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定哥獨家乾貨】第二十期:材料題技巧之特點特徵類

作者:由 歷史老師定哥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1-15

一、題型特點

特點就是指某一個歷史事物的特殊之處,既反映了歷史事物的具體性,又顯現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其設問一般含有以下詞語:主要特點、新特點、時代特點、基本特點、共同特點、不同特點(各自特點)等。此型別試題主要透過對個別或群體的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化分析,歸納其個性形態,或找出它們之間本質上互相區別的主要之處。特點、特徵型設問的角度較多,有針對某一歷史現象的設問,也有依託某段材料的設問,還有對歷史知識進行比較的設問。特點、特徵類材料題屬於概括說明類題目。

二、解題思路

1、材料設問針對歷史階段相關問題進行,分2種情況:

如果考察某一個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一般從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等方面歸納,比如“歸納新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特點”;

如果考察某一歷史現象發展的階段特點,可先按時間劃分階段,然後再有針對性的歸納特點。

2、如果材料設問針對歷史專題相關問題進行,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進行思考,比如“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①政治角度→,內部的可以從政治制度、政策、政權更迭、君臣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各民族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進行歸納;

外部的可以從對外政策、外交關係、國際格局等方面分析。

②經濟角度→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經濟政策、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係的狀況、經濟狀況是繁榮還是蕭條、交通設施、城鄉的發展情況、人民生活水平等

③思想文化角度→要注意體現時代特色,

思想方面可以從對人們的思解放作用、對新生事物的推動或阻礙作用方面思考;

文化方面要結合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狀況進行分析思考。同時需要考慮這些思想的內涵、進步性、歷史地位(作用)以及對人們思想的變化所起到的推動或者阻礙作用。

3、如果材料設問針對歷史事物構成要素相關問題進行,主要依據材料,可以從行為主體、背景、時間、目的、過程、內容措施、程度、範圍、性質本質、影響意義等方面進行思考分析。比如“簡要說明17—18世紀英國咖啡館的特點”、“唐代交通發展的特點”;比如戰爭的特點:(1)發起者,主動方。(2)首發地點、戰事發生的主要區域、是否在統治中心或經濟發達地區等進行。(3)戰線推進方向,由境外至境內。還可同理推出北伐戰爭由南至北推進等。(4)時間長短,規模大小、戰役數量多少等。

【定哥獨家乾貨】第二十期:材料題技巧之特點特徵類

三、歷史事物構成要素名詞解釋

1。行為主體→政府、民間、個人、企業、社會團體組織等。

2。背景→某事件發生前是否產生了新的經濟因素、階級力量、是否採用了特殊的方式做準備、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等。比如,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與以往儒家思想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相比,其特點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3。時間→發生時間的早晚、經歷時間的長短、處於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歷史是否悠久等。從時間角度概況特點常見語句有“歷史悠久”(題幹中出現很早的時間或者朝代)、“分階段。。。”、“逐步。。。”(題幹中出現多個階段性時間)、“具有持續性”、“持續時間長”(題幹中出現持續性時間)、“出現在。。。之後”(在題幹中或者教材史實中某個重要時間節點之後)等。另外,如果題幹中出現了多個時間段且每個時間段所描述的史實或事件不具有共性,這個時候可以按階段進行概括特徵。

4。目的功能→為某個階級或某部分人服務、或具有多重目的、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從現實出發、有什麼樣的功能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國運動同屬舊民主主義革命,但從目的來說,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點(從經濟上說,是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道路;從政治上說,是要建立資產階級統治,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相關準備、發生了變化、領導力量的對比、是否一帆風順、最突出的地方、歷史事物的新發展和新變化等。歷史事物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往往能夠明顯地體現出其自身出現的新特點,抓住其新變化的特徵,也是認識特點的有效方法。如果題幹中多次出現政府或者國家某些鼓勵措施,可以概況為“政府\國家推動。。。”,如果題幹中有在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相關內容,可以概況為“根據。。。調整”、“服務於現實需要”、“。。。與時俱進”等。

