故,讀者連黃庭堅是在罵人還是表揚人,都搞不清楚。

王國維曾經在《人間詞話》中,說過“隔與不隔”的想象,這首詩就是因為“典故”而造成“隔”的典型案例。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二、玩物喪命的猩猩

黃庭堅這首詩不僅僅簡單地詠毛筆,而且特別說明這是猩猩毛做的毛筆,因此前四句用典,不離猩猩二字。

1、愛酒醉魂在,能言機事疏。

《唐文粹》載裴炎《猩猩說》:

猩猩在山谷間,數百為群,人以酒設於路側,又喜著屐,里人織草為屐,更相連結。猩猩見酒及屐,已知里人所設,又能知設者祖先姓字,乃呼名罵雲:“奴欲張我。”舍之而去。復自再三,相謂曰:“試共嘗酒。”及飲其味,迨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為人所擒獲。刺其血染毳罽,隨鞭棰輸之,至於一斗者。

猩猩們雖然知道飲酒危險,穿上鞋子就跑不掉。但還是忍不住喝了酒,穿上鞋,結果被人活捉。這就是黃庭堅第一句“愛酒醉魂在”的背後故事。

《禮記》:“猩猩能言,不離禽獸”。《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這就是第二句典故的出處,意思是猩猩雖然會說話,但是不能保守秘密,不可信任。

2、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

《猩猩說》的故事裡,說了猩猩明知道危險,還是喜歡穿鞋。用典,一定是甲乙雙方有共同點。因此黃庭堅把阮孚的典故給猩猩用上了。

《晉書·阮孚傳》中說阮孚非常喜歡“屐”,而且能親自制作。曾嘆息說:“未知一生能著幾兩屐。”

五車書出自《莊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你猩猩活著的時候,就算你喜歡“屐”,可是還能穿多少雙呢?你值得為此付出生命嗎?

結果是什麼呢?

因為猩猩修養不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喜歡飲酒穿鞋,明白道理卻不規避危險。結果丟了性命,毛髮被製作成了這支毛筆。

“身後”二字,出自晉朝張翰的名言:“使我有身後名。”猩猩呀,還有個好訊息,你這支筆,可以寫很多的書呀。猩猩喜歡這身後的名聲嗎?

這個猩猩估計很冤,不知道被人用什麼手段剪了毛做成筆,還要被詩人嘲諷一遍。沒辦法,缺少話語權就是這麼倒黴。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三、作人的道理

前四句,黃庭堅把猩猩當作了反面教材,好好批評了一番,人生事業這樣做不行喲。後面四句,正能量來了。

1、物色看王會,勳勞在石渠。

王會不是人的名字,是指周王大會諸侯以及四夷。《逸周書·王會》:“ 成周 之會,墠上張赤帟陰羽。” 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四夷也。”

物色,訪求的意思,王會,有四夷、國外之意。這支猩猩毛筆來自於外國。

石渠:漢代皇帝的圖書館。毛筆的功勞在於著述,可以豐富圖書館。

2、拔毛能濟世,端為謝楊朱。

《孟子》:“楊朱氏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楊朱,戰國時期魏國人。其學說主張重在愛己,不為外物所累。黃庭堅說,真應該告誡一下這個楊朱,拔一毛就能讓天下人得利,他也不肯作。他的行為呀,還不如這個猩猩呢!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四、用典與詠物

可以看出來這首詩句句用典,但是這些典故稍微有些生僻,因此王若虛批評說就像猜謎。

王若虛是金國進士,國史院編修官,作為金末元初的著名學者,他都認為這些典故用得有問題,何況普通人了。

好的詠物詩詞,往往要賦予所詠之物以生命力和人格精神,因此會用擬人的手法。同時,也會用一些人物典故,例如這首詩中,用了楊朱、張翰、惠子、阮孚等人的故事。

黃庭堅詠的是毛筆,因為毛筆是猩猩毛製成,因此將毛筆加入了活物猩猩的因素,接著又給與猩猩以人類的特點。最後,又將人類與猩猩對比,襯托出這支毛筆的珍貴。

黃庭堅詩詠猩猩毛筆,後人評價,這是猜謎不是作詩

結束語

王若虛雖然批評黃庭堅的用典如猜謎,這首詩的用典也有很多讚譽之聲。

例如楊萬里就認為黃庭堅”誦詩之多,擇字之精“。所以”久而自出肺腑,縱橫出沒“。清朝的紀曉嵐也說:“點化甚妙,筆有化工,可為詠物用事之法。”

雖然理解起來有點費勁,但是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寫猩猩毛筆,誰還能找到更合適的典故嗎?恐怕不能。

而且,讀書少的話,作詩很難找到合適的典故,作詩少的話,技巧生澀,也很難將這些典故有效地點化使用。

@老街味道

嶗山原來也叫做勞山,和唐詩中的勞勞亭與勞勞山有什麼區別?​

標簽: 猩猩  毛筆  黃庭堅  典故  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