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一個可以延長使用者停留時間的功能

作者:由 枯葉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4-26

產品總監的秘密:你應該早一點知曉

2.3重新整理還能這樣用

分析物件:

今日頭條Android版本

版本號:7。3。3

功能位置:啟動今日頭條,觸發重新整理功能,在新舊內容的交接處

張一鳴(今日頭條創始人)在網際網路大會上公開了一些資料,今日頭條在2019年已經擁有6。6億的啟用使用者,1。4億活躍使用者,每天每個使用者使用76分鐘,比同類資訊類產品相比多了一倍的使用時長。

使用者的閱讀時長得力於內容的質量,以及背後的人工推薦演算法,但我卻想和你聊一聊一個很小的功能,我們隨處可見,每一個內容性產品都具備的

重新整理

功能。

恐怕,人均76分鐘的使用時長,有30%以上要歸功於這個重新整理功能。

認識一下重新整理

“重新整理”功能的作用是為使用者帶來新的內容,通常的做法是在頁面頂部,透過手勢向下滑動觸發。

這個功能普遍應用於兩個場景,其一是在內容流上,其二是在資訊詳情裡,兩者的訴求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

內容流與重新整理

將重新整理置於內容流,是為了持續的為使用者提供最新內容,前提是系統具備內容的持續更新能力,如果我們的內容並不具備該能力,那就不太提倡重新整理功能了。

因為,即使重新整理了,也沒有新的內容呈現給使用者。

持續更新能力是指平均間隔一定的時間能夠產生1條或多條內容,出於產品的考慮,這個間隔時間需要小於30分鐘,也就是一天的內容產量至少48條以上,才具備做重新整理的能力。

內容數量越多,越需要重新整理能力。

相反,如果每天不能產生48條以上的內容,就不太建議用內容流的方式進行開發,可以嘗試換一種思路,比如固定時間更新的內容卡。

內容不足時,強行實現重新整理功能會有什麼結果呢?

沒有內容作為支撐,“重新整理”的核心作用:為使用者提供最新內容將會被無效化,無論使用者如何進行重新整理,都不會有新的內容出現,因為系統沒有產生新的內容,用來提供給使用者。

如果影響只是功能失效,或許我們不需要太過在意,但遺憾的是功能無效化只是表面形式,背後實際上會導致使用者的流失與口碑的損失。

不妨嘗試想象一下:

我們在使用一款和今日頭條極度相似的資訊產品,兩者唯一的區別在於內容的數量。

這款產品,我們重新整理多次,運氣好會出現1-2條新的內容,大部分時間得到的反饋都是:沒有新內容的提示。

此時,你會如何看待這款產品,你會為這款產品打上什麼標籤呢?

《內容少》,《沒有新意》,《不會期待》,《沒有驚喜》

重新整理是一個會和使用者互動,與使用者具備反饋機制的功能,使用者在執行重新整理操作時,具備明確的心理期望“我想看新的內容”,或者“我想看看其他的”,我們能夠給到的反饋只有兩種,一種是響應使用者的期望,反饋給使用者:“給,這是新的內容”。另一種則是打消使用者的期望,反饋給使用者:“抱歉,我們沒有新內容了”。

也就是無法滿足使用者期望,對於產品而言,偶爾無法響應使用者的期望並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但對使用者的期望經常性出現無法響應的狀態時,就會增加使用者的失望感,最終導致使用者的流失。

你可以在一分鐘內重新整理多少次呢?恰恰重新整理功能就是那個能夠經常滿足使用者期望,也可以經常讓使用者失望的功能,因為它可以足夠的高頻。

不具備內容更新頻率,內容數量的產品,並不太建議開發重新整理功能以及對應的內容流功能,這會不斷的為使用者營造“被拒絕”的環境,不斷的增加使用者的失望感。

詳情頁與重新整理

我們對詳情頁的“重新整理”在概念上與內容流的“重新整理”是截然不同的,在詳情頁裡,他更傾向於“更新”的概念。

也就是將最新的詳情內容“更新”給使用者。並不是所有的詳情頁都需要這個功能,同樣的,也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詳情頁的重新整理才會具備價值。

