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HR領域最新最火的“窄口徑人效”,你瞭解嗎?

作者:由 穆勝諮詢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8-07

核心觀點

寬口徑人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經營,但是不能引領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具體活動。

窄口徑人效是“北極星指標”和“核心人才倉”的疊加,是企業應該重視的“核心人效”。

HR可以根據“窄口徑人效”及業績目標制定精準的人力資源政策,服務於戰略,真正地推動經營。

01 什麼是“寬口徑人效”?

如果只是將公司整體財務資料和人力資料做個簡單的除法,得到的就是“寬口徑人效”。

當我們以

人力資源效能矩陣

來定製企業的人效指標,就會發現答案是各式各樣的。

最終有的企業關注人均產量(勞動生產率),有的企業關注人均營收,有的企業關注人工成本投產比,有的企業關注人工成本報酬率……當我們確定了這種人效,的確可以讓人力資源工作變得更加聚焦,引領人力資源工作的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經營。

例如,鎖定人均產量指標的企業,可能會嚴格控制人數,再去業務流程、組織架構、排班模式上尋找縮編空間,然後從標準化培訓、計件制激勵上尋找放大生產效率的方法。但是這種資料卻不夠精準,不足以引領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具體活動。

02 什麼是“窄口徑人效”?

企業在每個階段都有重點打造的“核心人才倉”,也有最想驅動的“北極星指標”。

前者能夠在短期內產生人才出成的效果,後者能夠在短期內產生業績撬動的效果,兩者都具有極其明顯的槓桿效應。抓住這兩個方面,才可以在有限的投入下,最大程度放大產出。顯然,

兩個方面都有獨特的衡量口徑,兩個資料的疊加就是這個企業需要關注的“窄口徑人效”。

舉例來說,某個企業是銷售職能驅動的,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銷售額和銷售團隊之間的人效關係,這是“寬口徑人效”。如果考慮到這個企業是用A類銷售人員打新銷區,透過賣戰略級產品來衝刺業績目標的,那就應該剔除銷售額中的飛單,剔除銷售額中成熟銷區域的自然增長,剔除非戰略級產品的銷售額……聚焦銷售額中的

“有效增量(北極星指標)”

相對的,從人力或人工成本投入上,我們也應該建立計量標準,例如透過能力和業績的標準,盤點出

A類銷售人員(核心人才倉)

的範圍。將銷售額中的“有效增量”和“A類銷售人員的人數”進行疊加,就得出了“A類銷售人員人均驅動有效增量(KSPA)”這個“窄口徑人效”。

HR領域最新最火的“窄口徑人效”,你瞭解嗎?

圖:寬口徑人效與窄口徑人效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

03“窄口徑人效”的威力

試想,如果HR能根據以上的“窄口徑人效”,結合業績目標,去反推企業在人工成本和人力投入上的理想狀態,再定製精準的人力資源政策,人力資源工作的威力將有多大?

只有在這種“窄口徑人效”的引領下,人力資源的工作才能真正服務於戰略,推動經營。

例如,HR可以告訴老闆:“基於今年的業績目標,按照我們對於人效標準的預判,我們需要增加XX名A級銷售人員。這類銷售人員可以在1個月內從市場上大量獲取(招聘),而後經過公司統一的‘入模子’培訓(培養),在3個月後就能投入戰鬥,產生每月XXX元/人的人效(考核),我們可以在激勵上適當放大槓桿率,透過提高提成來激發這群人的熱情(薪酬),雖然人工成本有所增加,但6個月之後就能在人工成本報酬率上獲得XXX%的水平,支援完成公司本年的業績目標。”

其實,有的企業已經開始由財務部門彙報“寬口徑人效”,但財務職能對於人員的構成(建倉思路)、不同人員與績效之間的關係(輸出節奏)卻沒有概念,他們無法給出“窄口徑人效”,這種彙報並沒有太大意義。

客觀來說,“寬口徑人效”與整體業績的聯絡更加緊密,這是一般老闆視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

“窄口徑人效”是“寬口徑人效”的增長核心,也即是所謂的“核心人效”,是看重人力資源的開明老闆和HR共同的視窗,更應該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