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北京上線“隨手拍” | 那些“職業拍客”還在嗎?

作者:由 賽文交通網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7-26

8月5日,北京交管部門“隨手拍”正式上線,市民群眾在日常出行中,發現機動車佔用應急車道、公交車道、非機動車道、亂停車等交通違法行為,可以隨時拍攝舉報。

“隨手拍”提供影片舉報、拍照舉報兩種方式,市民僅需要進行實名認證、登入平臺、點選拍攝即可完成舉報操作;另外,市民群眾還可透過“隨手拍”平臺向交管部門通報交通訊號燈損壞、不亮、遮擋、傾斜等故障,交管部門接到相關資訊後將進行核實,並儘快安排維修。

據賽文了解,上海、深圳、武漢、長沙、鄭州、濟南、哈爾濱、蘇州、無錫、宿遷、海口等全國多個城市都曾推行過“隨手拍”交通違法舉報。

比如,海口市針對有效的“隨手拍”舉報,每次提供10元的微信紅包,每月限定最高1000元的獎勵上限,但是對肇事逃逸和嚴重違法不設獎勵上限;在多人對同一違法行為在不同時段進行拍攝時,交管部門會進行人工稽核,以最早上傳的為有效線索。

但是,“隨手拍”的推行一直存在著爭議,甚至在各地產生了一批“職業拍客”,比如某城市執行該政策時,在公交站進出站前後,都有大媽大爺們抱著手機和小馬紮在“等車入甕”。

有支持者認為,“隨手拍”的推行可以督促駕駛員無論是行車還是停車都會更守規矩,從而減少了交通違法和不文明駕駛行為的發生,且從多地實施情況看,機動車闖紅燈、逆行,開車打手機,不按規定變道,違法佔用應急車道等違法行為確實都有所下降。

也有反對者認為,交通違法還是應該交給有執法權的人來做,現在圖片和影片技術如此發達,難免會有“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這些素材“無中生有”,受利益驅使為了獎勵而去刻意舉報,甚至促生了“新產業”,並以此謀生,這將給車主和交管部門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濟南市就曾針對職業舉報現象明確規定“以營利為直接目的的職業舉報”不予獎勵,既要鼓勵群眾參與交通治理,又要杜絕職業舉報人擾亂交警的視線,斬斷職業舉報者的經濟利益。

關於“隨手拍”的使用效果究竟如何,賽文邀請到了宿遷市交警談了談看法。

2017年,宿遷從深圳學習借鑑了“隨手拍”,近年來總體的使用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優勢有以下三點:

一是有效彌補了管理盲區,特別是一些亂點,以往交警需要派人固定看著,耗時費力,人一走馬上就又亂了,就路段而言,交警不可能無死角的安裝各種監控,透過舉報,有效的利用群眾力量,也可以達到管理效果;

二是提高了震懾力,很多駕駛員僥倖心理很重,在沒有警察或沒有監控的地方,亂停亂放、隨意加塞等陋習很普遍,有了“隨手拍”後大家很自覺,至少在心理上會有所注意;

三是輔助了決策,以往施畫停車位或者禁止標線都是死套國標或者經驗主義,透過對舉報違法的分析,哪裡多就說明哪裡需求大或者問題突出,根據舉報問題的集中程度判斷問題點,有助於對症下藥。

但是,在推廣使用時也要認清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不能簡單用舉報代替管理。舉報是發動群眾參與的有效手段,但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不能以罰代管。

二是理性看待“專業從業者”。只要沒有采取偽造,欺騙等非法手段採集的,可以接受,想要群眾多舉報但又限制舉報,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問題。舉個例子,以前有個社群的無業人員,每天小偷小摸為生,又沒有其他技能,後來發現“隨手拍”後,還專門請教交警採集時注意哪些問題,因此他每月也有了固定收入,不在“為禍”,何樂而不為呢;

三是金額獎勵要合理,過低群眾沒興趣,過高就變味了,多少合理還是要結合當地實際。透過近三年使用,宿遷反倒是越拍越少了,一週不到100條,處於有錢發不出去的尷尬情況,很多群眾反應,才發現一個“新大陸”沒多久,政府部門整改手段就上了,現在越來越難拍了;

目前,“隨手拍”舉報經驗已經在宿遷城管推行,隨意倒垃圾、違建等情形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此次北京上線“隨手拍”的效果究竟如何,仍需時間檢驗,但值得一提的是,一則“有獎舉報規則及獎金領取須知”在網上開始流傳。

所謂的北京交警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的獎勵標準中,其中有多項行為最高可獎勵3000元,無論是謠言的內容還是謠言的由頭,背後仍是圍繞著利益和流量的“怪圈”,似乎“盈利”才是當下所有人最關注的問題。

但交管部門推出“隨手拍”的初心,無疑是想調動起全民參與的積極性,收集社情民意、積極迴應群眾訴求,發揮市民監督作用,拓展執法覆蓋,督促交通參與者自覺遵章守法,形成警民共建交通文明合力,更好的解決交通管理問題。

另外,如今“隨手拍”的執法標準也並未明確,包括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畫面能否作為取證依據,各地市也並未統一。

“隨手拍”的標準問題也是行車記錄儀的廠商們持續關注的焦點。

北京上線“隨手拍” | 那些“職業拍客”還在嗎?

標簽: 舉報  隨手  交管部門  交通  獎勵