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黑格爾《邏輯學》段讀 有論 第二章 實有()有章完

作者:由 純思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9-12-08

3. 肯定的無限

在上述有限物與無限物反覆交替規定之中,當前已經呈現了它們自身的真理,只是需要接受當前現有的東西而已。這種反覆構成概念的外在的實在化;在這種實在化中所建立的,就是概念所包含的東兩,但只是外在的,各自分離的。只須比較這些不同的環節,其中就自然有了統一,這個統一又產生概念;無限物與有限物的這個統一,——這已經常常提到過,這裡尤其要記住,——對於那種自身是真正的統一說來,是歪曲的表現;但是在當前的概念表現中一定也呈現了這種歪曲規定之消除。

這節的標題是“肯定的無限”,但上一節卻是:“有限物和無限物的相互規定”。從黑格爾的邏輯表達的方式來看。第一節是普遍性,第二節是特殊性,第三節是個體性。普遍性是講概念的抽象規定性,特殊性講的是概念的規定性,個體性講的是概念的具體形態。這個肯定的無限性,講的就是無限性,什麼是真正的無限,也就是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的規定性。

所以黑格爾一般都是按照這個邏輯進行講述的,在普遍性中,講述的是知性的規定性,也就是抽象的規定,或者普遍的共相,或者是直接性,這個直接性是表現在存在中的。

在特殊性這個環節,也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一個環節。從黑格爾的哲學來說,他加了一個否定的環節,還名之為辯證的否定,就是一個否定環節。在這個環節是反思意義上的否定,從什麼入手進行反思呢?就是從第一個環節的概念的抽象規定性開始反思,他反思的方向是什麼呢?他企圖知道這個概念的本身是什麼,企圖得到的就是這個概念自身之規定性,並將這個規定性作為這個概念的本質規定,作為這個概念的獨特的規定性,所以這個環節名之特殊性。

在個體性這個環節。這個環節說的是概念的具體性。這個具體性,說來就是全體性或者整體性,這個環節也稱為統一性。這個統一性環節是黑格爾哲學的一大特色,很多人都注意黑格爾的辯證法—否定性環節,而對這個環節不太重視。事實上,黑格爾哲學的最大的特色就體現在這個環節,統一環節。

首先統一是在同一基礎上的統攝。這個統攝,就是要做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一。所以,我說這個統一是統攝。事實上,這樣的統一正是統一的基本含義。但黑格爾思辨理性的統一,還有一個前提,那個就是同一。什麼是同一?同一,就是歸一。就是在新的統一體下的同一,也就是說,在新的統一體下,原來的普遍性,還是特殊性都要納入到這個個體性下,在這個個體性下,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成為這個個體性的一個環節。它們之所以成為一個環節,只是因為它們找到了一個更高的原則,在這個原則下,那個普遍性才顯示出它是普遍性,那個特殊性才顯示出它是一個特殊性。這樣的更高的原則就是這個個體性。這個個體性也是下一次討論的開始,作為一個普遍性進行討論的開端。

之所以在一開首又提黑格爾的方法論,實在是因為,在理解無限這個概念的時候,如果你不理解這個方法,你就會被繞暈。找不到,為什麼黑格爾為什麼這樣囉裡囉嗦地顛三倒四就說那幾個概念。事實上,黑格爾的邏輯非常的嚴密,真的是沒有多少的廢話,就是按照以上的邏輯在一步一步地推演。

好了,我們照上面的思路來說說這個思路。

作為一般性,黑格爾說了,無限的一般意義就是那個無規定自身關係。也就是說,這個是無限的最基本的規定,所有的無限都可以追溯到這個來,無論是真的無限還是假的無限。

作為特殊性,黑格爾開始討論,這個無規定性的自身關係是怎樣規定有限物和無限物,以及這兩者相互規定的。最後的結論就是它們的真理就是二者的統一。這個就是無限的自身的規定性。

然後就到了本節,本節的主體就是在一個更高的原則,也就是概念下提出如何在一個整體或者全體的視角下,看那無規定的自身關係怎麼充實到一個有規定的自身關係,那個無限和有限的統一是怎樣統一成一個自身關係,這樣,二者都統一到一個自身關係上面,這樣的一個有規定的自身關係是一個統一體,這樣真無限就做成了,這個真無限就是一個新的更高的原則,正是在這個原則下,統攝了原來的兩個對立的規定,讓它們成為真無限的兩個既同一又有區別的兩個環節。

說了這樣多,開始按著這樣的思路講。

1、首先,黑格爾說,“

在上述有限物與無限物反覆交替規定之中,當前已經呈現了它們自身的真理

”在上面的環節,已經呈現真的無限的方向了,但由於知性堅持抽象的規定不放,所以一直在錯誤的道路上前進。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換換方式,來把呈現的這個真理來安放下來。