常見的詳情頁包括電商的商品詳情頁,訂單詳情頁,資訊的文章詳情頁,社交的使用者詳情頁,音樂產品的歌單詳情頁,活動產品的活動詳情頁等等。

其實大部分詳情頁都是不需要重新整理功能的,這些詳情頁本身不具備對內容的“更新”訴求。

網易雲音樂的歌單便沒有重新整理功能,使用者每次進入歌單時,都需要載入最新的資訊,而使用者停留在歌單時,即使不更新,也不會影響使用者的使用,實際上這些歌單的更新機率極低。

雲音樂的歌單大部分都擁有數百首音樂,有的歌單甚至擁有上千首音樂,但這些音樂的更新頻率極低,有的持續了數年之久,平均算下來也許一個星期只會增加一首音樂,或者一次增加幾十首,但幾個月都不會再次更新。

這表示使用者在每次訪問時執行的載入功能,就已經能滿足人們的訴求,畢竟資訊沒有變化時,無論我們更新多少次,都不會有變化。

當更新頻率遠低於使用者的停留時長時,也就不需要更新功能了

我們熟悉的今日頭條的文章詳情頁,雲音樂的歌單,微信的好友相簿都沒有實現重新整理能力,並不是忘記做這個功能,而是不需要做這個功能,在這些詳情頁裡,不具備“更新”的訴求

人們在詳情頁的停留時間並不長,或許在我們的認知裡,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詳情頁裡,但這裡的詳情頁並不是相同的詳情頁。

我們計算的使用者停留時長是在某一個內容的詳情頁進行停留,而不是所有的詳情頁停留時間的總和。

電商的商品詳情頁和訂單詳情頁比較特殊,這兩個頁面通常我們會在詳情頁植入重新整理功能,因為資訊錯誤導致的後果極為嚴重。

儘管商品詳情頁與訂單詳情頁同樣不具備更新頻率,但內容發生錯誤的後續影響卻比其他詳情頁更為嚴重。

這裡的影響體現在訂單金額,也就是錢可能產生錯誤,導致存在一些漏洞,另一個影響則是我們不希望使用者離開這個頁面,相對其他詳情頁而言,電商的商品詳情頁並不是最終頁面,他只是作為使用者支付前的跳板,最終目的是讓使用者完成支付行為。

因此在一些不希望使用者返回,透過重新載入獲取最新內容的頁面,我們會植入重新整理功能,用來實現內容“更新”的能力。

還有第三種重新整理功能的應用方式,一些依靠網路請求獲取資料的頁面,存在網路請求失敗的可能性,我們會在監聽到請求失敗時,為使用者提供重新整理能力。

此時,重新整理所代表的含義是“重新獲取資訊”。

在網際網路還不成熟的時期,許多初創團隊以及產品新人,將重新整理功能作為了必要能力,幾乎在所有頁面都植入了重新整理功能。

這不僅不會讓重新整理功能發揮作用,有時會產生負面效果,有的會給使用者造成負面映像,有的則是因為完全不需要這個能力,被徹底的無視了,但不論是何種表現結果,我們都需要支付該功能用來實現的開發成本,以及測試和驗收成本,仔細算起來,這樣的時間成本並不算低,畢竟背後都是人力成本,是要花錢的。

當用戶規模最夠大時,無效的重新整理還會佔用我們伺服器的計算能力,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效能壓力。

即使是淘寶,在面對雙十一時,也不得不減少次要藉口的請求,甚至為此關閉一些比較重要的服務。

伺服器的計算能力並不是可以無限制揮霍的,我們很少考慮伺服器壓力只是因為資料量還太小,還可以揮霍,但這不應該是我們浪費資源的理由。

當我們對功能的認識足夠清晰,足夠靈活時,我們也能夠更靈活的使用功能,今日頭條的重新整理就是最佳的案例。

可以說,這樣的重新整理為今日頭條增加了30%的閱讀時長。

“重新整理”還可以這樣用

重新整理在內容流的通常做法是從頁面頂部向下滑動完成重新整理的業務,這原本是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功能。

今日頭條除了保留原始做法以外,還提供了另一個“重新整理”功能的觸發操作,當我們滑動到上一次更新點時,會給到使用者一個提醒:“你剛剛看到這裡,點選重新整理”

