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PR學習筆記(9)

作者:由 Itachi醬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2-25

拉鏡轉場

新增新增調整圖層,左右各留十五到二十幀,新增效果動態拼貼

Shift加左右鍵可以實現五幀的移動

先按住alt鍵再用滑鼠拖動可以實現複製

調整圖層,左右各五幀

Alt複製取一半

下一個調整圖層上新增replicate

效果控制元件count選擇3

在變大的同時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操作,防止產生黑邊

在下一個調整圖層上新增效果,映象

一共新增四層映象效果

第二個映象反射角度改為90度

調整第一個映象反射中心的水平位置

向左移動最右邊的映象,直至縫隙相貼合

調整第二個映象反射中心的豎直位置,使其產生映象的效果

第三個映象效果反射角度調整為180度

此時畫面消失

調整第三個映象的反射中心的水平位置,向左拉,直至邊緣貼合,形成映象的效果

第四個映象反射角度調整為270度

調整第四個映象反射中心的豎直位置,直至邊緣相貼合

為上一個調整圖層新增效果扭曲裡的變換

在前五幀呈現由大變小的狀態

在開始的前五幀縮放打上關鍵幀

設定緩出和緩入

取消合成的快門角度

快門角度調成300

選中效果,保留預設

改變出點和入點可以改變從大變小和從小變大

扭曲裡的變換效果有兩個,下一個才是大小縮放變換

標記入點和出點,點選渲染選單,選擇渲染入點到出點

新建調整圖層,效果,變換

效果控制元件,縮放50%

動態拼接

在上下左右分別做四個映象效果

第一個映象的反射角度改為90度

拖動第一個映象的Y軸座標,使得兩個畫面無縫銜接,有縫隙的話會產生黑邊

第二個映象的反射角度改為負九十度

拖動第二個映象Y軸座標使其無縫銜接

第三個映象的反射角度改為一百八度

拖動第三個映象的X軸座標

第四個映象反射角度不變,拖動第四個映象X軸座標

把中間的主畫面放回原來的大小

再次新增一個變換效果,縮放調整為200%

切割調整圖層

在對應調整塗層的中間位置切開

以轉場處為中心,為前後新增拉鏡效果,上拉鏡效果

點選後半部分的調整圖層

在位置處新增關鍵幀

跳到後面一點的位置,再打上關鍵幀,此時需要調整Y軸的位置,注意不要拉出黑邊

選中兩個關鍵幀,點選右鍵,臨時差值,緩入緩出

點選位置前面的小三角開啟速度曲線,把速度曲線拉成緩入快出

分別把兩個關鍵幀拉到最左邊和最右邊

注意,不在第一幀和最後一幀操作,因為這樣無法顯示拉動的小三角

需要調整完速度曲線後再拉動關鍵幀

第二個片段前半段的調整圖層,同樣位置關鍵幀,把影片拉到最下面

打上關鍵幀

點選重置引數

得到從下往上走的效果

框選兩個關鍵幀,臨時差值,緩入緩出

位置小三角,速度曲線,調整為快入緩出

把關鍵幀曲線移動到兩側

回到前一個效果控制元件

取消使用合成的快門角度

把快門角度改為180度,目的是模糊

第二個調整圖層也是如此

分割後部分,緩入快出

分割前部分,快入緩出

分割前下拉鏡

分割後上拉鏡

嘗試快門角度300

前後各五幀

人物描邊發光效果製作

複製素材

新增效果,查詢邊緣

效果控制元件,勾選反轉

不透明度效果,混合模式改為顏色減淡

新增效果,色彩

將白色對映到,紅色

新增縮放關鍵幀

新增不透明度關鍵幀

新增關鍵幀緩入緩出

縮放位置緩入快出

卡通效果

複製三份影片軌道

第二個軌道新增抽幀效果,色調分離時間

與原影象混合50%

第三個軌道

不透明度,混合模式與原影象疊加

顏色選單

增加自然飽和度和飽和度

新增暈影

選擇第二第三個影片軌道,右鍵,巢狀

新增轉場方式

玻璃水紋路效果

效果,湍流置換

效果控制元件湍流改為扭轉

大小改為15

起始位置數量關鍵幀為0

切割處關鍵幀數為2000

結尾是0

新增效果,交叉溶解,移動到第二個素材

右鍵,設定過渡持續時間為20幀

Alpha調整

選擇忽略alpha

來到調整圖層的第一幀,打上關鍵幀

取消使用合成的快門

顏色變換,顏色工具提取顏色

勾選白色黑色

讓白色的範圍儘可能覆蓋要調整的區域

關閉勾選

提高降噪,30

提高模糊,5

視窗,lumetri顏色

Ctrl+m匯出

格式選擇hd。264

基本影片設定

1980*1280

幀速率30

位元率編碼VBR一次

目標位元率5。9

關鍵幀距離72

音訊ACC

44100Hz

位元率設定320

標簽: 映象  關鍵幀  效果  新增  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