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三國時期的真實情況怎樣?

作者:由 祝寒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2-01

三國時期的真實情況怎樣?祝寒2022-12-01 12:33:21

歷史上,三國時代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

這一段時間被稱為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當今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

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是東漢滅亡開始。

廣義一般認為由184年東漢黃巾之亂開始。因為這源自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

三國興亡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並於263年出兵滅漢,兩年後,即265年,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歷五帝,共四十六年。

221年,劉備稱帝於成都,國號漢,建元章武。世稱蜀,又稱蜀漢。263年,魏滅蜀之戰開始,年冬滅漢。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229年,孫權稱帝,遷都建業,改元黃龍。建立吳國,亦稱孫吳。280年,西晉攻下建業,孫皓降,吳亡。歷四帝,共五十二年。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265年,魏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

歷史記載

我們如今對三國時期的瞭解,大多來自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以三國曆史為藍本,編撰的歷史小說。內中人物,故事,情節雖大多為虛構,但歷史發展主線卻是真實的。

由於《三國演義》成書於明代,是提倡正統思想與地位的合法性的時代。作者羅貫中也深受這一思想影響,在寫作過程中,以蜀國為漢代正統。

在作者和歷朝統治者眼裡,劉備、諸葛亮所領導的“蜀漢政權”是皇權正統,代表東漢政權的延續。因此,《三國演義》的故事有著強烈的“尊劉貶曹”傾向。

而另一本常被看作是三國正史的,是晉代陳壽所作《三國志》。後經裴松之注引,確實頗有參考價值。

但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的天下。所以,《三國志》亦受到當時的政治影響,尊曹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為劉備作《先主傳》,為孫權作《吳主傳》。

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

後又經裴松之為其作注,廣採博引,故將《三國志》與《三國志注》綜合來看,已基本可以完整的還原三國時期的史實軼事。而相關的傳說與神話內容補充則可以透過《三國演義》來豐富細節。

三方割據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東漢王朝的大權先後董卓,李傕、郭汜等亂黨控制。而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多個地方軍閥割據,紛爭不斷。

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多方征討,佔據了北方中原大部分州郡。赤壁之戰後,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在立國後有87郡及十二州。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共據有32郡及三州。

蜀漢的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但其變動較大。荊州被東吳奪取後,劉備出兵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致使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後諸葛亮又向南平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後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而三方割據的形勢對人口和經濟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黃巾之亂後,各地連年發生天災饑荒。且其後的三國時期戰爭頻繁,以致大量人口流離失所,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人口數量驟減。而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後,百姓還常常因統治者或戰爭而被迫遷移。

結語

因此,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的確存在。雖然說亂世出英雄,動盪的三國時期也確實湧現了無數英雄豪傑。但畢竟“一將功成萬骨枯”,三國的戰亂紛爭帶來的經濟上和發展上的衰退也是難以彌補的。即使魏蜀吳三國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恢復社會經濟,但其恢復的人口數量卻都不足東漢人口巔峰數值的一半。故三國時期是群雄並起的時期,亦是戰火紛飛,“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動盪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