一個可以延長使用者停留時間的功能

對重新整理功能的巧妙應用,充分提升了使用者的持續閱讀性,在此之前,如何讓使用者持續看到新的內容,是資訊類產品讓人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

我們只能按照一定的序列將內容呈現給使用者,每一次使用者使用產品就建立了新的載入點,隨著內容的向下瀏覽,只能是看到以前閱讀過的內容,此時使用者的持續閱讀就被打斷了,需要多次滑動頁面,回到頁面頂部時,才能觸發新的內容

原始的重新整理功能觸發條件是在頁面頂部,向下滑動才會觸發重新整理,也就是必須在第一條內容的基礎之上觸發重新整理。

當持續閱讀了4頁,5頁時,就需要使用者回到第一條內容,回到頁面頂部才能觸發重新整理

騰訊新聞將這個功能稱呼為“點選回到頂部重新整理”

網易新聞將這個功能稱呼為“上次看到這裡,點選重新整理”

為使用者建立閱讀痕跡的實現原理十分簡單,在使用者執行重新整理功能時,就建立一個內容之間的分割座標,將新的內容和舊的內容進行區分,並植入重新整理功能的觸發按鍵,就可以實現。

我們考慮的是讓使用者持續性閱讀,較長的閱讀時間便是由若干個持續閱讀構成,持續閱讀是長時間閱讀的前置條件。

我們可以透過操作步驟和間隔時長來判定,巧妙利用重新整理功能為持續閱讀帶來的巨大價值。

沒有插入式重新整理之前,使用者需要向上滑動4~6次才能獲得10條新的內容,整個耗時需要0。5秒~1。5秒,也就是每間隔10條內容,使用者回到頂部觸發重新整理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重複10次,就需要使用者支付40~60次滑動操作,總時長耗損達到了5秒至15秒。

增加插入式重新整理之後,使用者只需要支付點選重新整理的一步操作,以及0。1秒的重新整理時間便可以達到持續閱讀的效果。始終給到使用者“閱讀不完”的體驗,透過對持續閱讀體驗的增強,最終導致使用者長時間的停留。

每次重新整理不能多載入一些內容嗎?比如重新整理一次,載入100條?

考慮到對伺服器效能的最大化利用,使用者每次重新整理載入基本都只能獲得10條左右的內容

量,這是為了避免內容給太多,但是使用者沒有完全閱讀導致的伺服器資源損耗。

同時,每次重新整理載入的內容越多,下一次重新整理所需要執行的成本越高。

巧妙的藉助重新整理的能力,就能規避新舊內容更替時,對使用者持續閱讀帶來的“阻塞感”,讓持續閱讀變得更加流暢,讓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

想一想我們自己的操作習慣呢?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在看到插入式重新整理時(你剛剛看到這裡,點選重新整理),是否會條件反射般點選重新整理,繼續閱讀新的內容呢?

總結

重新整理功能有三種方式,分別是

內容流的“重新整理”,幫助使用者“獲取最新”的內容

詳情頁的“重新整理”,對內容進行“更新”

網路異常頁的“重新整理”,“重新獲取”內容

不滿足使用條件時,容易讓使用者產生挫敗感與失望感,會無意義的增加開發成本和伺服器計算壓力。

內容流的重新整理,需要足夠的內容更新頻率,每日更新的內容在48條以上,內容更新越多,越需要重新整理功能,反之越不需要該功能

詳情頁的重新整理,僅在使用者高頻訪問的詳情頁,或者不希望使用者返回的商品詳情頁需要對內容進行更新的能力。

網路異常也的重新整理,則需要存在基礎的網路資訊讀取,才需要植入該功能。

今日頭條對重新整理的另類應用方式,是基於“幫助使用者獲取最新內容”這一概念產生,並取得了極大的資料價值。

現在,我們很難說是誰原創了這樣的使用方式,儘管文中以今日頭條為例,但現在的資訊類產品,大部分都已經複製了該功能,已經難以追溯源頭了,我們僅作為案例學習即可。

作者介紹

枯葉,9年經驗產品人,

公眾號:枯葉咖啡館

寫寫自己的心得,經驗和方法,組建了產品經理交流群,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