6。內容措施→產生依據、體現某種思想、側重的方面、包括的方面、實行的辦法等。常見的答案關鍵詞有“措施全面”、“措施具體”、“以。。。措施為主”、“內容廣泛”、“注重。。。”、“以。。。為核心\中心\重心\重點”、“向。。。傾斜”“特別重視。。。”、“服務於。。。”等。另外,如果題幹內容出現了法律或者法規,關鍵詞應該有“透過立法。。。”,若出現具體機構,則關鍵詞應該有“透過設立機構。。。”;若出現了外國或者西方相關內容,關鍵詞應該有“學習西方。。。”、“引進國外。。。”等。

7。程度→完成或實現的情況、是否徹底、有沒有侷限性等。常見的答案關鍵詞有“。。。不徹底”、“一定程度上。。。”等。

8。範圍→包含的地域、領域分佈是否均衡等。一般句式為“。。。從。。。到。。。”、“涉及領域廣”、“影響範圍大”等。

9。性質本質→是否具有時代特徵和雙重性質、性質是否前後發生變化、本質屬性是什麼等。對事物本質屬性進行分析,是把握事物特點的基本方法。例如,德國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是實,民主立憲是虛,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相比,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和軍事性的特點。

10。影響→影響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常見的關鍵詞有“。。。有一定侷限性”、“。。。影響深遠”等。

四、公式分解

特點特徵類=本質(階級屬性)+各方面狀況(指導思想、主導者、目標、內容、方式手段、範圍、地域、領域、規模、速度等)+新發展、新變化(比較)+時間(時間早晚、經歷時間長短)+目的+過程+程度(徹底、侷限性)+因素+性質+地位(最早、首創)+作用+影響(廣泛、深遠、持久)

五、例題精講

例題1。

18世紀咖啡館在英國獲得較大發展。咖啡館作為文明而廉價的公共消費空間,被稱為“便士大學”。咖啡館為招徠顧客,往往會訂購時下流行的報刊供人免費閱覽,館內佈局方便顧客暢談。咖啡館作為資訊交換和流通的理想場所,逐漸成為商界人士的經常光顧之地。為了滿足市場需要出現了不少“專業化”咖啡館,促使專業領域的資訊可以更便捷的流通。一些無權無勢卻對公共事務感興趣,樂於在咖啡館中議論時政的人被譽為“咖啡館政治家”。無論是新聞話題還是政治化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館自由交流。

——摘編自何習堯馮蜀冀《公共領域機制的英國咖啡館和法國沙龍比較研究——以18世紀前期為例》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十八世紀英國咖啡館的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18世紀咖啡館的特點”。

②聯絡所學解題思路,明白此題為“針對歷史事物構成要素”進行設問,可以從內容、行為主體等角度進行分析思考。

③根據材料進行概括分析:

材料“出現了不少專業化咖啡館,促使專業領域的資訊可以更便捷的流通”提到了交流的內容,說明交流內容有一定的專業性。

材料“商界人士……無權無勢……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館自由交流”提到了咖啡館的行為主體,商業人士,底層百姓,任何人,說明參與階層廣泛。

材料“館內佈局方便顧客暢談”

、“咖啡館作為資訊交換和流通的理想場所”、“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館自由交流”涉及到咖啡館討論的一個佈局,說明討論氛圍非常輕鬆愉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交流。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①討論氛圍自由寬鬆;②交流內容有一定專業性;③參與階層廣泛。

例題2。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652年咖啡傳入倫敦,到1663年倫敦有80多家咖啡館。咖啡館首先出現於城市中心,一開始就成為社會精英的聚會場所,是商業資訊的來源,是文學素材和靈感的源泉,也使人們在共同話題的探討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到18世紀,咖啡館也成為中下層民眾的會所。因為共同的興趣和地位,英國咖啡館分化為文學交流、學術和科學交流等各種咖啡館。17—18世紀的英國“報刊革命”中,報刊湧入咖啡館,作為書報閱讀之地,咖啡館對顧客的惡行有嚴格限制。

——摘編自張佳生《從啤酒館到咖啡館:近代英國公共空間的文明化》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7—18世紀英國咖啡館的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17-18世紀英國咖啡館的特點”。

②回憶過去,明白此題從歷史事物構成要素角度回答,可以從時間、目的功能、性質、歷史地位和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思考。

③根據材料,聯絡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材料“16520咖啡傳入倫敦,到1663年倫敦有80多家咖啡館。咖啡館首先出現於城市中心……”涉及到咖啡館的時間,說明英國咖啡館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而且最早出現在城市。

