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作者:由 曄曄匠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3-02

點對焦和區域對焦有什麼不同

繼上一篇文章《如何減少駕駛注意力分散》之後,陸陸續續看到了一些相關的理論和值得借鑑的例子。儀表和HUD是開車過程中最高頻檢視的地方,因此相關的探索也比較多。以下是我這個階段的一些理解,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焦點區域的設計

通常,駕駛者在駕駛時需要時刻觀察前方路面情況,當需要獲取儀表或HUD上的車輛或導航資訊時,需要快速掃視至特定位置,獲取資訊後,再快速將視線回到路面。

若將過程分解,可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腦補資訊定位過程

我要找的資訊在哪裡(策略類的判斷可能需要獲取多個子資訊)?先判斷下當前儀表裡有沒有我要的資訊(為了判斷可能已經快速看過儀表一次了)?我大概多快可以看到這些資訊,分析當前駕駛環境並判斷什麼時機去看?是否需要額外的操作?

更多的使用經驗和駕駛經驗可以縮短這個過程,並減小複雜任務對注意力的佔用。但對於新手司機或是一些女生來說,光是腦補預判這一步就已經讓本來就緊張的開車過程更緊張了。

2️⃣分辨資訊過程

在快速掃視的過程中快速找到資訊的位置。若資訊可讀性差或任務複雜,有時可能需要多次掃視才能完成。

3️⃣資訊獲取過程

透過視覺、聽覺等方式get到具體資訊。

4️⃣資訊理解過程

理解資訊或分析多個子資訊後轉化為實際需要的資訊。

在這個過程中,消耗的時間或累計消耗的時間越長,危險係數就越高。在通常的設計中,有些步驟可以透過簡化介面資訊、改善資訊佈局、減少操作步驟、資料視覺化等方式來縮短過程消耗的時間,甚至去分析需求嘗試根據當前場景智慧顯示可能需要的資訊。

在2015年ustwo Auto與Car Design Rresearch關於儀表設計的合作研究

[1]

中提出了幾個儀表設計原則,我覺得還是很值得借鑑的:

1。Adaptive hierarchy of elements based on action and user behaviour, agnostic to display

2。Insights through visualisations, not just raw data

3。Designing visual feedback by thinking in time

4。Understand the contextual relationships of elements

5。Considered design – both beauty and the brains

示例:

資料視覺化

[2]

—— 使用顏色、動態的圖形來展示速度和速度限制時,駕駛者更容易識別和理解。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地圖外側的圓圈是速度的視覺化。當兩個進度條在頂部重合時,代表達到速度限制。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速度被視覺化成為一條直線,限速值顯示在中間,當超速時直線變為黃色且中間段變粗。

讓複雜資訊更簡潔易懂

[2]

——用動效等方式連線多個資訊,將複雜的資訊和邏輯簡單明瞭的呈現出來。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HUD中顯示混合動力汽車耗油耗電的狀態和活動

更多示例參見原文:

Heads Up! Designing Meaningful Car Windshield Displays

餘光區域的設計

對焦點區域的設計最佳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易用性,但侷限依然存在,那就是視線焦點從路面移開所帶來的危險性。即使是把資訊放在了離路面最近的地方——HUD,注視焦點的轉移和變焦時間仍然存在。待AR-HUD真正大規模運用,這一問題可以大大改善。即便到那時,對於車內顯示的設計,餘光區域的設計探討仍然具有意義。

有駕駛經驗的人可能都體會到,眼睛注視路面時,視線的餘光可以很容易注意到車內紅色閃爍的警示燈或是車速表指標的大概角度。《設計心理學·未來設計》一書中提到,人的中心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把其他次要的資訊放在注意力範圍的邊緣,可以留意到更多的事情。專注於感應邊緣資訊的大腦部分巡視著這些資訊,能夠傳達資訊但又不造成過分負擔。人在駕駛觀察路面的同時,可以餘光感受周邊的資訊、聽到旁邊乘客的聊天、過減速帶時可以感受車子的震動……這些都是邊緣注意力的作用,幫助駕駛者判斷周圍環境,但又不影響全神貫注的駕駛。

因此,遵從安全原則和最短視線移動距離及時間的原則,在餘光所及的區域直接傳遞資訊,提高餘光模糊視線下的資訊可讀性,是在設計儀表/HUD時提高駕駛安全的一個很巧妙的設計切入點。眼動識別技術剛好可以輔助這一功能的實現,判斷使用者注視的是路面還是儀表/HUD,從而提供適合餘光區域讀取的資訊,還是聚焦時讀取的資訊。

示例:

模糊狀態下仍有辨識度

[2]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儘管UI已經模糊不清,但重要資訊,比如車速過快仍然可以識別。

ustwo Auto與Car Design Rresearch的儀表設計研究

[1]

研究中他們也嘗試用持續的動效設計、顏色等元素,以一瞥就可以注意到的方式,來吸引駕駛者關注比較critical的警告資訊。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詳見原文連結:

USTWO REIMAGINES THE IN-CAR CLUSTER

Polestar Precept Concept的儀表設計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在儀表的設計中,透過監測駕駛者眼動情況,區分餘光和注視兩種情況下的設計:

當用戶看路面時,儀表顯示變暗以減少注意力分散,資訊精簡併放大顯示,在餘光模糊區域裡也可以辨別;

當用戶掃視至儀表時,變暗的螢幕增加亮度以提高易讀性,並提供更多使用者可能需要的資訊;

如果使用者花過多時間看儀表而不是前方道路時,系統將發出警告。

儀表&HUD設計∙對焦點區域和餘光區域的區別設計

Polestar儀表融入眼動識別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5984514243190784

除了裡面運用到資訊量、字號的變化,還可以考慮結合顏色和動態視覺元素的變化,以及更豐富的場景運用。當然,既然是餘光區域,則不能過度設計,應只對當下最重要的資訊,以自然恰當的對映方式進行資訊適當的突出。

汽車HMI的設計和其他產品設計的一個不同之處,是對駕駛複雜環境、駕駛者生理及心理變化的關注和對駕駛安全的一種責任感。曾經追求的設計中的“小而美”在這裡變為“小而重要”,每一個設計上的微妙考慮,都是邁向我們心中理想的汽車互動設計的重要一步。

歡迎交流指正,轉載請聯絡本人。

標簽: 資訊  設計  儀表  餘光  H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