2、這個方向就是“

無限物與有限物的這個統一

”然而,在上節中敘述的不就是這樣的統一不能成功嗎?形成了一個壞的無限?黑格爾繼續說

3、“

對於那種自身是真正的統一說來,是歪曲的表現;但是在當前的概念表現中一定也呈現了這種歪曲規定之消除。

”它們的方向雖然對,但僅僅是方向對了,但是路卻沒有選對,我們所做的就是對這個歪曲進行消除。怎麼消除呢?下一段

就這個統一的最初的、僅僅是直接的規定來看,那麼,無限物只是對有限物的超越,無限物依據這一規定,就是有限物的否定;所以有限物只是必須要被超越的東西,是在它自身那裡的否定,而這否定就是無限。這樣,就在每一箇中都包含著他物的規定性,依據無限進展的含義,它們應當互相排除,只是互相交替地賡續出現;沒有他物,便什麼也不能建立和把握,沒有有限物便沒有無限物沒有有限物也沒有無限物。假如要說什麼是無限物,說它即有限物的否定,那也就是要把有限物本身一起說出來,有限物對無限物的規定是不能缺少的。要在無限物中找到有限物的規定,人們只要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從有限物方面,立刻就會承認有限物是虛無的;但是它的虛無正是無限性,它與這種無限性正是不能分離。在這種觀點之中,它們好像是就它們與他物的關係來看的。假如因此它們被認為沒有關係,那麼它們只是用“與”聯結起來的,那麼,它們便是獨立的,彼此對立,每一個都是在它自那裡才有的。必須看到它們在這樣的方式下是什麼狀態,這樣提出來的無限物是兩者之一;但是僅僅作為兩者之一,它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是整體,而僅僅是一個方面;它在對立物那裡有它的界限;所以它是有限的無限物。這裡當前只有兩個有限物。正是由於無限物這樣從有限物分離出來,從而被提出來作為一個方面的東西,這其中便有了有限性,即是它與有限物的統一。——在有限物方面,因為自身離開了無限物被提出來,它就是自身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它的相對性、依賴性、可消滅性都被去掉了;這就是它自己的同一的獨立性和肯定,而這就應當是無限物。

討論的開始,是從統一開始的。

1、“

這個統一的最初的、僅僅是直接的規定來看,那麼,無限物只是對有限物的超越

”問題就出在這個最初的出發點上。只是一種超越,也就是說,是站在對立的角度,站在對有限性的對立的基礎上的。沒有想到,有限性的對面還是有限性,有限性的對面不是無限性。對有限性的超越不是簡單的否定就得到的。有限物的否定就是無限物構成整個錯誤的出發點後面就順著這個思路分析。

2、後面的分析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談有限物和無限物的關係,進而討論,為什麼這個統一是一個假的統一。

3、“

這樣提出來的無限物是兩者之一;但是僅僅作為兩者之一,它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是整體

”因為不是整體,而是一個簡單的複合物,一個簡單的聯合。

4、“

所以它是有限的無限物

”這個就是那個簡單的聯合體的形式。在這個聯合體內,是“

這裡當前只有兩個有限物

”,這個簡單有限體的缺陷是什麼呢?“

正是由於無限物這樣從有限物分離出來,從而被提出來作為一個方面的東西,這其中便有了有限性

”在這個聯合體內沒有無限性了,所以是一個披著統一形式的有限物。

那個真正的無限關係是怎麼給處理的呢?“

無限物被提出來,它就是

自身關係

,在這種關係中,它的相對性、依賴性、可消滅性都被去掉了”

5、真正的無限物“

這就是它自己的同一的獨立性和肯定,而這就應當是無限物。

”被遺忘了。所以這個不是真的統一。

一種觀察方式認為無限物和有限物只是相互關係,只是每一個對他物的關係,另一種觀察方式認為它們完全相互分離,這兩種觀察方式起初似乎以不同的規定性作出發點,但是所得結果是相同的;無限物和有限物,就兩者相互關係說,那種關係對於它們是外在的,又是本質的,沒有那種關係它們便不成其為它們,所以它們都在自己的規定中包含著自己的他物,同樣,就每一個自身而論,在它本身那裡來觀察,每一個也都以它的他物包括在它之內作為自己的環節。

黑格爾現在開始討論還有一種統一,這種統一是從分析無限物和有限物的關係開始,是一種觀察方式帶來的統一。這種觀察方式,從兩個角度來觀察,分別是

1、“

只是相互關係,只是每一個對他物的關係

2、“

它們完全相互分離

但是,“但是所得結果是相同的”—“無限物和有限物,對於它們是外在的,又是本質的,沒有那種關係它們便不成其為它們,所以它們都在自己的規定中包含著自己的他物”

這樣便有了那個——聲名很壞的——有限物與無限物之統一,——那個統一,本身是無限物,無限物把自身和有限物包括在自身之內,——比起有限物與它脫離,被列在另一方面而言,這是另一意義的無限物。既然現在必須區別這兩種無限物,而如前面所說,每一個本身又都是兩者的統一,所以就有了兩種統一。兩種規定性的統一,那個共同體,作為統一,先是把它們建立為被否定了的東西,因為每一個都應當是在區別之中才是它之所以為它;在統一中,它們就失去了質的本性;——這是一種重要的思考,它反對種堅持著質不願撒手的觀念,這種觀念認為無限物與有限物在統一中,就質而論,應當仍然各自分離,因此,在那個統一中,它所看到的無非是矛盾,而不是由否定兩種質的規定性來解決矛盾;所以無限物和有限物最初的簡單的、一般的統一就被歪曲了。

述的觀察方式就得到一種名聲很壞的統一“有限物與無限物之統一”,這種統一的主要內容是:無限物統一了有限物“

那個統一,本身是無限物,無限物把自身和有限物包括在自身之內

”。分析這種統一

1、“

這是另一意義的無限物

”同原來的那種堅持有限和無限絕對的區別而言的。

2、現在開始討論兩種無限物。

(1)兩種統一體的同。“

兩種規定性的統一,那個共同體,作為統一,先是把它們建立為被否定了的東西

”,所以,“

它們就失去了質的本性

(2)對這種共同性進行反思。一是

這是一種重要的思考,理由呢?二是它反對種堅持著質不願撒手的觀念,

那就是說

在這種統一中,它們抽掉了質的區別,那抽掉這個區別才是得到統一的基礎,那沒有質的區別,那對立的理由剩下什麼了呢?三是“

它所看到的無非是矛盾

”也就是說,它們堅持的或者看到的就是那個矛盾——對立性,不一致性(區別和對立)這樣它們的統一就是從拋棄內容規定開始的一種統一,也就是從純粹對立的形式方面去求解。事實上成為了一種形式的統一。而真正的統一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呢?自然是從規定性開始,從質的區別開始。

