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作者:由 如來神掌哦耶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3-02-04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東西方文明初始,重商主義都一樣,為何後來社會屬性完全不同

【摘要】當我們論述東西方社會最大區別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叫做,東方為政權社會,西方為金權社會,那麼這一切如何發生的?就值得我們思考了!

此文將從地理環境、經濟比重、政治態度、文明趨勢、人口構成、城市化率,等各種方面論述這個問題,並延伸時間線到大航海時代開始後東西方文明的異同!

按照社會發展及生存力發展而言,商業活動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沒有商品及經貿的交流,財富不能流通,就沒有財富的增值於疊加效應,也因此商品經濟發展的最大助推力源自銀行和借貸業的興起!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商業活動是財富增值的最佳辦法

銀行和借貸業的興起,將原本的存量資金,變成放大資金,以助推經濟發展,這也是現在無數國家借貸發展,無數個人借貸發展的根源!

這是現在的情況,那麼在文明之初,東西方的區別源自哪裡!

一:不同地理環境,生產力水平造成的商業生產活動差異化

首先:文明看看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的情況!

按照現在地理認知,希臘地形就是典型的資源貧瘠地區,丘陵為主、水源不足、森林覆蓋小,礦藏缺乏、由此必然引申出的就是可耕地不足,直接結果就是糧食產量不高,不過因為瀕海優勢,就給了希臘文明天然良港。

有了港口,就有了對外金融條件,也因此,希臘文明一出現,就有了貿易需求,原因很簡單,產出不足,為了生存必須外貿。他們進口埃及的小麥,進口黑海地區的羊毛,然後進口工業原料,進行加工之後出口,換取進口的資金!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地裡差異造成的經濟發展區別

可以說,希臘是世界上最早的進口初級生產資料,換取生活必需品的國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古希臘人必然選擇就會是施行重商主義,而且為了保證工業品的競爭優勢,對科技發展也會特別重視,目的無非是為了保證商業品的競爭力。

這一切和現在的西方世界何其相似啊!

除此之外,就是殖民擴張,目的也是為了生存,還有更好的貿易!

基於生存需求,他們擴張農業殖民地,為了貿易需求他們建設貿易殖民據點,軍事保護貿易,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貿易安全!

其次:我們看看中國的地理環境以及對商業發展的影響。

於文明出生點而論,中原文明和希臘文明比無疑是佔有優勢的。

中國文明的發源地,是廣袤的黃河流域,他的特色就是沖積平原多,可耕地多,而且因為背靠大河,水資源也豐富!

於早期農業生產而言,這樣的地理條件必然比西方的古希臘文明佔有碾壓性優勢!

在自給自足的小農就經濟長期影響下,對於外貿的需求就沒有西方那麼明顯,而且陸路文明和海洋文明比天生也沒有商業交流的環境,同樣的路程,走海運1天,走陸運5天於交易成本而言,損耗也非常大!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地裡差異造成的經濟發展區別

那麼如何也會有重商的需求出現無非驅動力不同而已!

西方是被迫而為必須如此,為了生存,於是全民參與,而中國則不同,大多數時候都是統治者為了自己的需求而從各地搜刮,引申出的重商政策。

一個由下而上(希臘)一個由上而下(中國)文明的開始,他們的目的都不同!

基於以上地理環境問題,還有生存需要和對於商業態度的問題,就引申到了政治層面的不同施政行為,下面這段就說說這種行為的差異

二:政治需求不同,財政收入的不同比列造成的東西方認知偏差

首先是中國:我們國家是一個堅持農業立國的國度,農為根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也因此才有持續數千年的農業稅出現,農業稅的取消還是在前幾年。

由此可見,這就是農本思想對於國家的影響,而根源不過是稅收問題而已,農業稅長期佔據國家財政收入的大頭!而商業稅,除個別朝代幾乎都被當做添頭!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持續千年的農本思想和農業稅

那麼為何如此?

原因也很簡單,社會生產力資源的佔有比而已,在中國長期以來的封建社會中,商品的發展其實是受到農業生產力限制的,這也是東西方都存在的問題,只不過東方更明顯,農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商業生產的活躍,作為專制的帝國政府,必然會維護國家的基本盤農業,於是輕謠薄賦、減輕田租就成了必然選擇,不僅如此,還有經常免去全國賦稅,比如漢文帝時期,這樣的時期就發生了很多次。

隨著農業稅的減少,在生產力低下時期,為了鼓勵商業發展,當然也會減少商業稅!

這也是中國文明早期西漢時期會重視商業發展的根源,可是隨之而來也有了思想上的問題!

一般而言,土裡刨食的人都比較窮,而行商的人都會比較富裕!

我那麼窮你那麼富裕?

這不公平啊,於是整個社會風氣都在往追逐利益的方向發展。人人嚮往商業。商人的地位也因此空前提高,無數人以求富為己任,那麼禮教是什麼?