材料“一開始就成為社會精英的聚會場所,是商業資訊的來源,是文學素材和靈感的源泉,也使人們在共同話題的探討中加上志趣相投的朋友”涉及到咖啡館的目的功能,在咖啡館可以交換資訊,是文學素材和靈感的來源,可以交朋友 說明咖啡館的功能多樣。

材料“到18世紀,咖啡館已成為中下層民眾的會所”說明咖啡館的服務物件得到了擴充套件,除了社會精英,還有社會中下層民眾。

材料“咖啡館分化為……各種咖啡館”說明咖啡館逐漸走向專業化,有自己的特色來符合市場的需要,說明咖啡館朝著特色化方向發展。

材料“咖啡館對顧客的惡行有嚴格限制”提到了咖啡館的管理,嚴格限制在咖啡館的惡行,說明咖啡館的管理嚴格。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①出現時間較早;②首先出現在城市;③服務物件逐漸擴充套件;④功能多樣;⑤朝著特色化方向發展,逐漸專業化;⑥管理嚴格。

例題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是一個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落後的農業大國。1952年中國工業淨產值佔農業產值的比重僅為25。3%,工業勞動者佔社會勞動者的比重只有6%。經過短暫的戰後經濟恢復階段以後,中國進入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時期。國家為推進工業化,在農村和城市進行了一場規模浩大、持久深遠的社會變革,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這種圍繞工業化建立的體制將城市和農村分割為兩個部門。在城鄉分割體制下,農民沒有自由擇業權,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沉澱在土地上,人地矛盾加劇,逐漸形成城鄉關係扭曲的二元結構。

——摘編自韓俊《中國城鄉關係演變60年:回顧與展望》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徵。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徵”。

②此題為特徵類設問,針對歷史事物階段相關問題進行設問,可以從當時的城市化水平、人民權利、商品交易、生產要素等角度進行分析。

③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材料“1952年中國工業淨產值佔工農業淨產值的比重僅為25。3%,工業勞動者佔社會勞動者的比重只有6%”提到了工業淨產值及勞動者佔比小,說明當時城市化水平較低。

材料“農民沒有擇業權”提到了農民很少有選擇就業的機會和權利,說明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缺乏。

材料“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沉澱在土地上”提到了農民不能自由流動,農民不能自由流動就涉及很多問題了,比如城市就缺乏勞動力;城市和農村之間就不能進行平等的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貿易,就是不能推進工業產品下鄉,也不能促進農業產品的商品化;也會使城市的工業技術、生產工具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村;說明工農業產品不能進行正常貿易,人口勞動力、先進技術、生產工具等各種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通。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特徵:①城市化水平低;②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缺乏;③工農業產品不能進行正常貿易;④城鄉之間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通。

例題4。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王景)遷廬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餘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闢倍多,境內豐給。是歲,年疫。京師及三州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芻稿(漢代的一種稅收),其以見谷賑給貧人。

——摘自《後漢書》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中國古代農業科技成績(部分)

【定哥獨家乾貨】第二十期:材料題技巧之特點特徵類

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②此題涉及到針對歷史專題相關問題進行設問,直接問到經濟相關問題,可以從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係的狀況、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進行分析回答。

③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材料“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闢倍多,境內豐給”,提到了王景率領官吏百姓,修正荒廢的土地,教老百姓學會使用犁耕種,從此以後開墾出來的田地日益增多,廬江境內豐收連年,說明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男生耕作,女生做啥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小農經濟男耕女織,以小農戶個體分散經營為主,小農經濟長期具有分散性。

材料“牛耕、鐵農具、曲轅犁、踏犁”說明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並且在精耕細作。

材料“測知二十四節氣、《十二氣歷》”說明古代農業受制於自然環境,具有脆弱性。

④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基本特點: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②以小農戶個體分散經營為主,男耕女織;③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實行精耕細作;④受制於自然環境,具有脆弱性。