(3)歪曲的理由找到了:它們從形式的對立入手,解決的也無非是形式的統一。而真正的對立,由內容,也就是因規定性造成的對立還沒有開始呢。

還有一層,既然它們現在被認為是有區別的,那麼,無限物的統一就是這些環節的每一個本身,這個統一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是以不同方式規定的。無限物依它的規定,在它那裡是有與它不同的有限性的,無限物是這個統一中的“自在”,有限性只是在它那裡的規定性,界限;但是這個界限是無限物的絕對的他物,是無限物的對立面:無限物的規定,是自在之有本身,由於添加了這樣的質,也就敗壞了;無限物這樣便成了有限化的無限物。用同樣的方式,有限物也可以超出它的價值,可以說是無限提高,因為有限物本身固然只是非自在之有,但是就那種統一而論,同樣在它那裡也有它的對立面;它就將被建立為無限化了的有限物。

這個還沒有完,黑格爾繼續分析到

1、因為它們是堅持對立而進行的統一,無非是同一的方式不同,一種是統一於一種有限的無限物,一種是無限物,這個無限物吞噬了有限物。所以,無論哪一種統一,都是堅持區別的,那統一以後,那些區別是怎麼處理的呢?這個就涉及到那個統一的內容規定了,也就是說,黑格爾又從特殊性方面開始分析這個統一。上一節的分析,自然是站在普遍性即一般規定方面進行的分析。

2、這個統一的每一個環節具有什麼特徵呢?“

這個統一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是以不同方式規定的

”也就是說,這個統一,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複合體,一個簡單的聯合而已。

3、具體說來就是:無限物是“自在”,有限物是“規定性”。也就是說,這個簡單的聯合中,是把它們各自的屬性進行了抽離,各自剩下一部分,充當這個統一的實體性及這個實體的規定性。

4、那那個最重要的界限是什麼呢?“

這個界限是無限物的絕對的他物,是無限物的對立面

5、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無限物就被規定為一個有限物了!——“

無限物這樣便成了有限化的無限物

”,也就是說,在這種統一中,無限物有限化了。統一走向了統一的反面,矛盾沒有解決,所以,無論第一種是壞的迴圈,還是第二種無限化的有限物。這兩種統一都沒有解決問題。

和以前的單純的統一一樣,無限物和有限物的雙重統一,也還是被知性歪曲了。這種情況的出現正是由於在這兩種統一之一中,無限物沒有被認為是否定了的,反而被認為是自在之有,於是在自在之有那裡不應當建立規定性和限制;同為規定性和限制將要降低和敗壞自在之有。反過來說,有限物儘管本身是虛無的,也同樣被固定為不曾披否定的東西,於是它在與無限物合之中,提高到它所不是的東西,並且由於與它的不消失的,或不如說久長的規定對立,它就無限化了。

黑格爾繼續反思到:

1、和第一種單純的統一一樣,這樣一種“

無限物和有限物的雙重統一

”也還是被知性歪曲了。這個就是黑格爾反思的結論。以下具體分析他的理由。

2、核心的問題就是:放棄了無限物自身是否定性這個規定性,把它歪曲為一種自在之有。且對這個自在之有建立規定性和進行限制。

3、這樣的規定性和限制的建立就破壞原來無限物是自在之有的規定。其實,這就是自相矛盾。

4、同樣的方式,那個有限物,以同樣的方式給無限化了。

5、也就是說,在它們的統一中,兩個環節的有限物和無限物都走到了他們的反面,核心的因素,就是放棄原來他們的質的規定性。無限物是事物同一的自身關係,是內在之有,不是自在之有。物的規定性是質,如果放棄這個質,那有限物,還是有限物嗎?不是的,被神化了,被虛化了,被無限化為一個單純的符號。

知性把無限物和有限物彼此的關係固定為質的不同,認為它們在規定中是分離的,並且是絕對分離的,這樣歪曲的緣因,在於知性忘記了對知性本身說來,這些環節的概念是什麼。依據概念說來,有限物和無限物的統一,並不是兩者外表上在一起,也不是各不相屬,與其規定背道而馳的聯結,在其中各自分離、對立、各自獨立存在的東西,亦即互不相容的東西聯絡到一起;恰恰相反,每一個在自己本身那裡都是統一,並且每一個都只是自身的揚棄,在揚棄中,對於自在之有和肯定的實有,它們沒有一個可以比另一個有優先之處。如以前所說,有限性只是對自身的超越;所以有限性中也包含無限性,包含自身的他物。同樣,無限性也只是對有限性的超越;所以它本質上也包含它的他物,這樣,它在它那裡就是它自身的他物。無限物揚棄有限物,不是作為有限物以外現成的力量,而是有限物自己的無限性揚棄自身。

黑格爾繼續分析,知性抽象歪曲規定性的內在原因:忘記了環節對概念意味著什麼,好了,黑格爾告訴我們,對於概念來說,環節什麼,什麼是統一。讓我們來看

1、“依據概念說來,有限物和無限物的統一,每一個在自己本身那裡都是統一,並且每一個都只是自身的揚棄,在揚棄中,對於自在之有和肯定的實有,它們沒有一個可以比另一個有優先之處。”關於這個統一,參照我在開首解讀的個體性環節。

