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申論小題的一般思維和做法

作者:由 老陳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11-26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教、練習、總結,各位朋友對於應用文和大作文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應用文真簡單,大作文真麻煩。所以我的文章一直以對申論的認知和大作文的寫法為主,而忽略了小題的做題方法,導致了很多朋友對於小題仍然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熟練度,那麼我就透過這篇文章來談談申論中的小題。

一、小題的得分規則

1。要點

我們在課堂上講過,小題的得分核心著重在“要點”上,佔比達到80-90%。其實這個很好理解,我們都知道申論題目都是主觀題,如果想要在主觀題裡面達到客觀最大化,必然得有合適的標準,那麼這個標準就是要點。那麼除了要點分之外的那10-20%又是什麼?無非就是結構、語言、卷面等。

我們知道了這個得分構成,自然就有了寫答案的方向:先把要點找全,再考慮分類、邏輯、層次、語言等等元素。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定要注意!這裡並不是說“我可以不要那隻佔兩三分的語言分了”,當然不是。為什麼不是?因為要點分有一項就是“表達準確程度”。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要點佔3分,你的表達沒有那麼準確或者規範,可能只能拿到1分。

比如:有一個要點的標準表達為“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答出來能得3分,結果你寫的答案是“群眾收入提高”,那麼你能拿到這3分,因為這屬於“同義表達”,是合乎規定的。但是你如果寫的答案是“群眾生活質量提升”,那就屬於“表達不準確”,因為“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是一回事,那麼可能這個點你只能拿到1分。再極端一點,你的答案寫了“老百姓掙的錢越來越多”或者“老百姓越來越能掙錢”,雖然表達還算準確,意思極其相近,但語言實在是太過於口語了,仍然屬於“表達不準確”,可能只能拿到1分。

2。形式

形式很有意思,很多同學都在苦惱自己的形式,每次看到自己的答案都很喪氣,覺得自己寫的是個什麼玩意兒,不忍卒讀。

但是形式到底是什麼?就是你展現出來的樣子。在申論裡面包括層次、邏輯、結構、卷面等等。看著這些詞,感覺很高大上,好像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些就是你的思路。

我們在講小題的時候說過,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根本就沒有思路,為什麼?因為這兩種題就是在羅列要點啊,這兩種題型的邏輯就是並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學每次寫答案的時候總想著要“總分”。我理解,因為我也是有這個習慣。但是這個“總分”的習慣就一定是對的嗎?或者題目要求我們一定要“總分”嗎?當然不是。所謂“總”的部分,本身就沒有固定標準,有按橫向總結的、有按五大理念總結的、有按主體總結的……在很多時候這些角度都可以,都能夠說得通,所以實在無法硬選擇其中某一個作為評分標準。

所以就像有閱卷人所說:

很多考生總的部分只是“自以為是總的”,其實壓根就不佔分,關鍵的都在於小點。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不要太在乎“總分”,不要糾結於“我不會寫總的部分怎麼辦?”更不要在考場上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總”的部分,它沒有那麼重要。

那麼,既然說“它沒有那麼重要”,是不是我們可以完全不用管了?

當然不是,凡事都不要那麼絕對。

當要點裡面有明顯的可以合併或者歸類的時候,自然最好給它合了。

比如在要點裡面有:

加強綠化管護、提升綠化水平、高標準綠化整治、精細化管護這種比較明顯的同一類,我們自然可以直接合並。

另外還有在材料裡面有明顯的“總”的時候,我們自然不用客氣。

比如在材料裡面提到:

城市水系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此次亮化工程,將重點解決周邊生活區較多、但缺少照明設施地段的照明問題。

城市水系管理處負責人表示, 在便民提質工程中,將結合水系實際,緊緊圍繞解決市民反映的重點、熱點問題,大力完善服務設施建設。

我們發現在材料裡面有好幾個“…工程”,那麼我們自然可以直接拿過來作為“總”的部分。但是我們知道,還有一個有思路的題型:綜合分析題。它明明有思路,這個思路總得佔分不少吧?不不不,綜合分析題還是以要點為主。那麼綜合分析題的思路又有什麼用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綜合分析題無非有這麼幾種:理解、評價、對比。其中對比類可能比較特殊或者不常見,所以我們只說理解類和評價類。

綜合分析題仍然是以要點為主的,這個毫無疑問。而我們講的思路所起的作用只是為了更全面地找到要點,並且使自己的答案更有條理和邏輯,思路本身並不佔多少分,因為真正在閱卷中是不會包括思路的。

