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七種常見的資料分析法(三):對比分析法

作者:由 諸葛io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8-12-03

什麼是對比分析法?

七種常見的資料分析法(三):對比分析法

上面這張圖表是一個常見的柱狀圖,而柱狀圖的作用在於直觀對比各項資料之間的差異。

上面這張柱狀圖是針對9月份各渠道獲客統計的一個對比分析圖表,針對各渠道的下載量、訪問量、註冊量進行對比。

對比要點一:對比建立在同一標準維度上

在這張圖中,首先要關注到的對比要點是各項資料的對比要基於同一維度。這張圖是針對9月份的渠道推廣效果的對比統計,9月份就是第一個對比標準,也就是時間維度。

在時間維度下,後續對比的結果都是基於這個標準產生的,也就是在9月份這個時間範圍內的資料對比,並不能用10月份的資料與這個圖表中的資料對比。當然,除了時間維度,也可以使用空間維度,例如渠道A在1-12月每月的資料對比。無論用什麼維度,對比要建立在一個大的標準下。

對比要點二:拆分出相關影響因素

在時間這個大維度下,我們對各渠道的獲客效果進行了拆分,也就是將獲客效果衡量分為了訪問量、下載量和註冊量。這三個維度的資料作為判斷渠道獲客的標準,從對比中找出各渠道的優劣。

例如透過這個圖表可以看出,渠道A的訪問量最高,渠道B的下載量最高,渠道A的註冊量最高,那麼這樣的對比結果能夠說明什麼問題呢?

我們能夠看到,渠道A從訪問到下載的流失比較嚴重,渠道B從下載到註冊的流失比較嚴重,而渠道C在訪問量、下載量都低於其他渠道的基礎上,渠道C的註冊量與渠道A並沒有相差太多。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假設,渠道C的獲客效果更好,為了印證這個假設,我們可以在影響因素中再加入渠道投放花費這個維度,如果渠道A的高訪問是因為高花費,渠道C的低訪問是因為低花費,那麼基本可以印證這個假設。

對比要點三:各項資料對比需要建立資料標準

在這張圖中能夠看到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渠道B的下載量比訪問量還要高,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在這張圖表中加入了一箇中間標準資料,對各項資料進行了一次標準換算。假設訪問量的真實資料為1萬是,標準資料為1,下載量的真實資料為1千時,標準資料為1,註冊量的真實資料為100時,標準資料為1。

經過標準資料的換算,我們將各項資料放在一張圖表上時,對比的差異化會更明顯。

so,現在明白對比分析法要怎麼做了麼?

對比分析法的維度可以分為同比、環比、定基比等不同的對比方法:

同比:

例如去年9月與今年9月的對比,同比一般被看做是基於相同資料維度的時間同期對比,也可以看做基於時間維度的影響因素對比,例如相同的營銷活動在不同的渠道投放所帶來的轉化資料,也可以看做是同比。

環比:

例如9月份與8月份資料的對比,這是從時間維度的對比,也可以以週期性維度對比,例如第一階段推廣投放了10個渠道,第二階段推廣投放了15個渠道,那麼第二階段與第一階段環比上漲還是下降,進而找出資料變化的原因。

定基比:

定基比是指標對一個基準資料的對比,例如在各推廣渠道中,渠道B與渠道A相比,渠道C與渠道A相比,而兩者的比值是渠道B與渠道C的定基比。

對比分析在於看出基於相同資料標準下,由其他影響因素所導致的資料差異,而對比分析的目的在於找出差異後進一步挖掘差異背後的原因,從而找到最佳化的方法。

標簽: 對比  渠道  維度  資料  下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