2、最重要的結論出來了:“

無限物揚棄有限物,不是作為有限物以外現成的力量,而是有限物自己的無限性揚棄自身

”也就是說,必須是自己揚棄自己,把對立的一方要納入自身中,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在這個納入中,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所以這種揚棄不是一般的變化或他有,不是某物的揚棄。有限物在其中揚棄自身的那個東西,就是否定有限性的那個無限物;但是有限性自身早已僅僅是那個被規定為非有的實有。所以有限物只是在否定中揚棄自己的否定。這樣,無限性就它就它的一方面說,它是被規定為有限性,亦即一般規定性的否定物,被規定為空洞的彼岸;無限物在有限物中揚棄自己,就是逃出虛空的迴歸,是彼岸的否定,那個彼岸就是在無限物本身那裡的一個否定物。

統一體的揚棄和某物的揚棄不一樣,區別是:

1、某物揚棄的是變化,揚棄的是他物。

2、在統一體中,有限物揚棄的是自己的否定,無限物揚棄的是對彼岸的否定,那個彼岸就是在無限物本身那裡的一個否定物。

所以當前的東西就是在兩者中同一的否定之否定。但是這一否定之否定身就是自身關係,是肯定,但卻是作為迴歸到自身,即透過中介,這中介就是否定之否定。這些都是須要重視的規定;其次要注意這些規定在無限進展中也建立了,並且是怎樣在無限進展中建立的,——即還沒有在最後真理之中。

找同一的東西,找到了“

當前的東西就是在兩者中同一的否定之否定

”,也就是說,在概念中,這個才是二者統一的關鍵,只有在這個同一下,才會有真正的統一體。好了,我們開始說那個“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是自身關係,是肯定,卻是作為迴歸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

2、怎樣迴歸自身?透過一箇中介,這個中介就是“否定之否定”。

3、這樣一來不就成了一個迴圈了,否定之否定是中介,也是自身,在自身中介下,回到自身,也就是說,這個否定之否定是實體也是主體。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過程,一個迴圈,一個真的無限,在這個無限中,那個自身的規定性就是真理。但現在還沒有完成。

在這裡首先是無論無限物或有限物,兩者都將被否定,——兩者都以同樣的方式被超越;其次是它們也作為有區別的,每一個都在另一個之後把自身建立為肯定的。我們於是把這兩種規定拿出來比較,就像我們在比較中,在外表的比較中把兩種觀察方式一一種就有限物和無限物的關係看,一種就它們每一個自身看——分開那樣。但是無限進展所表示的要更多一些;在無限進展中,即使是有區別者也建立了聯絡,不過這種聯絡首先還只是過渡和交替;我們只須稍想一想,便可以看到這裡面事實上是什麼。

繼續分析在新的統一體中的具體規定性

1、無論無限物還是有限物,兩者都將被否定,還是以同樣的方式。為什麼?因為在統一體內,不存在兩個不同的規定性,都不能是物,都是概念。所以這種否定,否定的就是它們各自的物性。

2、是不是否定後,二者就完全同一了?不是的,它們還是有各自的規定性。不但有規定性,而且每一個都把自身建立為肯定的。並且是每一個在另一個後建立。

3、那個無限的進展呢?這種聯絡“

首先還只是過渡和交替

首先,有限物和無限物的否定,是在無限進展中建立的,這種否定可以看作是單純的否定,所以兩者也可以看作是彼此分開的,僅僅是前後相隨的。假如從有限物開始,那麼,有限物就將超越界限而被否定。於是當前現有的就是有限物的彼岸,即無限物,但是在無限物中又發生了界限,於是當前現有的,就是對無限物的超越。但是這個雙重的揚棄,一方面總只是被建立為環節的外在顯現和交替,另一方面還沒有建立成為一個統一體;每一個超越一個開端,一個新的行動,所以它們彼此分離。——但是在無限進展中也還呈現著它們的關係。最初是有限物;然後超越有限物,這個有限物的否定物或彼岸就是無限物;第三是又超越了這個否定,發生新的界限,又是一個有限物。——這裡是完全的、自身封閉的運動,運動達到了原來構成開始的東西,這裡產生了與曾經是出發點的同樣的東西,即有限物又恢復了;於是這個同一的東西是和它自己消融在一起的,不過是在它的彼岸又找到自己罷了。

開始討論這新的統一中的無限進展。首先是無限的

1、這個過渡和交替“這裡是完全的、自身封閉的運動”

2、“於是這個同一的東西是和它自己消融在一起的,不過是在它的彼岸又找到自己罷了”

關於無限物也有同樣的情形。在無限物中,在界限的彼岸,又有了一個新的界限,這個新界限,也和有限物的命運一樣,即必須被否定。這樣,當前呈現的東西又是方才在新界限中消失了的同樣的無限物;所以透過揚棄,透過新的界限,無限物並不因而被推得更遠,既不曾離開有限物,——因為有限物只是過渡到無限物的東西,——也不曾離開自己,因為它到了自身那裡。

無限物的過渡和交替呢?“透過新的界限,無限物並不因而被推得更遠,也不曾離開自己,因為它到了自身那裡。”

所以有限物和無限物兩者都是由否定而轉回到自身的運動;它們自身只是中介,兩者的肯定都包含著兩者的否定,並且是否定的否定。——所以它們是結果,因而也就不是它們在開始時的規定中所是的東西:——有限物並是在它自己那一方面的實有,無限物也不是在實有(即規定為有限物)彼岸的實有或自在之有。知性之所以如此頑強反對有限物與無限物的統一,那只是因為知性把限制和有限以及自在之有假定為永久的,它因此忽視了在無限進展中實際呈現著兩者的否定,以及它們在無限進展中只出現一個整體的環節,並且只有借它們的對立物,而主要是借它們的對立物之揚棄,它們才會出現。

所以,“所以有限物和無限物兩者都是由否定而轉回到自身的運動;它們自身只是中介,兩者的肯定都包含著兩者的否定,並且是否定的否定。”