所以,對於綜合分析題來說,我們講的思路只是一個依據、一個工具,雖然可以說它是最好的工具,但,一定還是以要點為主,思路不是定死的或者必須的。

二、申論小題的做題方法

1。歸納概括題

你知道,歸納概括題是沒有什麼做題方法的 只有要點的羅列。對於要點,現在絕大多數朋友都能夠找到,畢竟找要點是所有申論的基礎。但是關鍵問題在於語言的準確和規範。

我在《申論的積累》一文中曾經提出規範語言的一些方法:

1。找尋規範表達的規律

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所謂的規範表達都是“動賓搭配”,也就是前面一個動詞,後面跟一個賓語。比如“樹立+政績觀”“強化+思想觀念”等等。

2。學會創造

我在課上曾經講過,我們要學會創造詞句。如何創造?當然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根據已有的相關經驗稍加改造,變成新的詞句。比如最直觀的一些形容詞加上“化”字,就變得更加規範。

原文可見

針對這些方法,在這裡再稍微補充一下:

①“動賓搭配”通常在材料裡面能找到依據。我們經常說自己的語言不夠簡潔,太囉嗦,那麼如何能夠做到簡潔又規範呢?就是找要點。很多時候材料裡面已經給了我們帶有動賓結構的語句,我們在摘抄材料的時候,只需要按照這種結構或者模式去摘抄或者重新組織語言即可。

②“中補短語”是一個借用於漢語言語法的概念,大致是一箇中心語+補語

(如果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發現這麼用是錯誤的,煩請指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其表現形式一般是這樣:“食品安全意識+差”“文化素養+低”“經濟發展態勢+向好”。這種表述方式在申論中也很常見,大家可以掌握這種寫法使自己的語言表述更加準確和規範。

③寫答案時可以只要這些短語,無需加上各種限定詞、修飾詞、關聯詞,直接羅列這些短語即可,這樣看起來更加簡潔明快,不信你可以寫一道題試試?當然了,這並不是必須的,只是看起來簡潔的一種方法而已,不必死板。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分析題目的問法,也就是這道題是讓我們概括什麼要素的。關於“要素”,在之前的微博文章裡面也有提到:

所以,我們再遇見這種我們拿不定的模糊要素的時候怎麼辦?

1.分析題目,去確定要找的要素。2.分析材料,根據經驗確定是否符合要素。3.帶入生活,看看是否符合生活。

原文可見:

2。提出對策題

同樣的,提出對策題也並沒有思路,你氣不氣?提出對策題的難度一直是捉摸不定的,時而極其簡單,時而完全無從下手。

對策題簡單在哪?很多對策是材料裡面直接給的,而且從問題反推問題時可以直接反義詞即可,就像“農家書屋”那道題。

對策題困難在哪?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法比較開放,既沒有確切地固定答案,又無法透過我們的積累去落實,另外明明腦子裡面有一些做法但就是寫不出來規範的語言。

那麼我們看看一些解決辦法。

①對策的語言組織

一個完整的做法表述是:

主體+物件+方式+內容+目的。

其中基本上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去除,也可以隨意調換位置,只要符合語法即可。也就是說,這幾個要素的集合並非必須的,而是可以給大家一個寫對策時的參照:可以寫上主體、物件、方式、內容、目的。

比如我們可以提出對策:

政府

【主體】

要透過新媒體宣傳的方式

【方式】

向廣大群眾

【物件】

普及相應的法律知識

【內容】

以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目的】

這中間可以去掉一些要素如“主體”“目的”“物件”,就變為:

透過新媒體宣傳的方式普及相應的法律知識。

當然還有其它去除的方法,排列組合比較多,在此就不再贅述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實驗。

②對策的提出

對策的提出主要有兩種方式:從材料裡拿來和根據問題或原因反推。其中直接拿來的就不再贅述了,和歸納概括題一樣,所以我們著重說一下反推的那種。

反推也有兩種:直接反義詞和具體的做法。

直接反義詞的,一般是在問題本身比較具體,又有否定詞彙的時候。比如我們看到的“農家書屋”那道題中的問題:

幹部的重視程度不夠

“重視程度”相對來說比較具體,“不夠”屬於否定詞彙,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提出對策“提高幹部重視程度”。

除了這些之外的,就需要新的具體做法了。對於這些做法,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定的規律,還是以積累為主。

③什麼時候寫問題

我們知道在對策題裡,經常會有一些問法:

請你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很多同學對這種問題很苦惱,這種題到底要不要把“問題”寫出來呢?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題目或者要求裡面會有直接的表述,這種直接的表述可以讓我們直接判定這道題是一問還是兩問,但是還有向以上的這種模糊的表述。我們對這種模糊的表述的處理方法就是:

1.5問。也就是:略寫問題,詳寫對策。

這種方法並不科學,甚至是取巧。那為什麼這樣?因為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區閱卷規則不同,有的時候閱卷規則不要求寫出“問題”,有的時候又要求寫出“問題”,而我們又不能確定,所以只好用這種方式獲得最大利益。

3。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就比較簡單了,為什麼簡單?因為它有思路,也就是我們寫答案有據可依。只要掌握住思路了,答案就可以直接從材料裡面直接拿過來。

綜合分析題的思路就像大家瞭解的一樣: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但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三個部分到底指的是什麼?我們分別來講解一下。

①是什麼

首先對於評價類的題,“是什麼”就是發表觀點、做出評價。

根據“給定資料 3 ~ 4”,對我國部分地方政府積極推行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的現象進行評價。

那麼我們在“是什麼”的部分就是回答我們的整體評價:

推廣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是積極的、有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做出評價的時候,並不是依據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對這句話或者這件事的看法,而一定是依據材料的傾向,材料是什麼態度,我們的答案就是什麼態度。

另外還有一個同學關注的點:在寫一道評價類的題的時候,如果我的觀點寫錯了,其它都寫對了,會對得分有很大的影響嗎?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的觀點寫錯了,那麼整體得分的檔次,也就是所謂“整體觀照”分會下降,其影響遠遠超過這個觀點本身所佔的要點分。因此同學們需要注意一定要拿捏到材料的傾向性。

其次是對於理解類的題,“是什麼”就是對詞句的解釋。

閱讀“給定資料 6”,談談你對其中畫線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我讀書少”的理解。

那麼我們在“是什麼”的部分就是我們對這句話的解釋: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們應該養成不斷歸零的習慣,才有可能實現人生的成功。

但是問題來了:怎麼解釋一句話或者一個詞?

記住這句話:

“這句話或這個詞想要表達什麼?”

比如剛才的例子,“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讀書少”這句話想要表達什麼?不就是想要表達“讀書少真好,我們也要少讀書,這樣我們也能夠成功”嘛。

最後再來一個總結:理解類的題目,當你解釋完畢之後你會發現,“是什麼”的部分仍然是一個觀點。不信你去品品?

②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是論證,我也知道有一些機構或老師會跟大家說“為什麼”就是“好壞”,就是“重要性、必要性”。不不不,遠遠不夠,或者說太過死板了。那麼“為什麼”到底是什麼?來記住這句話:

“我們為什麼這麼說?”

也就是當我們提出一個觀點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這麼說?”。

PS:

大家注意,前文有提到說:

理解類的題目,當你解釋完畢之後你會發現,“是什麼”的部分仍然是一個觀點。

所以我們就知道了無論是理解類還是評價類的題,“是什麼”的部分都是“提出觀點”。因此在“為什麼”的部分就不再分理解類和評價類了。

PS結束,我們回來,舉例子說明,仍然以前面的例子來驗證。

觀點:“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們應該養成不斷歸零的習慣,才有可能實現人生的成功。”那麼“為什麼”的部分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應該歸零?”

為啥啊?不就是因為“歸零”好嗎?因為“歸零”有這種好處、那種好處,所以我們才要這麼說啊。

但是朋友們,為什麼我說“只歸結於好壞太過於片面了”?因為它不能囊括所有的論證。比如觀點是:

C市的交通是非常發達的。

那麼我們在“為什麼”的部分應該寫什麼?我們來帶入到“我們為什麼這麼說”的公式裡面看看:我們為什麼說C市的交通很發達?因為C市的交通這發達、那發達,老好了。哇你看看,這不是好壞,不是重要性、必要性,而是“表現”!

所以同學們,記住這句話:

“為什麼”的意思就是“我們為什麼這麼說”

③怎麼辦

“怎麼辦”的部分很簡單,就是簡要對策或者結論。但是關鍵的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寫對策,什麼時候寫結論?

當材料、答案中有需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時,我們需要提出對策。

當材料裡有可以借鑑的經驗做法時,我們可以拿過來直接作為結論。

什麼時候寫結論?

當材料、答案中沒有需要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問題時,我們直接得出結論即可,此結論只要和觀點含義一致、表述不一致。

另外大家需要記住:

綜合分析題裡作為結論的對策一定不是詳述的,而應該是簡潔的。

三、總結

申論小題一般包括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和綜合分析題,其中歸納概括題和提出對策題是沒有思路的,直接羅列出要點即可,而綜合分析題雖有思路,但思路本身佔分極少,更多的仍然是要點。所以對於申論小題,大家要僅僅抓住要點,有了要點就有了分數。

標簽: 我們  要點  對策  分析題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