例題5。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北宋防洪記載較多,除黃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現了堤防。黃河、汴渠每年修防已有較完備的制度,冬春備料修繕,調丁夫常達10萬以上。夏秋防汛規模也不小。把堤防按險要程度分為兩類六等。宋代對黃河水文特徵已有較多認識。把季節性漲水分為10期,根據經驗可以預估汛水的到來。王安石推行新法,曾對黃、汴等河試行機械疏浚,有“鐵龍爪揚泥車法”及“浚川耙”等。當時雖效果不好,但提出了一種新開浚手段。北宋河防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編河防書292卷,已失傳。僅元人編輯的《河防通議》一書中存有一些內容。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河防治理的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宋代河防治理的特點”。

②結合所學解題思路知識,明白此題為特點類針對歷史事物的構成要素進行設問,可以根據材料從“治理的範圍、治理的方法、治理的技術水平、防洪意識”等方面進行分析思考。

③依據材料聯絡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思考:

材料“除黃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現了堤防”涉及到治理的範圍,說明治理的範圍很廣,而且說明河防意識較強。

材料“把堤防按險要程度分為兩類六等”,說明河防治理在實施分類,而且說明河防意識較強。

材料“對黃河水文特徵有較多認識……根據經驗可以預估訊水的到來”說明當時治理河防已經在利用水文特徵預警,在使用科學手段進行防洪,而且說明河防意識較強。

材料“王安石提出新的開浚手段”說明在治理河防方面有的手段,在創新疏浚手段,說明河防意識較強。

材料“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編河防書292卷”說明治理河防注重經驗總結,而且河防意識較強

材料“北宋河防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說明,河防技術水平較高,也說明河防意識較強。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①治理範圍較廣;②實施分類治理;③利用水文特徵預警;④創新疏浚手段;⑤注重經驗總結;⑥河防技術水平較高;⑦防洪意識較強。

例題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 政府一直把防洪當作安民興邦的大事。健全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防汛組織機構,編制了各大江河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和必要的補充修訂規劃。加固新建堤防海塘27餘萬千米,大中小型水庫8。 5萬餘座,大中型水閘3500多座,重點整治了河道,開闢行蓄洪區98處,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9萬平方公里;建立了報汛站8600多個,水文自動測報系統200多處;運用計算機、氣象衛星等高科技手段預報洪水。制定和頒佈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汛條例》等法律法規。成功地抗禦了長江1954年、松花江1957年、黃河1958年、海河1963年、淮河1991年、珠江1994 年、長江1998年、松花江1998年等20多次大洪水,累計減少經濟損失1。5萬億元以上。

——摘編自程曉陶《新中國防洪體系建設70年》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洪水防治的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明確設問物件“新中國洪水防治的特點”

②此題為特點類設問,針對歷史事物階段相關問題進行設問,聯絡所學知識可以從主導力量、防治手段、防治效果等角度進行分析。

③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材料“新中國成立後,政府一直把防洪當作安民興邦的大事”提到了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為中心。

材料“我國健全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防汛組織機構,編制了各大江河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和必要的補充修訂規劃”提到了“我國”為了防洪在努力的做很多事情,說明防洪由國家主導,重視頂層設計。

材料“加固新建堤防海塘二十多萬千米……大、中型水閘三千多座”提到了在防洪方面不只有堤防,還有水閘,還有治理水土流失等,說明防洪體系完善。

材料“建立保訊站……運用計算機、氣象衛星等高科技手段預報洪水”提到了用傳統水文自動測報系統進行防洪,水位達到警戒線就自動報警,還有用科學手段進行防洪,說明防洪在綜合治理,方法多樣,多管齊下。

材料“制定和頒佈了水法……防汛體例等法律法規”提到了用法律法規和條例等制度來輔助防洪治理,說明注重法律和制度建設。

材料“……成功防禦了20多次大洪水”說明新中國成立後對防洪治理的效果顯著。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①國家主導,重視頂層設計;②以人民為中心;③防洪體系完善;④注重法律和制度建設;⑤綜合治理,方法多樣,多管齊下;⑥防洪效果顯著。

例題7。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公共衛生體系十分薄弱。1953年起,在國家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透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衛生工作採用了以預防為主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公共衛生模式,面向最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生保障這種“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透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傳染病大規模的爆發、流行減少。進入21世紀,我國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經基本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

——摘編自李立明《新中國公共衛生60年的思考》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特點。

解題思路

①先看材料設問,明確設問物件“新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特點”。

②此題為針對歷史階段相關問題進行設問,可以從國家主導,建立保障體系等角度歸納回答。

③根據材料並結合定哥紅寶書18頁進行作答分析:

材料“從1953年起,在國家統一領導部署下,透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到了新中國的衛生體系國家主導,國家在進行頂層設計;說明了國家主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逐步完善。

材料“中國衛生工作採用了以預防為主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公共衛生模式,面向最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生保障”提到了公共衛生以預防為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說明預防為主,普惠群眾。

材料“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透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傳染病大規模的爆發、流行減少”提到了透過上述材料中的做法,效果顯著,因為確立了公共衛生的“中國模式”。

材料“進入21世紀,我國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經基本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提到了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說明新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④根據材料整理歸納資訊,得出答案要點。

參考答案:

答。特點:①國家主導的疾病防控體系逐步完善;②預防為主,普惠群眾;③確立了公共衛生的“中國模式”;④新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六、實戰演練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唐代交通比秦漢時有進步, 且為隋宋所不及。交通幹路往還交織,幹路之長至少應在二萬五千裡以至二萬六千里。唐有驛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驛三十里-置。據《元和郡縣誌》載,上都(長安)與各州之間都有通道,各方路線俱自長安輻射。唐代運河的使用,提高了東南諸郡在全國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廣州通海夷道,路線最遠。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交通史》

材料二 德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家,以鐵路建設為先導開啟工業並實現了工業化。德國的鐵路建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全面建設階段和高潮階段。在鐵路建設過程中,政府一方面為參與鐵路建設的企業頒發興建許可證,鼓勵私人投資,並制定相關法律,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透過貸款以及直接投資等形式,大力推行鐵路國有化建設。1871年德國統一後,市場擴大,德國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將新發明運用到鐵路建設上,並對原來舊有的鐵路線進行電氣化改造。19世紀80年代,德國擁有的鐵路線長度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編自劉娜《工業革命時期德國政府在鐵路建設中的作用》

(1)依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交通發展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德國鐵路發展的特點。

參考答案:

(1)答。特點:①交通幹路分佈密集,里程長;②以長安為中心,主要服務於政治和軍事;③運河使用促進南北交通;④域外交通發達。

(2)答。特點:①具有階段性;②政府主導;③融資形式多樣;④重視國有鐵路建設;⑤積極運用新技術;⑥效果顯著。

七、注意事項

在分析特點時,一定要認真閱讀材料,嘗試概括材料的內容;根據例題和經驗以及所學知識,我們應當關注:

(1)問題主體(物件)的範圍(大/小,廣泛或侷限於某一區域)。

(2)材料主體型別,例如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分別對應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與社會主義市場。

(3)主導者,例如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等。由此,可引申為涉及主體的地位,如最早、最重要、主導等,還可根據其他題目,聯絡到階級屬性等。

(4)分佈區域和疏密程度,分佈區域應特別注意方位,如南方、北方、東部沿海、沿江、沿邊、沿海岸線等,還應注意分佈在境內或境外的問題。而聯絡唐宋城市分佈區域圖或唐朝詩人和宋朝詞人生活地點等,可得出經濟重心南移、政治中心東移等結論。

(5)交通線路的長度、起點、中心、重心也是適用於其他同類型特點類試題的分析角度。根據漢朝、唐朝、宋朝的主要交通線路,還可根據具體材料分析交通線路的主要型別:陸路、水路、海陸、空中航線、漕運、直道等。

(6)問題主體“交通”的服務物件(目的)和作用(影響:深遠/有限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特點。

(7)時間早晚/長短。

(8)重要地點(城市),即起點、中轉地點等。

(9)問題涉及的內容(要素)的型別,如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分別以手工業品、農產品、土特產、工業品等。

想要獲取PDF版本,在公眾號“歷史如何考高分”內輸入“材料題技巧20”即可。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如果大家想要什麼乾貨,歡迎留言區告訴我們。想要

【猜題押題】

快速提分選

紅寶書

,想刷

【精選好題】

定哥《小題精練》

,掌握

【基礎知識】

定哥筆記

,構建

【知識體系】

定哥腦圖

,記憶

【歷史時間】

記憶卡牌

【輕巧便攜】

小黃書

~更多好物還在

定哥熊貓屋

等著仔仔們(๑˙ー˙๑)

標簽: 材料  咖啡館  設問  特點  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