知性的堅持:知性把限制和有限以及自在之有假定為永久的

知性的缺陷:忽視了在無限進展中實際呈現著兩者的否定,以及它們在無限進展中只出現一個整體的環節,並且只有借它們的對立物,而主要是借它們的對立物之揚棄,它們才會出現。

假如把這種迴歸到自己,既看作是有限物迴歸到自己,又看作是無限物迴歸到自己,那麼,這種結果本身就顯出不正確,這種不正確與前面所指責的歪曲有關:假如一次只有限物作出發點,另一次風無限物作出發點,只有這樣才會發生兩種結果,但是不論用哪一個開始,完全都是一樣的:這樣便取銷了引起雙重結果的區別。這種情形在兩端都沒有界限的無限進展的直線中也是同樣的,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同樣交替出現,至於在哪一點上抓住環節和拿哪一個環節開始,那是完全表面的,不要緊的,——環節在無限進展中是有區別的,但每一個都同樣僅僅是另一個的環節。由於有限物和尤限物兩自身都是進展的環節,它們便同是有限物,由於它們同在進展中和結果中被否定,所以這個結果是兩者的有限性的否定,真正可以叫作無限物。所以它們的區別是兩者都具有的雙重意義。有限物的雙重意義是:第一,有限物僅僅就與它對立的無限物而言,是有限物,第二,它既是有限物,同時又是它對立的無限物。無限物也有雙重意義,一是無限物為那兩個環節的一個,——這樣就是壞的無限物,——再就是這樣的無限物,在其中無限物自身和它的他物兩者都只是環節,正如無限物事實上是當前現有的,它也同樣是過程,在過程中,無限物把自己降低為只是自己的規定之一,與有限物對立,從而本身也只是有限物之一,並且又將與它自己的這種區別自行揚棄而達到肯定,由於這種中介便成了真的無限物。

無限程序討論完了,黑格爾討論那個迴歸。

1、不能看做各自迴歸各自,如果那樣的話,這種結果本身就不正確了。但也不能認為這樣就沒有區別。

2、區別還是有意義的。各自的雙重意義。一重是對立的相互規定性,二重是相互轉化。

3、真的無限物:“它也同樣是過程,在過程中,無限物把自己降低為只是自己的規定之一,與有限物對立,從而本身也只是有限物之一,並且又將與它自己的這種區別自行揚棄而達到肯定,由於這種中介便成了真的無限物”,在過程中建立—把自己降低為有限物,在過程中揚棄,揚棄區別,過程就是中介,在中介中返回自身。

這種真的無限物的規定,不能用已經指責過的那種有限物和無限物的統一公式來概括;那種統一是抽象的、不動的自身等同,環節也同樣是不動的的東西。但是無限物,正如它的兩個環節一樣,本質上倒不如說只是變,不過這是在環節中有進一步規定的變。這種變起初以抽象的有與無為它的規定;作為實有物的變化,便以某物和他物為它的規定;現在作為無限物,便以有限物和無限物為它的規定。這兩者本身都是正在變的東西。

真的無限物同抽象的統一的無限物的區別是。

1、真的無限物,是運動的,環節也是動的。兩個環節本質上是變—進一步規定了的變。

2、這種變。有和無的變,實有中的變,有限和無限都沒,都是變,只是變化的環節的規定性不同。

這種無限物,作為轉回到自身的有,作為自身關係,是有,但不是無規定的、抽象的有,因為它被建立為否定,正在進行否定;所以它也是實有,為它包含了一般否定,也就包含了規定性。它有,並且實有,現在有,當前有。壞的無限物只是彼岸,因為它只是作為實在地建立起來的有限物之否定;所以它是抽象的,第一次的否定;它只是被否定地規定了,其中沒有實有的肯定;它被固定為只是否定物,甚至就不應當實有,——而應當是不可能達到的。不可能達到,並不是它的高超之處,而是缺憾,這種缺憾的最後根據在於固執有限物本身是有的。不可能達到的東西便是不真;必須懂得這樣的無限物不真的。到無限的進展,其形象是一條直線,在直線的兩端界限上只是無限物,而且永遠是在直線——直線是一個實有——所不在的地方,直線超越了,到了它的非實有,即是到了不被規定的東兩之中;至於返回到自身的真的無限,其形象是一個圓,它是一條達到了自身的線,是封閉的,完全現在的,沒有超點和終點。

開始總結。

從自身關係來看,這個關係是有。且是實有。

所以真的無限,一般說來,作為實有,作為與抽象否定對立的肯定的實有,比以前單純規定的實在,是較高意義的實在:這裡它包含著具體的內容。有限物不是實在的,無限物才是實在的。實在以後還要被規定為本質、概念、理念等等。不過,在較具體的事物那裡,重複像實在那樣較原始、較抽象的範疇,並且把這樣的範疇用於比那些是自在的東西更具體的規定,那卻是多餘的。譬如說本質或理念是實在的,作這樣重複的原因,在於有、實有、實在、有限等最抽象的範疇對於無修養的思維最為流行。

真的無限,作為實有,是有規定性的,是較高意義的實在,因為這個實在包含具體的內容。

實在以後還要吧規定為本質、概念、理念等等。

這裡有更確定的理由要取消實在範疇,因為實在與否定相對立,是肯定東西,而這裡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於是這樣的否定自身與那個是有限的實有的實在對方。——這樣,否定便被規定為觀念性(Idealitat);觀念的東西(das Ideelle)①就是有限物,正如它是在真的無限物中的有限物那樣,——雖然是規定,是內容,是有區別的,但是並非獨立有的,只是環節。觀念性有更具體的意義,這種意義透過有限的實有之否定,並沒有充分表現出來。——有限物和無限物的對立,就其與實在性和觀念性的關係來看,可以這樣理解,即:有限物是被當作實在物,無限物被當作觀念物,與此同樣,以後概念也被看成是觀念物,而且僅僅是觀念物,反之,一般實有則被看成是實在物。用這樣的方式絲毫不能幫助上述關於否定的具體規定,可以具有觀念物的特殊表現;在那種對立中,我們又將回到適合於壞的無限物的那種抽象否定物的片面性,僵化在有限物的肯定實有之中。