窮人以富人為榜樣,都想做生意,讀書人也不在讀書而是“去文學而趨利”。商人階級的崛起,必然會造成社會思潮動盪,進而影響國家根本的農業啊。

失去了根本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也因此才有了後續的打壓商業的行為出現,漢武帝的鹽鐵專營,還有打擊豪商,遷徒豪商富戶去茂陵,斂財是一個目的,其實本質還是為了壓制商業行為的不斷髮展,最後危機國家根本,危機國家穩定!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商人還是讓人羨慕的

簡而言之,我不需要你的稅賦,也不滿意你影響農業,還看不慣你們帶歪社會風氣,你們還有奪權風險,不整你整誰?

那麼古希臘古羅馬相對於中國又有什麼區別,就值得研究了!

其次:古希臘古羅馬對於商業的態度

因為地理環境還有農業生產的制約作用,從文明一開始,西方文明對於商業就和中原文明不同,原因也很簡單,商業是財政收入的大頭。而財政收入決定了政府對於產業的態度,佔據收入大頭的商業,他們就不可能真的去打壓。

不僅不會打壓,反而會積極鼓勵商業發展,目的是為了強國富民和擴大財源。

於是施行對待商業的寬鬆政策成了他們的必然選擇,相對於西漢6%的商業稅,希臘對於進出口貿易的稅賦低的可憐不過才2%。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商業貿易的發展,他們還不斷建立貿易據點,隨著而來的就是建立強大的海軍保護貿易的發展。

後世航海大發現時期的歷史程序告訴我們,這樣的政策其實是西方人的傳統。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西方的傳統來自於此

三、古代中西方對於商業貿易施行的措施,和影響

基於生產力的發展,中西方在早期不約而同都施行國重商政策,他們又有什麼不同,結果又如何!

首先我們看看西方文明:

(1)政府積極配合!

在西方世界,為了保護貿易,政府可以說下了血本去做這些事情,商業活動獲得了極大的軍事力量支援,羅馬對於阿拉伯地區的各個港口開拓,都有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影響,他們不止步於佔據港口,還修建道路,並在沿途設定驛站還有取水點,每個驛站都有羅馬官方提供武裝保護。

(2)給予商業組織特權,商業立法並規範商業活動契約精神。

為了鼓勵商人,古希臘和古羅馬還給予商人特權,承認商業協會的獨立性。

為了保證權利妨礙商業發展,他們會給予商人部分特權,並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商業規則的公平和權利的施行,規範商業和市場契約精神。

“雅典有特別法庭(dicai empoikai)專門處理商務海事案件”。比雷埃烏斯港口和雅典城市市場各有5位抽籤年選的市場監督,保證貨真價實、保障公平交易;糧食市場的零售,要由專門的官員(sitophylakes)負責監督,確保價格平穩,避免有人囤積居奇。

西方對於商業的保護,還有立法的傳統和商業契約精神的由來,就從此開始!

其次我們看看東方文明對待重商主義的態度。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契約精神源自長久的立法和商業薰陶

中國重商主義在漢武帝時期開通絲綢之路時候達到頂峰,為此西漢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長安藁街設有“蠻夷邸”專門招待外國商人,在西域地區設定西域都護府,保證商業貿易路線的安全。

可是也僅限於此了,原因也很簡單

(1)絲綢之路的發展,為的是東西方貨物的交流,但是東方和西方情況卻非常不同,東方要發展對外貿易,面對的是廣袤的歐亞大陸,於路程還有時間而言,都是一個及其遙遠的距離,這距離遙遠,就讓他們無法和西方一樣有無數的商隊出現。

(2)因為距離遙遠還有西域的廣大,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就是控制力不足,傳統農業文明的統治半徑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對遙遠地區施行絕對的控制權,於是只能保留各個西域效果,協助西漢政府控制西域,與其說西域都護府是一個行政單位,不如說是一個軍事基地,目的是將西域納入勢力影響力範圍。

(3)因為中國傳統的農業本位思想,就讓中國不可能如西方那有用盡全力去維護商業貿易的發展,農業是基本盤,而商業不過是為了統治者和權貴階層需求產生的附帶品而已,獲取財富是很好,但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的心態一直根深蒂固。

(4)基於以上對待商業的認識,就引申出了這種商業的偏差,其實這樣的商業行為也是一個至上而下的商業行為,是由政府主導進行的商業行為,幾乎沒有私人和民眾參與,就沒有了階級基礎,中國的商業社會商人階級如此產生?

(5)基於商人的不存在,那麼立法也好,規律也好,商業契約也好在中國社會也就一直存在缺失。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絲綢之路的遙遠讓一切出現了變化

由此可見,這就成了現在中國社會和西方社會面對商業還有商人不同態度的根源,而根源從何而來,從地域而來,從控制力而來,從農本思想而來,最後成了固定常態,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四:由以上不同又引發了不同的問題,這問題主要集中在二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商業政策的區別。

第二個就是:城市化程序的區別。

於商業政策而言,西方從古至今,幾乎都秉承著自由貿易的宗旨,當然也會在特定時候施行控制!

