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作者:由 同樣藝術與收藏平臺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2-16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作品】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

北宋末南宋初畫家。南宋初期畫壇盟主,兩宋山水畫的承前啟後者,南宋山水畫風的奠基人。宋高宗最愛其畫,稱其為“宋之思訓(李思訓)”。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李唐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

晚年去繁就簡,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繪畫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此幅畫作與郭熙的《早春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我們今日便賞析宋畫三大精品之一的《萬壑松風圖》,一同領略李唐畫中的宋朝山水。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李唐這幅畫繪於宣和六年(1124年),是李唐約58歲時在北宋畫院時所作。

此時宋朝雖然結束五代十國的割據狀態,但是被後晉割讓給遼的燕雲十六州一直未能收回。國家此時雖然統一了,但疆土卻相對於漢朝與唐朝時大幅縮小了。

而李唐是一名“愛國主義”的畫家,他面對此時的宋朝處境感到無比的憂憤抑鬱,他想恢復宋朝當年的榮光,想把自身的一腔愛國熱血拋灑在這宋朝的河山中。

在他心中奔躍著愛國的熱血,在他思想中,想的是復國大計,他的情緒是剛猛的。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所以,出現在他筆下的是剛性的線條,急促的頓挫,猛烈的大斧劈皴,而不是柔弱的清淡的萎靡的線條。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在構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採取遠景山水和突出山水區域性的構圖方法,突出主峰,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畫中主峰佈置於畫幅中央,左右伴隨著高低錯落的雲峰。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皴法是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的畫法。畫時先勾出輪廓﹐再用淡幹墨側筆而畫。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表現山石﹑峰巒的﹐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捲雲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現樹身表皮的﹐有鱗皴﹑繩皴﹑橫皴、錘頭皴等。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而“大斧劈”皴是李唐所創作的一種山石皴法,李唐則用此皴法創作出《萬壑松風圖》,他用此技法來展現不同的石質。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畫作中的山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為了表現“萬壑松風”的感覺,畫家不僅刻意設定了中間一片蒼勁松林,畫面的其他位置也畫以各種長松,與主體松林產生呼應。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整體看,這畫與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頗有相似之處,但李唐的作品於雄壯之外更加一層蒼勁,使得主題的表現更為有力。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李唐(宋) 尺寸:縱188。7cm 橫139。8cm 現收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名畫賞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萬壑松風圖》

標簽: 李唐  萬壑松風  山水  南宋  斧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