在這兒,黑格爾有一個說法,非常的有意思,那就是“

取消實在範疇

”,理由呢,也非常簡單,這個實在同否定相對立,在這個對立下,否定被規定為“觀念性,觀念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就被規定為有限物了。

黑格爾說:“觀念性有更具體的意義,這種意義透過有限的實有之否定,並沒有充分表現出來”。如果按照以上的規定的話“在那種對立中,我們又將回到適合於壞的無限物的那種抽象否定物的片面性,僵化在有限物的肯定實有之中”

過渡

觀念性可以叫做無限性的質;但是它主要是變的過程,因此,現在所要指出的,正如實有中的變一樣,是過渡作為有限性的揚棄,即有限性本身以及僅僅與有限性對立,僅僅是否定的無限性之揚棄,這就是轉回到自身,是自身關係,是有。既然在這個有之中有否定,這個有就是實有;而且既然這裡的否定在本質上就是否定之否定,即是自身關係的否定,那麼,它也就是實有,而這個實有可以叫做自為之有。

觀念性可以叫做無限性的質,這個質是指變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來理解觀念性的質。

這個實有為什麼叫做自為之有呢?因為它首先是一個實有,它處於一個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是自己回到自己,自己揚棄自己的,整個過程都是自己規定自己的一個實有,不是自為的,還是別的?

註釋一

無限物——按壞的無限的普通意義說——和到無限中的進展,正如應當一樣,都是一個矛盾的表現,卻自命為矛盾的解決和最後的東西。這個無限是感性的表象第一次超出有限物而提高到思維,但是隻有無的內容,明顯地把內容建立為非有的東西,——這是一種對限制的逃避,既不知道聚集自身,也不知道把否定引回到肯定。這種不完全的反思卻有了真的無限物的兩種規定:即有限物與無限物的對立和有限物與無限物的統一,這兩種思想完全都在這種反思的面前,但是反思卻不能使它們融合一起,一個規定不可分離地要引出另一個,但只是交替的。這兩種規定的統一和對立之矛盾停滯在哪裡,哪裡也就有了這種交替的表現,即無限的進展。有限物是自身的揚棄,它把它的否定,即無限,包括在自身之中,——這是兩者的統一;它將超越限物到它的彼岸,即到無限物,——這又是兩者的分離;但是超出無限物之外的是另一個有限物,——超出,無限物,就包含著有限性,——這是兩者的統一;但是這個有限物也是無限物的否定者——這又是兩者的分離,如此等等;一個原因,假如沒有結果就不是原因,正如結果沒有原因就再不是結果一樣。這種關係因此也有了因果的無限進展;某物被規定為原因,但是它作為一個有限物(它之所以是有限,正是因為與結果脫離),本身也有原因,就是說它也是結果,於是同一東西被規定為原因,也被規定為結果,——這是因果的統一;——現在被規定為結果的,也還是有原因,就是說原因必須與結果分開,被建立為一個不同的某物;——這個新的原因本身又只是一個結果,——這又是因果的統一,——這個新的原因又以一個他物為原因,——這又是兩種規定的分離,如此等等以至無限。

黑格爾開始補充分析。

1、壞的無限,那種無限進展是一種矛盾的表現,它的實質是,感性的表象第一次超出有限物而提高到思維,但是,這種抽象是沒有內容或者說沒有規定性的,所以,那種無限的程序,只是一種應當,一種應當進行超越的延伸或者繼續,因為沒有內容,所以才可以無限進展,因為沒有內容,所以就沒有限制。沒有限制,進展就能持續進行。

2、因果迴圈則是,一個東西可以在被規定為結果的同時,也被規定為原因。這樣的結果就是原因和結果的規定性消失,這樣對原因和結果就沒有了限制,又回到上面第一種情況去了。

進展還可以有更特殊的形式。有這樣的主張,說:有限物與無限物是一個統一;這種錯誤的主張必須用相反的主張來糾正:就它們是絕對不同並且是對立的;這種主張又被糾正,說它們是不可分離的,由於肯定它們的統一,在一個規定中就包含著另一個規定,如此等等以至無窮。——為了懂得無限物的本性,要意識到無限的進展,這種發展了的知性無限物;其狀態是兩種規定的交替,兩種環節統一和分離的交替,然後更意識到這種統一和這種分離本身也是不可分離的:這些都是很容易有的要求。

就進展而言,還有兩種進展。一種是堅持對立的進展,另一種是統一的進展。這種是知性無限物。

這個矛盾的解決不在於承認兩種主張都同樣正確或同樣不正確,——這只是矛盾長存的另一形態,——而在於兩者的觀念性,因為就觀念性而言,它們在區別中作為相互的否定,便只是環節;那種單調的交替,事實上既是它們的統一之否定,又是它們的分離之否定。在這個交替裡事實上也同樣呈現著上面所指出的東西,即:有限物超出自身而到了無限物之中,但是超出以後又發現自身同樣又重新產生了;所以它在無限物中只是和自已融合在一起,無限物的情形也是一樣,——於是同樣的否定之否定,結果自身成了肯定,這樣的結果證明了自身是它們的真理和本原。所以矛盾在這種有中,即在有區別者的觀念性中,不是抽象地消失了,而是解決了,調和了;思想不僅是完全的,而且也是融化在一起的了。”思辨的思維本性在這個方才引過的例子裡,也用它的確定方式顯示自己,它完全在於從對立的環節的統一中去把握那些環節。既然每一環節都事實上自己顯示出在本身中有它的對立面,並且在對立面中與自己融合在一起;所以肯定的真理是這種自己運動的統一,是兩種思想的總括,是它們的無限性,一—是自身關係,但不是直接的,而是無限的自身關係。