早期的羅馬帝國時期,國家很少干涉商業發展,除了賦稅,幾乎什麼都不管,整個羅馬帝國時期,貿易自由政策深入人心,也形成了西方的文化傳統,只是在面臨競爭的時候才會施行部分的貿易保護政策。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金權和政權是兩個方向

最早的銀行業也在古代西方出現,私人銀行盛行一時,這一切都是金權政策的影響!

那麼東方文明史如何做的。

在早期其實和西方類似都是推行相對自由的商業政策,比如西漢初期,國家不會管理所謂的鹽鐵貿易,也不會管什麼山林被開發礦產被開發,也因此曾經有一段時間沒商販們可以“周遊天下”,從事商業活動!

政府僅僅施行相應的宏觀調控即可!

可是這樣的政策施行的時間並不長,在漢武帝時期就出現了著名的“鹽鐵專營”政策,關於國計民生的商業流通全部歸國家所有,國家開始了利用國家權利還有國家資本,掌握商品流通的先河。

不僅如此,面對商人階級的抗議行為,漢武帝還對面進行了徹底的打壓,主要物件就是因為富裕而捐獻併成為官員的豪商貴賈。目的就是消除他們對於政治的影響力。

進而促進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維持國家統治權的穩固!

這一切在當時而言,確實有積極作用,卻讓中國的商業精神缺失,影響了無數後續的朝代,鹽鐵專營成了無數中國朝代的選擇,壓制商業,國家掌握主要商品生產也成了後續的選擇。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漢武帝改革後中國曆代皆如此

以上說完了商業政策的區別,再說下對於人口還有城市化的區別!

在古希臘,羅馬為了保證商業流通,政府積極推行城市化,不斷將村落甚至寺廟改建成城市,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斷像被征服的新民族灌輸城市生活的價值觀,為了鼓勵新城市的發展,他對於原本城市中的權貴階層也是持鼓勵態度,只要你們配合我,那就給你們特權。

於是西方的城市化程序一直優於東方,而各種產業也因為城市化程序,市民化人員的增多,將無數人從農田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因而進一步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

那麼東方政府是如何做的?

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無數朝代都信奉將農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透過農業發展間接促進商業發展,目的無非是為了保證財政收入的基本盤農業稅而已!

不僅如此,他們對於城市化率這個問題,幾乎也是不聞不問,反而有組織的壓制城市化程序,所有的政府對待商業活動要做的事情不過是從市場行為出發,用經濟手段干預物價,調製市場防止哄抬物價,而從來沒有想過透過擴大生產規模進而降低物價。

東西方歷史差異,源自對重商主義態度不同,所以差異由此而來

各朝代城市化率於商業只直觀對比

五:以上所有不同最後帶來的長遠社會影響

(1)西方世界在長期的自由貿易主義氛圍下,形成了一大批的商人階級,他們又透過自己的財富,進而走向政治層面,開啟了西方的金權時代。

(2)為了保護貿易而不斷對外擴張施行貿易據點和殖民地政策,讓他們對於貿易還有利益的追求更甚於東方,於是在航海大發現之後,他們將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事情,在全球又做了一次,進行了一次全球殖民擴張,建立了近代以來數百年的優勢。

(3)脫離於農業本位思維之後的西方,對於商品經濟還有商品貿易的科技含量以及延伸的產品競爭力更為關注,於是西方形成了現代科學觀念。這一切都是基於產品需求導向而產生,根源還是貿易需求。

(4)城市化傳統,在西方根深蒂固,於是無數小鎮小城市出現,將無數農民從農田束縛中解放,最後在產業革命時代,他們的觀念轉變更加快速。

(5)商業氛圍的傳統,也讓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更加活躍,政治訴求更加明顯,最後才有基於金權政治系大民主政治出現於發展。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說不完啊!

那麼我們中國又因為這不同的商業態度有什麼影響!

其實很悲催!

首先:就是金權政治從未在中國出現,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政權國家!

其次:基於農業基本盤之上的思維方式,讓中國人固守土地,最後錯過了無數時代。

再次:沒有商業氛圍的開明風氣,讓中國人的思維也進一步桎梏,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

最後:我們在近代不斷受欺負,都是因為這傳統思維作祟。

最後總結一下:與商業政策而言,西方和東方都有過重商時期,也有過壓制商業的時期,但是基於出發點和參與階級的不同,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結果,也引申出了二種完全不同的文明方向和思維方式,不能說誰對誰錯,只不過在不同的發展階級各有優勢而已。

以上:文不盡意,歡迎各位補充!

標簽: 商業  西方  文明  發展  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