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作者:由 Rax Xu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4-02-10

在觀看1月新番《Space Dandy》時突然想談談這個話題。

熟悉Beethoven和Brahms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作曲理論中的“動機式發展”,這是一種橫向上的發展手法;而我今天要講的“動機式組合”同樣包含了縱向上的音樂結構思維在裡面。這種思維在中國流行音樂中還較少見到,因為中國流行音樂主要都是以鋼琴或吉他為主的抒情流行歌曲(近幾年有所改觀),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我所謂的動機式組合,意即

在確保音樂有主線的情況下,其他的伴奏聲部各自呈碎片一樣的動機形態加以拼貼組合形成整個伴奏聲部。

其實嚴格來說,動機式的組合在古典音樂裡面就有所出現,比如我曾經提到過的Mahler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這裡面畫框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看做一個相對獨立的動機,Mahler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主題,這裡其實你會發現並沒有一個很明顯的主線。

不過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與古典音樂不同之處我認為有:

古典音樂中很多體裁受演奏限制,聲部豐富度並沒有那麼高,大多數時候只有三個聲部。從時間上來講古典主義時期的相對更加單調一些,越往後越複雜;

現代音樂在這種組合中極大地在節奏方面突出了個性,每個動機在節奏上的獨立性相對於古典音樂中的伴奏聲部來講要高;

現代音樂在這種組合下音色的對比度比較大,所以你聽起來會覺得元素很豐富。再加上現代音樂的音色庫遠甚過古典音樂,這個特點就更加突出了。

Anyway,以上都是一種粗淺的印象流概括,最終還是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現代音樂的這種作曲思維應當不是主要受古典音樂的直接影響。

最終我們還是得回到電子音樂。關於磁帶技術發展與pattern的那些亂七糟八的歷史我不瞭解也不想贅述,至少我們今天可以再FL Studio這樣的音樂製作軟體裡看到這樣的畫面: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這就是一個pattern的編輯介面step,每一個軌道代表一個loop,這個loop可以是某件樂器的單音,也可以這件樂器的連續幾個音,也可以是多件樂器的單音,總而言之它是一個小的音樂片段,就像碎片一樣貼在這個step裡,然後組合成一個大的parttern。

我在本篇文章裡要討論的是一種思維,因此我所謂的“動機”式組合的“動機”和曲式學上的“動機”不完全是一回事,包括pattern和loop哪個結構等級更高我也沒追究。詞彙的定義請交給音樂學家,我在這裡只想談談這種思維和它帶來的效果。

另外想再說下,一下對樂器的聽辨不保證完全正確,不過肯定都是比較接近的。

ビバナミダ 歌曲

所以我們再來說說《Space Dandy》的OP吧,開頭就基本體現了我今天的中心思想,不過我們還是從17秒開始更具有代表性。一個Electric Drum+Synth Bass作為主線墊著,然後其他又出現了哪些聲音呢?比較清楚的是偏左的Clear Electric Guitar,Cowbell,Slap Guitar(也有可能是Slap Bass),只有兩個音的Synth Strings等等,而這些聲部沒有一個是有較長線條的伴奏語言出現的(Slap Guitar都算出現得比較多的了),都算碎片式地出現著。

而到了這首曲子的過渡以及副歌部分,1分41秒,Pad出現也使得其他很多聲部消停了不少,形成對比。

めいあいへるぷゆー? 歌曲

這首紅色主旋律政府公務員番《Servant Service》的OP也是一個典例,我覺得它的複雜程度超過了剛才這首。除卻一些電子音色(這就夠多了= =),你還能聽到飛速的Piano,右聲道偶現的Vocal,Funk Guitar,過渡段的Accordion(前面也有,不明顯), 出現在即將到副歌部分Country風的Acoutic Guitar(TVsize Version裡沒有後面那段solo),Xylophone等等等。整個曲目營造了一種歡快活躍的氣氛,配合OP二三次元互動出現、各種岔子亂檔子事兒的畫面風格,簡直就是相得益彰,也完全符合該部動畫嬉(jie)戲(cao)搞(diao)笑(jin)的基調。

staple stable 歌曲

來一個不以電子音色主打的歌曲,它不是很典型,曲目是《化物語》的戰(wo)場(ben)原(ming)角色OP。前奏部分就已經很明顯了,左聲道的Distortion Guitar,右聲道的Acoutic Guitar,中間非常小的民族鼓(暫時搞不清是哪個民族的什麼鼓= =)等等。

之前已被辭掉的畫外音:誒誒我怎麼感覺作者是因為戰場原才把這首歌放上來的??!!

Dead Freight

包括我在這篇專欄隱藏在《絕命毒師》之下的音色世界裡談到的這首《Breaking Bad》的背景音樂也體現出這種思維,這是一首基本上純電子的曲目。

在現代音樂裡,打擊樂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多數曲目裡,打擊樂必不可少。所以如此重要的一個聲部,如果在節奏與音色上有足夠成功的設計,必然為全曲增色不少。

因此在很多時候,打擊樂聲部呈現出多層次的形態,就好比打擊樂聲部不止一件樂器演奏,不止一名樂手在工作。

因此你來聽聽看,這首曲目一開始的打擊樂聲部有多少層呢?

依我之見,一共有 4 層。

因為沒有什麼樂音,所以開頭幾乎所有的聲音都可以算作打擊樂聲部。

節拍為 4/4 拍一個小節,大致按照頻段上從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有:

每小節出現一次的大鼓;

每一拍上出現的合成貝司,前兩個比較短促,後兩個略長並運用了 reverse 效果;

以八分音符為律動的聽起來非常沙啞的聲音;

感覺隱藏在沙啞的聲音背後的一個民族鼓,並不是很突出。這個音色應當是出現在主題曲中,前面提到過的那個鼓。

由此,足可見打擊樂聲部的層次之豐富,卻又互為配合,相得益彰。

這種把伴奏處理成碎片的做法毫無疑問會大大擴充套件音樂的空間,自然能提升結構的豐富度。

且不論20世紀之前的輝煌成就,即便是近百年來前人們也為我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流行音樂風格。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的思維與這個有什麼聯絡呢?我們再回顧一下上面的曲目,雖然都是以電子主打,但是ビバナミダ包含了Funk元素,めいあいへるぷゆー?包含了Country元素,staple stable包含了民族音樂元素。也就是說,“動機式組合”的作曲思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夠將許多風格糅合在一起也不顯突兀,這可以說是未來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現代音樂中的動機式組合

【蝦米主頁,歡迎踐踏】

標簽: 聲部  動機  音樂  Guitar  打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