黑格爾分析瞭解決上面那兩種特殊進展的方法,就是從“觀念性”入手。就觀念性而言,“它們在區別中作為相互的否定”

那些習慣於思維的人,常常會對哲學的本質提出“無限物怎樣會超出自身而到有限去呢?”這樣的問題要求回答。——人們以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無限物,就我們已達到的概念而言,在這種表述的進行中,自身還將有更多的規定,而且在它那裡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現所問的東兩,假如願意這樣說,那就是無限物怎麼成了有限呢。此處我們只就與這個問題直接有關的方面和與以前觀察無限物所具有的意義有關的方面,來考察這個問題。

針對“

無限物怎樣會超出自身而到有限去呢?

”提出考察無限物所具有的的意義。

是否還有一個暫學,一般要依靠對上述問題的問答。既然人們裝作還是願意達到哲學,同時也就是相信在這個問題裡有一種使人困惑的東西,有不可克服的神奇力量,似乎能夠藉以十拿九穩地反對問題的答案,從而反對哲學和達到哲學。———在其他的物件,為了懂得提問題也須要,一定的修養為前提,至於哲學的物件,為了取得不同於問題無價值那樣的答案,尤其須要一定的修養為前提。

哲學需要修養,提問題也需要修養。

在這樣問題中,常常要求公道,說問題不在於詞句,而在於用這一種或另一種說法都可以瞭解。感性表象的名詞,如在這問題中所用的超越之類,會引起懷疑,以為它是從通常表象範圍發生的,於是對於回答,也期待有通行於日常生活的表象和相同於感性的形象。

提問的方式,一般也規定了回覆的方式。

假如不採用無限物而用一般的有,那麼,對有加以規定,即在有那裡的否定或有限性,是較容易理解的。有本身固然是不曾被規定的;但是在它那裡並沒有直接表示出它是被規定者的對立物。反之,無限物卻明白表示出包著對立面,它是非有限的。這樣,有限物與無限物的統一似乎直接被排除了;因此,不完全的反思便最頑固地反對這種統一。

無限物和有

“有本身固然是不曾被規定的;但是在它那裡並沒有直接表示出它是被規定者的對立物”

“無限物卻明白表示出包著對立面,它是非有限的。”

“不完全的反思便最頑固地反對這種統一”

但是前面已經指出過,不須詳細研究有限物和無限物的規定,就會立刻明白無限物在那種反思中所採用的意義——即與有限物對立,——正因為它與有限物對立,在它那裡有它的他物,所以它是已經有了界限,本身是有限的,是壞的無限物。所以,無限物怎樣變成了有限的這一問題的回答是:並沒有一個無限物,原先是無限,爾後又必須變成有限,超越到有限性;它乃是本身既有限,又無限。由於這個問題假定了無限物自身在一邊,而有限物從無限物那裡分離出來,——或無論從那裡出來而與無限物分離,這個有限物是真正實在的,——所以不如說這種分離倒是不可理解的。這樣的有限物和這樣的無限物都沒有真理;而不真便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我們不得不又說它們是可以理解的,觀察一下它們,它們即使在表象中,這一個也包含著另一個的規定,對它們的這種不可分離性有簡單的察覺,就是理解了它們;這種不可分離性就是它們的概念。——反之,在那種無限物和有限物的獨立性中,這個問題卻提出了一個不真的內容,並且在問題本身已經包含著內容的一個不真的關係。所以不是要對這個問題作回答,而倒是要否定它所包含的錯誤前提,也就是要否定問題本身。由於追問那個無限物和有限物的真理問題,觀點便起了變化,這種變化把前一個問題所引起的困境歸還給問題自己了。我們的問題,對於產生前一個問題的反思說來,是新奇的,因為這樣的思沒有思辨的興趣。思辨的興趣,就其自身說,就它涉及規定以前說,都要認識這些規定是否如它們被假定的那樣,是某種真的東西。只要認識到那種抽象的無限物和那應該同樣留在自己一邊的有限物之不真,那麼,關於“有限物從無限物出來,”也就可以說“無限物出來,到了有限,”因為既然把它看作抽象的統一,在它那裡便是既無真理又無永久存在;反過來說,有限物也以同樣的理由,即以它的虛無性而進入無限物。或者不如說,無限物永遠出來,走到有限,因為無限物是絕對沒有的,正如純粹的有一樣,就只為自身,在它本身那裡並沒有他物。

1、那種堅持有限物和無限物絕對對立的,這種思維的潛在的想法就是:“並沒有一個無限物,原先是無限,爾後又必須變成有限,超越到有限性;它乃是本身既有限,又無限”。所以不是要對這個問題作回答,而倒是要否定它所包含的錯誤前提,也就是要否定問題本身。

2、“只要認識到那種抽象的無限物和那應該同樣留在自己一邊的有限物之不真,那麼,關於“有限物從無限物出來,”也就可以說“無限物出來,到了有限,”因為既然把它看作抽象的統一,在它那裡便是既無真理又無永久存在”

無限物怎樣出來走到有限物,那個問題還可以包含進一步的假定,即:自在的無限物把它的他物包括在自身之內,所以它本身就是自身與他物的統一;這樣,困難就主要關係到分離,因為這種分離與假定兩者統一是相對立的。這種假定只是用另一種形態來堅持對立;統一與區別將彼此分離而孤立。

“這種假定只是用另一種形態來堅持對立;統一與區別將彼此分離而孤立。”

假如那種統一不被認為是抽象的、不曾規定的統一,而在那種假定中已經被認為是有限物與無限物的規定了的統一,那麼其中也就呈現著兩者的區別,——這種區別不是放任它們各自分離而獨立,而是使它問在統一中作為觀念物。這種無限物與有限物的統一及其區別,與有限和無限一樣,都同樣是不分離的。

註釋二

有限物是觀念的這一命題構成觀念論。哲學的觀念論無非是不承認有限物是真的有的東西。每一種哲學本質上都是觀念論,或至少以觀念論為原則,問題只是這種原則真的貫徹了多少而已。哲學如此,宗教也如此;因為宗教也同樣不承認有限性是真的有,是一個最後的、絕對的,或者是一個不曾建立起來的、不曾創造出來的、永恆的東西。因此觀念論與實在論哲學的對立並無意義。一種哲學,假如把有限的實有本身也算作真的、最後的、絕對的有,就不配承當哲學這個名字;古代或近代哲學的本原,如水或物質或原子,都是思想、共相和觀念物,而個是直接當前的、感性中的個別事物,甚至那個泰列士的水也不是:因為它雖然也是經驗的水,但是除此而外,它又同時是一切其他事物的自在或本質,這些事物並不是獨立的,以自身為基礎的,而是從一個他物,即從水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觀念的。由於前面稱本原、共相為觀念的,那麼,概念、理念、精神,就更加必須稱為觀念的了;而感性的個別事物,在本原、概念中,尤其是在精神中,是作為觀念的,作為被揚棄了的;這裡可以注意一下在無限物那裡所表現的雙重性,即一方面觀念物是具體的、真有的,另一方面觀念物的環節也同樣是觀念的,環節在觀念物中被揚棄了,事實上只有一個具體的整體,環節與整體不能分離。

黑格爾在這個註釋中討論“觀念論”他說“

有限物是觀念的這一命題構成觀念論

”,並點明這種觀念論的基本主張“

無非是不承認有限物是真的有的東西

”。據此,他得出以下幾個基本的命題。

1、每一種哲學本質上都是觀念論,或至少以觀念論為原則,問題只是這種原則真的貫徹了多少而已。

2、哲學如此,宗教也如此。宗教的理由是:宗教也同樣不承認有限性是真的有,是一個最後的、絕對的,或者是一個不曾建立起來的、不曾創造出來的、永恆的東西。

3、“因此觀念論與實在論哲學的對立並無意義”

4、黑格爾的解釋是,從哲學誕生的那一天其,哲學的追求就是共相,普遍性的東西。所以“

一種哲學,假如把有限的實有本身也算作真的、最後的、絕對的有,就不配承當哲學這個名字。

5、無限物的雙重意義“一方面觀念物是具體的、真有的,另一方面觀念物的環節也同樣是觀念的,環節在觀念物中被揚棄了,事實上只有一個具體的整體,環節與整體不能分離。”

“觀念物”首先是指表象的形式,而在我的一般表象中,或概念、理念、想像等等中的東西,也叫做觀念的,以致觀念物,一般也適用於想像,——表象不僅與實在物有區別,而且本質上不應當是實在的。事實上,精神總是道地的觀念論者;在精神中,內容不是所謂實在的實有,在精神有感覺、有表象時已經是如此,在它思維和理解時尤其是如此;在自我的單純中,這樣的外在的有隻有被揚棄,它是為我的,是以觀念的方式在我之中的。這種主觀的觀念論,不論是一般意論中不自覺的觀念論或是自覺地表現成提出來作為原則,都只涉及表象的形式。根據這種形式,內容便是我的內容。在主觀的有系統的觀念論中,這種形式被認為是唯一真的形式,它排除了客觀成實在,排除了內容的外在實有的形式。這樣的觀念論是形式的,因為它不重視表象或思維的內容,而在表象和思維中的內容也就仍然完全停留在它的有限性之中。用這樣的觀念論,什麼也不會失去,既因為實在仍然保持這樣的有限的內容,即充滿著有限性的實有,又因為即使抽出實在,也絲毫加個到內容本身上去。同樣,用這樣的觀念論,什麼也不會得到,正因為什麼也沒有失去,也因為我、表象、精神都仍然充滿著同一有限性的內容。主觀和客觀形式的對立當然是有限性之一種;但是內容,如它在感覺、直觀中,甚至在表象、思維較抽象的因素中之被吸收那樣,仍是充滿著有限性,雖然排除了一種有限性,即主觀與客觀形式的有限性,但是別的有限性並沒有丟掉,更沒有自己消失。

什麼是觀念物?

1、“首先是指表象的形式,表象不僅與實在物有區別,而且本質上不應當是實在的。”

“精神總是道地的觀念論者;在精神中,內容不是所謂實在的實有,是以觀念的方式在我之中的”

這種主觀的觀念論,不論是一般意論中不自覺的觀念論或是自覺地表現成提出來作為原則,都只涉及表象的形式。

這樣的觀念論是形式的,因為它不重視表象或思維的內容,而在表象和思維中的內容也就仍然完全停留在它的有限性之中。

用這樣的觀念論,什麼也不會失去

用這樣的觀念論,什麼也不會得到,正因為什麼也沒有失去

2、但是內容,如它在感覺、直觀中,甚至在表象、思維較抽象的因素中之被吸收那樣,仍是充滿著有限性,雖然排除了一種有限性,即主觀與客觀形式的有限性,但是別的有限性並沒有丟掉,更沒有自己消失。

呵呵,在這個註釋的最後,還沒有忘記康德,將他拎出來批判一通。

標簽: 無限  有限  否定  統一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